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解读

合集下载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建筑理念影响了许多建筑师和建筑学生。

在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中,他通过材料、空间和光线等元素的运用表达了他独特的建筑理念。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一、材料的运用密斯·凡德罗在设计中善于运用玻璃、钢和混凝土等材料,他将材料的本质和特性运用到极致,展现出建筑对材料的极大尊重。

在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中,材料的运用是简洁而精致的,强调材料的质感和本真。

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巴塞罗那巴比伦国王广场德国馆,这座建筑完美地呈现了不锈钢材料的本质美感,同时钢材质感的强烈对比也突显了建筑的立体感。

二、空间的营造密斯·凡德罗注重空间的营造,通过空间的组织和布局来表达建筑的内涵和韵律。

他追求简洁而刚毅的几何结构,善于利用立方体和长方体等基本形体,通过精确的布局和设计来达到空间的流畅性和通透感。

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巴塞罗那巴比伦国王广场德国馆,这座建筑将空间的流线设计得异常流畅,空间的布局合理且自然,呈现出极致的空间美感。

三、光线的运用密斯·凡德罗善于利用光线来表达建筑的质感和气质。

他充分运用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的组合,让光线在建筑中穿过材料和空间的交汇处,从而营造出美感和气氛。

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芝加哥西蒙斯能源国家技术中心,这座建筑的设计将光线带入建筑内部,光线营造出空间的开放感和简洁感,展现了建筑内部丰富的层次和深度。

综上所述,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在材料、空间和光线的运用上都表达了他独特的建筑理念,他的设计风格简洁而精致,强调材料的本质美感和空间的流畅性,通过光线的运用点缀出建筑的气质和韵律。

这种倡导材料和空间本质的建筑风格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来的建筑设计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作品被视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一。

他的设计理念以简约和功能性为核心,强调材料和结构的真实性,追求建筑的纯粹性和代表性。

本文将分析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密斯·凡德罗注重空间的开放与流动。

他采用大量的玻璃墙和开放的平面布局,创造了一个连续而流畅的空间感。

他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通过大面积的玻璃窗将室内外空间融合在一起,使室内空间显得更加宽敞明亮。

他遵循了“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尽可能减少隔断和空间的分割,使整个建筑呈现出统一而开放的感觉。

密斯·凡德罗强调材料的真实性和简洁性。

他善于运用钢结构和玻璃材料,将建筑的结构和材料直接表达出来。

他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墙和钢结构,强调建筑的透明和轻盈感。

他的设计中没有过多的装饰和装饰,只有真实的材料和简单的构造。

这种简朴而真实的设计风格,使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得以充分展现,也体现了他对“真实”的追求。

密斯·凡德罗注重比例和对称。

他的建筑设计追求几何形式的清晰性和均衡性。

他善于运用水平线和垂直线,通过对称排列和明确的比例关系,创造出一种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他的建筑往往是简单而富有秩序感的,在极简的形式中体现出严谨和谐的美感。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表达了功能性的追求。

他认为建筑应该根据其功能和使用需求来进行设计,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他的设计强调功能与美的统一,注重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人体工程学的考虑。

他的建筑设计充分尊重人的活动和需求,力求创造出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要的舒适和宜居的空间。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理念通过空间的开放与流动、材料的真实与简洁、比例的对称与均衡以及功能性的追求等方面进行了表达。

他的设计注重建筑的纯粹性和代表性,追求简约而精致的美感,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密斯.建筑创作理论

密斯.建筑创作理论

少即是多 玻璃盒子
范 斯 沃 斯 住 宅源自• 正是因为大师所采用的材 料是钢架和玻璃,这样就 显得这栋建筑相当的通透, 就像一栋水晶一样,使得 在外面看这栋建筑时候, 除了中部的一部分封闭区 域外,其他的地方一览无 余。这座建筑只有8根支 柱钢架和玻璃幕墙,还有 的就是垂直方向上的3个 平面,仅此而已,这栋建 筑在建成之后,得到一致 好评,也是代表了密斯的 国际主义风格的新高度。

