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重磅演讲
心胜则兴,心衰则败——读《心胜》有感

心胜则兴,心衰则败——读《心胜》有感《心胜》读书笔记《心胜》看完了,我还一直以为是必胜。
结果在网上一搜,才发现是心胜。
由此可见,有时再清晰的事实在头脑中的顽固观念面前也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两个这么大的字占据了整个书一半以上的面积我却能视而不见。
停下来思考,我为什么认为是必胜呢?书名为什么取的又是心胜呢?必胜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决心,是一种结果。
心胜是什么呢?心胜是胜利的原因,是源头,是根本。
只有心胜才可能必胜。
心都没胜,不可能会胜。
金一南将军谈到,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
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
心胜是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再在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是无论面对怎样的竞争对手,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处理怎样的国际形势,都有迎上去的勇气和信心,敢于宝剑出鞘。
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才能敢于和敌人做斗争;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百折不挠,一往直前;才能不被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不至过高估计敌人而悲观失望、停顿不前。
全书看起来好像就是讲军队的建设,将帅的命运和国家之间的战争。
但掩卷细思,你发现讲的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根源。
是中国军队的崛起和国家崛起的关系,军队不仅仅是军队,它关乎国运,关乎国家的崛起。
那不是两层皮,不是两条道,不是两件事情,而是相辅相成,不可脱离的一个整体。
以前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过军队的建设,军队的发展,但是看完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离开了军队的建设发展胜利不可能有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崛起。
《心胜》共分八章,每一章的主题都厚重、深刻,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打磨,看点十足。
看兴衰,反思;评将帅,客观;论战争,深刻;讲局势,开阔;说和平,警醒。
在今天的中国,物质财富、武器装备、国际地位越来越强大的时候,更有必要提“心胜”当下普遍存在的强势不足、弱势有余,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的风气,心胜能够赋予每个人、每个组织乃至整个民族以力量。
“一个国家的弱,决不仅仅是国力、军力、装备、训练的问题,同样包括民族心理问题、国家意志问题”。
金一南震撼演讲: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

金一南震撼演讲: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我们这代人,注定了要比别人走得更为艰苦。
我当过工人,当过基层的战士,什么都干过。
今天很多人,都讲金一南如何如何,而我自认为最为骄傲的是什么呢?我曾经在连队夺得过插秧第一名,插秧插到腰弯下去直不起来、直起来弯不下去,人达到极限,在第三天下午一个一个超过了安徽兵和湖南兵。
凭什么,就凭这种意志,这是我最光荣的一点。
我们没有什么好的运气。
我曾经在修机厂的混凝土搅拌机前,搅拌了三天三夜。
他们往里面倒砂浆,我在那儿撕开一袋水泥往里倒。
一袋水泥一百斤,到最后我的手抓紧后松不开了,松开了就怎么也攥不拢,完全僵了;脸上、身上全都是水泥石灰,一出汗就烧石,脸上胳膊上烧得一块一块的,斑痕累累。
如今我们站在台上穿着西服,大家看着油光水滑的,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我们就从这样的环境中走出来的。
后来我入伍,在基层连队干了11年,出板报、墙报,打篮球,参加各种比武,忙得热火朝天,全然不知高考机会已在身后悄悄消失,完全不知道啊。
我从来不是那种敏感的人,对机会表现得比较盲目。
我36岁学外语,41岁学电脑,46岁副高职称,47岁走上讲台。
不管从哪方面说,我从来没当上过时代的弄潮儿。
我形容自己是“疲于追赶末班车”的人。
最后一班车快开车了,我才上去,始终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我的角色一直是这样的。
但是几十年下来,我今天能够有所作为,取得点成就,最大的原因不是智商,不是聪明,我只把握住了一点:从来没有厌弃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当工人被称为“天生的好车工”;到部队当无线技师被称为“天生的好技师”;到国防大学图书馆当管员被称为“天生的好管员”;走上讲台当教师被称为“天生的好教员”。
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哪有什么天生的呢,我就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从干好工作开始。
整天埋怨,整天牢骚,根本不爱自己干的事情,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数十年走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三点体会: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
战胜自己面向成功读心胜有感

