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南非,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记)

辆汽车在阳光下疾驶而过。 高矮参错、 颜色各 异的房屋 以其简练明快的线条,
让人领略到现代建筑所特有的风格。 船刚靠妥码头, 还没来得及下去,
一
他垂下双 眼, 又轻声说了一句。 我不忍
拒绝, 叫厨师去伙房里拿了两只面饼 便 给他 , 还帮他倒了一杯水 。 黑人狼吞虎
咽一下就吃掉了 我纳闷, 。 这么年轻, 难
上, 吊 塔 高耸, 忙着装卸货物, 载重几十 吨的集装箱运输车来回奔驰 , 大部分到
货不经码头中转直接运往各收货地。 离 码头不远处是一条高架立体公路, 一辆 回答一面打量他, 三十来岁模样 , 面容 枯瘦 头发卷 曲, 墨靛般 的皮肤 黑得发 亮。“ 请您给我一些别的食物吃好吗? ”
岛屿靠近一尺 , 也会 增加一份喜悦, 何 况神秘的南非即将在我们面前揭开它的
面
伊丽莎白港是拿破仑战争后一帮失 业 的英 国人建 立起 来 的。 民主义者 殖 刚抵此地时, 岸上荒芜得不见一棵树。 而眼前所见的伊丽莎白港却是一个现代
化程度很高的港 口 外缘 呈锯齿形的白 。
色水泥堤岸, 抵挡住了厄加勒斯暖流对 南非南部平原的冲击。 蜿蜒数里的码头
抑的激情。
德班海滨是个非常迷人的地方。 不
不是当地 的一种风俗。 老板告诉我, 一 个人收到的贺卡越多, 就表示他 的朋友 越多。 说毕, 他就 自 豪地 向我夸耀起他 挂在绳子上的那些印制精美的贺卡来。 夜里 从船上望去, 班市灯光通 德
明, 霓虹闪烁 , 将城市上空都映红了 有 。
一
~
C恩
。J栏持志u3i ) 1 目:强n5a 11 主黄(2sr lJ \ h 4n a @. g c o n
南非, 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游 记
理想与现实之间

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许多人就在这样的确定与迈步中勾勒出从少年到年老的轨迹.树高高耸立,它高傲的存在仿佛是在对我们翘首以待,仿佛它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到来.漫长而疲惫的旅途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绿荫在等待,因此有了即便是孤单一人却依然的快乐,每一步前进,就便清晰的看到下绿叶翻动的灿烂.这样的路途是充实而令人快乐的.可是我们都知道,日子的流逝,季节的更替,还有我们自身或多或少都不可避免的伤痛,把这些像沙泥一样一颗颗一粒粒放入我们生活的流水,日子还有那么漂亮吗?当我们抬头在寻那片绿色时,或许正是倾盆大雨,或许正是漫天大舞.可能就在这时,我们突然发现本以为很简单的行程多了许多计划之外的烦恼,彷徨,迷惘,不知所措.我们停止在途中,也仿佛一切都停止了,却听到时间走过的真实的声音.陷入僵局,心情焦虑而沉重,时间却刻不容缓的无情陈述着世界绝对的存在.恍惚间明白,风和日丽是真的,却也是梦幻的,亦真亦换之间我们自以为可以一直这样充实而自信地继续,而雨的冷漠与舞的嘲弄,才是最真实的,它立刻提醒你,告诉你,现实总是会有残酷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坐着等待,那将是一种无情的煎熬,或许你可以侥幸,期待雨停雾散又见彩虹,可傻子也知道,等待沙漠变成绿洲然后穿越更加不可能,生活不能只是幻想海市蜃楼的美景.也许你放开胆子义无返顾的前进,那仍可能成为一次危险的旅程.你并不知道下一步是路还是桥,或是一个深渊.目标与现实,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或许才能深切体会它们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一般迈开脚就可以前进的路.梦幻可以破灭,理想,可以落空,被现实的刺刺痛,我们甚至都开始怀疑最初的努力和曾经的热忱.美好的梦想没有错,认真的付出没有错,耐心的坚持也没有错,为什么偏偏不尽人意呢?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冷静,是否能心平气和地想一想这样的话:当上帝关上一扇们时,它会在另一个地方为你开一扇窗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不可逾越,有的只是你心里的障碍其实,生活的残酷并不能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它也许会告诉我们现实中有很多选择.人生的成功,很多时候取决于是否能够在顺境和逆境都可以作出果断的选择.理想与现实之间,可以展示我们的心灵,可以释放我们的思想和智慧。
理想与现实之间

理想与现实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是一个人生中常常要面对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在现实面前,理想往往会受到种种限制和阻碍。
正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斗争中,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我们来谈谈理想。
理想是指人对未来的向往和期望,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于每个人来说,理想都是不同的。
有的人希望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还有人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无论是什么样的理想,它都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理想跟现实之间的差距往往会让我们感到挫折和无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商业头脑和丰富的经验,同时还要面对市场竞争和风险;要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研究,还要面对科研难题和学术竞争;要想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就需要有天赋和毅力,还要面对民众口碑和市场反响。
