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命运的思考

合集下载

骆驼祥子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骆驼祥子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骆驼祥子对人物命运的思考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所创造的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学形象,同时也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作品。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祥子一生命运的追踪和反思,深刻论述了在命运面前,个体的力量和社会因素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骆驼祥子是一个为了生活而奋斗的普通人。

他出身于贫穷的农村家庭,从小习惯了辛勤劳作,独立承担家庭的责任。

然而,命运常常不公平地对待他,无论他怎样努力,命运总是把他推入低谷,使他堕落成了一个走私贩子,最终以被车撞死的悲剧收场。

通过祥子的命运之旅,我们得以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对生存意义的追寻。

首先,祥子对人物命运的思考在于个人奋斗。

尽管命运对他不公,祥子仍然坚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境况。

他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并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然而,社会环境的限制和身份的局限使得他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命运的阴影随时笼罩着他,使他无法摆脱贫困的束缚。

其次,祥子的命运也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影响。

尽管他个人努力积极,但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压迫也使得他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

在那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中,祥子成了社会的牺牲品,他无法改变社会的不公与腐败,只能接受自己命运的摆弄。

这种社会现实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揭示出了社会的阶级困境和人性的扭曲。

与此同时,祥子对命运的思考也带有一定的哲学色彩。

他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他的命运改变常常源自一些细枝末节的巧合,使他对命运的解读充满了困惑和怀疑。

他经常自问:“为什么我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上天注定的吗?”在这种思考中,祥子对人生的洞察和追问逐渐超出了只是自身的命运,更折射出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迷茫。

综上所述,骆驼祥子对人物命运的思考体现了一个个体在社会现实面前的力量和无力。

他通过个人奋斗和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困惑。

他的命运也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困境和人性的取向。

在《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个体命运的思索,使得这部作品透过一个人物的命运,展示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纷繁。

关于命运的诗句

关于命运的诗句

关于命运的诗句
命运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主题,它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我们通常用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命运的感悟和思考,那么以下是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关于命运的诗句:
1. "命运多舛,既来之,则安之"——《庄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命运如何,我们都要接受它,并且从容应对。

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和不如意,但是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局。

2. "凡人之命,不由己也"——《孟子》
这句话意味深长,我们的命运是不能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的,但是我们可以适应并接受它,努力把握自己能够掌控的一切。

3. "命运如同天空的星斗,有时曲折,有时明朗"——李柄之
这是一句很有画面感的诗句,通过用天空的星斗来比喻我们的命运,让人想到即使命运曲折,也会有美好的时刻出现,我们需要保持信心和希望,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4. "命运并不是追求的终点,而是起点"——伏尔泰
这句话告诉我们,命运是我们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起点,我们需要
从命运中汲取力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5. "人生如梦,命运如风,何必执着,快乐前行"——佚名
这是一句很有启示性的诗句,我们的人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我们无
法预知命运的变化,所以我们不必执着于命运的变化,快乐地前行即可。

总之,这些关于命运的诗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自己的命运,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中可能存在的曲折和坎坷,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
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我们需要从这些诗句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追
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论与宿命论的思考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论与宿命论的思考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论与宿命论的思考1. 简介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而其中一个核心主题就是命运论与宿命论。

在古希腊人的信仰体系中,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由神明主导,并且认为人类对于自己的行动和选择并没有完全的自由。

这种观点在古希腊悲剧中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反思。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论与宿命论所体现出的思想。

2. 古希腊悲剧中对命运的认识2.1 神明决定一切在古希腊悲剧中,人们普遍相信一切事情都取决于神明。

例如,众神穆萨斯(Moirai)被认为掌管着人类的生死和命运。

他们被描绘成三位女神,在每个人出生时决定了他们未来所应走的道路。

2.2 命运无法抗拒在古希腊悲剧作品中,人类往往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即使他们尽力避免或改变某些事件的发生,结果却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悲剧之中。

这种思想在《俄狄浦斯王》等著名悲剧中得到了明确体现。

3. 宿命论与个人选择的对立3.1 超越宿命论的个人抉择尽管古希腊人普遍相信命运的决定,但是一些悲剧中也强调了个人对于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影响力。

例如,在《安提戈涅》中,女主角抗议从家族传统观念出发做出个人选择,表达了她愿意为自己所坚信的价值观而战斗。

3.2 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古希腊悲剧往往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宿命论认为每个人都被预定了特定的命运;另一方面,一些角色试图逃离或反抗这样的宿命。

这种冲突常常导致悲剧性的结果。

4. 高度意识的悲剧人物4.1 苦难引发智慧古希腊悲剧中的角色往往通过经历苦难和不幸,逐渐觉醒并成长。

这种成长过程使得他们对于命运和宿命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

例如,奥狄修斯在《俄狄浦斯王》中通过与自己命运的对抗,取得了对人生真相的洞察力。

4.2 去勇敢面对宿命古希腊悲剧中的角色往往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宿命,并承担起其中造成的痛苦和困境。

