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

合集下载

精细有机单元反应(含习题集及答案)

精细有机单元反应(含习题集及答案)

精细有机单元反应习题集精细有机单元反应教材编写组2007,6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所谓“精细化率”就是指。

2、精细化学品就是经加工得,具有或最终使用性得,品种、产量小、附加高得一大类化工产品。

3、我国原化学工业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颁布得《关于精细化工产品得分类得暂行规定与有关事项得通知》中明确规定,中国精细化工产品包括个产品类别。

4、有机精细化学品得合成就是由若干个基本反应组成。

这些基本反应我们称之单元反应。

重要得单元反应有。

5、在新得合成路线设计与选择时,要优先考虑、污染环境不大且容易治理得工艺路线。

6、天然气得主要成分就是。

根据甲烷含量得不同,天然气可分为两种。

7、煤通过方法提供化工原料。

8、催化重整就是得到三种重要芳烃原料得方法。

二、判断题1、氧化锌类感光材料、铁酸盐类磁性材料、精细陶瓷产品、包括导电陶瓷、透光陶瓷等一般均属有机精细化学品。

2、在合成路线设计中,反应得排列方式也直接影响总收率。

一般来说,在反应步数相同得情况下,线性法得总收率高于收敛法,因此,尽可能采用线性法。

3、碳水化合物就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它们得分子组成一般可表示为Cx(H2O)y, 如葡萄糖C6H12O6=C6(H2O)6,蔗糖C12H22O11=C12(H2O)11,所以说碳水化合物就是由碳与水组成得化合物。

4、在进行合成路线设计与选择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易燃、易爆与有剧毒原料与试剂。

5、合成路线中反应步数与反应总收率就是评价合成路线得最直接、最主要得标准。

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合成路线中反应步数与反应总收率就是评价合成路线得最直接、最主要得标准。

2、简述精细化学品合成得原料来源。

3、在设计精细有机合成路线时,需要考虑哪些主要问题?4、写出以下基本化工原料主要来自哪种资源:(1)甲烷;(2)一氧化碳;(3)乙炔;(4)乙烯;(5)C18~C30直链烷烃;(6)C12~C18直链脂肪烃;(7)苯;(8)萘。

5、对精细化学品得定义进行释义。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复习.docx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复习.docx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复习第一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知识要点一、取代基效应1、诱导效应1)因为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而引起的电荷传递作用2)所有取代基都存在诱导效应,即诱导效应无处不在3)了解诱导效应强弱、方向是认识该效应的核心2、共辄效应1)了解共觇效应的类型、能够判断分子或屮间体是否存在共觇效应2)共辘效应影响的结果是因为电子离域或共享而使分子、活性中间体稳定。