种种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感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仿佛永远都无法逾越。
正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和磨砺中,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它让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当我们迷失方向、步履蹒跚时,理想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
正是由于理想的存在,我们才能坚持走下去,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追求更好的自己。
现实是我们成长的磨刀石,它让我们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
在现实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它们会考验我们的智慧和勇气。
只有在不断的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成长为更加成熟和坚强的人。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正是让我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提升。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斗争,也是我们实现理想的过程。
虽然理想很美好,但是要实现它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和努力。
在现实中,我们需要拼尽全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挑战。
读经:漂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E幼 儿 园 , 自 己在 家 里 教 , 而所 用 教 材 制 度 的 约 束 ,这 群 读 经 幼 童 常 常 漂 移读 经 - 为 后人
经 ” 教 育 ,在 其 朋 友 看 来 ,似 乎 是 一
种 一厢 情 愿 的行 动 。毕 竟 现 在 已是信
清 镇一 中开展 的 经典诵读 活动 。校 方希望 通过这 一形 式 ,涵养学 生德行
一
边 是 家 长 的读 经 热 潮 ,一 边 是 现 行 教 育 制 度 的 约 束 ,这 群 读 经 幼 童 常 常 漂 移 在 理 想 与 现 实 之 间。 理 想 在 于 :家 长 希 望 通 过 读 经 来 塑 造
今 关 于 幼 师 的 各 种 负 面 报 道 ,让 佳 佳 的 选 择 通 过 经 典 喃读 的 方 式 教 育 孩 子 。 一 升 初 中 数 学 等 知 识 是 必 学 的 ,也 就 是 孩 子 不 可 能脱 离 整 个 教 育 体 制 而 仅 仅 只 读
经 书,但 1 3岁 之 前 又 是 大 家 所 公 认 的
读 经 :漂 移在 理 想 与现 实之 间
本 刊 记 者 陈 林
不 是 幼 儿 园 那 些 认 花 、认 草 的 教 材 ,全 理 想 与 现 实 之 间 。理 想 在 于 : 家 长 希 望
是 些 中 外 经 典 读 物 , 佳 佳 的 父 母 不 求 佳 通 过 读 经 来 塑 造 一 个 理 想 中 “ 子 ”形 君 2 1 , 佳 佳 5岁 , 本 来 被 父 母 佳甚解 ,只要佳佳 每天诵读而 已。 0 0年
力 ,晓 以 因果 道 德 、伦 理 亲 情 ,培 养
山东烟 台读经 的学生 。因孔子 与山 东的地缘 关 系,山 东一 直注 重 “ 经典 ”教 育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读后有感(二篇)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读后有感这几天,才开始翻阅借的书,其中一本名师访谈录,本来想这样的书也许会不太想看,于是一直没有打开过。
没想到,开始读第一篇访谈,我就被书的内容吸引了,竟然有一种读小说般不忍放手。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对林良富老师的访谈,从舍与得——职业生涯的演进、学与思——基于问题的学习、行与知——怀抱理想的实践、疑与信——扎根实践的思想、收与放——志存高远的追求,这几个方面,向我们全面描述了林老师的工作、学习、思考经历,其中有人生的高潮也曾有事业的低谷,但最终是林老师执着的追求和努力,让林老师收获了专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生的精彩。
读来很受感动,特别是林老师独特的思想以及面对挫折却不停止前行的脚步,真是让人佩服,这可能也就是优秀的特级教师跟我们平常人的不同之处吧……读书、思考、坚持、坚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些都是必须具备的要素。
反思自己,尽管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在做一个好老师,可是读书没有成序列,思考也不够深入……专业发展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心中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继续用百倍的努力和学习才有可能会成功。
当下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所思付诸行动……《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读后有感(二)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思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理想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是激励人们前行的动力;而现实却常常给我们带来种种挑战和限制。
在现实面前,理想常常显得遥不可及,我们经常会陷入迷茫和挫折之中。
