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竞争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

合集下载

10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10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云南澄江生 物 化 石
帽天山虫 微网虫
奇虾
螺旋藻
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 数无脊椎动物祖先的化石,它们生活的时 代为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在当时不到300 万年的时间里,它们一下子大规模地出现 了--------对于35亿年的地球生命来说,这 几百万年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 这表明,生命从单细胞形式的演变是一个 十分突然的过程,而并不像达尔文认为的 那样,是缓慢的、渐进的。因此,澄江生 物群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极地风大,温度很低,短而圆的耳朵可 以防止被风吹以及保温;非洲沙漠地带温 度很高,又长又大的耳朵可以很好的散 热,而且长而大的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 也要高很多。
这说明:在自然选择中生 物适应环境、适者生存的 进化论思想。
• 近100多年来,更多的科学家仍然 在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随着新证 据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 也不断面临挑战。你们了解这些新 发现吗? 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哪 个观点受到挑战,证据是什么?

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实例
尺蠖(huò)蛾
• 人类活动改变环境后,会影 响自然选择的取向,我们要 保护自然环境。
蝗虫体色
青蛙
自然选择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 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认识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比较下面动物耳朵有什么不同:
极地狐狸
非洲沙狐
为什么极地狐狸的 耳朵短而圆?
为什么非洲狐狸的 耳朵长而大?
如何理解自然选择?
结合上面两个例子,例一由于人的行 为影响了羊群的生存和发展,这属于 人工选择。例二由于羊群为适应环境, 自身改变毛色,借不同毛色的羊在森 林中的隐藏效果而造成生存机遇不同, 这属于自然选择。
这就是人工选择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即通常所指的进化论。

达尔文运用大量地质学、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材料,特殊是他在环球航行期间以及讨论家养动植物时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现存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渐渐演化而来的,揭示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因,从而使进化论真正成为科学。

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异和遗传、生存竞争和选择等。

变异是选择的原材料,在生存竞争中,有利的变异将较多地保存下来,有害的变异则被淘汰。

有利变异在种内经过长期积累,导致性状分歧,最终形成新种。

生物就是这样通过自然选择缓慢进化的。

英国生物学家A.R.华莱士与达尔文同时提出了类似思想,并于1889年第一次把达尔文的学说称为"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主义的有名代表人物还有T.H.赫胥黎和E.H.海克尔。

达尔文主义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它的产生不仅是生物学的伟大革命,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具有巨大的哲学意义。

它用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合理地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从而有力地打击了唯心主义的特创论和目的论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长期宣扬的上帝有目的地创造生物的观点,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把它引为自己学说的自然史基础。

唯心主义者则试图利用达尔文主义宣扬他们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庸俗进化论等流派。

围绕达尔文主义所展开的哲学斗争,始终延续至今。

在达尔文时代,细胞学说刚刚建立,遗传学尚未成为科学,因此达尔文主义没有也不行能揭示生物遗传、变异的机制。

此外,达尔文还过分强调了生物的缓慢进化。

19世纪末叶以来,出现了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学相结合的趋势,各门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使达尔文主义进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见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海洋生物,慢慢地演变成你现在看到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动物,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儿。

达尔文说,物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发生变化。

就像你的小孩儿,长大后可能会跟你一点儿都不像,哈哈。

这个变化是因为环境的影响,生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就得不断调整自己。

就像我们人类,有时候为了追赶潮流,发型也会变来变去,没准哪天就流行光头呢!然后,达尔文提到一个很酷的概念,叫“自然选择”。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一群动物中,能够存活下来的,是那些最适应环境的。

就像打游戏一样,有些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中更强大,而有些角色就会被“淘汰”。

这个过程是慢慢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想想那些老爷爷老奶奶,年轻时可都是风华正茂,后来可就得靠经验和智慧来适应社会变化了。

达尔文还说,遗传在这个过程中也很重要。

优秀的基因会被传递给下一代,坏基因就得被淘汰。

就好比你看到一个孩子,长得跟父母简直一模一样,没错,那就是遗传的力量!基因也可能因为突变而发生变化,这就像意外的惊喜,或者说是一次新的尝试。

突变可能让某些生物更适应环境,像是意外的加分项,真的很神奇。

再说说“适应性”,这是个关键的概念。

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

比如说,北极的白熊之所以毛茸茸,是因为那里冷得要命,能帮助它们保暖。

而在热带雨林中,某些动物身上的斑点则是为了躲避捕食者。

生活真是个大舞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角色。

就像你在朋友聚会上,得找准时机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要不然就是“哑巴吃黄连”了。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问,这样的进化到底有什么意义?哈哈,意义可大了!这意味着生物在不断地适应和进化,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就像人类一样,我们也在进步,不断学习新的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你想想,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了许多,真是日新月异。

