五加皮与香加皮区别要点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正确区别与使用

B、 刺五 加苷 D具 有 与人参 皂苷 相似 的生理 活性[ 2 1 。
香加 皮 含有 香气 成 分 4一 . 甲氧基 水扬 醛 . 香 树 一
是南五加皮 。 五加皮辛苦性 温 , 辛则气顺 而行 散 , 苦则
史医 2 Q 生 ! 一 一 堑 第 l 旦 第 塑
_ 啦哩 J Ⅱ o Ta i nl h ee _ i n , n a B e 0 l f r t a C i s M d i J ur di n e c e a y — — o
. !2 10 .8 . 1
较. 在此 提 出 . 同道 探讨 。 与
l 来 源 ‘
22 药 理 作 用 .
现代 药理研究证 明 , 五加皮 有抗炎 、 镇静 镇痛 、 抗
疲劳、 抗应激 的作用 。( ) 炎作用 : 1抗 主要通过 减少炎 症介 质 的释 放及 抑制 其致 炎 作用[ ( ) 4 2 镇静 镇 痛作 1 。 用 : 柱五加皮醇 浸膏对 阈下戊 巴 比妥钠产生 协 同作 细 用, 使小 鼠睡眠时 间明显延长 。其正 丁醇提取物及 短 梗五 加醇 提物均 能提 高痛 阈 ,具 有 明显镇 痛作 用问 。 () 疲劳 、 应激作 用 : 3抗 抗 细柱 五加 总皂苷 可延长小 鼠 游泳 时 间 、 热应 激存 活时 间 和常压 耐 缺氧 时间[ 4 1 。此 外, 五加皮 可以促进核 酸 的合 成 , 降低血 糖 、 性激素样 作用及抗肿瘤作 用 , 还有一定 的抗 溃疡 、 保肝作用 圈 。 香 加皮 的药 理作 用包 括 : 1 对心 血管 系统 的影 () 响 :杠 柳皮 醇提 取物 对离 体蛙心 和在 位蛙 心都 有强
五加皮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五加皮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五加皮是五加科灌木植物的根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那么它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五加皮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五加皮功效与作用五加皮的功效性味:味辛;苦;微甘;性温。
归经:归肝经;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数点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鲜品加倍;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为末敷。
来源: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和五梗五加的根皮。
五加皮的作用五加皮辛、苦,温。
归肝、肾经,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五加皮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
五加皮使用方便,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均可,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五加皮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本品又能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
五加皮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本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
五加皮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1五加皮治水肿小便不利:五加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各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2五加皮治损骨:小鸡一只,约重五、六两(连毛),同五加皮一两,捣为糊,搦在伤处,一炷香时,解下后,用山栀三钱,五加皮四钱,酒一碗,煎成膏贴之,再以大瓦松煎酒服之。
(梅氏《验方新编》) 3五加皮治阴囊水肿:五加皮9g仙人头30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4五加皮治妇人血风劳,形容憔悴,肢节困倦,喘满虚烦,吸吸少气,发热汗多,口干舌涩,不思饮食:五加皮、牡丹皮、赤芍药、当归(去芦)各一两。
五加皮应与香加皮区别应用

五加皮应与香加皮区别应用
韩桂芬;尹传明;富玉海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1999(12)2
【摘要】五加皮和香加皮均为常用药材。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 的干燥根皮;而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num Bge 的干燥根皮。
前者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
一般用于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四肢拘挛、腰膝软弱、小儿行迟、体虚乏力等证。
而后者有毒、具祛风湿、壮筋骨,强心之功,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
【总页数】1页(P90-90)
【关键词】五加皮;香加皮;鉴别
【作者】韩桂芬;尹传明;富玉海
【作者单位】黑河市北药综合开发中心;黑河市药品检验所;黑河市药业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3
【相关文献】
1.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三种药材区别的研究 [J], 潘家峰
2.应高度重视五加皮和香加皮的区别 [J], 谢斌
3.五加皮与香加皮应区别应用 [J], 王勤;王振清
4.五加皮和香加皮的区别 [J], 杜倩;李靖珺
5.浅谈五加皮与香加皮的区别与应用 [J], 肖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附:香加皮)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附:香加皮)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本类药物多苦甘温,主入肝、肾经。
苦燥甘补温通,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主要用于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之腰膝酸软无力、疼痛等风湿痹证。
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骨痿及中风半身不遂等证。
五加皮(《神农本草经》)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
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