这种勇气反映了他们对于命运与宿命论思考的理解与接受,并可能是迈向个人解脱和超越宿命的关键。

5. 结论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论与宿命论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主题,涉及到神明、命运、自由意志等多方面因素。

悲剧与哲理读后感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悲剧与哲理读后感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悲剧与哲理读后感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悲剧与哲理读后感——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人生与命运,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而悲剧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常常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在阅读了许多悲剧作品后,我不禁感慨万分。

每一次与悲剧相遇,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思考人生与命运的迷宫,深深地触动着我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

首先,悲剧作品通过描述人物的遭遇和境地,引发了我对人生的反思。

人物们常常经历着命运的无情和现实的残酷,面对各种不幸和困境,有的在其中奋力挣扎,有的则沮丧不已。

这些悲剧人物的经历,给了我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的领悟。

人生,如一条波澜壮阔的江河,身处其中的我们,时而面对坎坷和困苦,时而迎接喜悦与希望。

悲剧作品告诉了我人生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奋斗。

在面对悲剧的时候,退缩和妥协并不能改变事实,只有勇敢地迎接,我们才能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悲剧作品中那些备受磨难的主人公们,给了我一些关于命运的思考。

每个人都要经历命运的考验,而这些考验常常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

悲剧作品中的主人公,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罗密欧,通过无意中的相遇和强烈的爱情,与朱丽叶走到了一起,却最终因命运的捉弄而面临悲剧。

这让我深思,命运真的是无法预料的旅程,它常常来得突然而又狠狠地摧毁我们的梦想和希望。

然而,无论命运如何变幻莫测,面对困境我们都需要坚强的信念和毅力。

正如作者所写的:“我的世界每天都被灰尘掩埋,但是我仍要拼命地爬起来。

”命运的捉弄只会让我们更加勇敢,更加坚定。

此外,悲剧作品还让我思考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

悲剧往往描述了人类的悲欢离合、善恶善恶的本质。

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人生经历了种种悲惨的遭遇,他的内心被痛苦所侵蚀,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痛苦和困难都源于人类的本性中。

悲剧不仅告诫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更要审视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行为。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世界是舞台,我们都是其中的演员”,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努力去改善自己、影响他人。

业力和命运的哲学思考

业力和命运的哲学思考

业力和命运的哲学思考“业力”和“命运”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业力指的是个人经历过的善恶行为所产生的因果关系,而命运则是因为天生和环境所决定的个人的命运和过程。

这两个概念之间一直存在着关联和互动。

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们一直认为“业力决定命运”,这种观点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都会用这种观点来思考。

但是,这种观点又是否正确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度探讨的问题。

首先,业力和命运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控制。

人们的命运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包括环境因素、个人才能等等。

这也就意味着,人的生活并不是完全由他的业力所决定的,而是由业力和其它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次,即使是人的业力对于他的命运的决定也并不是绝对的。

业力通常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而且它的结果难以预测。

即使是一个人通过良好的行为积累了大量的业力,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的命运将会更好,因为他的命运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最后,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业力和命运的批判性反思也很重要。

我们不能简单地接受这个观点,而应深入地思考、探讨。

例如,对于业力的影响,我们应该集中精力探讨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而对于命运的影响则需要更多地思考环境和人类生态等方面的因素。

总的来说,业力和命运的关系可以说是复杂的,它可能会影响人的生活和命运,但是这个观点也不能简单地作为我们生活中行动的唯一指南。

我们需要更全面地进行思考,更多地考虑社会和人类生态等方面的因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理解并决定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最后,我认为:事情很可能是好的。

即使曾经遇到挫折受到打击,也许它真的是降临在我们身上的一种礼物。

我们要相信未来的发展,也要对过去有信心。

相信积极、自信、向前看,未来自然是美好的。

古代文学中的命运思考与人生抉择

古代文学中的命运思考与人生抉择

古代文学中的命运思考与人生抉择命运,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们的概念。

在古代文学中,命运思考与人生抉择是一种常见的主题。

作家们通过描绘人物的命运和他们所做的选择,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困惑、挣扎和追求。

这些作品不仅帮助人们思考自己的命运,也启示着我们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抉择。

在古代文学中,命运往往被视为一种超越人类力量的存在。

它是无法改变的,宛如一条既定的轨迹。

然而,人们却常常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对抗命运的努力,正是古代文学中命运思考的核心。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个典型的命运思考者。

他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然而,他却深感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抗拒。

他渴望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却又无法摆脱家族的束缚。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贾宝玉通过与林黛玉的爱情,试图逃离命运的束缚,但最终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命运是无法逃避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它,并尽力去改变自己。