如正离子、负离子或自由基都能够被共辘所稳定。

3)共轨效应方向受诱导影响如分析下面分子或活性中间体的共轨方向H2C^=C—C^=CH2H2C^=C—H3C—C CH—c—OC2H5H H H3、空间效应1)空间效应产生原因一般有两种:A因为取代基体积而产生的空间位阻;B因为分子的刚性结构或键角张力2)与诱导效应一样,所有分子都可能存在空间效应3)空间效应对分子或活性中间体的影响可能是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二、有机反应历程1、脂肪族取代反应重点了解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2、芳香族亲电取代了解一般反应历程、取代反应的定位是重点(包括多取代基存在下的取代反应、稠环的单取多取代)3、芳香族亲核取代了解影响亲核収代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环上已有収代基存在下对亲核取代的活性影响三、溶剂1、了解溶剂的分类2、溶剂对反应活性的影响Huges-Ingold规则3、了解非质子传递性溶剂对亲核反应的影响例题:作为亲核试剂,卤素阴离子在一般极性溶剂屮亲核活性顺序如何?在非质子传递性溶剂中亲核性顺序又如何?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考占.P 八、、•1、収代基效应的判断:下面反应物或活性中间体存在共轨效应的是()2、极性溶剂对下面反应有活化作用的是()3、下面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最高的是()4、下面亲核试剂亲核性最强的是()5、下面自由基稳定性最好的是()6、在水中卤素阴离子亲核性顺序是:在DMF溶剂中亲核性顺序是:解释其原因?7本章习题28、芳香族亲电取代定位效应第二章卤代反应知识要点一、芳香族环上卤代反应1、亲电反应历程、酸催化反应或无需催化2、连串反应(即有多卤代反应),控制反应产物的关键是卤化反应深度3、反应有较弱的可逆性4、反应的一般条件:反应溶剂:反应物本体、有机溶剂、酸、水反应试剂:单质、次卤酸、NCS、NBS、HX+氧化剂反应活性:与反应物有关、与试剂有关、与溶剂有关主要反应:苯卤代、甲苯卤代、苯酚卤代、苯胺卤代5、碘代反应的特殊性二、不饱和桂的加成卤代1、加成反应活性都很高,在温和的条件下都能够实现加成2、加成方向马氏规则(本质上是取代基效应)3、加成试剂HX、X2、HOX4、共觇烯坯的加成1, 2■加成比1, 4■加成活性更高,所以反应可能首先生成1, 2■加成产物,但1, 4■加成产物稳定性更好,较高的反应温度或较反的反应时间,1, 4■加成产物可能会成为主要产物三、烯丙位或侧链的自由基卤代1、反应是自由基历程,反应条件光照或加热,引发剂能够促进反应2、当有多个位置可能被取代时,节位或烯丙位优先3、反应有多取代异构体,由卤化深度的控制4、侧链卤代吋,不能有过渡金属离子存在(即Lewis酸),否则可能有环上卤代发生5、烯丙位卤代反应的竞争是双键的加成,高温不会发生加成,但低温下反应,主要产物是加成产物四、疑基置换反应1、醇的置换卤代反应活性:短链〉长链、叔醇〉仲醇〉伯醇醇〉酚卤代试剂:浓HX酸-浓盐酸、浓蛍澳酸(HI不宜)含磷卤代试剂・PX3、PX5含硫卤代试剂-SOCb2、酚的置换卤代只能用强卤代试剂如PX3、PX.53、酸的卤代制备酰卤卤代试剂一般用SOCB、PX3五、拨基a—位卤代1、反应是指醛、酮、酸衍生物的。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_04烷基化反应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_04烷基化反应
• 用甲醇和乙醇的N-烷化,可以采用液相酸催化高压烷化法,也可
以采用气-固相接触催化烷化法。
• 1.液相烷化法 • 用甲醇或乙醇液相N-烷化,最常用的催化剂是硫酸。此外,也可
以用盐酸、三氯化磷等。
• 2.气-固相接触催化烷化法 • 液相N-烷化法需要用到耐腐蚀高压釜,设备投资大,改用更先进
的气-固相接触催化反,其优点是反应可在接近常压下进行,连续 化生产,生产能力大,副产物少,收率高,产品纯度高,废水少。
返回
4.2 N-烃化
• 4.2.2用卤烷的N-烷化 • 1.烷化剂 • 当卤烷比相应的醇更易获得时,当然用卤烷作烷化剂,如氯苄和氯
乙酸等。
• 卤烷是比醇类活泼的烷化剂,对于某些难烷化的芳胺,常常需用卤
烷作烷化剂。如间氨基苯磺酸的N,N-二乙基化,N-酰基芳胺的N-烷 化等。
• 当烷基相同时,各种卤烷的活泼性次序是:R—I>R—Br>R—Cl • 当烷基不同时,卤烷的活泼性随烷基碳链的增长而减弱。 • 2.主要影响因素 • (1) 烷化剂用量 ;(2) 缚酸剂 ;(3) 温度和压力 ;(4) 相转移催化剂。
