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资料

合集下载

延安市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延安市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受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有寒流出现;夏季温热、干旱、雨涝相间,多雷阵雨,秋季凉爽多雨,气温下降快,霜期早;冬季寒冷枯燥,持续时间长。

延安市宝塔区地处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温度℃,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延安市极端最低气温℃。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2%;年日照 2472 小时,年降水量 550mm,57%集中在 7~9月。

一日最大降雨量,一小时最大降雨量。

平均早霜始于 10 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 152 天。

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冰雹等。

夏天平均大气压。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占年频率的 24%。

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

年最大降水量:741.0mm.全年雷暴日数: 30.5 天;最大冻土深度为790mm,最大积雪深度170mm。

平均海拔高度。

1、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 41~′110° 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 1 区 12 县。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宝塔区经济社会开展迅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宝塔区委、区政府坚持“产业富民、工商强区、城市带动、工程拉动、超常开展、建设小康〞的开展思路,走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乡一体化、经济民营化的路子,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预计2007 年,完成生产总值 120.3 亿元,完成区属工业生产总值 21.3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 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 14 亿元,完成财政收入 12.6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6.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 2656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9600 元。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延安相关资料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延安相关资料

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市地处黄河中游的陕北黄土高原,素有“塞北咽喉、秦地要区”之称,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北靠陕西省榆林地区;南接渭南、铜川、咸阳三市。

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人口193.88万。

延安历史悠久,古迹名胜荟萃,是国务院首次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有闻名天下的黄河壶口瀑布。

还有延安的象征宝塔山、被誉为“第二敦煌”的钟山石窟、以宋代石窟万佛洞驰名的清凉山、珍稀名贵牡丹遍布的万花山、留有历代名人题词的摩崖石刻等,名山胜景,美不胜收。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在这里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延安又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1935年至1948年,延安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

延安境内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全市共有各类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革命旧址350多个。

延安以革命圣地。

中华民族圣地、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驰名中外。

人们来到这里,从延安的土窑洞、枣园的灯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展室中,寻找当年延安精神形成的轨迹。

1935年10月,党中央领导的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了中国红色革命的中心,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人民驱日寇,缚苍龙,同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华民族争取自由、独立、解放的史册上写下了最光辉的篇章。

滔滔延河,承载了民族的重负;巍巍宝塔,唤起了备受欺凌的人民;“窑洞大学”培育了一代治军治国的英才;土窑洞里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煤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

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从这里高高举起。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热火朝天的日子中,延安精神都像一把光芒四射的火炬,引导和激励我们党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延安精神的资料 -回复

延安精神的资料 -回复

延安精神的资料-回复“延安精神”的概念源于中国共产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理论思想和精神风貌。

延安精神凝聚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浩然正气和伟大成就,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逐步回答延安精神的由来、内涵以及其对当今时代的启示。

一、延安精神的由来延安时期,国共两经历了长征的艰难跋涉,最终在1935年到达延安。

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心脏,中国共产在这里建立了完整的组织体系,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延安的环境和条件塑造了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即延安精神。

二、延安精神的内涵1. 实事求是:延安精神强调实践基础和实际效果,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信空洞的口号,而追求真正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2. 群众路线:延安精神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要求紧密依靠群众,坚持的群众路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动人民。

3. 自力更生:延安精神强调自强不息,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勤劳奋斗和不怕艰辛的精神,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

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精神认为共产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要求无私无畏地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的首位。

三、延安精神对当今时代的启示1. 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延安精神强调为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的共同目标,对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保持信念,坚定奋斗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2. 脚踏实地、实干兴邦:延安精神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把工作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精神对于我们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3. 群众力量的智慧:延安精神注重群众路线,强调依靠群众力量。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并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动群众,解决问题。

4. 创新和探索:延安精神通过实践和思考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鼓励创新和探索。

当今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创新,迎接新的挑战。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理论思想和精神风貌。

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

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

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一、引言延安13年是指1940年至194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地区举行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活动和斗争。

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

二、延安13年的背景和意义1:延安的地理优势- 延安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易于进行军事和政治活动;- 距离国民党统治的重庆较近,有利于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和抗战合作。

2:延安的革命传统- 延安地区长期以来就是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域;- 延安人民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

3:延安的避难所作用- 由于军占领了华北地区,中国共产党被迫转移基地至延安;- 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据点和避难所。

4:延安的发展和壮大- 在延安1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大规模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各项群众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 党的组织建设、军队建设、思想理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延安13年的重要会议和活动1:遵义会议(1935年)-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在会议上,毛泽东确立了党的军队指挥权,实现了党内“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纠正。

2:洛川会议(1940年)-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的重要会议;-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明确了党的抗战方针。

3:整风运动(1942年-1943年)- 整风运动是延安13年中的重要一环;- 在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审查和总结,加强了党内的思想教育和纪律建设。

