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术后并发症若干问题的探索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发表时间:2013-07-16T14:58:24.250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小玲[导读]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目前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的使用,腹腔镜有放大的作用。
王小玲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人民医院532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10 年-2012 年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观察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腹腔镜手术也会发生并发症,所以为了减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从综合方面进行护理,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护理胃癌是在我国是高发疾病【1】,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多发于老年,其治疗的首要方法是根治性手术切除,其创伤性较大,并且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所以术后康复慢,并且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微创手术【2】,此技术发展较快,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小,对腹腔内脏器损伤小,患者较容易康复[3],但是患者仍旧存在并发症,为了减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本院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笔者采用综合性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 年2 月-2013 年3 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 例,男28 例,女12 例,年龄49-70 岁,平均年龄58.3 7.8 岁,肿瘤部位:胃底贲门部位11 例,胃体部位8 例,胃角部7 例,胃窦部14 例;观察组40 例,男30 例,女10 例,年龄50-72 岁,平均年龄60.3 7.6 岁,肿瘤部位:胃底贲门部位14 例,胃体部位6 例,胃角部位7 例,胃窦部13 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并且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408例腹腔镜手术中出现的58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类,重点查找其发生原因。
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减少了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措施得当的护理干预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或将并发症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标签:腹腔镜;护理;并发症[文献标识码]C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出血少、腹壁瘢痕小、术后盆腔粘连少、恢复快、可使诊断与治疗同步进行等优点,已经渐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
可应用于内生殖器发育异常、卵巢良性肿瘤、盆腔炎、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凡是能在剖腹条件下完成的手术,几乎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部分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已占全部手术的80%以上。
同时,腹腔镜手术也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总结2004~2005年408例腹腔镜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58例,将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08例,均为女性患者,150例>35岁,258例<35岁,术后共出现并发症58例,年龄16~52岁,平均34岁。
1.2 手术资料术前常规检查:血分析、血凝四项、乙肝六项、肝功两项、B超、心电图、白带常规等,无明显手术禁忌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常规脐上、左右下腹部穿刺口0.5~1 cm,无严重副损伤发生,维持气腹压力<14 mmHg,手术时间20~180 min,平均60 min。
2 原因分析2.1 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表1)2.2 并发症的原因及分析2.2.1 肩痛特别是右侧肩痛,有些患者还合并两侧季肋部痛。
一般发生在术后第1天,严重者可持续数日,表现为吸气时加重,分析原因是由腹腔镜手术中持续气腹及术后二氧化碳气体残留刺激膈神经的终末细支所致。
2.2.2 恶心、呕吐由于二氧化碳对膈神经刺激或高碳酸血症引起,也可能由于麻醉药物对中枢的兴奋作用造成,术后24 h内症状明显,以后逐渐减轻。
腹腔镜胃癌手术,有哪些并发症要注意

腹腔镜胃癌手术,有哪些并发症要注意作者:曾金燕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07期胃癌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该肿瘤的发生率占恶性肿瘤发生率的首位。
胃癌早期患者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症状也越来越明显,如乏力、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晚期则会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甚至于有生命危险。
在其治疗中一般采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但随着腹腔镜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在外科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手术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