野生或栽培。
夏、秋二季采挖根部,剥取根皮。
【历史】五加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谓“此药以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因用其根皮,故名五加皮,此名一直通用至今。
别名有:南五加皮(《科学的民间药草》,五谷皮《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红五加皮《鄂西草药名录》。
《神农本草经》将本药列为中品,谓其“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蹵,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重点记述治疝、疗蹵、治疮的功用。
后世医家对其“治疝”、“治疮”多不采用,而着重对五加皮之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给予发展,强化其“治蹵”之作用,明确指出本品的作用部位主要是腰膝脚部,如《名医别录》谓其疗“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药性论》则谓其“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暨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作了进一步的补充。
《本草纲目》更集前人经验,对其功用精辟总结为“治风湿痿痹,壮筋骨”八个字。
而后,《本草再新》补入“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至此,对五加皮的功用有了较完善的认识。
【性能】辛、苦,温。
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应用】一、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泄温通,主入肝、肾经。
既善祛风散寒除湿、通经络,又能补肝肾、强筋骨。
故凡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腰膝酸软之证,不论虚实,皆可应用,而尤宜于老年及久病患者。
单用浸酒常服即能奏效,若加牛膝、当归等养血活血之品,则疗效更佳,如《本草纲目》五加皮酒,时珍谓此酒“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实为治风湿久痹之妙剂,《外科大成》则制此酒以治鹤膝风。
五加皮、香加皮、白鲜皮、地骨皮鉴别

五加皮、香加皮、白鲜皮、地骨皮鉴别和丹参、续断、川牛膝、牛膝鉴别五加皮、香加皮、白鲜皮、地骨皮鉴别五加皮【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
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商品规格】一般以肉厚、气象、断面灰白色者为佳。
【性味功能及主治病症】【习用品及伪品】习用品:五加科无梗五加(吉林、辽宁、河北籍北京等地多用)伪品:萝藦科杠柳根皮(香加皮、北五加)、五加科植物刺五加根皮香加皮【来源】本品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鉴别】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
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鱗片状,易剥落。
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
有特异香气,味苦。
【商品规格】一般以快大、皮厚、香气浓者为佳。
白鲜皮【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和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性状鉴别】本品呈卷筒状。
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和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
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
有羊膻气,味微苦。
【商品规格】一般以身干、条大、皮厚、色灰白、断面分层、无木心者为佳。
【习用品及伪品】习用品:豆科锦鸡儿的根皮(湖北、四川、贵州、江西等省多用。
表面黄白色,有棕色横长的皮孔,稀疏而明显;内表面浅棕色。
质坚硬,香气微弱,味淡)伪品:萝藦科鹅绒藤的根皮(河南曾误用。
呈卷筒状,外皮灰棕色,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分两层,气微弱)地骨皮【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舂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几易混淆中药饮种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几易混淆中药饮种片的性状鉴别要点摘要:目的:探讨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方法:从不同类别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中,通过性状,科属等方面进行鉴别。
结果:通过对几种平时工作中易混淆中药饮片性状简要论述,能够使中药调剂和验收人员比较清晰的区分这几种饮片。
结论: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定技术,从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1、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北五味即辽五味,为木兰科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个头较南五味大,外皮紫红或暗红,显油性,肉较南五味厚,表面常被“白霜”,种子1-2枚,肾形、光滑而有光泽。
南五味子为同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果实较小,表面暗红或棕褐色,果皮肉质较薄,种子1-2枚,表面黄棕色颗粒状。
2、半夏与水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较水半夏偏于球形,有的稍微偏斜,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端钝圆,较为光滑,断面洁白富于粉性。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呈椭圆形或类圆锥形,稍小于半夏,顶端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断面白色粉性,但稍逊于半夏,断面颜色则稍重于半夏。
3、山豆根与北豆根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折断面略平坦,有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根茎呈长圆柱形,长可达50厘米,外皮易剥落,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4、香加皮与五加皮香加皮为藦萝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较五加皮厚,多呈卷筒状或槽状,栓皮易片状脱落,质地稀松而脆,易折断,但断面不整齐,有浓厚的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应与五加皮严格区分使用。
