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简介

合集下载

延安介绍50字左右

延安介绍50字左右

延安介绍50字左右
【最新版】
目录
1.延安的历史背景
2.延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3.延安的旅游资源
4.延安的红色文化
5.延安的现代发展
正文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根据地,被誉为“革命圣地”。

它的地理位置独特,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区域。

延安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

延安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宝塔山、清凉山、南泥湾等著名景点。

其中,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性景点,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象征。

清凉山则是延安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延安的红色文化是其最独特的旅游资源。

作为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和红色故事。

如今,延安的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的热门选择。

虽然延安以红色文化闻名,但其现代发展并未停滞。

近年来,延安致力于发展现代产业,特别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

同时,延安也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延安大学等高校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总的来说,延安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无论是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是其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都使得延安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陕西延安的简介

陕西延安的简介

陕西延安的简介
延安,简称“延”,陕西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

延安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

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

下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年,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还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革命遗址445处。

如需更多关于“陕西延安”的介绍,可以访问延安市人民政府官网或咨询当地人,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延安的历史文化 简介

延安的历史文化 简介

延安的历史文化简介
延安,位于中国陕西省的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摇篮,延安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延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当时这里是西周的一个封地,叫做“延安”。

到了汉代,延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贸易中心。

在唐代,延安成为了“边郡四镇”之一,是防御外敌的重要屏障。

在中国近代史上,延安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延安召开了著名的“延安会议”,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中心,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斗争,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延安的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激昂豪放的陕北民歌、活力四溢的安塞腰鼓等,这些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延安人民的精神风貌。

同时,延安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经典的文艺作品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都诞生于此,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宝库,
也成为了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延安还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雄伟壮观的黄土高原风光、革命遗址等,这些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感受历史的厚重与独特魅力。

总之,延安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它在中国历史和现代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程,也承载着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今天,延安仍然保留着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这些不仅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价值,也为人们了解和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提供了机会。

红色延安的简介

红色延安的简介

红色延安的简介
红色延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时期红军长征胜利后所建立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

红色延安是中国共产积极开展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之一。

以下是红色延安的简介:
1. 建立背景: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延安,并在延安展开了以整编军队、加强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

2. 政治中心:红色延安成为中国共产的中央政治和军事机关所在地。

在这里,中央组织了中国共产的七大、八大、九大和中央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决策。

3. 军事中心:红军长征胜利后,红军谋求战略转移,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以及红四方面军后来发展成的晋察冀游击区。

这些军队在延安进行了整编和休整,为抗日战争做好准备。

4. 文化中心:红色延安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这里,中国共产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陕甘宁新文化研究会等组织,推动了中国文化革命的发展。

5. 医疗救助:红色延安还设立了多个军民医院,提供医疗救助和培训医务人员。

延安医院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医疗救护机构之一。

红色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一站,见证了中国共产在艰苦岁月中的奋斗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推进。

红色延安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如今,红色延安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参观和学习。

革命圣地延安的介绍

革命圣地延安的介绍

革命圣地延安的介绍延安,这座位于中国陕北地区的小城,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圣地。

这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心中,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对革命岁月的怀念和敬意。

在这座城市里,曾经有一群年轻的志士革命者,他们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延安的革命圣地之称,源于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延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后方大本营。

在这座城市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进行着艰苦卓越的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延安的革命圣地之称,并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更重要的是这里孕育了一种特殊的精神氛围。

在这里,人们不畏困难,不怕牺牲,坚定信念,顽强奋斗。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决心,也为中国革命树立了榜样。

延安的革命圣地之称,也与这里的革命文化密不可分。

在这座城市里,人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歌颂了革命的伟大,讴歌了人民的英雄。

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和革命情怀,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延安的革命圣地之称,也与这里的纪念碑碑林密不可分。

在这座城市里,人们用石头和铜铸造了无数的纪念碑,用来纪念革命的烈士和英雄。

这些纪念碑,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牺牲。

它们不仅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更是人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延安的革命圣地之称,是对这座城市和这个时代的最好赞美。

在这里,人们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自由和平等。

在这里,人们团结一心,奋发向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延安的革命圣地,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更是人类进步的象征。

让我们怀念这个伟大的时代,怀念这座革命的圣地,让我们继续努力,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奋斗。

延安是什么气候

延安是什么气候

延安是什么气候1、延安是什么地方?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

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

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1)延安是什么气候扩展资料:延安气候:延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