因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型手术方式,所以其创伤小、安全性高。
不过腹腔镜手术也有其不足之处,腹腔镜胃癌手术术后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腹腔出血、残胃无力、肠梗阻、吻合口瘘等,且一旦发生,不但影响治疗,还会危及患者生命。
一、可能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因素(一)患者肿瘤过大,在手术时切除范围大导致损伤极大,同时清扫淋巴结后也会加大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二)贫血、低蛋白血症导致免疫力低下,血液循环受阻,手术切口不易愈合,容易引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年纪越大越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机体功能越来越差,免疫功能也随之下降,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腹腔出血、吻合口瘘等;加之因为长期带着插管,极易造成气道不良反应,加重气道炎性反应,从而引起肺部感染。
二、并发症发生原因与其处理措施(一)术后腹腔出血:这是腹腔镜手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在患者手术后24小时发生,其发生常常导致患者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
术后腹腔出血发生原因多为手术过程中止血操作做的不到位,手术后发生钛夹脱落、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等。
腹腔出血一般表现为引流管内引流量突然增多且颜色呈鲜红色或表现为血压突然下降,有这类情况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输血准备;再确认出血情况下通过给予扩容、输血、胃肠减压等措施情况仍无改善,需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并做好术前准备以备二次手术。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及其预防外科手术是胃癌治疗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手段。自1991年日本Kitano 等[1]实施了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迄今20余载,虽然手术技术日趋成熟,手术指征不断扩大,手术并发症也在不断降低,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并发症依旧困扰着外科医师们。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遵循与传统开腹根治术相同的肿瘤根治原则,但由于胃的血供丰富、解剖层次多以及淋巴清扫复杂,而腹腔镜手术操作又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手术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不断规范、推广和普及的当今,重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胃肠外科医师们所追寻的目标。现结合相关文献及笔者切身体会,就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常见腹部并发症及其预防加以探讨。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现状东亚是世界胃癌最高发区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分布类型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也基本相似。日本内视镜外科学会(JSES)第11次全国调查(2010—2011年度)结果显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10 951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和9.1%;腹腔镜全胃根治术2278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19.4%;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666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和18.0%[2]。韩国一项对10 个中心148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3]。中国腹腔镜胃癌外科研究组(CLASS)回顾性分析了多中心133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3%。上海瑞金医院回顾性分析了早期开展的31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2%[4]。大量回顾性研究[5-6]及少量小样本前瞻性研究[7-9]均证实,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相当,并且其发生的规律与开腹手术相似,例如腹腔镜全胃根治术较远端胃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进展期胃癌的并发症发生率较早期胃癌高。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并发症的分类主要分为3种类型:(1)与手术直接相关的腹部并发症,常见的有腹腔内出血、吻合口瘘或狭窄、十二指肠残端瘘、胰漏、腹腔脓肿、淋巴漏、脏器损伤和肠梗阻等;(2)与手术相关的全身并发症,常见的有肺部感染、深静脉栓塞、心脑血管意外、肝功能损害和尿路感染等;(3)与腹腔镜相关的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切口种植、气腹针或Trocar穿刺损伤血管和腹腔脏器等所有腹腔镜手术所面临共性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直接相关的腹部并发症。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常见腹部并发症及其预防最常见的为腹腔内出血和吻合口并发症。(一) 腹腔内出血1. 术中腹腔内出血: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中转开腹最常见的原因。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可归结为脾脏损伤出血、游离胃网膜右静脉时出血、游离胃右动脉时出血、胃左静脉出血和脾门区域血管出血5种。脾脏损伤出血:在早期开展腹腔镜手术时较易出现且较难处理。原因主要为助手牵拉大网膜不当导致脾脏包膜撕裂。