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蘑菇基地实习报告

蘑菇基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

蘑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的食用菌,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深入了解蘑菇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在某蘑菇基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蘑菇种植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掌握蘑菇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3. 学习蘑菇基地的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组织协调能力;4. 增强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1. 蘑菇种植基本原理蘑菇属于真菌门,是一种腐生生物,以有机物为食。

在蘑菇种植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菌种,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其次,要为蘑菇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2. 蘑菇栽培技术(1)选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基地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蘑菇品种。

如平菇适合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香菇则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

(2)播种: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培养基可采用稻草、玉米芯、木屑等有机物,加入适量的水、氮、磷、钾等元素。

(3)管理:在蘑菇生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确保蘑菇生长良好。

具体措施如下:a. 控制温度:蘑菇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

b. 调节湿度:蘑菇生长过程中,空气湿度应保持在70%-85%之间。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蘑菇的生长和品质。

c. 光照:蘑菇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光照,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4)病虫害防治:蘑菇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常见的病虫害有菌核病、白粉病、蚜虫等。

防治措施如下:a.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菇、病叶,减少病原传播。

b. 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3. 蘑菇基地管理模式(1)生产管理: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流程,确保蘑菇产量和质量。

(2)技术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确保蘑菇种植技术得到有效实施。

平菇栽培种接种实训报告

平菇栽培种接种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平菇栽培种接种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接种成功率。

3. 了解接种工具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二、实验原理平菇栽培种接种是将纯种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形成具有生产能力的菌种。

无菌操作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确保接种成功。

三、实验材料1. 原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 培养基:棉籽壳、木屑、麸皮、轻钙、磷肥等。

3. 接种工具:接种针、接种环、无菌棉球、酒精灯、75%酒精、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4. 实验室无菌操作台、无菌室、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按照配方称取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装入培养皿中,高温灭菌。

2. 无菌操作台准备:开启无菌操作台,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确保操作台无菌。

3. 接种操作:a. 打开无菌室门,戴好无菌手套,将接种针和接种环置于无菌室中。

b. 取出一瓶原种,用75%酒精棉球擦拭瓶口,打开瓶盖。

c. 将接种针插入原种中,取出少量菌丝。

d. 将菌丝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e. 用无菌棉球擦拭接种环,将接种环放入培养基中,使菌丝均匀分布。

f. 封闭培养皿,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4. 接种后管理:a. 保持培养箱温度在22℃左右,湿度在70%左右。

b. 每周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剔除杂菌。

c. 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即可用于生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接种成功率:本实验接种成功率较高,菌丝生长良好,无杂菌污染。

2. 接种效果:接种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白,生命力强。

3.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本实验无菌操作严格,确保了接种成功。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平菇栽培种接种的基本操作步骤,提高了接种成功率。

2. 无菌操作是保证接种成功的关键,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 接种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为平菇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菌种。

七、实验建议1. 加强无菌操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无菌意识。

平菇实习报告

平菇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平菇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以及加工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在XXX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平菇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菌种选择与接种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负责菌种的选择和接种工作。

通过请教技术人员,我了解到选择优质菌种对于平菇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接种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接种工具,保证菌种的纯度和生长效果。

2. 培养基制作与灭菌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培养基的制作和灭菌工作。

培养基是平菇生长的基础,其质量和灭菌效果直接影响到平菇的生长状况。

我学习了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掌握了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流程。

3. 播种与出菇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参与了平菇的播种和出菇工作。

播种时,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

出菇时,我了解了如何控制环境湿度、温度和通风条件,以保证平菇的生长和产量。

4. 病虫害防治在实习的第四周,我学习了平菇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了解了平菇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同时,我还掌握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减少病虫害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使我掌握了平菇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对平菇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习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实习使我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今后在学习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有不足,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平菇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加工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平菇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和验证最新的平菇栽培技术,以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并为未来的商业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平菇菌种:选取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害能力高的平菇菌种。

2. 培养基:主要由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混合制成。

3. 营养物质:包括石膏粉、石灰等,用于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和提供必要的矿物质。