25~75℃、常压或微压下进行,但为了安全,尽可能不用。其他酸、 碱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弱。羟乙基化要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 C1~C4低碳醇的单羟乙基化和二羟乙基化也可以采用气-固相接触催
化法,催化剂可以是硅胶、三氧化二铝等。酚羟基的羟乙基化只采
用碱催化法。
• 醇或酚在羟乙基化时,生成的一乙二醇单醚中的醇羟基还可以与环
HO3S NH
NH2 浓H2S O 4
• (3) N-苯基-2-氨基-5-萘酚-7-磺酸(N-苯基J酸)
HO3S
NH2 +
NH2 NaHSO4催化 HO3S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基础PPT课件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基础PPT课件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合成反应理论 ➢磺化、硫酸化反应 ➢硝 化 反 应 ➢烷 基 化 反 应 ➢羟 基 化 反 应
➢还 原 反 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卤 化 反 应 ➢酰 化 反 应 ➢氧 化 反 应 ➢酯 化 反 应
1
绪论
一、精细化学品的释义 欧美 产量小、纯度高的化工产品。
日本
具有高附加价值、技术密集型、设备投资少、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
注意:原料与产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的化学品从 上游看是产品从下游看则是原料。划分的界限也有所 不同。
10
第1章 绪论/1、精细化工及相关行业的概念
产品生产过程的顺序:
精细化工产品
起始原料
基础有机原料
基本有机化学品
三大合成材料
起始原料:石油、天然气、煤、农林产品(副产品)。
中国 原则上采用日本对精细化学品的释义。
2
美国克林教授的释义
无差别化学品: 差别化学品:
具有固定熔点或沸点,能以分子式或结构 式表示其结构的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
通 用 化 学 品 大量生产的无差别化学品(无机酸、碱、甲醇等)
准通用化学品 较大量生产的差别化学品(塑料、合成纤维等)
精细化学品 专用化学品
第一门类又可分为许多小类。中国的分类暂行规定中,不
包括国家医药管理局管理的药品。
5
三、精细化工的特点
1)除化学合成反应、前后处理外,还常涉及剂型制备和 商品化(标准化)才得到最终商品 2)生产规模小,生产流程大多为间歇操作的液相反应,常 采用多品种综合生产流程或单元反应流程 3)固定投资少、资金产出率高 4)产品质量要求高,知识密集度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寿命 短;研究、开发难度大,费用高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_02卤化反应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_02卤化反应
返回
2.5 饱和烃的取代卤化
2.5.2 一氯甲烷的氯化制多氯甲烷
以石油化工的廉价甲醇为原料,先与盐酸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再 将一氯甲烷氯化成多氯甲烷。除高温气相热氯化法外,也可用液 相引发氯化法。
2.5.3 氯化石蜡
是以C10~C30的正构烷烃为原料,经取代氯化制得的产物的总称。
每种产品都是混合物,其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是平均值,商
Cl
Br
Cl2 , 15 ℃ 1,2- 二 氯 乙 烷 溶 剂 四 氯 化
HO
CH3 C CH3
OH
• -X(-Cl)
亲核置换 -NH2,-OH,-F,-OR,-OAr
OH
Cl
δ+
OH
OCH 3
OCH3 NH3
NH 2
2.1 概 述
(1) 氯化剂
2.1.1 卤化剂
最常用的氯化剂是氯气,价格低廉,供应量大。 液态SO2Cl2,反应温和、加料方便、计量准确,但价格太贵 在水介质中进行时,可用盐酸加双氧水、次氯酸钠和氯酸钠 (2) 溴化剂 最常用的是分子态溴,特别用于制备含溴的阻燃剂。 (3) 碘化剂
催化剂是废铁屑、废铁管。
(2) 苯的二氯化制对二氯苯催化剂:苯的二氯化时,如果用FeCl3作催化剂, 对/邻二氯苯的比例仅1.49 ~ 1.55︰1;Sb2S3,对/邻之比为3.3 ~ 3.6︰1; Sb2S3-I2,对/邻之比为7.5︰1;经氯氧混合气处理过的硫化铁-硅铝胶,对/ 邻之比为8.0︰1;经二氯乙酸钠等羧酸盐处理过的沸石,对位收率可达 95.7%。 (3) 甲苯的氯化制对氯甲苯:Lewis酸催化剂,对位选择性只有24% ~ 37%;
H-X + FeCl3 H+ + FeCl4-