密斯的设计是一种结构性的系统,这个系统把大小体积的实验和功能性 的要求结合成一个整体,而不是作为独立的或具体的要求。同时,由于密斯 坚持认为灵活性的原则是一个现代建筑的趋势,他在对建筑的分类和定义时 只确定一些本质的东西,这就给予了今后的设计以很大的灵活性,也给了原 创的设计思想和将来的修改很大自由。 密斯的建筑形式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高层骨架结构建筑,低层骨架结 构建筑,纯粹空间建筑。其中三种形式的典型代表为:西格拉姆大楼、伊利 诺理工学院和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
流通空间

与二十世纪其他三位建筑大师中的赖特不同的是,密斯从头到 尾根本就没显露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向往。但“流通空间”概 念和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惊人的共通性。只不过,诚如我前面对 密斯的“少就是多”的理解,“他的流通空间之所以与中国造园 艺术全然不同,其差异性甚至使一般人不会将二者联系起来, • 原因就在于:这种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还 有重要的一点,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而中国园林的流 通空间是有意营造的随意的,自由的,室外的,它是流动的,其 目的是观赏性.抛开它们的表象,二者又的确在本质上是共通的, 在为人营造的这些空间中, 二者都成功了。在稍后于德国馆的 吐根哈特住宅中,密斯再次成功的应用了“流通空间”思想,住 宅底层的起居部分是建筑的精华,在开敞的大空间中,客厅与书 房以精美的条纹玛瑙石板墙分隔,餐室部分以乌檀木作成弧形墙, 于是,书房,客厅,餐室,门厅作为起居的四个部分被划分为互 相联系的空间.内部流通的空间同时又被玻璃幕墙引向花园,室 内像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内渗透,"流通空间"再次在这里得到完 美诠释.

建筑大师解析密斯凡德罗

建筑大师解析密斯凡德罗
•2024/6/14
•2024/6/14
代表作品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2024/6/14
伊利诺理工学院克朗楼
•2024/6/14
芝加哥IBM大厦
•2024/6/14
范斯沃斯住宅
•2024/6/14
密斯风格的建筑特点 • 力图创造非个性化的建筑,讲究技术精美称著,大跨的一统空间和钢
铁玻璃摩天楼就是密斯风格的具体体现。密斯的建筑大多是矩形的, 从平面到造型,简洁明了,逻辑性强,表现出理性的特点。
•2024/6/14
图根哈特别墅 • 建筑概况 • 设计风格 • 分析图示 • 作品意义
•2024/6/别墅是二十世纪年代在欧洲兴起的建筑。
“近代运动"中具有国际风格的优秀建筑范例。它的独特价值体现在 利用现代工业新产品来满足新型生活方式的空间创新应用和美学观念 革新上。
•2024/6/14
•2024/6/14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图根哈特别墅的评价 • 建筑师密斯的的图根哈特别墅是二十世纪年代在欧洲兴起的建筑。
“近代运动"中具有国际风格的优秀建筑范例。它的独特价值体现在 利用现代工业新产品来满足新型生活方式的空间创新应用和美学观念 革新上。
•2024/6/14
谢谢观赏!
•2024/6/14
建筑概况
·吐根哈特别墅是密斯于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零年 在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城为一个银行家所建造的 私人别墅,是密斯在欧洲最具权威的作品。 ·吐根哈特别墅的设计意图是要创造第一个玻璃 住宅,第一个有空透的结构,让大树和草坪形成 室内的边界。 它的特点主要是起居部分的空间处理和室内材料 的应用上,所以它是一个经典的现代内部设计。
•2024/6/14
设计风格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20世纪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以其简洁、几何和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而闻名,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中,可以看出他对空间、材料、结构和光线的表达分析,以及对建筑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关系的思考。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

密斯·凡德罗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对空间的表达具有独特的见解。

他强调空间的简洁和清晰性,倡导“空间的精确和秩序”。

他认为建筑应当是空间的组织者,而不是填充者。

他在设计中常常采用大跨度的结构和清晰的几何形体来创造宽敞而统一的空间。

他设计的著名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中,利用玻璃、大理石和镜面墙来打破室内外的界限,创造了富有流动感和层次感的空间。