4. 实验设备:包括恒温培养箱、湿度计、pH计、光照设备等。

实验方法:1. 培养基准备: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棉籽壳、玉米芯和木屑,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调节pH值至6.5-7.0。

2. 灭菌处理:将准备好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3. 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平菇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

4.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25-28℃,湿度在85%-95%,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

5.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平菇的生长情况,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子实体的形成时间、菌盖的大小等数据。

实验结果:1. 菌丝生长:接种后7天内,菌丝在培养基中均匀生长,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

2. 子实体形成:接种后15天,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子实体,20天后子实体生长迅速,菌盖直径平均达到5cm。

3. 产量测定:实验周期30天结束时,平均每瓶产量为250g,相比传统栽培技术提高了20%。

4. 品质分析:通过营养成分分析,新栽培技术下的平菇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最新平菇栽培技术的有效性。

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为平菇的商业化栽培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栽培条件,探索更高效的栽培方法,以满足市场需求。

食用菌实践报告

食用菌实践报告

食用菌实践报告引言食用菌是一类丰富营养且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用菌的栽培和食用方法,本报告对食用菌进行了实践研究,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和教训。

选用的食用菌品种本次实践选择了平菇(Agaricus bisporus)和香菇(Lentinula edodes)两种常见食用菌品种。

平菇是一种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的食用菌,适合各种烹调方式。

香菇则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香味而受到广泛喜爱。

栽培方法选择培养基为了培养食用菌,我们选择了适宜的培养基。

常见的培养基有玉米面、麦麸、木屑等。

本次实践选择了玉米面和麦麸作为基础培养基。

培养过程1.准备培养容器:选择适宜的培养容器,如培养皿或培养瓶。

2.准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玉米面和麦麸,并加水搅拌均匀,得到湿润的培养基。

3.培养菌种:将选好的菇种放置在培养基上,注意保持清洁和卫生。

4.培养条件:将培养容器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通风要良好。

5.观察生长:定期观察培养容器中的菌丝生长情况,注意防止霉菌等有害菌的侵袭。

收获和经验总结平菇的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平菇菌丝开始生长并形成菌盖,表示可以进行收获。

我们采用了轻轻拧扭的方式将平菇从菌盖上摘下,保持了完整的菌体。

平菇的质地细嫩,口感鲜美,适合用来炒菜、煮汤等烹饪方式。

香菇的收获香菇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经过数周的培养,我们得到了成熟的香菇。

香菇的肉质饱满、口感鲜美、香味浓郁,适合用来烹饪各种菜肴。

我们将香菇切片煮汤,也尝试了香菇火锅等不同的烹饪方法。

经验总结1.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容器是培养食用菌的重要条件。

2.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对于食用菌的生长至关重要。

3.定期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有害菌的侵袭。

4.注意卫生和清洁,避免有害物质的污染。

结论通过这次食用菌的培养和实践过程,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和食用方式。

平菇和香菇都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适合用来烹饪各种美食。

平菇生长记录观察报告

平菇生长记录观察报告

平菇生长记录观察报告
观察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观察地点:XXX农田
观察一:播种与发芽
在观察期开始时,我们将平菇孢子固定在菌床上进行了播种。