在解剖学上,大网膜与脾脏中下级包膜多有膜性融合,在清扫第4sb组淋巴结过程中,助手为显露清晰,往往会过分牵拉大网膜,造成该融合部位的张力过大而撕裂脾脏包膜。预防措施为在清扫第4sb组淋巴结前先将大网膜与左侧膈肌、脾脏包膜的粘连松解,然后再行清扫,暴露更为方便、清晰,又可避免出血。另一种情况是,部分患者的胃短血管最后一支很短,可直接汇入脾脏上极,此时胃底紧贴脾脏上极,脾胃间隙缺失,助手用力牵拉时会造成该血管的撕裂,撕裂后脾脏侧的断端极难处理,一旦处理不慎,会造成脾上极损伤引起更大的出血。遇见此种情况时,可将该步骤留待胃后动脉处理完毕后,自胃后向上托起胃底后处理;也可打开食管下段腹膜,自前向右下方牵拉胃底后处理。游离胃网膜右静脉时出血:多为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ASPDV)或胰头损伤出血。在根部处理胃网膜右静脉,清扫第6组淋巴结时易损伤ASPDV造成出血。ASPDV往往较细小且匍匐在胰头,损伤回缩后止血困难。如止血不当,会造成胰头损伤,甚至损伤右结肠静脉或Helen干,导致更严重的出血。预防措施为处理胃网膜右静脉时,先游离十二指肠降部与横结肠系膜之间的融合平面,然后以结肠中动脉为标志,结肠中动脉在横结肠系膜中的位置恒定,位于横结肠系膜内中线偏右,搏动明显。以其为标志,向上剥离横结肠系膜前叶至胰腺颈部下缘,即可找到Henle干。Henle干多由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和右(副右)结肠静脉汇合而成,循Henle干追踪至胃网膜右静脉。此时不必过分裸化该静脉,用可吸收夹夹闭后断离。另需特别注意,离断该静脉后,循胰头表面清扫淋巴结时是一个类似“爬山”的动作,因胃网膜右静脉和动脉并非紧密伴行,胃网膜右静脉根部通常位于胰头下缘,而胃网膜右动脉根部通常接近胰头上缘,需分别处理。游离胃右动脉时出血:多为十二指肠上动脉出血。由于腹腔镜的多视角,可自后向前,循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寻找胃右动脉根部并清扫第5组淋巴结。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十二指肠球部与胃右动脉之间的十二指肠上动脉,此动脉常有2~3支,在胃窦十二指肠向上提起时较难清晰暴露。预防措施为,在自后向前游离胃右动脉存在困难时,可采用自前向后的方法,这样前后呼应,处理更为便捷、安全。另外,在自后向前游离切断胃右动脉的过程中,必须先暴露肝固有动脉,避免误将迂曲的肝固有动脉作为胃右动脉切断。胃左静脉出血:胃左静脉存在一定变异,可经肝总动脉(或脾动脉)的前(或后)汇入门(或脾)静脉。在清扫胰腺上缘淋巴结时,如不注意该静脉的解剖变异会造成损伤,损伤后为双向出血,出血量较大,影响胰腺上缘淋巴结的有效清扫,如果该静脉损伤后断端回缩,处理困难。熟悉胃左静脉的变异,助手暴露时需保持一定张力但勿过分牵拉胃胰襞,是有效的预防方法。超声刀清扫胰腺上缘淋巴结时,往往会有组织的雾化和淋巴结内穿透支的少量渗血,影响主刀者的视野和操作,助手可采用小流量间断吸引,清晰暴露手术野,有效避免损伤。脾门区域血管出血:全胃D2根治术在清扫第10组淋巴结时,因脾门区域血管复杂、位置深、空间狭窄,易发生脾极和脾叶血管损伤出血。若发生出血时,助手一手协助暴露,另一手持吸引器小流量间断吸引,暴露出血点,主刀迅速用无损伤抓钳轻夹出血点,以控制出血,并于出血点上下分别予以钛夹夹闭止血。脾门淋巴结清扫难度较高,主刀站位可由患者左侧移至患者两腿之间,以方便右手的稳定操作,并且建议由腹腔镜胃癌D2根治经验丰富的固定团队施行。2. 术后腹腔内出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4%[10]。由于大多数的术后腹腔出血都能够通过再次手术得到有效的止血,因此,果断决策和即时探查对于术后腹腔内出血至关重要。我们早期开展的31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有3例(1.0%)出现术后腹腔内出血,其原因分别为胰头部出血、胃短血管分支出血和残胃大弯侧胃壁血管出血,均通过腹腔镜再次探查手术止血[4]。精细操作、熟练应用超声刀技术、避免超声刀切割组织过大和离断速度过快、注意超声刀工作面的方向以及运用双道凝固的防波堤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另一种术后腹腔内出血为迟发性出血,多于术后10~30 d发生,出血量大,临床过程较为凶险。原因多为胰漏或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和脓肿,腐蚀淋巴清扫后裸露的大血管,引起腹腔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有效的预防手段:一旦出现胰漏,应保持腹腔双套管冲洗通畅并及时使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必要时实施外科手术引流和灌洗。对于术后迟发动脉性大出血,一旦发生,必须立即手术,虽然血管内介入治疗也是治疗术后出血的常用手段,但合并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者,介入治疗多难成功。(二) 吻合口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三者之间的发生既有共同原因、又有相关性。造成吻合口并发症的原因包括吻合口张力过大、血供不良、吻合口之间夹入系膜或脂肪组织、吻合器的类型或口径选择失当等,其他原因尚包括患者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是确保吻合口良好的血供和无张力。大多数吻合口瘘是微小的渗漏,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痊愈。严重吻合口瘘合并腹腔脓肿,必须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同时在胃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吻合口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48 h 之内,多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治愈。吻合口狭窄多出现于食管空肠吻合口或毕Ⅰ式吻合口,患者多合并全身营养障碍或残胃扩张和水肿,先予以胃肠减压和等渗盐水冲洗,再在内镜下通过狭窄的吻合口放置空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最后予以内镜下球囊扩张。预防措施如下:远端胃癌根治术重建时在吻合无张力的情况下以毕Ⅰ式重建为佳。毕Ⅰ式吻合操作简便,但须特别注意保证吻合口之血供,胃短血管与胃后血管的保留与否,吻合口与胃切割线之间的距离大小,都会影响到吻合口的血供。毕Ⅰ式吻合如果是行十二指肠残端与残胃后壁吻合,必须注意吻合口与胃残端要留有3 cm左右的间距,以避免吻合口缺血。如吻合有张力,不适合行毕Ⅰ式时,外科医生多选择毕Ⅱ式,但最近研究发现,Roux-en-Y重建术后胆汁反流、残胃炎、吻合口瘘和残胃癌发生率更低,因此,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毕Ⅰ式和Roux-en-Y式为主[11]。食管空肠吻合时不要过度牵拉食管及空肠,如果牵拉过度会使肠壁变薄,吻合完毕后会引起吻合口过度内翻导致狭窄。(三) 十二指肠残端瘘十二指肠残端瘘多发生于行毕Ⅱ式吻合或Roux-en-Y 式的病例。