精细化工概论单元反应

精细化工概论单元反应
氯苯是制作农药、染料的重要中间体。
溴化剂:
常用的溴化剂有溴、溴化物、溴酸盐和次溴酸的碱金 属盐。
应用:
溴化物系列阻燃剂,含溴的染料色泽鲜艳,溴丁橡胶 具有优良的应用性能。
碘化剂: 通常碘化剂要和氧化剂配合使用。
应用: 由于碘的价格昂贵,使碘的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碘苯胺制取的含碘偶氮染料,耐晒、耐洗等优良性能。
三氧化硫
九八酸(98%) 浓硫酸(浓H2SO4) 九二酸(92~93%)
发烟硫酸(SO3•H2SO4)
三氧化硫(SO3)
20~25% 60~65%
氯磺酸(ClSO3H)
其它:氨基磺酸(NH2SO3H)、硫酰氯(SO2Cl2)、 亚硫酸盐(Na2SO3)
浓度表示方法:可用游离SO3 的含量w(SO3)(质量分数)表 示,也可用H2SO4的含量w(H2SO4)表示。
氟化剂: 金属氟化物、HF、SF4
氯化方法:与卤素原子交换、取代氢、间接氟化
应用: 向有机分子中引入氟有两个重要作用:
1、提高有机物的化学稳定性; 2、由于强的诱导效应,可以使分子中其它官能团的活泼
性增大。
4.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分子间通过形成新的 碳-碳键、碳-杂原子键或者杂原子-杂原子键而生成较 大的单一分子,同时析出小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精细化工概论单元反应
什么是单元反应?
为了在有机分子中引入或形成上述取代基(官能团),以及为了 形成杂环和新的碳环,所采用的化学反应,叫单元反应。
最重要的单元反应如下: (1)卤化 (2)磺化(3)硝化 (4)缩合 (5)氨解(6)酰化 (7)烷基化 (8)重氮化 (9)羧基化
2
总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 (1)有机分子中碳原子上的氢被各种取代基所取代的反应。(取代)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与合成设计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与合成设计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与合成设计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类常用的、特定的有机反应,可用于在有机合成中实现特定的转化。

这些单元反应通常是高效、选择性和可控的,能够在合成中非常有效地引入功能团或构建化学键。

常见的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缩合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这些反应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根据反应底物的特异性选择进行适当的反应。

合成设计是指在有机合成中根据特定的化合物目标设计出可行的合成路径。

它可以看作是有机合成中的艺术,要求化学家充分了解相关的反应和合成方法,以便能够选择最适合的反应来实现目标分子的合成。

在合成设计中,可以利用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来设计和优化合成路线。

首先,需要了解目标分子的结构和所需的功能团;然后,根据已知的反应和转化,结合化学直觉和经验,提出可能的合成路径;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和优化选择最佳的合成路线。

合成设计的目标是使合成路径更高效、更经济,并确保合成的产率和选择性尽可能高。

合成设计还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化合物的可得性和可用性、以及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和环境友好性。

总之,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和合成设计是有机合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合理地运用它们,可以实现高效、选择性和可控的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单元反应