经过约5-7天的孵化期,我们观察到了平菇的发芽情况。

发芽过程中,平菇子实体逐渐从菌丝中伸出,开始形成小型的白色圆盖,标志着平菇的种植过程已经开始。

观察二:生长阶段
在发芽后,平菇开始进入生长阶段。

经过约10-15天的时间,我们观察到平菇的菌盖逐渐扩大,并呈现出浅圆形或者半球形的形状。

菌盖上开始出现白色的环形纹理,这是平菇子实体表面的菌盖皮层形成的标志。

同时,菌盖边缘也逐渐褪去白色,呈现出浅棕色。

观察三:菌盖成熟
经过约20-25天的时间,我们观察到平菇的菌盖逐渐成熟。

此时,菌盖呈现出棕色到浅褐色的颜色,菌盖周围的纹理也更加明显。

同时,在菌盖内部,菌肉也变得更加紧实和丰满。

观察四:成熟与采摘
在菌盖成熟后,约25-30天的时间,我们观察到平菇已经完全成熟,菌盖颜色呈现出暗褐色甚至黑褐色。

此时,菌肉会变得更加有弹性和紧实,说明其已经饱满。

我们将平菇从菌床上轻轻剥离下来,注意保持完整。

总结:
通过对平菇生长过程的观察,我们发现平菇的生长经历了播种、发芽、生长阶段、菌盖成熟和采摘等阶段。

这些观察结果对我们了解平菇的生长周期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有着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平菇种植中,我们将更加注意细节,并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质量。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平菇栽培实验报告引言: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药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平菇的栽培方法与环境要求,以期为平菇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平菇菌种、菌袋、培养基、水源等。

2. 方法:(1)菌种接种:将平菇菌种均匀撒在培养基上,用清洁的手套轻轻拍打培养基,使菌种均匀分布。

(2)菌袋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菌袋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

(3)菌袋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取出,待温度降至适宜接种温度后,将菌种均匀撒在菌袋中。

(4)培养条件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定期给予适量的水分。

二、结果与分析1. 发芽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平菇的发芽率较高,约为80%。

这说明菌种的质量良好,适宜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2. 生长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平菇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从初次接种到菌丝长成菌盖,大约需要10-15天的时间。

这表明平菇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强。

3. 菌盖形态:平菇的菌盖呈圆形或半圆形,色泽呈乳白色或浅黄色。

菌盖的直径约为5-10厘米,表面光滑,质地柔软。

这些特征是判断平菇成熟度和可食用性的重要指标。

4. 营养成分:平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经过实验检测,平菇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25%,维生素B族含量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

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菇的栽培方法与环境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平菇的栽培主要依赖于菌种的质量、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的控制。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平菇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无法全面考察各种不同因素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其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平菇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

2. 掌握平菇袋式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3. 通过实验,提高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称糙皮侧耳,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真菌。

平菇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平菇的栽培技术简单易学,生物效率高,成本低,是目前我国栽培较为广泛的食用菌之一。

袋式栽培是目前平菇栽培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节约空间,降低成本。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 培养料: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3.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接种工具、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天平、剪刀、塑料袋、颈圈等。

四、实验步骤1. 菌种制备:将菌种接种于无菌PDA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进行转接。

2. 培养料准备:将木屑、棉籽壳、麦麸、轻钙、磷肥等原料混合均匀,加水拌湿,调节pH值至7.5-8.0。

3. 装袋灭菌: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扎紧袋口,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温度保持在121℃,时间1小时。

4. 接种:待培养料冷却至室温,用无菌接种工具将菌种接种于培养料中。

5. 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保持在60%-70%,培养7-10天。

6. 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至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保持在85%-90%,每天喷水保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7. 采收:当平菇菌盖展开,菌柄长至适宜长度时,即可采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菌丝生长良好,菌袋出菇率较高,表明所采用的菌种和培养料适合平菇生长。

2. 在出菇管理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使平菇生长状况良好,产量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职业学院实训实习课程报告(学生用)课程名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二级学院生物及生态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201006080020 实训实习报告要求实训实习报告是实训实习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训实习效果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评定学生实训实习的重要依据。

实训实习报告是学生总结实训实习内容,使实训实习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实训实习报告要用规定的实训实习报告纸书写,要语言通顺、分析合理、认真总结。

每门实训实习课程结束后,实训实习报告交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审核后交课程所开二级学院存档。

实训实习报告包括如下内容:1.实训实习内容、实训实习场所、实训实习日期;2.实训实习目的和要求;3.实训实习仪器、设备与材料;4.实训实习的完成情况及效果;5.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实训实习报告2011年12 月 2 日第15、16 周篇二:食用菌实习报告《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专业:植物保护班级:植保0905班姓名:尹传林学号: 2009301200906 指导教师:边银丙、王卓仁中国·武汉二○一一年十二月一、实习目的与任务(一)实习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