四、延安13年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地位1:思想理论建设方面- 延安13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时期;- 党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

2:军事实力建设方面- 在延安1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开始组建了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打击了军。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延安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延安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延安相关资料
以下资料与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延安”这一主题相关:
1. 延安是陕西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黄河南岸的秦岭山脉下,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地点之一。

2.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的终点站,在长征前后,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指挥中枢。

3.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胜利地到达延安,结束了长征。

4. 毛泽东在延安期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演讲和文件,如《论持久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策》等。

5. 延安期间形成了一系列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如文学艺术、解放区军政经验、党务学习等。

6. 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7. 红军长征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等是延安的重要旅游景点。

以上简单介绍了延安与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延安”这一主题相关的资料。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关于延安精神的资料

关于延安精神的资料

关于延安精神的资料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将围绕“关于延安精神的资料”为大家详细阐述。

步骤一: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央领导集体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为核心,经过团结和奋斗,坚持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自由探索的精神。

在这段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根据地上,成功推行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管理制度,这些的实践经验被总结成为延安精神。

步骤二: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财富,它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给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胜利的基础,更为新中国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变革的新局面。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步骤三:延安精神的内涵延安精神包括自力更生、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解放思想等要素。

具体分析如下:1.自力更生是指坚持自立自强,不依赖外部力量的精神。

2.实事求是是指始终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3.群众路线是指真正以人民为本,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把政治线路同群众路线密切结合起来,形成掌握群众的方法。

4.密切联系群众是指跟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心实意的倾听群众心声,不断改进工作,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

5.解放思想是指要突破旧思想,不惧封建陈腐的观念,走向前沿,倡导改革创新,因地制宜,总结实践经验,不断研究和保持敏锐的思维。

步骤四:延安精神意义的深远影响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它不仅促进了社会和平和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和世界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笔者认为,延安精神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价值观和行动准则。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和维护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让它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得以发扬光大,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关于延安的精神的资料

关于延安的精神的资料

关于延安的精神的资料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形成的一种
思想体系和精神风貌,它包括了革命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党和军队的组织和领导方式等方面。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对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大规模的群众教育和文化活动,普及革命理论知识,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从而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延安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文艺创作、戏曲、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活动。

在延安的文艺创作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贺绿汀的《黄河流域》、郭沫若的《七律·长征》等,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文艺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延安精神的组织和领导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领导方法和制度,这些方法和制度不仅在当时的革命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而且在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延安精神的组织和领导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总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中国,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为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延安是什么气候

延安是什么气候

延安是什么气候1、延安是什么地方?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

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

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1)延安是什么气候扩展资料:延安气候:延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

1、年日照2418小时,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动积温3878.1℃,无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

2、降水多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强度大,10月至次年5月仅占年总量的29%,旱涝相间,春旱严重。

强度干旱居多,占55%;83%年份有冰雹,并伴有暴雨,阵性大风;40%连阴雨发生麦上场和秋作物灌浆成熟期。

延安的四季,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

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迅速,气候多变,有大风、扬沙天气。

季内降水占年总量的17%,3月平均气温4.5℃,5月平均气温16.9℃,最高可达36.5℃,遇较强冷空气侵袭时,最低气温可降到0℃左右,出现霜冻。

夏季炎热多雨,季降水量312.3毫米,占年总量的57%,多为阵性天气,有时伴有冰雹,季内月平均气温21.1~22.9℃,7月最热为22.9℃,季内最高气温39.7℃,无酷热期。

秋季降温迅速,湿润,多阴雨大雾天气,9月降水日数11~12天,9~10月雾日占全年一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初霜,11月上旬土壤冰结。

冬季雨雪稀少,明朗干冷,多西北风,季内降水仅13毫米,占年总量4%,1月最冷,平均气温-6.4℃,极端最低气温-25.4℃,相对温度平均为54~60%。

2、延安气候太原气候一、延安市的气候特征是: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

1、年日照2418小时,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动积温3878.1℃,无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的资料
延安的资料
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其高亢激情的风韵深深地感染了各地民众,在全国卷起了一股“西北风”热潮,长久不息。

洛川名俗展览馆为陕西省首家集中反映陕北民俗的展览馆,延安万花民俗村被称为活的陕北窑居博物馆,为陕北唯一集游、购、娱和吃、住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实体。

▲陕北黄土风情
陕西北部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这里有沟谷交错、原梁相间的黄土高原,有地势平缓、一望无垠的毛乌素沙漠。

河流沟道密集,梁峁起伏交错。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这片土地的是恢宏、博大的气势;古老悠久的历史,在这里积淀出深厚的中华文化。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契合,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独具神韵、摄人心魄的宏伟画卷。