有机合成单元反应

2.3.3 芳香族环上氢的亲核取代 反应
• .3.4.2 反应历程 • 1. 双分子历程 • .2. 单分子历程 • 3. 去氢苯历程
2.3.4.3 芳环上其他取代基对反 应的影响
• 在S N2反应中,当取代基x的邻位或对位有 吸电基时,反应较易进行;
• 当吸电性基在x的间位时,对反应的影响很 小。
2.2.3.2 两类定位基
• 属于第一类定位基的主要有: • 一Oˉ、一N(CH3)2、一NH2、一OH、一 OCH3、…… • O N(3) C(R) X • 第二类定位基的主要有: • 一N+(CH3)3、一CF3、 一NO 2…… • S N+(5) C(O=C< CN CX )
3
• 第一类定位基使苯环各碳原子的电子云密 度均有所增加,邻、对位增加得相对较多。 • 第二类定位基使苯环各碳原子的电子云密 度均有所减少,邻、对位减少得相对较多。
第二章 精细有机合成的理论基础
• 2.1 反应试剂的分类 • 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是在反应试剂的作用 下,有机物分子发生共价键断裂,然后与 试剂生成键,提供碳的物质叫“基质”, 从基质上分裂下来的部分叫“离去基”。 促使有物共价键断裂的物质叫进攻试剂, 也称为反应试剂,有如下两种。
• 2、1、1、极性试剂 • 极性试剂是指那些能够供给或接受一对 电子以形成共价键的试剂。极性试剂又分 为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 2.1.2 游离基试剂 • 含有未成对单电子的游离基或是在一定 条件下可产生游离基的化合物称游离基试 剂。
亲电试剂
• 1) 阳离子:N03、NO+、R+、R—C+=O、A rN+、 R+N+等。 • 2) 含有可极化和已经极化共价镀的分子:C12、Br2、 HF、HCl、 SO3、 RCOCl、 • 3)含有可接受共用电子对的分子(未饱和价电子层原于的 分子) • 4)羰基的双键。 • 亲电试剂是从基质上取定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 这种试剂具有亲电性能,包括以下几类: • 5)氧化剂:Fe+3· 、O 3、H 2O2等。 • 6)酸类。 · • 7)卤代烷中的烷基:R—x。 • 由该类试剂进攻引起的离子反应叫亲电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精细有机合成的理论基础1、蒽醌环的定位规律:(磺化)有催化剂(汞盐,钯、铊、铑)α取代,无催化剂β取代。

2、去氢苯:第四章卤化3、氯化深度:每摩尔纯苯消耗的氯气的量(摩尔),也称为苯氯比。

4、氯化反混:在苯的连续氯化反应时,如果对反应器型式选择不当、传质不匀,是反应生成的产物未能及时离开,又返回到反应区促进连串反应的进行,这种现象称为氯化反混。

5、卤化过程中,高温宜于发生在α位,低温宜于发生在β位。

6、氟利昂中的A表示C原子数+1,B表示H原子数-1,C表示F原子数。

第五章磺化和硫酸化7、在磺酸基水解过程中,温度越高,水解反应的速度越快。

温度每升高10℃,水解反应增加2.5~3.5倍,而相应的磺化反应的速度仅增加2倍(可利用此水解特性,在反应过程中去掉磺酸基)。

温度升高也会促进副反应速度加快。

8、液相磺化:用过量硫酸磺化是以硫酸为反应介质,反应在液相进行,在生产上常称“液相磺化”。

9、由于芳磺酸大多是固体,易溶于水,有些芳磺酸在50%~80%的硫酸中溶解度较小,故采用以下几种分离与精制的方法:稀释析出法、稀释盐析法、中和盐析法、脱硫酸钙法(为了使产品与过量的硫酸得到分离,并且能尽量减少产品中的无机盐含量,某些硫酸特别是多硫酸,可以可以采用脱硫酸钙的方法分离)10、共沸去水磺化,也成为气相磺化,对于挥发性较高、沸点较低的芳烃,水可以与过量的芳烃共沸一起蒸出。

同时,硫酸的利用效率可以提到90%以上。

反应介质要求沸点适当,又不易被磺化。

且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而蒸出。

11、在烘焙磺化过程中,由于有机胺类都有剧毒,故温度控制在180℃~200℃。

第六章硝化及亚硝化12、非均相混酸硝化(工业上最常用,最重要的硝化方法):当被硝化物和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都呈液态且难溶或不溶于废酸时,常采用非均相的混酸硝化法。