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意识到理想与现实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理想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是我们生活中的梦想和希望;然而,现实却是我们行动的基础,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只有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些行动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理想不能是遥不可及的梦幻,而应该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湖北省武汉市矫口区实验小学小班化教学纪实

一
2 . 要 资 金 不如 要 政 策 。资 金 能 够解 决 暂 时 的 困难 ,但 却 无 法满 足 学校长远发展 的需要 ,要想做 到基业 长 青 ,管理者 必须系统 思考 ,科学谋 划 ,获得有利 的政 策支持 。我们主动 向教育局汇报工作 ,争取政策 ,正 因
个学生 ,因材施教 ,全 面育人 ,和周 边大 校名校形成 优势互 补 、错位发展 管理 理念 的 “ 破 ” 与 的格 局 。武汉市矫 口区教育局很快给 “ 立” 予政策倾 斜 , 2 0 1 1 年 5月正式 在我校 挂牌 “ 小班化 教学试 点学校 ” 。 立足校情 ,我校开 展了 “ 三个追 3 . 求 学生 不 如 求教 师 。与其 祈 问” 活动 : 一问 “ 教 育是 什 么 ” ,二
到希 望 ; 办学理念 的确 立 ,为全体教 人 表达 自 己 的观 点 ,做 到 发 言 1 0 0 %。 师指 明方 向。曾经模糊 的教 育理想在 I l 现 实 中变 得 愈 来 愈 清 晰 。
I
二 、课堂管理 的 “ 收 ” 与 试 开 展 “ 体 验 学 习 ”课 题 研 究 。在 课 “ 放” 堂 学 习 中 ,每 。 一个 学 生 主动 参 与 实
行走在理想 与王 见真 之 闻
— —
湖北省武汉 市矫 口区实验小学小班化教实 验小 学
教育部 部长 袁贵仁提 出 : 各地 要 静调 研 ,达成 两点共 识 : 第一 ,变 劣 l 把 义务教 育作 为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重 势为 优势 ,把生源少 、生源相 对薄弱 1 中之重 ,把均衡 发展作为义 务教 育的 的不利条件 变为办学 的有利条件 ,主 l 重中之重 。湖北 省武汉市石 乔口区教育 局 高度重视学校 教育资源 的合理调 配 与布局 ,采取一 系列措施 ,鼓励 自主 办 学 ,努力实现 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发
理想与现实之间

理想与现实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人生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交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都面对着具体的现实。
理想是对未来的期望与向往,而现实则是对当前情况的客观描述与反映。
这两者之间,常常存在着差距与冲突。
理想是人生的驱动力和目标,它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望。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可能是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可能是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甚至可能是实现世界和平。
理想激发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的意愿,它是人生的指南针和动力源泉。
当人们怀揣理想时,他们会变得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不断奋斗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们追求极致,追求成就感,不计较付出的努力和困难。
然而,现实却常常与人们的理想相悖。
现实是人生的实际基础和现状,它是对当前情况的客观描述。
现实常常带给人们浩瀚无垠的压力与挑战。
在现实面前,人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金融危机、就业压力、疾病和家庭问题等。
这些现实问题无疑会影响人们的理想和期望,让他们逐渐远离理想和失去信心。
现实常常让人们慢慢变得消极和动力不足,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焦虑。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人们面临着抉择和挑战。
在现实的冲击下,人们常常需要权衡利弊,重新调整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有时候,人们会放弃原有的理想,选择适应现实的生活方式。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应该对理想抱有悲观态度。
与其沉湎于现实的限制和困难,不如将现实视为理想的催化剂,用它来激发内在的动力和勇气。
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而现实则是对现状的认知。
当人们能够与现实和谐相处,将理想融入到现实当中,就能够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
实现理想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努力付出。
理想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人们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同时,付出努力也是理想实现的必要条件。
理想是一种愿景,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将它变成现实。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人们要做到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同时,人们还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理想做好充分的准备。