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演变,都是在进化的路上。

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主要内容: (一)、一般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

(二)、共同祖先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

(三)、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

(四)、渐变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过程,而不是跃变式的。

主要影响:对世界的影响: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使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了解,使人类对其他反封建神学的科学理论有了心理的接受能力,从而使世界得到发展。

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的一些先进人士对西方的知识理解更加全面,客观,对革。

命的理解更加具体,从而革命成功。

积极意义:从社会生活的角度以及普通人的角度来感觉,进化论无处不在。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地上的蔬菜,今天长出一批,明天又倒下一批;这儿倒下一批,那儿长出一批。

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变化,一切随人的能力道德风格变化。

一个小菜铺,一个小饭馆,有的能干数十年,越来越红火,有的坚持不了几天就黄了,原因都是一样,适应或是不适应,进化或是停顿。

适应,就是保持质量、服务并进化中进步;不适应,就是见利不见人。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用我们自己的话就是与时俱进,就是老祖宗的“苟日新,日日新”。

社会进步发展的脚步,就是进化的脚步。

无论是渐进还是突变,无论是曲折还是直线,都在前进发展中显现。

我们的思想认识是这样,我们的行动也是这样。

一些过去不理解的东西,一些过去嗤之以鼻的东西,为了某种适应,也可能成为现在积极的实践。

有些形式主义大家都反对但又都不得不做,有些假话大家都不愿意说但又不得不说的情形,不是正在说明,社会生态在进化中出现了某种变异么?异化与突变,是进化方向上的情形。

尽管异化突变有时候会给进化历史带来某种挫折,但它们又是从另一方面推动进化进程的动力。

三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三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把自己想象为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 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羊毛好卖,你 会怎样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这就叫人工选择:人的选择影响了羊群的生存和发展)
你还知道些人工选择的例子:
这些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
你的一些羊逃到了附近的 森林里,他们唯一的天敌是 狼。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 捉到那些显眼的白色绵羊, 很快森林中的绵羊都是什么 颜色的?
极地狐狸
非洲沙狐
微网虫 帽天山虫
螺旋藻 奇虾
为什么说澄江动物化石群对达尔文的 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
பைடு நூலகம்
为什么说澄江动物化石群对达 尔文的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
达尔文说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步进化的,任何生 物都可以在进化过程中找到它的祖先。 可是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展示了寒武纪时期的物种大 爆发现象,大量的生物一下子出现,而中间没有发现 进化的痕迹。 这就是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达尔文(1809——1882)是世界近 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观 察,研究大量动物的基础上,于1859 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 源》。他认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 展起来的,现在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 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 讨论:达尔文进 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 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正 化论的主要观点 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 是什么? 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地发展着、进化着。达尔文关于生物进 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19世纪初期,尺蠖(huo)蛾的翅呈浅色(只有很少是黑色的), 它们栖息在桦树干上。浅色的翅膀与桦树皮颜色很接近,使捕食它 们的鸟类不易发现它们。但是,到了1850年左右,工业开始发展, 工厂的烟使树干变黑了。这样,浅色翅膀的尺蠖蛾很容易被发现, 首先就被吃掉,不久只剩下了黑色的尺蠖蛾。现在由于污染被治理, 情况又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因为白桦树干又变成了白色,于是浅色 翅膀的尺蠖蛾又开始多了!

生物学中的进化理论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生物学中的进化理论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生物学中的进化理论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生物学中的进化理论理解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广泛研究的领域。

在进化研究中,达尔文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是基本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着重探讨达尔文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一、达尔文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是由英国自然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19世纪提出的,是现代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达尔文进化论基于以下主要观点:1. 物种的多样性: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物种丰富多样,这是因为不同物种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和变化形成的。

2. 共同祖先: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通过演化和变化逐渐发展成现今的各个物种。

3. 进化的驱动力:达尔文认为进化的驱动力是适应环境的需求和竞争。

生物为了生存和繁殖,会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最终形成适应性更强的物种。

4. 演化的过程: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通过适应环境的优势,生物会大量繁殖后代,而适应性较差的个体则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5. 渐进式演化:达尔文认为物种的演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逐渐的微小变化和累积,在长时间的演化中形成了目前多样的生物。

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机制,是指环境选择对个体特征的影响,从而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

以下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1. 遗传变异:自然界中存在着个体间的遗传变异。

这种变异可以是因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者遗传杂交等原因导致的。

2. 适应性:在特定环境下,某些个体的特征更适应环境要求,能够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和繁殖机会。