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

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

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二)实习任务1.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8日至2011年12月4日三、实习地点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四、实习内容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3. “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州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五、实习过程本次实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以及真菌楼亲身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一系列环节操作实习。

第二部分是对湖北食用菌大企业和随州食用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

(一)栽培实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臵关系,从而更合理、更节省地进行安排。

然后我们在菌种试验中心的实习主要是学习香菇、黑木耳和平菇的栽培,历时四天,但基本流程一致。

首先都是按比例配料。

这次的三种食用菌都是采用的棉子壳、锯木屑、麦麸和石膏加水并加糖或营养液,但比例不同,以保证满足不同的碳氮比需求。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发酵熟料的制作方法,这与我们之前所熟悉的熟料制作有了很大差别。

对于黑木耳和平菇,由于它们对ph的特别要求,还要加石灰以调节。

拌料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两种方法,香菇和黑木耳利用专门的拌料机拌料,而平菇的拌料则采用原始的铁锹人工搅拌、翻堆。

在我们亲自实践后便知拌料机使工作效率效率大大提高,而传统方法不仅费时,需注意的事项也不少,例如平菇加料是稻草需先润湿在拌入料中加水翻堆,最后应将料堆成长城状,使上部平整但不能压实,以便料堆内部有足够的空气供给发酵,最后还需加一层薄膜利于升温使微生物生长。

之后的环节则是每次栽培最热闹的时刻——装袋。

我们围着料堆坐成一圈,一人n多袋,揉搓、按压、踏实、套环、插棍、盖盖或是套绳。

最后则是等待灭菌。

灭菌也是与实验室有所不同的。

这里我们采用土灶大锅炉灭菌,时间长,容积大,要同学们在灶旁看火。

待灭菌冷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接种了。

接种箱较为原始,整个流程与实验室操作基本相似。

需注意的是要杜绝一切杂菌污染,严格进行消毒、搔菌等无菌操作,以确保接种的成功。

最后,我们在真菌楼观看了湖北省蕈菌产业发展的纪录片,熟悉的名字和场景像是对于几天实习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同时更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栽培产业光辉灿烂的明天。

频频出现的“华中农业大学”、真菌楼、杨新美先生的铜像和边老师的身影更是让我对我校的食用菌栽培和育种专业充满信心。

(二)参观实习本次实习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为期两天的校外实习。

1日清晨,我们整装待发启程奔赴素有“中国香菇之乡”之称的随州三里岗。

作为首日上午的第一站,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向大家展示了这个现代化的金针菇生产。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参观到规模如此巨大的食用菌的生产线,一台台先进的仪器、一条条繁忙的流水线,从技术部到生育室,无不展示出我国食用菌加工企业的现代化、工厂化、产业化、规模化。

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真正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进入采收区域,一捆捆金针菇尽收眼底。

据介绍,这里每天都可以产出金针菇3-4吨,多时达5-6吨,这着实令我吃了一惊。

粗略算算,这所带来的价值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回到车上,通过身家亿万的公司总裁的讲述,我们初步了解到了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同时,也可以说,我们以此窥测到整个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

中午匆匆吃过饭后,我们又赶赴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以及裕国菇业试验基地。

这些单位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产业的蓬勃生机。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这样的一个香菇生产基地------地处大洪山怀抱,三里岗地形以低山、丘陵、岗地为主。

山体以石灰岩为主,土壤深厚,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繁茂。

气候适宜,栎木资源丰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也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

从农户经营的散户生产到大规模的集团产业生产,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引领农民走上小康道路,也带来的巨大商机。

在一个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当地公司,我们看到工厂化生产香菇的大致流程。

在裕国公司的生产线上,我们也和师傅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之前一直以为农业是一个投入多产出少,经济利益小的行业,但是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和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我们可以看到,任何行业都是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同时,三里岗政府还兴建了大规模的香菇交易市场,这就形成了生产、供应、销售、加工、储藏的产业链,更好的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不仅是对国内,甚至对整个亚洲的香菇产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次日,我们分别参观了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以及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走在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全封闭式的参观通道中透过明亮的玻璃往下望去,一片繁忙的景象展现在众人眼前。