1、年日照2418小时,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动积温3878.1℃,无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

2、降水多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强度大,10月至次年5月仅占年总量的29%,旱涝相间,春旱严重。

强度干旱居多,占55%;83%年份有冰雹,并伴有暴雨,阵性大风;40%连阴雨发生麦上场和秋作物灌浆成熟期。

延安的四季,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

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迅速,气候多变,有大风、扬沙天气。

季内降水占年总量的17%,3月平均气温4.5℃,5月平均气温16.9℃,最高可达36.5℃,遇较强冷空气侵袭时,最低气温可降到0℃左右,出现霜冻。

夏季炎热多雨,季降水量312.3毫米,占年总量的57%,多为阵性天气,有时伴有冰雹,季内月平均气温21.1~22.9℃,7月最热为22.9℃,季内最高气温39.7℃,无酷热期。

秋季降温迅速,湿润,多阴雨大雾天气,9月降水日数11~12天,9~10月雾日占全年一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初霜,11月上旬土壤冰结。

冬季雨雪稀少,明朗干冷,多西北风,季内降水仅13毫米,占年总量4%,1月最冷,平均气温-6.4℃,极端最低气温-25.4℃,相对温度平均为54~60%。

2、延安气候太原气候一、延安市的气候特征是: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

1、年日照2418小时,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动积温3878.1℃,无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

延安简介

延安简介

延安简介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墓和中国革命圣地的所在地。

辖1区、12县,12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

总面积367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9.81万人,2012年生产总值1271.02亿元。

【地势】延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平均海拔1200米,地貌以黄土塬、梁、峁、沟壑为主。

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约占72%;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面积约占19%;东南部黄河沿岸、黄龙山和子午岭一带为石质低山丘陵区,面积约占9%。

【河流】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有黄河、洛河、延河、清涧河、仕望河及汾川河等主干河流,以及特殊地理环境造就的密如蛛网的季节性河系网。

【气候】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属半干旱地区,南部属半湿润地区,南北差异显著,年均气温7.7℃~10.6℃。

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冰雹,冬、春易旱,且有风沙、寒潮侵袭,年均降水量490~660毫米。

【交通】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G210、G309国道穿境而过,包茂高速南北纵贯,青兰高速东西横穿,全市形成南北、东西5个高速大通道,延吴线延(安)志(丹)吴(起)、延安~延川、白水~黄龙、黄陵~延安段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

截止2013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6755.938公里,其中国道910.535公里,省道977.299公里,县道1860.321公里,乡道2083.327公里,专用公路81.086公里,村道10843.37公里;按技术等级分类,高速公路537.05公里,一级公路4.45公里,二级公路1524.899公里,三级公路2701.4公里,四级公路11478公里,等外公路810.459公里,公路网密度42.48公里/百平方公里。

新机场开工建设,西(安)延(安)铁路复线建成。

延安简介以及解说

延安简介以及解说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

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铜川、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

阳地区为邻全市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共辖1区12县、196个乡镇、3426个行政村,总人口193.88万,其中农业人口154.1万,人口密度52/平方公里。

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历史沿革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