战胜自己面向成功读心胜有感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战胜自己,面向成功——读《心胜》有感在经济腾飞的今天,人们在逐步忽视内训深处的东西。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
”这是《心胜》书中提出的“心胜”思想。
军旅作家金一南所写《心胜》这本书中,虽然这本书写的战争题材,分析战场之间的胜败,决定于敌我双方的心里因素,但不仅在军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保持一颗永不言败的新,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将目标完成。
书中强调我们这代人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前辈们用革命斗争换了我们这代人安宁和平,我们也要用满腔热忱为下一代支撑起一片更加辉煌的明天。
美好的生活不是靠物质和金钱堆砌起来的,而是靠内训的精神激励自己去拼搏去创作的,历史上繁荣鼎盛的事情屡见不鲜,可也没能保住长久的光鲜;战乱潦倒的事情也有很多,而最终也是可以通过奋斗夺取到盛世景象的。
这就说明了“心胜”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只有战胜自己的内心,才能打败困难,战胜敌人。
在自然面前,人是脆弱的。
地震、洪水、台风等等自然灾害都可以导致之前创造的一切文明和辉煌毁于一旦。
但是人们有一次次战胜这些灾害,能够度过重重困难,战胜一个个挑战,这都是归功于人们有强大的内心,面对小困难是,学会自己坚忍不拔而面对大灾难时,学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所以我们才能在一处又一次困难中渠道胜利、获得成功。
如上所述,团结一心、坚定信念而取得的胜利例子举不胜举,而回过头来看我们身边的现象,又有多少人在为失败而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因为一点儿小挫折而懊恼伤神。
工作中难免有不顺心的事情,二一个或一个企业的机遇往往就出现在困难的节点上,若是战胜了,就会大步前进,否则只能逐步落后。
真正的“心胜”,我任务至少要具备两点精神:一个是坚忍不拔、一个是坚持不懈。
“坚忍不拔”指的是在面对挫折是能够经得起打击,抗得了重任;“坚持不懈”指的是能一直做到坚忍不拔。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中国的100年历史变迁和中华民族的崛起。
在这个演讲稿中,金一南先生回顾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所经历的挫折和辉煌,并强调了中国的复兴和崛起。
首先,百年沧桑演讲稿指出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中所经历的深重挫折,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
这些事件打击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系,导致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痛苦。
然而,金一南先生也指出,这些挫折激发了中国人民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和解放运动。
接着,演讲稿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解放军的奋斗,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
金一南将这一历史时期描述为“中国人民迎来了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转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历了农村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要的历史事件。
尽管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错误和困难,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始终驱动着国家向前发展。
在此基础上,百年沧桑演讲稿指出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
金一南先生提到了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节点,这一政策引领了中国走向了繁荣和发展的道路。
他特别强调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努力,以吸引外商投资、促进贸易合作,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最后,演讲稿强调了中国的崛起和复兴。
金一南先生指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他描述了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强调了中国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和市场潜力。
他鼓励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继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在整个演讲稿中,金一南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
他的演讲稿结构清晰,逻辑严密,通过历史事实和启发性的问题向听众传达了中国百年沧桑的意义,并呼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金一南 心胜开场白 观后感

金一南心胜开场白观后感《金一南心胜开场白》是一部以金一南为主角的纪录片,深入探究了这位中国体操健将的人生经历和体操事业。
观后,我对这部纪录片有着深深的触动和感悟。
首先,影片给我留下了金一南坚韧不屈的深刻印象。
金一南自幼为了体操梦想而努力奋斗,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和辛酸。
在众多的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从不退缩,始终坚持相信自己,并且通过努力不懈的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的坚持和毅力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力量,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只有坚守梦想,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辉煌。
此外,影片也让我对金一南的奋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他对体操事业的执着,追求极致的态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纪录片里展现的他不断突破自我的努力和对细节的挑剔,以及在比赛中那个不屈不挠的身影,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无论是多大的困难和压力,金一南总是坚持追求卓越,他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精神给了我巨大的鼓舞,也让我更加珍惜并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
最后,影片也让我对金一南这个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纪录片展示了金一南的一些内心世界,他对于家庭和友情的珍视,对于成名后隐忍不言的坚持以及对于自己未来的期待。
通过这些片段,我看到了一个平凡但又非凡的人,一个不仅有着无比耀眼的外表,更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
我被他的担当和正直所震撼,也感受到了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金一南心胜开场白》是一部极具启发性和感人至深的纪录片。
金一南以他的努力、坚韧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给世人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们明白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追寻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也深深地激励着我,希望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像金一南一样,坚持不懈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读金一南教授《心胜》有感2500字