这种对空间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密斯·凡德罗对于美学和功能的高度追求。

密斯·凡德罗对材料的表达也是他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常常使用工业化材料,如玻璃、钢和混凝土,来表达建筑的结构和质感。

他将这些材料的本质特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它们展现出自己的美感和力量。

他设计的西湖大厦(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中,使用了清晰的玻璃幕墙和简洁的线条来创造室内外视觉的连通性,让建筑在城市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种对材料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密斯·凡德罗对于建筑的坚持和追求。

密斯·凡德罗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对光线的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认为光线是建筑的灵魂,可以赋予建筑生命和活力。

他在设计中常常会精心布局建筑的开窗和采光系统,以使建筑能够获得充足的自然光线,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阳光和阴影的进入。

他设计的伊利诺斯理工大学(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园中,利用了长条形的玻璃窗和宽敞的室内空间,创造了明亮而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密斯的设计理念

密斯的设计理念

密斯的设计理念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是以极简主义为核心。

他的作品具有简洁、清晰、纯粹的特点,强调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追求空间的秩序和纯粹性。

首先,密斯强调建筑的纯粹性和简洁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摒弃所有不必要的装饰和繁杂的细节,追求简单而纯粹的形式。

他的作品中经常使用直线和平面,刻意减少细节和装饰,使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

其次,密斯注重建筑的空间感和秩序感。

他强调空间的开放和流动,通过色彩、光线、家具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打造丰富多变的空间层次。

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通透的玻璃墙和无柱的大跨度空间,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给人一种开放、宽广的感觉。

另外,密斯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他将建筑纳入到自然环境中,通过灵活的布局和材料的运用,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相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钢铁和玻璃等现代材料,利用透明性和反射性打造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效果。

此外,密斯的设计理念中还包含着人的尊重和舒适性的考虑。

他强调建筑的功能性,追求人的舒适和便利。

他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将建筑的功能需求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以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总的来说,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是以极简主义为核心,追求建筑形式的纯粹性和简洁性,注重空间的秩序感和开放感,追求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重视人的尊重和舒适性。

他的设计理念影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成为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设计风格之一。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作品赏析PPT(与“建筑”相关共40张)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作品赏析PPT(与“建筑”相关共40张)
► 密斯在处理这两处的流动空间时有许 多相同手法,然而也有发展变化。乡 村砖宅和巴塞罗那馆在建筑边界的处 理上,时而将墙体延伸至室外,时而 采取在建筑外围制造围合庭院作为边 界的手法,这种形式给人的感觉是流 动空间的边界难以确立。
一层流线分析图
一层功能分析图
► 然而在吐根哈特别墅中,密斯明确将起居室的流动空间以清晰完整的玻 璃体量呈现,吐根哈特住宅在其一侧设立了条形庭院,然而它是透明的, 在外观上被整合到统一的玻璃体量中,不再是利用封闭的石材墙面来作为 建筑外观,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室内外空间的边界弱化甚至消除。
博物馆是为了保存绘画与 雕刻的珍品而建的,而密 斯也是把它当作一个史诗 般的庙宇进行设计。
密斯晚年回到柏林接受这项设 计任务,无疑怀有浓厚的感情 因素。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就在密斯故居附近几百码的地 方。
巨大的展览空间没有一根内 柱,8根钢柱托起出檐深远的 井字梁屋盖。四周柱廊环绕, 并通过玻璃幕墙和室外保持 紧密的联系。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 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 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 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 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 影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 目的现代建筑师。
十字形柱
密斯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 理想。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 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 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有十字形柱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 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大理 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 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 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 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 的流通空间。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20世纪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人物,被广泛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本文将对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进行分析。

密斯·凡德罗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一致性。

他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直接来源于其功能和结构的要求。

他倡导简洁、清晰、几乎无装饰的设计,追求纯粹的形式和空间。

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他设计的巴塞罗那凳就是由两个长方形和两个十字形的镜面形状组成。