人文自然资源延安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全市土地总面积5556万亩,人均29亩,且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在广袤黄土的深处,蕴藏了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 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 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 冢。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 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 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 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 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 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 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 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 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 所。“。
安塞腰鼓是延安黄土风情
文化的一个奇葩,是一种独 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 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 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 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 术个性 安塞腰鼓有文鼓、武鼓之分,文鼓以扭为主、重扭动身姿, 活泼圆滑;武鼓以打、踢、跨、跺为主。重击鼓表演,豪放热 情,欢快有力,虎虎生威。它既有“柔”的魅力,又有“刚”的 气魄。鼓点节奏分明,鼓声明亮。其动作繁复,变化神速,缠 腰鼓摇头摆尾,过裆鼓腿势潇洒,下岔鼓稳健安祥,还有鲤鱼 跳龙门、一条鞭、飞燕、三脚不落地等鼓法,宛若鹰击长空、 气势如虹。表演时鼓手头拢白羊肚子毛巾,身着羊皮褂,脚扎 绑腿或穿“英雄靴”,英姿飒爽,剽悍豪放。
历史
•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 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 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 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夏朝时延安属雍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白狄、晋、 魏、秦国所有,秦汉归上郡所辖,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被纳 入前秦、后秦、大夏的版图。隋朝始设延安郡,唐宋后为延 州或延安府。“延安”以境内延水及安宁之意得名。延安一 直是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地。1937年,中共中央进 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 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延安是中共 中央的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 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 主的新中国,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延 安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
• 革命圣地——这些宝贵的遗产已成为 重要的、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延安 又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抗日战争和解 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延 安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留下了 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纪念地和丰 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成为延安旅 游资源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纪 念地中,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的就有9处,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的有4处,如驰名中外的枣园、 杨家岭、王家坪、市位于陕西的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临黄河与山 西省相邻,西以子午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南北分别与陕西 省的渭南、咸阳、铜川、榆林等地市相毗邻。全市总面积 3.7万平方公里,辖1区、12县,总人口206万。平均海拔为 1000米,年均气温9.4℃,年均降水量为450-650毫米,属 大陆性季风气候。
甘泉豆腐干: 甘泉豆腐干,很早就有名,进入二十一世纪,就更加有名了。 原来这 甘泉豆 干,早在一九三七年时,就已经有了。那时有个叫张明焕的,开了家豆腐 店,卖豆 腐,也卖豆腐干。他可以说是甘泉豆腐干的创始人。随后又有程 中兴、李文育等几家豆腐店生产和出售豆腐干。到了四十年代以后,慢慢 的,甘泉镇上,卖豆腐干的店家和摊点,就有些儿不计其数了。旧时制作 豆腐干,所用大豆,黄的青的都或者将黄的和青的搅和起来用。先作豆腐, 选取一部分压成豆腐干。然后将豆腐干切作一寸见方的小块,入锅煮味。 用的调料以大茴、小茴、丁香、花椒、盐巴等为主。那时还没有现在这样 的经过炮制的精盐。要用文火煮,似开非开,以便更好地入味。入味后, 先在热炕上炕去大部分水分,再将一个个豆腐干,用线穿起来,两个豆腐 干之间,放一个麻钱,一串串地挂到屋檐下晾干。早年麻钱曾是一种流通 货币,后来人们逐渐不再使用,两块豆腐干之间的隔离物变成了种种庄稼 秸杆的碎小段儿。晾豆腐干的方法是这样的:先取一根成人手指粗细的木 棍儿或者树枝儿什么的杆杆,用两根麻绳或线绳在这杆杆的两头拴起来, 吊在屋檐下,然后将一串一串的豆腐干挂到那杆杆上。当年甘泉镇街道两 旁屋檐下,几 乎都是这样的豆腐干串串,简直成为甘泉县一道风景线,一 个标志。那时的街道很窄,大约三四米宽,骑骡子骑马的人经过街道,那 豆腐干串串就在眼前手边,看得眼馋,由不得想伸手摘一串吃。二十世纪 四十年代,甘泉县驻有很多军队,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甘泉豆腐干的名 气,也就由着这些来来往往的人们,传到四面八方。