整齐的制服、清洁的流水线展示出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的生产实力。

通过公司总裁的讲解以及公司播放的宣传视频我们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食用菌公司,每年上亿的税款缴纳不仅展示了公司的实力更让众人看到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喜人业绩。

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的灭菌锅不仅工作效率高,更使其站在了中国科技发展领头羊的地位。

最后参观的两个单位便是生产基地了,在这里不仅见到了地栽双孢菇、平菇还与从未谋篇三:食用菌实习报告参考资料平菇如何种植一、正确选择品种。

品种的选择很重要,有很多菇农栽培高温平菇失败,多是因为品种选择失误,有的菇农没有将品种的温型搞清楚,随便拿来种植,结果因温型不对,造成不出菇或发菌失败。

因此在引种时一定要到信誉高的科研单位,而且要详细询问所购品种的温型、色泽、菇型等生物性状,必要时可在引回后作出菇试验进行鉴定,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保证菌种质量。

要想使高温平菇高产、稳产,掌握菌种的正确制作工艺,保证菌种的良好质量很重要。

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3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

因为质量好的菌种生命力强,播种后菌丝生长旺盛,从而可抑制杂菌生长,同时因为菌丝在培养基内分解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强,可以更好地为子实体输送养分和水分,可获得平菇的高产、稳产。

三、场地选择。

高温平菇的出菇场地可为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闲置菜棚、废弃房舍等。

要求是棚上覆盖物必须要厚,通风良好、排水方便。

四、菌袋制作。

可采取熟料制袋和发酵料制袋两种方法,不能采取生料栽培,否则会导致生产失败。

1、熟料制袋。

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方法。

高温平菇的栽培以这种方式最为适用,其好处一是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料内营养能得到充分分解,便于平菇菌丝吸收,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对培养料的营养利用率高,可获得高产、稳产;二是采取该种方式后,培养料内可放心添加多种营养物质,而不必担心杂菌在发菌期污染菌棒;三是熟料栽培的料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可防止生料栽培发菌中的烧堆现象;四是熟料栽培出菇早,同期播种,可比生料栽培提前出菇10~15天。

熟料菌袋的规格可选用20厘米×45厘米×2.5~3丝为宜,不可过粗或过薄。

2、发酵料制袋。

该种方式是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适用于发菌经验比较丰富的菇农。

具体办法是将培养料加水拌匀后,建成宽1.5米左右,高1.2~1.5米左右,长度不限的料堆,料堆干料量应在500公斤以上,不能太少,以免料温不能升高或升得太慢。

料堆上部应堆成龟背形,四周轻轻拍实,用直径约5厘米的木棒在料堆顶部打两行透气眼,再在料堆的中部及下部横向向里斜打一行透气孔,孔间距可为30厘米左右,用草帘、麻袋、鱼鳞袋等覆盖好。

料堆覆盖好后,用温度表测量料表层25厘米左右处温度,待温度升到55℃以上时,开始计时,维持12小时左右,进行翻堆,翻堆要领是将料堆上下换位,内外相调,翻好堆后,重新建堆,操作与初建堆时相同。

当料堆温度再升到55℃以上时,保持12小时左右,进行第二次翻堆,一般需要翻堆3次。

料发酵好后,拆堆降温,待温度降到30℃左右时,即可装袋。

料袋规格可选用22~25厘米×45厘米×1.5~2丝的塑料袋,播种方式采取四层菌种三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播好种后,在料袋四周及两头放菌种部位扎孔透气,两头及中间每层放菌种部位可各扎8~10个通气孔。

五、发菌管理。

夏季温度高,发菌困难,应合理排放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

不论是熟料菌袋或是发酵料菌袋,应一律单层排放,排间距不小于50厘米,袋间距不小于5厘米,发菌场地应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是可往菌袋上喷洒凉水降温,严防料袋温度超过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