他注重空间流动和连续性。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常常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墙和开放的平面设计打破了传统建筑中封闭和隔离的界限。

他的德国巴黎馆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内部空间与周围的花园和景观自然地连接在一起。

凡德罗的建筑设计注重材料和结构的真实性和简洁性。

他倡导使用工业化的材料,如钢、混凝土和玻璃,以实现更大的开放空间和更自由的设计。

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裸露的结构和构件,利用材料的本质特性来表达建筑的力学和结构。

他设计的诺贝尔墨西哥住宅使用了明亮的混凝土结构和大面积的玻璃墙,展示了材料的简洁和纯粹。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中强调建筑的整体性和比例感。

他将建筑视为一个整体,注重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他通过精确而细致的平面布局和立面设计,追求建筑空间的和谐和平衡。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呈现出简洁、精确和无冗余的视觉效果。

他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采用了大量的直线和平行线条,呈现出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立面设计。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以形式与功能的一致性、空间流动和连续性、材料和结构的真实性和简洁性以及整体性和比例感为核心。

他追求简约、纯粹和高度精细的设计风格,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建筑界的经典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解读
作者:梁敏怡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4期
摘要: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四大建筑设计大师之一,他摒弃了豪华繁琐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少即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的设计思想,并主张人—自然环境—建筑应融为一体,表现人机环境与自然的天人合一。

功利之美与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密斯·凡德罗在建筑设计上不仅表现了功利间的有用、实用的功能,而且在外观设计及内观装饰上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对密斯·凡德罗的作品解读,了解了当代设计的“少”非空洞而是精简,“多”非繁琐而是完美。

“功利”不是唯利是图、私欲泛滥,而是艺术与哲学间最神圣、最尊贵的产物,其不能作为伦理道德与政治决策的高级精神产品。

关键词:功利之美;密斯·凡德罗;设计思想;作品解读
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化设计立场
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与人们自身的社会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科学领域的认识上,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实用性、功能性特征及视觉美学的追求上有了较大的转变,这促使了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新型应用材料让现代建筑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的力学观点与科学系统结构的崭新提出也让现代建筑的承受能力与受力坚固程度有了较高的提升。

自1851年在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建造的水晶宫开始,玻璃、钢材、水泥等材料的使用就开始渐渐地被大规模运用于现代建筑行业中,钢筋混凝土与玻璃的应用使得建筑业发生了飞跃的变化。

19世纪的欧洲建筑发展主要由复古主义与折衷主义两种建筑风格引领。

复古主义风格的建筑主要以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原形和美学观点为典范,如形状与外观模型对称、追求古典装饰艺术的视觉效果;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主要是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注重建筑的形式美、讲究建筑间比例协调匀称的良好关系。

这两种建筑风格的发展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不能及时对功能与结构的科学进行转变,不能适应变化中的社会发展新思维,因此它显得有限与单一。

于是人们就开始追求简单、坚固、耐用、易于安装与拆卸的方式来作为建筑结构发展模式的方向。

这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相吻合。

紧接着现代建筑潮流逐步从建筑学、建筑图案、装饰、雕塑为一体的古典主义风格中走了出来。

“功利”一词在《新汉英词典》中被译为名词,utility(功用、效用的)、material gain(功利)[1];在《黑格尔辞典》中被解释为Nutzlichkeit(有用性、实用的),在黑格尔看来,“功利”即是“纯粹识见的现实意识以之为对象的那种现实”,在情感或思辨的抽象看来,功利是丑恶的,一切事物外而言,就是有用的[2];在《朱熹大词典》中,“功利”两字被解释为“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道义允许之下或与道义一致的情况下,功利是值得追求的,因此,功利不是以个人功名利禄为准则,而是具有社会价值、功在千秋、利在万世的社会功利[3];在《中国
哲学大辞典》中“功利”则被解释为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范畴。

先秦时期,功是指功绩、效讲,利是与“义”对应,指人们得到的利益;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道德评价上,功利讲的是兼重志功;墨家重视功利则提出“功,利民也”的命题;汉代董仲舒则提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一说法;颜元则将道义与功利解释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同时颜元把中国伦理学上关于功利的思想推向了高峰[4]。