延安市2006年辖1个市辖区、12个县:分别是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 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 黄陵县。 延安地下地上资源十分丰富。土地面积辽阔,人均达27亩,发展林果业、 畜牧业和设施农业前景广阔。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其中石 油储量7.5亿吨,煤炭71亿吨,天然气33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森 林总面积2769.7万亩,木材蓄积量4520万立方米,林草覆盖率42.9%。
• 牡丹——延安的风景名胜早已闻名中外,位于宜川 县的黄河壶口瀑布,传说为大禹凿石导水处。它是 世界上唯一的金色大瀑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 区,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它那无 与伦比的风貌,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开场曲背景中、 伍拾元人民币背面图中,并深深地铭刻于人们的脑 际中。位于延安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万花山,有 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牡丹1000多亩,为全 国之最。又因相传这里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 并建有花木兰陵园,以其国色天香、巾帼英雄而闻 名于世。被称为“陕西一页肺”的黄龙山林区,自 然风光秀丽,是消夏避暑的胜地与洛川县谷咀村的 果园风光旅游渡假村和延安市区的延河流域治理区 构成了延安新的生态旅游风景名胜区。现在的延安 可以说是:“蓝天白云,黄土风情,历史文化,自 然人文,观光、旅游尽享其中”。
经济
• 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 163万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方米;以甘草、五 加皮、寄生、牛蒡子、柴胡为主的中药材近200 种;有豹、狼、石鸡、杜鹃等兽类、鸟类100余 种;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生作物品种多, 具有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的良好条件。 除小麦、玉米、谷子、荞麦、黄豆、绿豆、红豆 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蔬菜、花生、瓜类、 薯类等经济作物。 • 延安工业以石油、卷烟、煤炭等骨干产业为 主体,主要产品有汽柴油、天然气、煤炭、电力、 卷烟、变压器、水泥、钢材、电线、电机、白酒、 中成药等50多个品种。2003年被国家正式命名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有力地带动了交通 运输、邮电通信、商贸餐饮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概况
区号:0911 邮编:716000 面积:3.7万平方公里 位置:位于陕西省北部, 地处黄土高原 人口:206万 区划:延安市县共辖1区(宝塔区)12县(延长、延川、子长、 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地理概况:延安位于陕西的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临黄河与山 西省相邻,西以子午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南北分别与我省的渭南、 咸阳、铜川、榆林等地市相毗邻。除西部子午岭,东部的黄龙山 和中部的崂山为基岩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域处在黄土高原的腹地, 海拔高度在800-1800米。 气候特征:年均气温9.4℃,年均降水量为450-650毫米,属大陆 性季风气候。
• 子长煎饼: 煎饼不希罕,全国许多地方都吃。然而子长煎饼却与 南北各地的煎饼大不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首先, 子长煎饼是用荞麦面粉制作的,不像关中人吃的煎饼 那样,用小麦面制作,也不像山东人吃的煎饼那样, 用玉米面制作。子长的荞麦面粉,与整个陕北的荞麦 面粉一样,由于去了壳,都是白色的,不是红色的。 这与关中人吃的荞麦面大不相同,关中的荞面饸饹是 红颜色的,而陕北的则是白色的。所以子长煎饼的颜 色洁白,完全可以跟精细小麦面粉媲美。还有一个显 著的特点:小,小到只有大约七八公分宽、二十公分 长的样子。在陕北,在陕西,我没有见过比子长煎饼 更小的煎饼。至于全国,有或者没有,我不敢断定, 却也从未听说过。用洁白如玉和小巧玲珑来形容,大 致是不错的。子长人自己说,他们的煎饼,薄如纸, 白如玉,坚韧软凉,香美可口。
吴起荞麦 : 荞麦是吴旗县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就 有种植。它是吴旗人民祖祖辈辈非常喜爱的一种秋季作物。荞 麦在吴旗县种植位于各类作物之首,也是吴旗的主要蜜源作物。 吴旗县共有甜荞和苦荞两个栽培品种,甜荞麦种植占90%以上。 吴旗县的荞麦出粉率高,青皮率低,品质优良,含蛋白质 11.9%,脂肪2.4%,碳水化合物72%,维生素高于小麦、大米, 长期食之,有治疗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消积消滞、降温解毒 等作用。用荞麦做面食洁白细长,食之光滑爽口。吴旗荞麦目 前在国内、国际已渐有盛名,并已成为出口大宗之一 荞麦是 吴旗县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就有种植。 它是吴旗人民祖祖辈辈非常喜爱的一种秋季作物。荞麦在吴旗 县种植位于各类作物之首,也是吴旗的主要蜜源作物。吴旗县 共有甜荞和苦荞两个栽培品种,甜荞麦种植占90%以上。吴旗 县的荞麦出粉率高,青皮率低,品质优良,含蛋白质11.9%,脂 肪2.4%,碳水化合物72%,维生素高于小麦、大米,长期食之, 有治疗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消积消滞、降温解毒等作用。用 荞麦做面食洁白细长,食之光滑爽口。吴旗荞麦目前在国内、 国际已渐有盛名,并已成为出口大宗之一
文化
•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 的新亮点。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黄龙猎鼓、 志丹扇鼓构成延安的“五鼓”艺术,已打遍中华大地,在 多次大型文体活动中屡获大奖,其中安塞腰鼓在亚运会开 幕式上,香港、澳门回归庆典活动中,雄伟宏壮的表演打 出了国威,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豪情壮志。延 安剪纸、农民画、布堆画、毛麻绣和刺绣等民间工艺,绚 丽多彩,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中外艺术大师的高度评价, 许多作品被法、美等国的艺术博物馆收藏,并在国内民间 艺术评选中屡获大奖,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其高亢激情的风韵深深地感染了各地 民众,在全国卷起了一股“西北风”热潮,长久不息。洛 川民俗展览馆为陕西省首家集中反映陕北民俗的展览馆, 延安万花民俗村被称为活的陕北窑居博物馆,为陕北唯一 集游、购、娱和吃、住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实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