五加皮为五加科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呈不规则卷筒状,外表面有横向皮孔,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5、当归与独活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饮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皮黄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纹,横切面环纹明显,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有放射状纹理。
正品五加皮、香加皮、刺五加和红毛五加皮有哪些区别

正品五加皮、香加皮、刺五加和红毛五加皮有哪些区别五加皮分为正品五加皮、香加皮、刺五加、红毛五加皮。
很多人都把它搞不清楚,经常张冠李戴,根本不能对号入座,因为正品五加皮也叫五加皮;香加皮也有人叫五加皮;刺五加也有人叫五加皮;红毛五加皮也有人叫五加皮。
有人问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没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的红毛五加皮能用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品种的区别何在。
正品五加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显示: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
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为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 ,直径0.4-1.4cm,厚约0.2cm。
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整齐,灰白色。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d的干燥根及根茎或茎。
春、秋二季采收,洗净,干燥。
性状: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3.5-12cm,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及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
质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
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香加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 的干燥根皮。
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
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
有特香气,味苦。
红毛五加皮据中药材产销显示:红毛五加皮为糙叶藤五加Acanthopanax leucorrhizus var.fulvescens Harms及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的茎皮。
五加皮与香加皮区别要点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又称南五加皮、刺五加皮,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湿、强筋骨之药。
香加皮是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虽然两者为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因其药用部位、成品性状、作用有些相似,临床上又习惯称五加皮和香加皮为“南五加〃和“北五加〃,所以有些地区出现了混淆,甚至代用等现象,这是极错误的。
因为香加皮有毒,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参阅有关资料论述了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及应用区别,并做实验比较,现将其区别要点简述如下,供鉴别时参考。
一、五加皮(南五加皮、刺五加皮)与香加皮(北五加皮、香五加皮)临床应用区别:1、五加皮(xx五加皮、刺五加皮)【药用】五加科小灌木系住五加AcabthopanaxgracillistylusW.W.Smith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xx、苦。
xx。
归肝,肾经。
【功效】祛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①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本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
②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
本品又能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
③用于水肿、xx不利。
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五加皮、南五加皮(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3_10克),煎服。
2、xx力口皮(xx五力口皮、xx五力口皮)香加皮性味辛苦温,有毒。
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更长于利水,用于治疗水肿(尤宜用于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临床用量为3〜68,内服宜慎,不宜过量。
五加皮、香加皮虽然均具有祛风湿之功效,但由于来源不同,其性状和作用等均有很大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又称南五加皮、刺五加皮,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湿、强筋骨之药。
香加皮是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虽然两者为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因其药用部位、成品性状、作用有些相似,临床上又习惯称五加皮和香加皮为“南五加”和“北五加”,所以有些地区出现了混淆,甚至代用等现象,这是极错误的。