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西游记》中的唐僧。

唐僧被封为西天取经的使者,他的命运是去取得经书。

然而,在这个旅程中,他面临着各种困难和考验。

他的命运是与恶魔和妖精斗争,但他却坚持不懈地追求正义和真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命运并不是注定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去改变它。

在古代文学中,人生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人们常常在生活中面临各种选择,这些选择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命运。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面临着嫁给贾宝玉和守节两个选择。

她选择了守节,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抉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另一个例子是《水浒传》中的宋江。

宋江是一个正直的人,他面临着加入梁山好汉和保全家族两个选择。

他选择了加入梁山好汉,最终成为了一个英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确的人生抉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来做出选择。

通过古代文学中的命运思考与人生抉择,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命运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

关于命运的哲学思考

关于命运的哲学思考

关于命运的哲学思考命运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哲学问题,围绕着人类生活中的命运和自由之间的关系展开。

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是否我们的生活受到命运的支配,或者我们是否有能力自主创造我们的命运。

命运的概念涉及到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结果。

有些人相信,命运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力量,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无法逃脱它的影响。

他们认为,我们的命运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注定,我们只能顺从它的安排。

另一些人则坚信,命运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他们认为,我们的每个决定和行动都会导致特定的结果,而这些结果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他们相信,通过努力、追求和决心,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命运。

然而,无论是哪种观点,在现实生活中都存在挑战和限制。

有时候,我们会经历一些无法预测和掌控的事件,这些事件似乎在命运的安排之外。

例如,自然灾害、疾病或其他人的行为可能会扭转我们原本的计划和预期。

这些事件使我们更加困惑,深入思考命运的控制力和自由意志的影响。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我们也许需要保持一种平衡的态度。

我们可以在接受现实的同时,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我们可以意识到,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它们。

我们可以选择积极面对命运的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保持灵活的心态。

无论命运如何看待我们,我们都可以从中学习和成长。

无论我们是否相信命运的力量,我们都可以尝试改变和创造。

当我们思考命运时,或许重要的不是关于它的真实性,而是对待它的态度。

通过积极思考和行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从而塑造我们自己的命运。

关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一)

关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一)

关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一)关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介绍命运是人类思考的永恒话题之一。

在人类的一生中,我们常常被命运所左右,但我们是否真的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呢?本文将通过哲学的思考,探讨命运的本质及我们对命运的影响。

命运的定义命运是指在个体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包括出生、成长、遭遇,以及最终的死亡,涵盖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命运的观念1.命运是注定的–有些人相信命运是注定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无法改变已经注定的事实。

–这种观念认为我们的一生早已被某种力量所决定,我们只能顺其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2.命运是自主创造的–另一些人则认为命运是我们自主创造的,我们能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塑造自己的命运。

–这种观念认为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命运,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来改变命运的轨迹。

命运与自由意志1.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有人认为,命运和自由意志是相互冲突的。

如果一切都注定,那么我们就没有自由,我们的选择和努力都没有意义。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命运和自由意志是可以相容的。

尽管我们的一些经历可能是注定的,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和改变这些经历。

2.命运与自由意志的统一–一种综合的看法认为,命运和自由意志是相互作用的。

我们的命运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和个人的选择因素的影响,而我们的选择和努力也会影响我们的命运。

影响命运的因素1.外部环境–社会、家庭、文化等外部环境会对我们的命运产生直接影响。

社会的制度、家庭的教育和文化的传统,都会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和决策方式。

2.个人努力–个人的选择和努力也是影响命运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会决定我们的方向和进程,以及最终的结果。

3.偶然性–命运中还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即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因素。

有时候我们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事故,这些偶然的事件可能会改变我们原本的命运轨迹。

结论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掌控命运的安排,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和智慧的选择,改变命运的走向。

命运是复杂、多变且不可预知的,但我们仍然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课程】《阿甘正传》和《平凡的世界》对于命运的思考
2015-06-08方庆成为学习者成为学习者
【影评·方庆】
在看《阿甘正传》的时候,我屡屡想起《平凡的世界》。

destiny——命运,这是两部电影共同涉及的主题。

二十多年前,我年轻时,看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巨著,让我震撼的是字数,如此鸿篇巨著,作者写出来多么不容易啊!但内容却不怎么让我震撼,可能是里面人物的命运经历很悲惨,也可能是路遥的笔调太沉重,不然的话,为什么余华的《活着》为什么不那么沉重?有可能是,命运再悲催,余华都接纳了,而路遥没有。

