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在课程实施方面有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要求实际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立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吸取我国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原有“活动课程”的新发展,有其全新的课程价值:从课程目标上看,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课程形态上看,“活动课程”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课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课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课程形态,从本质上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从课程内容上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综合;从活动方式上看,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多元学习方式。所有这些,与原有活动课程所强调的“班团队活动”“科技问题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校传统活动”等相比,更重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特征。

基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核心,我们致力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一课题作为总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下的一个子课题开展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中的任何一种主题,都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等。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地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积极开发、精心策划和认真落实专题研究活动,建构探究性学习方式;

2、通过各种社会考察和班团队活动,建构体验性学习方式;

3、丰富校园文化,提供多样平台,建构实践性学习和设计性学习方式;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5、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指导,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各种学习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更全面推进学生的发展。

五、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2004年12月——2005年2月:

1)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2)确定课题组成员。

2.研究阶段

2005年2月——2007年7月:

1)根据研究目标制定具体的研究步骤,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全面研究和实验。

2)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小结、收集与整理资料。

3.总结阶段

2007年7月——2007年12月

1)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课题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做好课题的结题评估验收工作。

六、研究的主要措施:

1.组织建设。为使课程开设有序、高效,小学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研究”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戴伍军

领导小组成员:张招萍、杨艳辉、邹玲静、张好、兰立波、黄琴芳、徐信、张重重、雷英、王建湘。

课题小组成员为各学科所有教师。

领导小组的职能主要有:(1)统一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的实验方案;(2)协调校内、家庭、社会的关系,开发社区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组建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及校外活动的协作单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3)带领并指导各学科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4)收集、整理、保管所有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

2.组织管理。学期开学之初,实验领导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认真地进行统筹规划,层层制定学校课题研究计划,课程组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贯彻落实,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组织者为第一指导老师,其余任课教师均为第二指导老师,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第一指导老师作为活动各小组指导教师的召集人和组织者,必须设计活动的整体方案并付诸实施,第二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研究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3、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第一,派出教师参加各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交流活动,学校再组织教师把参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经验、体会,进行交流、反馈。第二,提供多种教师参与研究的形式。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带动教学研究,在研究中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案例,提高自身认识,传播先进做法和经验。第三,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带动形成能够对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深认识的教师群体。

4、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为了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更有系统性、层次性、丰富性,更便于研究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自主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这三个部分又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

(1).自主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活动是在第一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将主题探究划分为四个系列:传统与文化、社会与环境、科技与创造、艺术与生活。这样使研究内容有系统性,使研究难度有层次性,使研究形式有丰富性。我校各个学科都有相当一批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都很优秀的教师,依据这一教师资源的优势,我们鼓励各科教师积极引领学生开发探究主题,如“追踪当今科技热点”、“湖湘文化名人”、“十大国内国际新闻”、“湖南娱乐节目对我们的影响”等。

(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由“城乡手拉手”、“社区服务”、“爱心工程”等组成。

结构图(略)

(3).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主要是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导领域,将学校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班团队活动等有机整合起来,它包括:校园艺术节、校园科技节、体育运动会、主题班会、校内拓展课程等。这些活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同时它也打破年级的界限,使各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在这里锻炼和发展各种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