或答,被硝化物与硝化剂介质不完全互溶的液相硝化反应,称为非均相硝化反应。

13、在100%的硝酸中,有1%的硝酸转化成NO2+;未解离的硝酸分子约占97%,NO3-约占1.5%,H2O约0.5%。

14、硝化反应中尿素的作用:最初可起破坏亚硝酸的作用,使硝化速度加快;但反应是定量的,当尿素的加入量超过亚硝酸摩尔数的1/2时,硝化速度开始下降。

15、将非均相硝化反应分为三种类型:缓慢型,快速型,瞬间型。

16、甲苯在62.4%~66.6%H2SO4中的硝化属于缓慢型;在66.6%~71.6%H2SO4中的硝化属于快速型;在71.6%~77.4%H2SO4中的反应属于瞬间型。

17、呋喃,噻吩在混酸中易被破坏,但在硝酸-乙酐中能被硝化而不被破坏。

18、相比:是指混酸与被硝化物的质量比,有时也称酸油比。

19、硝酸比Φ:硝酸和被硝化物的摩尔比,有时也用硝酸过剩率表示,即实际硝酸用量比理论硝酸用量过量的摩尔分数。

附:计算题。

氯苯一硝化时,用质量含量98%发烟硝酸和98%浓硫酸来配置混酸。

要求D.V.S=1.27,Φ=1.07。

试计算1Kmol氯苯一硝化剂硝化氯苯时用多少千克98%发烟硝酸?多少千克98%浓硫酸?并计算所配混酸的质量和组成。

已知HNO3分子量63。

解:1Kmol氯苯硝化时所需纯硝酸质量为,故需98%硝酸质量为,硝酸中水的质量为68.79-67.41=1.38 Kg1Kmol氯苯一硝化生成的水质量为18 Kg设98% H2SO4质量为x Kg得x=25.78 Kg纯硫酸的质量为98%的H 2SO4中水的质量为混酸的质量为故,混酸的组成20、硝化操作一般有三种加料方法,即正加法、反加法和并加法。

正加法:将混酸逐渐加到被硝化物中。

反加法:将硝化物逐渐加到混酸中。

并加法:将混酸和被硝化物按一定比例同时加到硝化器中。

第七章氢化和还原21、骨架镍的原料是镍铝合金。

22、骨架镍的制备:镍铝合金粉末一般含镍30%~50%,碱的浓度为20%~30%。

合金中的铝形成铝盐而被除去,从而得到比表面积很大的多孔状骨架镍。

23、催化剂中毒:由于少量杂质或毒物与催化剂活性中心发生强烈的化学吸附,使催化剂活性大大下降或完全丧失的现象。

24、在电解质溶液中用铁屑还原的过程中,1mol硝基物要得到6个电子才可以还原成氨基物。

1mol硝基物还原成氨基物,理论上需要2.25mol铁。

25、关于铁屑的质量,工业生产上一般采用60~100目的铁屑为宜。

关于铁屑的用量,理论上每摩尔硝基物需2.25mol 的铁屑,实际上要用约为3~4mol的铁屑。

26、铁的预蚀:使用FeCl2电解质时,是通过还原反应前在反应器中加入少量铁粉和盐酸来制得的。

这就是所谓的“铁的预蚀”过程。

27、在电解质溶液中用铁屑还原的过程中,一般硝基物与水的摩尔比为1:50~100。

第八章重氮化和重氮基的转化28、重氮化反应中无机酸的作用:溶解芳胺和生成亚硝酸。

生成的重氮盐一般在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

如果酸量不足,可能导致生成的重氮盐与没有起反应的芳胺生成重氮氨基化合物。

29、尿素(或氨基磺酸)的作用:重氮化反应完毕,过量的亚硝酸对下一步反应不利,因此常加入尿素或氨基磺酸将过量的亚硝酸分解掉。

或加入少量芳胺,使之与过量的亚硝酸作用。

30、在桑德迈耶尔反应中,亚铜盐的卤(氯和溴)离子必须与氢卤酸的卤离子一致才可以得到单一的硝化物。

第九章氨解和胺化31、液氮的临界温度:132.9℃。

32、氨水浓度:工业氨水的浓度一般为25%。

33、在压力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

据此,通入液氨或氨气,增加氨水的用量。

34、在醇类的气固相临氢接触催化氨化氢化的催化剂中,铜主要是催化醇脱氢生成醛的反应,镍主要是催化烯亚胺加氢生成胺的反应。

35、芳环上卤基的氨解反应,当芳环上没有强吸电基时,卤基不够活泼,它的氨解需要很强的反应条件,并且要用铜盐或亚铜盐作催化剂;当芳环上有强吸电基时,卤基比较活泼,可以不用铜催化剂,但仍需在高压釜中、在高温下氨解。