由于漏出液中含大量消化酶,容易腐蚀周围组织和血管引起腹腔内出血、腹腔内脓肿等后续严重并发症,为主要的致死原因。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原因包括:(1)空肠输入袢梗阻造成十二指肠肠腔压力过高;(2)在裸化十二指肠时超声刀功能面灼伤肠壁或残端过度剥离出血;(3)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十二指肠时,留下残端过短致闭合时张力过大;(4)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后加固缝合时,过度内翻十二指肠浆肌层;(5)术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为残端瘘的高危因素。如为输入袢梗阻导致的十二指肠残端瘘,必须再次手术。以下措施有助于减少十二指肠残端瘘:术前纠正患者一般情况、术中避免十二指肠壁损伤、损伤后即时修补、注意保留残端血供和残端不宜过短,对毕Ⅱ式者,可以加行输入袢与输出袢的Braun吻合等。(四) 胰漏胰漏的发生与手术中损伤胰腺组织直接相关,网膜囊的剥离及淋巴结清扫过程均围绕胰腺表面或上下缘进行,超声刀容易导致胰腺实质的损伤。如清扫第 6 组淋巴结时,误将胰腺舌叶当成淋巴组织切除;进行脾门淋巴结清扫时,将胰尾组织误认为淋巴结切除;在分离胰腺被膜时,将超声刀功能面朝向胰腺而损伤胰腺实质;胃后壁肿瘤浸润胰腺,从胰腺上锐性分离癌灶时,易致胰腺实质出血,应用高功率电凝止血可致胰腺损伤等。胰漏极易并发腹腔感染和脓肿,造成严重全身感染和腹腔大出血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应该引起外科医生足够的重视。一旦出现胰漏,应保持腹腔双套管冲洗通畅并及时使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必要时实施外科手术引流和灌洗。为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应注意以下要点:(1)合理掌握淋巴结清扫范围,勿随意扩大,不建议行腹腔镜下D3手术,严格控制联合脾脏和脾胰切除术的适应证;(2)术中解剖清扫应细致,尽量减少胰腺的机械损伤和热损伤,肥胖病例尤应注意[12];(3)局部晚期胃癌患者,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可浸润胰腺,清扫时极易损伤胰腺组织导致胰漏;(4)术中妥善放置引流,术后常规监测血清及引流液淀粉酶,如发现有胰漏发生,可以通过有效的引流在短时间内治愈,若未放置引流或引流不畅则可导致腹腔脓肿形成,并可诱发吻合口瘘以及迟发性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五) 淋巴漏主要原因为淋巴结清扫过程中,淋巴管断端未行处理。由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普遍采用超声刀切割、分离,能有效闭合淋巴管断端,因此,淋巴漏的发生率比传统开腹手术更低。术后淋巴漏的发生与忽视淋巴管断端的处理密切相关,淋巴结清扫完成后应重点检查第7、8、9、11、12 组淋巴结区域的创面,若发现乳白色或胶冻样液体渗出,应予以夹闭并妥善放置引流管;在腹腔干周围和躯干中轴线附近清扫时延长凝固时间等措施,有利于减少淋巴漏发生。一旦发生淋巴漏,应保持引流通畅,加强肠外营养支持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绝大部分淋巴漏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好转,对于再次手术应持谨慎态度。(六) 残胃排空障碍指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残胃蠕动无力,也称胃瘫。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原因包括手术应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而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残胃失去神经支配以及胃大弯侧胃电起搏点失常、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输出袢痉挛、低蛋白血症和饮食结构改变等。对术后疑诊胃瘫者,可以先通过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排除机械性梗阻。防治措施包括术前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低蛋白血症,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保持胃管引流通畅。一旦发生,可行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促进胃肠道蠕动和加强肠外营养等治疗,在排除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切忌再次手术。另外,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可出现Roux潴留综合征,表现为餐后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此时需留置胃管和耐心等待,均能自愈。残胃勿留过大与缩短Roux袢是有效的预防办法,我们现Roux袢长度由以前的40 cm改为30 cm,能有效降低Roux停滞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手术直接相关的腹部并发症,较常见的还有腹腔脏器损伤、肠梗阻、内疝、术后急性胆囊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等,篇幅有限,在此不作赘述。坚持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的根治性是腹腔镜胃癌手术的第一准则。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如发现解剖困难或出血难以控制时,应当机立断,及时中转手术,绝对不能一意孤行,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要求术者既要有熟练的胃癌外科解剖学基础,还要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缺一不可。因此,在病例选择方面,腹腔镜手术开展初期应该优先选择年龄相对较小、体型相对较瘦、分期相对较早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外科医生都殷切希望手术顺利,但并发症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古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相信随着胃外科医师腹腔镜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对肿瘤根治原则的不断深入认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将会不断降低。。