读金一南教授《心胜》有感2500字近期,读到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所著的《心胜》一书,令我眼睛一亮、耳目一新、为之震撼。
该书继金一南教授所著《苦难辉煌》一书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后,再创新理念,分为Ⅰ、Ⅱ册,共47万字。
文中描述了一个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历史细节,从一个侧面诠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革命胜利;作者以个人访美的亲自经历,从一个角度解答了中国军人为什么在外军眼中受人尊重;文中以一个一个生动的事例,向读者解答了当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我国的战略方向等问题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读罢这本书,我的体会如下。
一、心胜则兴、心败则衰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人活着,必须要有精神。
精神是什么?是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光明。
内心有力量,精神才能有定力。
内心有光明,力量才有指引。
面对当今这个高速发展、充满梦想、充满激荡、充满变化、充满不确定的因素的社会里,几乎人人都充满着力量期待。
国家政要期待GDP发展到某日,国家拥有了何等财富,一切头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军队期待先进武器装备发展至某日,所有的国防问题便可所向披靡;企业期待做大做强到某个规模,便可冲出亚洲,走向国际市场;老百姓期待手中钱到某一个程度,便可进入上流社会。
这些期待并非没有道理,却怕永远难以实现。
一个人、一支队伍,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外在力量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恐怕都难以支撑。
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自内心。
毛泽东当年在井岗山搞工农武装割据,才几个人、几杆枪,就发出史诗般的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得是对中国国情深刻的了解,靠强烈的历史进取心。
印度圣雄甘地,没有一兵一卒,没有办事处,也没有权力,随身带着一只山羊,以奶羊为食,周游贫困乡村,以自已蒙受苦难的方式唤起别人觉醒。
就是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穿着单薄、终生主张非暴力的人,摧毁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殖民体系。
战胜自己,面向成功——读《心胜》有感

战胜自己,面向成功——读《心胜》有感在经济腾飞的今天,人们在逐步忽视内训深处的东西。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
”这是《心胜》书中提出的“心胜”思想。
军旅作家金一南所写《心胜》这本书中,虽然这本书写的战争题材,分析战场之间的胜败,决定于敌我双方的心里因素,但不仅在军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保持一颗永不言败的新,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将目标完成。
书中强调我们这代人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前辈们用革命斗争换了我们这代人安宁和平,我们也要用满腔热忱为下一代支撑起一片更加辉煌的明天。
美好的生活不是靠物质和金钱堆砌起来的,而是靠内训的精神激励自己去拼搏去创作的,历史上繁荣鼎盛的事情屡见不鲜,可也没能保住长久的光鲜;战乱潦倒的事情也有很多,而最终也是可以通过奋斗夺取到盛世景象的。
这就说明了“心胜”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只有战胜自己的内心,才能打败困难,战胜敌人。
在自然面前,人是脆弱的。
地震、洪水、台风等等自然灾害都可以导致之前创造的一切文明和辉煌毁于一旦。
但是人们有一次次战胜这些灾害,能够度过重重困难,战胜一个个挑战,这都是归功于人们有强大的内心,面对小困难是,学会自己坚忍不拔而面对大灾难时,学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所以我们才能在一处又一次困难中渠道胜利、获得成功。
如上所述,团结一心、坚定信念而取得的胜利例子举不胜举,而回过头来看我们身边的现象,又有多少人在为失败而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因为一点儿小挫折而懊恼伤神。
工作中难免有不顺心的事情,二一个或一个企业的机遇往往就出现在困难的节点上,若是战胜了,就会大步前进,否则只能逐步落后。
真正的“心胜”,我任务至少要具备两点精神:一个是坚忍不拔、一个是坚持不懈。
“坚忍不拔”指的是在面对挫折是能够经得起打击,抗得了重任;“坚持不懈”指的是能一直做到坚忍不拔。
所以能够做到这两点的人比人是强大的人,能够做到这两点的团队必定是强大的团队。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点人天使具备这样的心理素质,而大多数人做不到,当日我们能够通过日常做到以下几点来培养这样的素质。
金一南心胜读后感