36、氨水的用量:氨的用量要超过理论量好几倍或更多。

这不仅是为了抑制生成二芳基重胺和酚的副反应,同时还是为了降低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在高温时对不锈钢材料的腐蚀作用。

37、从Bucherer(巴赫尔,布彻尔)反应总结出以下规律:(1)羟基处于1位时,2位和3位的磺基对氨解反应有阻碍作用,而4位的磺基则使氨解反应容易进行;(2)羟基处于2位时,3位和4位磺基对氨解反应有阻碍作用,而1位磺基则使氨解反应容易进行;(3)羟基和磺基不在同一环上时,磺基对这个羟基的氨解影响不大。

第十章烃化38、N-烃化中,当烷基相同时,各种卤烷的活泼性次序如下,R—I>R—Br>R—Cl;O-烃化中,当烷基相同时,各种卤烷的活泼性次序如下,Alk—I> Alk—Br> Alk—Cl;C-烃化中,当烷基相同时,各种卤烷的活泼性次序如下,R—Cl >R—Br>R—I39、芳环上的C-烃化都是酸催化的亲点取代反应。

催化剂的作用是使烃化剂转变为活泼的亲点质点。

40、芳环C-烃化的三个特点:C-烃化是连串反应;C-烃化是可逆反应;烷化质点和芳环上的烷基会发生异构化反应。

41、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包括酸性卤化物(路易斯酸),质子酸,酸性氧化物,烷基铝。

酸性卤化物中的各物质的活性顺序是AlCl3>FeCl3>BF3>ZnCl3;质子酸中各物质的活性顺序是HF>H2SO3>H2PO4。

第十一章酰化42、缚酸剂:酰化时生成的氯化氢能与游离胺结合成盐,从而降低N-酰化反应的速度,因此在反应过程中一般要加入缚酸剂来中和生成的氯化氢,使介质保持中性或弱碱性,并使胺保持游离状态,以提高酰化反应速度和酰化产物的收率。

常用的缚酸剂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乙酸钠以及吡啶和三乙胺等有机叔胺。

43、双乙烯酮必须在0~5℃的低温贮运。

如果温度升高,会自身发生聚合反应,因此双乙烯酮主要在生产厂内自用。

同时,双乙烯酮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催泪性和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44、用酸酐或酰氯作酰化剂使酰基取代芳环上的氢,可以制得芳酮。

如果每摩尔酰氯在理论上要消耗1molAlCl3,实际上要过量10%~50%;如果只让酸酐中的一个酰基参加酰化反应,每摩尔酸酐至少需要2mol AlCl3,但实际上过量10%~50%。

Vilsmeier反应,三氯氧磷的用量与N,N-二取代甲酰胺几乎是等摩尔比,而且两者都要过量25%~40%。

第十二章氧化45、诱导期:在不加入引发剂或催化剂的情况下,R—H的自动氧化在反应初期进行得非常慢,通常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积累起一定浓度的自由基R•,使氧化反应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下去。

这段积累自由基R•的时间叫“诱导期”。

46、当用高锰酸钾作化学氧化剂时,主要用于将甲基、伯醇基或醛基氧化为羧基。

当用二氧化锰作化学氧化剂时,用于制芳醛、醌类以及在芳环上引入羟基等。

第十三章水解47、碱熔:(注意:哪两种化合物不能发生碱熔)、48、在高温,催化剂过量的情况下,碱熔后可以使多磺酸中的磺基全部置换成羟基。

当温度较低,且催化剂稍少(相对于上一种情况)的情况下,碱熔后可使萘多磺酸、氨基或羟基萘多磺酸中的一个磺基置换成羟基,而其他的磺基或氨基仍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