腹腔镜胃癌手术常见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腹腔镜胃癌手术常见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讨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结果:68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腹腔内出血,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腹腔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3%。
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是其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通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和引流管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标签:腹腔镜;胃癌;常见并发症;防治措施胃癌是人类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占据首位[1]。
胃癌患者在患病早期的时候并没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只有恶心、呕吐等类似胃溃疡的消化道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其症状才会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不振,乏力等,到晚期的时候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胃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是近年来胃肠外科讨论的热点问题[2-3]。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微创的优势,但是术后的并发症仍不容忽视,若不积极应对,会影响患者的恢复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
因此,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以6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腹腔镜胃癌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年龄28~72岁,平均(52.4±3.5)岁,男36例,占52.9%,女32例,占47.1%,其中肿瘤位于贲门及胃底部的患者18例,占26.5%,肿瘤位于胃体部的患者为28例,占41.2%,肿瘤位于胃窦的患者为20例,占29.4%,残胃癌患者2例,占2.9%;根据病理诊断,胃类癌者18例,中分化腺癌者19例,低分化腺癌者8例,黏液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12例。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分析和护理对策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分析和护理对策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为癌根治术并发症与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接收的213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根据并发症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有33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5%,即出血13例、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9例、腹腔感染7例、肠麻痹1例;经护理与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8.3±3.2)天。
结论:加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
标签: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护理对策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有着非常高的死亡率与发病率。
在胃肠外科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期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临床效率相对过去已显著提高。
但从临床观察发现,无论是腹腔镜根治术还是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严重影响。
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可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研究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与护理措施,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接收的213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
男性114例,女性99例,患者年龄为34~78岁,平均年龄为(56.7±10.4)岁。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根据并发症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出血护理:通常情况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出血多出现在术后24~48小时之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出血多为吻合口出血。
如患者在术后24h内引流管引出颜色鲜艳的血液,且量超过500mL,或术后2小时内因储量超过200mL,无论是否存在血压下降现象,均可判断为术后出血。
此时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腹部体征的变化,并时刻观察患者胃液、引流量颜色、量以及性质的变化。
尽可能维持稳定的负压引流,避免负压增加引发出血。
腹腔镜下毕II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空肠梗阻等 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处理