因为香加皮有毒,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参阅有关资料论述了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及应用区别,并做实验比较,现将其区别要点简述如下,供鉴别时参考。
一、五加皮(南五加皮、刺五加皮)与香加皮(北五加皮、香五加皮)临床应用区别:
1、五加皮(xx五加皮、刺五加皮)
【药用】五加科小灌木系住五加AcabthopanaxgracillistylusW.W.Smith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xx、苦。
xx。
归肝,肾经。
【功效】祛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①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本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
②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
本品又能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
③用于水肿、xx不利。
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五加皮、南五加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3_10克),煎服。
2、xx加皮(xx五加皮、xx五加皮)
香加皮性味辛苦温,有毒。
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更长于利水,用于治疗水肿(尤宜用于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临床用量为3~6g,内服宜慎,不宜过量。
五加皮、香加皮虽然均具有祛风湿之功效,但由于来源不同,其性状和作用等均有很大的差异。
二、五加皮和香加皮鉴别要点:
气味不同,香加皮有特异香气,而五加皮无。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湿、强筋骨之药。
香加皮是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虽然两者为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因其药用部位、成品性状、作用有些相似,临床上又习惯称五加皮和香加皮为“南五加”和“北五加”,所以有些地区出现了混淆,甚至代用等现象,这是极错误的。
因为香加皮有毒,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参阅有关资料论述了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及应用区别,并做实验比较,现将其区别要点简述如下,供鉴别时参考。
1性状鉴别
①五加皮:
呈不规则卷筒状。
外表灰棕(褐)色,有横向的长圆形皮孔,扭曲纵纹。
内表面黄白(灰黄)色,有细纵纹,断面折断略平坦。
放大镜下可见浅黄棕色小点(树脂道)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②xx:
呈卷筒状、槽状。
外表面灰(黄)棕色,栓皮呈片状脱落。
内表面黄白色或浅红棕色,有细纵纹,断面易折断,不整齐。
浓厚的特异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2显微鉴别(粉末)
①五加皮:
草酸钙簇晶较多,排列成行,有时含晶细胞连接,树脂道碎片易见无色或黄色油脂状分泌物,木栓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壁薄。
②香加皮草酸钙方晶少数,石细胞壁厚,腔小,孔沟明显。
乳汁管易见,含无色油滴状物,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
3成分区别
①五加皮:
根皮含挥发油和树脂,油中主成分为4-甲基水杨醛,此外尚含鞣质、棕榈酸、亚麻酸及维生素A及B1等。
②香加皮根皮含十余种苷类化合物,有强心苷杠柳毒苷和杠柳皂苷K、H、E,尚含有香气成分4-甲基水杨醛等。
4理化鉴别:
取两种药材的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
香加皮的浸出液显紫色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
加氢氧化钠试液,产生黄绿色荧光。
而五加皮的浸出液无此反应,以资区别。
三、植物形状区别:
1、刺五加皮
①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夏秋两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药材性状:
呈长筒状,多为双卷,少数为片状,筒径0.3~1cm,厚约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纵向稍扭曲的竖沟及横向长圆形皮孔,内表面淡灰黄色或灰黄色;
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辛而苦。
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②五加皮性味辛苦温,主入肝肾二经。
既善祛风寒湿邪,又能补肝肾,强筋骨。
为治疗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
还能利水、治水肿、脚气浮肿。
临床用量为5~9g。
③主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用量
4.5~9.0g。
2、xx:
①香加皮来源于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剥去根皮,晒干。
药材性状:
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直径1~2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
本品有毒,功能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
用量3~6g。
②香加皮性味辛苦温,有毒。
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更长于利水,用于治疗水肿(尤宜用于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临床用量为3~6g,内服宜慎,不宜过量。
四、管理要点:
xx按有毒药材管理。
①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其列为两种药材,香加皮属有毒药材,其用量和五加皮也不同,故在使用管理中,应严加区别。
②《中国药典》1977年版均将二者分别收载,亦说明它们的作用不同,不可混用,因此,建议药剂人员将二者分放,决不能混用、代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准确、有效。
《中国药典》1977年版均将二者分别收载,亦说明它们的作用不同,不可混用,个别药房代用和混用中毒者屡见不鲜。
因此,建议药剂人员将二者
分放,决不能混用、代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准确、有效。
瑞刷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