理想与现实之间

理想与现实之间理想与现实是人们经常思考和探索的主题。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所希望的状态或境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现实是人们实际所处的环境和现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做不到与理想完全一致的现实状况。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矛盾。
理想往往是人们用来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是追求进步和改变现状的动态力量。
人们往往会设定各种理想,比如理想的职业、理想的家庭、理想的人生等等。
现实却往往不如理想所期盼的那般美好。
社会竞争激烈、资源有限、个人能力和条件等种种因素,常常让理想变得遥不可及。
在现实面前,人们常常感到失望和沮丧。
我们渴望的美好未来可能难以实现,渴望的目标可能难以达到。
我们可能会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家庭中遇到冲突和矛盾,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冷漠和误解。
这些现实的问题和困难,常常让我们产生疑虑和迷惘,甚至感到无助和绝望。
尽管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和矛盾,我们不应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理想是人们追求进步和改变现状的源泉,是人们实现自己梦想和价值的动力。
理想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创造力,让人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要理性看待现实,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现实是我们前行的基础和条件,是我们实现理想的舞台和机会。
我们要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条件,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的资源和机会,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努力和坚持信念,在逆境中保持勇敢和坚韧,永不放弃。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需要我们持续努力去弥补。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克服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发扬创新精神和勇于尝试,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突破常规和局限,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紧密的。
理想是人们追求进步和改变现状的动力,是实现自己梦想和价值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摘要: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人,他在现代设计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要全面了解莫里斯,我们必须将他的理论与他的实际工作分别开来。
前者体现了他对未来“乌托邦式”的理想,后者又不得不与英国工业化的现实相适应。
关键词:设计思想;工艺美术运动;机器生产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是英国19世纪后半期杰出的艺术家、设计师、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同时又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19至20世纪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当时的英国国势强盛、工业革命正如燎原之火展开。
莫里斯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
机械技术、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了种种质疑。
威廉·莫里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这一切。
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的艺术理想和社会实践不断的拉扯着他的思想,使他最终在面对艺术、面对设计的时候成为一个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人。
一威廉·莫里斯:特立独行的人
回顾莫里斯的生平与创作实践。
艺术始终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
童年生活中深林、中世纪色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将莫里斯培养成为一个崇尚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倡导者。
当他发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他转向了社会主义。
从早年以艺术来改变社会的思想转化为变革社会制度来为艺术谋求生存条件。
莫里斯的艺
术实践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之前,艺术思想初步形成时期。
在布置自己的居所“红屋”的过程中,他形成了既反对工业主义,又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
2)1860-1876是莫里斯创作的高峰期。
他创办了一家美术装璜公司,从事家庭美术用品的制造。