所以,我不喜欢这部巨著,但我深深敬佩《平凡的世界》创作历程,这是一部用生命写出来的书,写完这部书不久,路遥就告别人世了。

所以,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最让我感动,我感动得稀里哗啦。

路遥野心多大啊,他写《平凡的世界》就是要写中国1975年到1985年这个巨轮掉头的社会历史全貌。

为了写好这个全貌,他查报纸,翻资料,掌握这十年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

为此,路遥翻阅了半间房的报刊资料,手指和手掌都翻破皮了。

我不知道《阿甘正传》的书作者温斯顿·格卢姆和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有没有把手指和手掌翻破皮,电影里出现了很多当时的美国大事和世界大事:
1、3K党的创建。

2、猫王的舞蹈。

3、肯尼迪总统及小肯尼迪遇刺。

4、黑人入学。

5、越南战争。

6、尼克松水门事件。

7、创建著名的巴布*甘虾业公司。

8、参股苹果公司。

9、中美乒乓外交。

10、全美明星橄榄队受到总统接见。

或许路遥崇尚的是现实主义?我也不懂什么是现实主义,反正,路遥想真实呈现当时中国那十年,想真实呈现人生的艰难和不易。

命运总是与人作对,命运能轻易把某个小小的人生之船掀翻。

或许是路遥自己的人生苦难太多?
《阿甘正传》书作者和导演是什么主义呢?他们也许呈现1950年代到1970年代美国的整个社会面貌,他们也想呈现当时某个人的人生。

但手法迥异于路遥。

他们是举重若轻,是把人生戏剧化,一个低智商的人,坚定不懈的奔跑,反而获得了种种意外的巨大的人生成功。

珍妮流来荡去,最后还是回归了。

甘中尉也终于接受了自己无腿之现实,后来他与阿甘一起赚了大笔钱。

接纳,让人生有了转机。

我喜欢看《阿甘正传》,它看起来比较轻松,好玩,充满转机和希望。

而看《平凡的世界》,由于我已经知道一些过程与结局,所以,感到很无力,很悲催,有些绝望。

我觉得,《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称为经典,但《平凡的世界》不是。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办公室三四位老师都看了《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屡屡称赞。

我看了五六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放弃了。

我佩服我们光影社的郑同学,看任何影片都津津有味,都有收获。

我什么时候能修炼到这个层次啊!
因此,无论是创作什么,还是上课,以前,我是很严肃认真的,现在,我希望呈现给别人的是放松后的郑重其事。

也就是说,事情尽管很重要,我都要努力调整一下自己的呼吸,看能不能用轻松诙谐一点的口吻说出来,看能不能嘴角稍微带点笑,这样,整个氛围就会轻松些。

事情本来就大,大家都紧张,弄得沉重了,容易变得脆弱、僵滞。

好吧,直接说我的观点,我认为《平凡的世界》是努力的鸿篇巨著,但艺术水准不够高。

路遥很努力,但在如何表达现实,如何呈现真实人生方面不如很多经典作品:《狩猎》、《悲惨世界》、《活着》、《死亡诗社》等。

我所理解的“真实”,不是跟真的人生一样,而是作品表达了的东西,在维度上符合那个时候的人生,它能够多维度全面地反映真实人生。

比如《狩猎》表现是一群小孩子看了淫秽书籍后发生的事情,这个是我们国内作者很少敢涉及的。

《狩猎》的剧情让人揪心,因为,我知道后面很可能发生什么,人性、社会文化就是这个样子,那些情节是事态发展的必然。

比如《死亡诗社》,基廷老师带领学生追求自由,畅吟诗歌,结果被校方开除,这是符合社会实际的。

这些作品呈现出很真实的人性和社会,同时呈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有的作品,一看就是导演设计的情节,这些情节只是为了推动剧情。

我感到虚假。

每部电影呈现的特点不同。

《狩猎》呈现了众口铄金的真实生态;《楚门的世界》却是一种提醒:我们可能被什么控制了;《走出非洲》呈现了一个女人遇到一个不怎么靠谱的丈夫只好勇敢地经营农场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浪潮》揭示了纳粹式社会状态有一种怎样的形成模式……《阿甘正传》全面广阔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美国面貌,同时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几个特别的人生。

时代的变化与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情节似乎看起来不真实,但是反映的人生哲学颇具代表性: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但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当然,上帝可能给很多人预备了,但未
必人人能够抵达这扇窗,这启示我们:如何找到那扇窗,怎么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珍妮一生沉浮无助,启示我们:我一定得受早期生活支配吗?阿甘启示我们:我们对生活是不是考虑太多,瞻前顾后,算计太多?我们能不能简单单纯点?丹中尉启示我们:事情已然发生,命运已经转向,我如何接受?
所以,《阿甘正传》给我以力量感和方向感,而我若置于《平凡的世界》,一个小小的浪头都会把我打翻,你的气质和努力顶不了多少用。

其实,如果写1960年到1975年,可能我们的命运是悲催的。

而1975年到1985年,是中国走向扬眉吐气的十年,如果换另一个人写,可能会写出希望与解脱。

这都是基于路遥个人的经历经验。

destiny——命运,谁主沉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