从石器时代的“黄龙人”到人文初祖黄帝,从延绵千里的长城到穷造形之巧的古建民居,从势如奔马、声如雷呜的壶口瀑布到气息浓郁、如痴如醉的安塞腰鼓,人类的历史,民族的精神于此再现。

历史是那么遥远但它却采用物化的形式,将它的一切贮存在后人的思想和记忆之中。

每当我们置身于广袤千里的沙漠和雄浑苍凉的黄土高原时,翘首仰望边塞雄关、大夏故城、
古建寺观等历史陈迹,我们不能不为之而感到震撼;每当我们有幸欣赏石窟艺术、画像石及温莹的瓷器造型时,不能不与那些图像、色彩、形象、线条、韵律等发生心灵上的共鸣!在唐朝伟大诗人杜甫涉足赋诗的少陵川,巾帼英雄花木兰寄居的万花山,抗辽英女折赛花佘太君)的把招亲之地,以及珍藏着丰富革命文物的圣地延安,您会感受到民族精神在这里延续,沉浸思之,继而悠然神往,获得巨大的心灵慰藉。

它,正是这片土地的神秘魅力所在。

思忖游人的需要和交通的捷便,北部旅游线收录了咸阳、铜川、渭南地区的若干名胜古迹,诸如誉称为“东方维纳斯”的汉景帝阳陵,“殚土木之功”的三原城隍庙古建筑群,“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圣司马迁的祠与墓,“宫女晚知曙,祠官早见屋”的唐帝陵,“妙应真人”孙思邈久居的药王山,“纵横布置成奇字,恍惚龟文鸟迹书”造字圣人苍颉的庙和墓……它们与陕北的名胜古迹水乳交融,像点点闪烁的明星,镶嵌在北部旅游线上。

▲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又名延园。

在陕西延安市西北10公里处。

1940年至1942年、1944年至1947年,为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的所在地。

枣园大门面东偏南。

进门是四方形砖木结构
的中央小礼堂。

与之相对的一边是作战研后的山下究室
休息室和机要办公室三座相类似的平房礼堂背,有任弼时、刘少奇、彭德怀的旧居,山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旧居。

西北一幢房子,是苏联医生阿洛夫旧居。

下边沟道里的窑洞、房子是中央社会部旧址。

沟底河渠边有当年为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开追悼会的土讲台。

整个枣园,花木繁茂,风景优美。

中国共产党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

毛泽东在这里写有《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文章。

朱德在这里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在这里起草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文章。

▲延安营扎寨四八陵园
位于延安市区北7公里处的李家。

“四、八”烈士陵园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陵园背枕青山,松柏环绕,面对延河,庄严肃穆。

1946年4月8日,参加重庆国共和谈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王若飞、秦邦宪等乘坐美式运输机由重庆飞返延安。

因云雾蔽日,飞机迷失方向,误撞山西兴县黑茶山包括4名美军机组人员在内的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四、八”空难,震惊中外,举国悲恸,全国兴起哀悼活动。

4月1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延安各界组成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习仲勋、李鼎铭等 26人参加的治丧委员会。

边区参议会决
定,休会一日,通令全边区降半旗三日,停止娱乐活动一月。

4月19日,延安各界三万余人隆重追悼并公葬诸烈士,当时,烈士们被安葬于延安东关飞机杨西北角。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延安,对陵园进行了严重破坏。

次年,延安光复,边区政府修复了陵园。

195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并将张浩、关向应等人园安葬,陵址迁往王家坪,“文化大革命”中,陵园又遭劫难。

1971年烈士遗骨被迁往城北李家现址。

1992年5月12日,国务院李铁映前往陵园吊唁,目睹陵园荒芜僻陋情景,当即指示拨款维修。

经过扩建整修,陵园宏伟壮观,面貌焕然一新。

陵园占地3.6万平方米,依山傍水,两侧对称,具有中国陵园的建筑特色。

宽阔的青石台阶从山下直抵墓园,随着台阶的上升,人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一座汉白玉纪念塔高耸在墓园中间,塔高19.46米,寓意1946年,塔身后部呈4层阶梯式,塔下有8级台阶,象征4月8日。

塔尖上有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镰刀斧头图案,金光闪烁,塔顶最高一层四面嵌着四颗镏金五角星,代表中国人民的事业。

塔身正面嵌着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

正面塔座上雕砌着一只汉白玉花环。

塔座右侧勒记“四、八烈士遇难碑记”。

陵园最高处是烈士墓台,台分三层。

王若飞烈士墓居陵园中轴线顶端,处于陵园的核心地位。

然后依次为“四、八”遇难烈士和在延安时期
牺牲的重要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如秦邦宪、关向应、叶挺、张浩、邓发、黄齐生、杨松、张思德、张寒晖等。

黄土有幸埋忠魂,“四、八”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寝地,它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烈士纪念地,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祭日都有四面八方的人士前来吊唁。

1996年
[1] [2] 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