金一南心胜读后感金一南的小说《心胜》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心胜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孩在逆境中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和坚持有了新的认识。
小说以心胜的成长故事为主线,通过她的经历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
心胜的父亲是一名下岗工人,家境贫困,但他们一家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努力奋斗,相互扶持。
心胜从小就展现出了坚强的个性,她勤奋好学,对未来充满希望。
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玩笑,她的父亲患上了重病,家庭的生活更加艰难。
但是,心胜并没有放弃,她努力工作,顽强地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心胜的成长故事,金一南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不凡之处。
她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战胜了命运的安排,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了对人生的思考,小说还通过心胜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
心胜的父亲是一名下岗工人,这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的生活状态。
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努力奋斗,为了自己的家庭和未来。
这种顽强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阅读《心胜》,我对人生和社会都有了新的认识。
小说中的心胜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她的故事却展现了非凡的力量。
她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小说也通过心胜的家庭故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让我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的来说,金一南的《心胜》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通过心胜的成长故事,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不凡之处,也让我们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新的认识。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和坚持有了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28”重磅演讲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战略
学博士生导师
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2017年4月16日,在“致28:致良知(深圳)学习会”上,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金一南,为在场百余位企业家和各界精英,做了题为《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的特邀演讲。
在场听众被金教授犀利独到的洞见和富于激情的表达而感染和打动,纷纷与金教授拍照留念。
在长达45分钟的演讲中,金一南教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苦难即辉煌”的历史,多次强调心胜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而对于当代企业家来说,企业家精神就是最大的制胜法宝,能够引导我们从心中的胜利走向真正的胜利。
自信的基础在哪里?假如你的自信是建立在力量上,建立在金钱上,建立在权力上,那还都是建立在沙滩上,而流沙是不稳定的,所以你的力量、权力、自信都有崩塌的可能。
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毛泽东连问了“四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他既是在问同伴,也是在问自己,询问自己的内心。
心胜,首先是在内心中战胜对手。
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如果自己心里都认为自己不行,那肯定是要败的。
领导者的意志是中流砥柱,没有中流砥柱,只能随波逐流。
人的一生纵然漫长,你可能活到八十岁,一百岁,但回顾人生,真正决定命运的只有关键时刻的几次关键性选择。
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毛泽东1927年组织秋收起义,9月9号秋收起义,20天之后剩1000人。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个月后剩800人。
他们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是从失败走向胜利,从惨败走向胜利,就这么点力量,就是毛泽东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账房先生可以把利害得失算得清清楚楚,唯独永远计算不出伟大,因为伟大之中包含愿景,包含梦想。
梦想里往往包含“不理性”这一方面,可就是它最后成就了伟大。
当年毛泽东几个人,怎么能成功呢?谁相信共产党人能成功?就他一个人相信,就是少数人相信。
结果,最后成功。
我觉得这是共产党最了不起的地方
李大钊37岁英勇就义;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开辟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朱德30岁成了护国名将;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起义,奠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础;博古24岁出任中央临时总负责人;聂耳22岁为《义勇军进行
曲》谱曲,今天《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每一个中国人在面前都要肃立;邹容18岁发表《革命军》,20岁去世。
邹容的《革命军》感染了中国近代舞台两个人物,第一个毛泽东,看完邹容的《革命军》夜不能寐,激动地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第二个蒋志清,也就是后来的蒋介石,看完邹容的《革命军》,夜不能寐,也是激动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那就是一个年纪轻轻干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
在那个年代,一批人年纪轻轻的干大事,年纪轻轻的丢性命,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后悔。
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刚刚大学一毕业,就要有房有车;周围环境也要好;到处都是伯乐,等着发现我这个人才;然后也没有雾霾和堵车。
相比当年的那些共产党人,他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没有牢骚,没有抱怨,只有奋斗。
一个人内心的光明若是失去了,黑暗将是何等之大。
内心有一点光明,哪怕外面是暗夜,也是一片阳光;内心没有光明,哪怕外面艳阳高照,也会是一片黑暗。
光明来自内心,动力也是来自内心。
怎么样在新时期做一个强国?仅仅物质上强大,仅仅腰包里塞满了钱,仅仅是世界经济总量第二,我们就可以了吗?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行不行?
综合国力是经济力、国防力、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民族凝聚力来自哪里?就是来自于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是向上的动力,是民族凝聚力最核心的部分。
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的基础,是最根本的自信。
心胜是一种对人生的感觉,一种对命运的把握,一种直面自己、又直面整个社会的勇气。
如果把心胜形容为一个光环,那它一定是来自内省的光环,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可以赋予。
真正的杀手锏是精神立于不败之地。
立平老师回应金一南教授整整站了45分钟,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演讲,特别感谢一南教授。
领导者永远是中流砥柱,领导者总是在别人不相信的时候,因为相信而心胜。
在一南教授的演讲中,我多次眼睛湿润。
我也想起了阳明先生的一段故事,宁王谋反,蓄谋十年。
而阳明先生当时身边没有一兵一卒,也不在那个地段为官,但他为天下百姓着想,临时召集、拼凑了两万民兵。
他的学生急忙跑来说,宁王一旦谋反成功,那可是天下的皇帝,如果你今天起兵抵抗宁王,将来必有“赤族”之祸,诛杀十族啊!阳明先生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即使天下人反对,我也当如此做。
多少人在面临选择时,都是用得失来判断。
只有少数人,他们心中拥有理想和信念,在最关键的时刻,是用真正的是非标准来做出
英明的决断。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
我们作为企业家,做到以“企业的利益”,而非“个人的利益”来做决断已经很难了,当我们能够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根本抉择标准时,我们便已经“心胜”了。
每日推荐:①白立新:生命的意义②白立新:回到原点,重新出发③邦有道,当成大事④成就“金之在冶”的人生⑤致良知,找到企业的意义与传承之方⑥化作璀璨《星空》⑦“致28”学习会速递⑧“致28”学习会图文集锦⑨“致28:致良知(深圳)学习会”圆满落幕微博:@致良知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