3. 生存竞争:生物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通常会超过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个体之间发生竞争。

只有适应环境并具有竞争优势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

4. 繁殖成功:适应环境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个体,有更大的机会进行生殖,并将适应性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5. 基因传递:适应性更强的特征通过基因的传递方式,逐渐在种群中传播并积累。

三、进化理论的应用达尔文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在生物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简述现代达尔文主义生物进化的原因

简述现代达尔文主义生物进化的原因

简述现代达尔文主义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现代达尔文主义哲学领域术语现代达尔文主义亦称综合进化论(The Synthetic Theory,包括后来的新综合理论),是达尔文主义选择论和新达尔文主义基因论综合和提高的产物。

该学派是现代进化论中是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有许多著名的学者,如英国学者霍尔丹(J. B. S. Haldane,1892-1924)、费希尔(R. A. Fisher,1890-1962)、苏联学者施马里高践等。

其中最突出的是美籍苏联学者杜布赞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1900-1975)。

1937年,杜布赞斯基出版了《遗传学和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综合理论的形成。

该学说认为,今天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从多层次进行综合的研究,运用各方面的科学成就,论证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是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群体遗传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其他分科如细胞学、发生学、生态学等新成就而发展起来的当代达尔文进化理论。

(1)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遗传和变异这一对矛盾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范畴,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及由此引起的生物类型的逐渐演变;(3)突变、选择、隔离和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的机制。

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

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

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生存竞争——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达尔文是19世纪的一位研究生命史的博物学家,他提出的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为精髓的进化论对学术界甚至整个人类的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地球上的生命史,你就不难发现一个矛盾的现象:地球上虽然曾经生存过数达百万计的生物物种,但是在历史上参加生活过的大多数物种几乎都灭绝了。

在最近5亿年以来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某一时代的物种总数变化不大,但是物种的平均寿命却是短暂的,就像人类历史中个人的生命十分短暂一样。

现在依然生活着的生物物种,大约只占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所有生物物种的百分之一。

从这个基本事实出发,任何一种生物进化的理论都必须解释两个截然相对的现象,一个是物种的新生,另一个就是物种的绝灭。

对达尔文来说,生物绝灭的机制与生命产生的机制均受同样的因素制约。

每一种生物个体都在某些方面区别于其它生物,而其独一无二的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在这个由无数的生物个体组成的大千世界里,自然界进行着别有创意的选择,只有那些其具备着某种机能的特征最能适应其生活方式的物种,才能够幸存下来并不断地繁衍,将优秀的品质遗传给后代。

而那些不适应者只能灭亡,其弱点也就因此从种群中消失。

当某种变化中的种群因为某种原因与主体演化趋势隔离而不能再发生杂交时,就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物种。

以后,当这样的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相遇时,其中的一种将在生存竞争中获胜,失败者则被无情地淘汰。

达尔文是这样解释他的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的:“我想,生物界将不可避免地遵循这一规律:在时间的长河中,新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应运而生;而另一些物种则日趋减少,乃至绝灭。

起源相近的生命形式,同一种群的各种变体,同一属或相关属的物种,都具有近乎相同的结构、素质和习性,通常会陷入最激烈的竞争之中。

结果,造成每一个变种在演化进程中势必对最接近的族群施加最大的压力,但求置之于死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存竞争——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
达尔文是19世纪的一位研究生命史的博物学家,他提出的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为精髓的进化论对学术界甚至整个人类的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地球上的生命史,你就不难发现一个矛盾的现象:地球上虽然曾经生存过数达百万计的生物物种,但是在历史上参加生活过的大多数物种几乎都灭绝了。

在最近5亿年以来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某一时代的物种总数变化不大,但是物种的平均寿命却是短暂的,就像人类历史中个人的生命十分短暂一样。

现在依然生活着的生物物种,大约只占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所有生物物种的百分之一。

从这个基本事实出发,任何一种生物进化的理论都必须解释两个截然相对的现象,一个是物种的新生,另一个就是物种的绝灭。

对达尔文来说,生物绝灭的机制与生命产生的机制均受同样的因素制约。

每一种生物个体都在某些方面区别于其它生物,而其独一无二的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在这个由无数的生物个体组成的大千世界里,自然界进行着别有创意的选择,只有那些其具备着某种机能的特征最能适应其生活方式的物种,才能够幸存下来并不断地繁衍,将优秀的品质遗传给后代。

而那些不适应者只能灭亡,其弱点也就因此从种群中消失。

当某种变化中的种群因为某种原因与主体演化趋势隔
离而不能再发生杂交时,就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物种。

以后,当这样的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相遇时,其中的一种将在生存竞争中获胜,失败者则被无情地淘汰。