他的宗旨是:通过艺术来改变当时英国社会的庸俗趣味,使人们能享受到一些真正美观而又实用的艺术品。
3)1876-1896年,对自己艺术理论的系统阐发。
这一时期莫里斯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者的转变,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艺术民主思想,社会主义思想和设计理论。
二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莫里斯是一位复杂的人物,在政治上和设计上他是激进的,但他又深深地迷恋传统,有时还体现出强烈的浪漫色彩。
他是一位积极的社会主义者,主张社会平等和反对压迫,但在其晚年却出现了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他的社会主义理想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他的设计又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昂贵,他所接受的设计委托多是豪华宫殿的室内装修设计。
因此,要全面了解莫里斯,我们必须将他的理论与他的实际工作分别开来。
前者体现了他对未来“乌托邦式”的理想,后者又不得不与英国工业化的现实相适应。
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正是这一时期设计改革家们的共性。
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
在游历法国之后,莫里斯对哥特式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入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学习建筑,从而开始了他的设计生涯。
莫里斯对于新的设计思想的第一次尝试是对他的新婚住宅“红屋”的
装修。
“红屋”建成后,莫里斯与几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行”,自己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
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
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
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的审美设计思想完全来自对实践的总结。
在幼年的一次参观中,他发觉“水晶宫”展会中的展品都是一种漠视任何设计原则的、粗制滥造的装饰,这种装饰有一种佯装的热情,这件事对于他之后的美学理念产生了影响,直接导致了他对于粗制滥造工业制品的漠视。
然而,莫里斯带我们的还不仅仅只有这些,让我们从设计的思想角度去理解莫里斯带给我们的思考:首先是贯穿他实践艺术之中的民主思想、“艺术为大众服务”强调了民主、“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劳动的愉悦”强调了工作者的劳动状态、“实用与美的结合”是莫里斯在实践领域的行动力体现。
威廉·莫里斯在关系生活和文化之间不断穿梭,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深陷在新旧时期变革的矛盾之中,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给我们现代设计带来的启示作用。
三小结
威廉·莫里斯的一生都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走,他对现代设计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昭示作用,但是他本人又对人类面对机器的态度保持谨慎。
在他早期文章中《艺术与社会主义》中,他表达了对于机器生产的厌恶:“商业战争已经把这些奇迹般的机器变成了牟利的工具,这就是说,商业战争为了利用这种廉价的劳动,为了永远地继续干它的可怕的赌博,而制造出千百万不幸的工人······”但是到了后期,在他的文章中,对于机器的态度有所改观。
转向了承认机器与经济的时代语境一同工作的必要性。
正如同《乌有乡消息》书中描绘的那样,莫里斯神往的“田园牧歌”似的生活,并不可能真正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之中。
现实社会中,作为一个商人和艺术家,莫里斯无法将理想与现实和谐的统一。
而他所向往的中世纪美好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只能成为他浪漫想象世界中美丽的外衣。
普通民众无福享用他这些昂贵的手工艺制品,最后莫里斯不得不抱怨道:“我付出了一生的努力,然而,所做的事情仅仅是为自私自利的富人们奢华生活服务。
”尽管莫里斯在对待机械化及大工业生产方面有他落后的一面,但他使先前设计改革理论家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不局限于审美情趣问题,而把设计看成是更加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个部分。
由于超越了“美学”的范畴,使他能接触到那些由来已久的更加重要的问题。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作为现代设计的伟大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英)希拉莉·拜耶(hilarybeyer),(英)凯瑟琳·麦克德莫特(catherinemcdermott)著,傅强译.现代经典设计作品大观[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李砚祖编著.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英)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hobsbawn)著,张晓华等译.资本的年代[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4](美)约翰·巴克勒,(美)贝内特·希尔,(美)约翰·麦凯著,霍文利[等]翻译.西方社会史[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