腹腔镜下毕II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空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处理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毕II 胃癌根治术后空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117 例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分析结果:腹腔镜下毕II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或胸腔积液、腹腔感染、空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5.04%(41/117),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生活习惯与手术后并发症相关。
结论:腹腔镜下毕II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由多种原因综合引起,除患者素质和病变因素外,6 个危险因素依次为:行全胃切除 D2 清扫、手术时间4h 术中出血量800mL 胃管留置时间3d 长期吸烟,应重视其围手术期处理。
【关键词】胃癌;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回归分析随着胃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手术治疗引起并发症的风险相应增加,据报道胃癌手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 35%-50%[1],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呼吸系统并发症消化系统并发症三类有研究表明,腹腔镜下毕II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由多种原因综合引起,患者本身的因素,包括年龄、术前并存贫血、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白蛋白水平,病变本身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肿瘤分期 Borrmann 分型等都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2,3]。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影响腹腔镜下毕II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手术相关因素,以期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对象及标准2010 年1 月2011 年12 月,我科连续对117 例胃癌患者行毕II 胃癌根治术,其中男性 63 例,女性 54 例,年龄48 ~81 岁,手术后41 例发生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5.04%,其中切口感染5 例;肺部感染9 例;胸腔积液4 例;腹腔感染6 例;空肠梗阻7 例;吻合口瘘5 例;肺不张3 例;气胸2 例。
选择术后发生并发症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并发症的胃癌患者为对照组;1.2 研究方法与内容根据研究需要,调查内容重点是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管留置时间、吸烟史,对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状况,术前 cTNM 分期肺功能、血清白蛋白值、有无贫血,术后镇痛术后第1 天血糖值等情况作一般性了解。
腹腔镜胃旁路精准术后并发症及其对策

腹腔镜胃旁路精准术后并发症及其对策目的:总结精准腹腔镜下胃旁路术(LRYGB)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治疗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89例采用精准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的患者,详细记录并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89例患者出现早期术后并发症9例(10.1%),年龄>50岁、糖尿病史、BMI升高为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7、2.14、1.78,P<0.05),出现晚期并发症8例,年龄>50岁、女性、合并慢性消化道疾病史为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2、1.96、1.67,P<0.05),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病情均得到缓解。
结论: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并发症并不少见,年龄大、合并糖尿病、肥胖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早期术后并发症,年龄大、女性、合并慢性消化道疾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晚期术后并发症,临床上更应注意此类患者的术后情况,其出现并发症应积极采取对症处理。
随着社会发展,难治性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加,给临床医生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医学的发展,胃旁路手术为代表的针对肥胖症的外科治疗逐渐开展,如今已发展成治疗肥胖症和代谢性疾病的确切有效方法[1]。
然而任何手术均有潜在的手术并发症,了解腹腔镜胃旁路手术(LRYGB)出现的可能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对症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89例行LRYGB手术治疗的患者,探讨其并发症出现可能性、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采用精准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的患者89例,男56,女33例,年龄32~74岁,平均(36.8±13.9)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5~63岁,平均(42.2±8.3)岁。
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常规腹部手术术前准备,平卧位,全麻后,建立气腹,常规5孔法操作,在全腹腔镜下,使用针线型吻合器将胃切成两部分,将近端小囊状的胃和远端的残端胃于Trietz氏韧带下20~50 cm处小心分离、切断空肠部分,将远端空肠与近端胃大弯侧吻合,再将近端空肠与距胃空肠吻合口远端50~150 cm处空肠壁行端侧进行仔细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