达尔文是这样解释他的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的:“我想,生物界将不可避免地遵循这一规律:在时间的长河中,新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应运而生;而另一些物种则日趋减少,乃至绝灭。

起源相近的生命形式,同一种群的各种变体,同一属或相关属的物种,都具有近乎相同的结构、素质和习性,通常会陷入最激烈的竞争之中。

结果,造成每一个变种在演化进程中势必对最接近的族群施加最大的压力,但求置之于死地。


生活在今天的人都很熟悉恐龙和其它的古生物,但是生物绝灭事件也许就不是每个人都听说过,而在达尔文时代就更不用说了。

实际上,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知道化石,尤其是介壳化石。

这些化石生物虽然与现代物种迥然不同,但是它们也可能仅仅代表了生物从一个种属向另一个种属演化过程
中出现的一种早期形态。

因此,把一种早期生命形态的消失称为绝灭也许并不恰当。

但是,种属灭亡确实是经常发生的,恐龙绝灭就是这样的例子。

按照达尔文的意见,这些在6500万年前统治了地球达1亿多年的神秘动物之所以绝灭,是因为它们失去了生存竞争的能力。

动物生存竞争的竞技场就是自然界,达尔文把它比喻
成一个“由成万个楔子紧密排列成的弹性面,受着连续不断的敲击。

有时敲到这个,有时敲到那个”。

每一个楔子就像一个生物物种或变种,而每一次敲击就是自然选择的驱动力。

由于每一个楔子可以往里挤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要打进去一个就非得挤出去一个不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立国瑞士的边界上难民云集,人满为患,瑞士当局封闭边界的借口就是“船已满载”。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来看,生物界的生存竞争与这种状况也十分相似。

达尔文的种数空间有限论,源于马尔萨斯的人口增长空间有限论。

达尔文在他的自传里写道:“1838年10月,正是我开始进行有系统的研究后的第15个月,我偶然读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当时,我的脑海里已经孕育了生存斗争的思想。

根据对动植物生活习性长期不断地观察,我发现这种斗争无处不在。

马尔萨斯的著作立刻吸引了我。

在有限的空间里,只有适者才能够继续存在,而不适者势必遭到淘汰。

结果形成新种。

于是,我终于找到了一种继续工作的理论基础。


可是直到1858年达尔文才将这一思想发表在他的撼世名著《物种起源》中。

他之所以拖了这么久,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一直还想使他的理论更为完善;而他之所以在那一年发表,是因为一位名叫华莱士的年轻科学家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并产生了同样的认识。

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达尔文“出
于好奇”而偶然拜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20年以后,在地球的另一边靠近新几内亚的一个岛屿上,华莱士也因为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启发而产生了与达尔文同样的想法。

华莱士在他的自传里写道:“当时(1858年2月),我身患疟疾,蜗居在摩鹿加岛上的特尔纳特村,每天都要忍受几个小时忽冷忽热的煎熬。

病中的我浮想联翩,物种起源问题也总是在脑海中萦回。

一天,突然又想起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0年前曾读过此书)及其所谓的’有效控制机制’--战争、疾病、饥荒、突发事故等等,这些机制可以控制野蛮民族的人口至近于稳定。

于是我联想到,这种控制机制当然也适用于动物,使其数量不至于无限增加。

但是对这些控制作用如何形象物种,我只有一些很模糊的想法。

然而一瞬间,适者生存的思想闪过我的脑际。

总的来说,这些控制作用将使较劣者灭亡。

我想到,动植物的每个新世代都存在这样的变化,同时,气候、食物和天敌的变化也在不断进行,物种的变化过程于是在我的脑际清晰起来。

就这样,我在发病的两个小时里悟出了这一理论的要点。


这部首版印行于1798年工业革命之时的《人口论》简直太厉害了,竟然深深地影响了两位科学巨人使他们得到了同样的启发。

实际上,即使到了今天,这本书仍然是许多社会科学学科的必读课程。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用来说明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

从鸦片战争开始,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内忧外患影
响下,中国的人口一直保持稳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50多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将近两倍,从不到5亿人变成了将近13亿。

按照这样的增长,中国人口到了2050年将达到将近40亿人,而到了2100年就要超过100亿。

到那时,中国人可真要身无立锥之地了。

看来,中国的计划生育确实是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发行后,立刻遭致了一片批评之声。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这些批评者当中竟然没有人对他的生存竞争或适者生存的观点表示异议,而是主要攻击它在其它方面对传统思想的触动。

至于生命形态不断分枝成为新生命的机制,对于当时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的那些充满活力的实业家们来说似乎还正合胃口。

那么,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们是怎样理解和应用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