因此,在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理念上,我们可以将功利之美看作是对人们有用、实用且为别人谋得某种好处或目的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利益。

美的、实用的、有用的事物即可看作为是“功利之美”,建筑结构、建筑理念、建筑方式也应如此。

二、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及作品分析
密斯·凡德罗作为20世纪建筑风格——流动性空间美学中的引领者,与创新派“极简主义”和保守派“繁复”的装饰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流动性空间”美学原理不同于传统的六面体盒子空间,流动性空间感是无法形容的,边界与边界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界限模糊,所创造的不确定性空间关系与空间中的运动和视觉经验为核心的空间体验具有模糊性的本质区别。

在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的作品设计中有效体现了这一特性。

如图1所示,密斯所设计的德国馆外观建筑结构形体简单,极具魅力之处即是密斯抛弃了一切常见的复杂装饰物,采用钢与玻璃的结合,追求大面积的立体效果。

从材料选择的初始,密斯用最本质的质感打造了建筑中最为和谐、简约、优雅、别致的氛围。

这与中国古代园林造园设计中追求“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流动性空间讲究自由搭配、随意摆放,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意地突出园林造园设计中的观赏性特征。

而在密斯的设计理念中,他则讲究有秩序性、实用性的空间造形设计。

由此可见,密斯无论在建筑或是空间形态的划分与处理中,都是为了给世人营造一种成功的设计理念,每一个精心打造的细节,都似乎是为了诠释“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

“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规律”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为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改造创造奠定了里程碑式的基础。

巴塞罗那德国馆中摆放的“巴塞罗那椅”是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之作,其造型简单,使用“X”形的钢架结构是巴塞罗那椅的典型特征之一。

如图2所示,巴塞罗那椅使用不锈钢钢架结构与弧形交叉状有机结合,体现了椅子本应有的完美造型。

在材质选择上,椅子中的黑色真皮皮垫选用了高密度海绵。

海绵具备了良好的回复性能,有着不易变形的实用性特点,这让使用者拥有良好的舒适感。

此外,椅子的设计上还注重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全方位地考虑到了人的情感需求,体现人性中的自然关怀。

巴赛罗那椅无论是外观设计上还是材料选择上,都具备着内外合一的实用性能。

这有效地将巴塞罗那椅有机地融入到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建筑设计中去,可见该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实实在在地展现现代设计中的“功利之美”。

三、结语
密斯在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范特沃斯住宅、西格拉姆大厦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都无形地使用特殊的“减法”规律、将先进的技术与极简的哲学理念渗透于建筑设计核心之中,这不仅是视觉效果的最好说明,更是以一个简单的设计理念与材料的完美使用相结合,用于实现人类情感上的最初共鸣、让人身心愉悦。

从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德国馆到著名的巴塞罗那椅,在密斯最初的设计理念与建筑本身的使用价值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有意无意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奇思妙想,他将人类无限创造的可能性发挥到了极致。

在审美疲劳的今天,“准确”的创造是适应现代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功利”不是唯利是图、私欲泛滥,“少”非空洞而是精简,“多”非繁琐而是完美。

我们需要将这些新的创新理念思维与构思想法融会贯通,实现现代建筑价值中本身具有的艺术美,以此来促进现代建筑行业的有效发展,让艺术与技术也具有“功利之美”的美感。

注释:
[1]吴景荣,沈寿源,黄钟青.新汉英词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231.
[2]张世英.黑格尔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23-124.
[3]张立文.朱熹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25.
[4]方克立.中国哲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76.
参考文献:
[1]吴景荣,沈寿源,黄钟青.新汉英词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231.
[2]张世英.黑格尔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23-124.
[3]张立文.朱熹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25.
[4]方克立.中国哲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76.
[5]王鹏.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建筑设计[J].装饰,2017,(01):136-137.
[6]孙国宁.流动性空间美学初探——以密斯·凡德罗的作品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80-81.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