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效蒸馏及在核能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
海水淡化工程中的节能降耗措施

海水淡化工程中的节能降耗措施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中的盐分除去,获得淡水的过程。
由于全球淡水资源稀缺,海水淡化工程被广泛应用于海岛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等领域。
然而,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和采用节能降耗措施是海水淡化工程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首先,减少能源消耗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改进海水淡化技术。
传统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包括蒸馏法和逆渗透法。
为了降低能耗,不断改进这些技术是关键。
在蒸馏法中,采用多效蒸馏器和热泵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热能的浪费。
逆渗透法中,利用高效滤膜和膜组件可以提高海水逆渗透膜的除盐效果。
此外,对膜组件的设计和优化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海水淡化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其次,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是实现海水淡化工程节能降耗的另一个关键。
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可以用于供给海水淡化过程的能源需求。
通过采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地热发电等技术,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用于驱动淡化设备,可以实现零排放和低能耗的海水淡化过程。
此外,通过能源储存技术,可以将过剩的可再生能源存储起来,以应对不同时间段能源的需求。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还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优化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也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在系统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和材料,优化系统结构,可以降低能源的需求。
同时,设计合理的管道网络和控制系统,实现能量的最优分配,避免能量的浪费。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能源的损耗。
同时,采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操作参数,可以进一步降低能源的消耗。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措施可以帮助实现海水淡化工程的节能降耗。
例如,在淡化设备周围建造遮阳棚和遮挡物,减少高温环境对设备的热辐射。
在淡化设备的冷却过程中,将废热用于供暖或工业用途,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海水淡化技术在海岛国家中的应用

海水淡化技术在海岛国家中的应用海洋覆盖了地球的 71% 的表面积,而海水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
在很多海岛国家中,海水是主要的水资源来源,但是由于海水中的盐分浓度太高,海水不能直接作为饮用和农业用水。
这就要求这些国家使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可用的淡水。
本文将讨论海水淡化技术在海岛国家中的应用,包括技术的种类,优缺点,成本和环境影响。
海水淡化技术的种类海水淡化技术包括热法和膜法两种。
热法包括多效蒸馏和闪蒸,这些技术基于盐分和水的沸点的差异。
多效蒸馏是把海水在多个蒸发器中进行蒸发和冷凝,最终产生纯水和高盐度的浓水。
而闪蒸则是将海水当做高温下的稀薄溶液进行蒸发和冷凝,产生高盐度的浓水和纯水。
这两种技术的共同优点是,产生非常干净的淡水。
但是它们的缺点是成本高,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设备。
膜法是用特殊膜进行过滤,将海水中的盐分过滤掉,产生可用的淡水。
膜法一般包括反渗透和电渗析。
反渗透是将海水通过特殊的膜进行过滤,只有水分子可以穿过膜,而盐分和其他杂质留在膜的另一侧。
反渗透技术的优点是它只需要少量能源,成本相对较低。
而电渗析则是将海水在特殊的膜中通过电场,使得多种离子分离出来,以产生净水。
膜法的缺点是它的膜需要经常清洗和更换,特别是在海水中存在一些微生物时。
优缺点热法技术和膜法技术各有其优缺点。
热法技术对于非常需要纯水的应用而言是最有效的技术,而膜法技术则更适用于需要大量水的场合,如供水和灌溉。
热法技术需要更少的膜清洗和更换,但是需要更多的电力和设备。
而膜法技术需要较少的电力和设备,但是需要更多的膜清洗和更换。
成本海水淡化技术对于海岛国家来说,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技术。
热法技术需要更多的电力和设备,通常需要更高的成本。
而膜法技术虽然需要更少的电力和设备,但是需要更多的膜清洗和更换,这也会增加成本。
此外,这些技术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成本还会因此而增加。
环境影响海水淡化技术的使用不仅影响着财政上的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什么是核能海水淡化技术

什么是核能海水淡化技术?
核能海水淡化技术是利用核供热堆和多效蒸馏的结合来实现海水淡化的技术。
我国在摩洛哥坦坦地区建设的核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即为一例。
我国提供一座核供热堆(NHR-10)和一座高温多效蒸馏工艺相结合。
NHR-10输出105~135℃饱和蒸汽,作为海水淡化厂的热源。
海水淡化厂采用竖管塔式布置高温多效蒸馏器,共28效,日产淡水4080m3/d。
新蒸汽在第一效内被海水冷凝后作为给水返回蒸汽发生器,而海水被加热并部分蒸发成二次蒸汽,这些蒸汽作为下一效主要热源去加热海水,如此蒸发-冷凝直至最后一效。
自第二效以后的凝结水即为生产的淡水。
海水淡化装备在能源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海水淡化装备在能源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寻找可持续且高效的能源生产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海水淡化技术作为一种解决淡水短缺问题的方法,逐渐应用于能源生产领域。
海水淡化装备在能源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海水淡化装备在能源生产中的应用。
能源生产过程中对淡水的需求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传统的能源生产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淡水用于发电、冷却等过程。
然而,淡水资源有限,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或者周围没有淡水供应的海洋沿岸地区。
这就使得海水淡化装备成为能源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技术。
首先,海水淡化装备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火力发电厂的核心是燃烧燃料产生高温蒸汽,然后通过蒸汽转化为电能。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淡水用于产生蒸汽冷却设备。
然而,通过使用海水淡化装备可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供给火力发电厂,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
这不仅减少了对淡水的需求,而且可以提高能源生产的可持续性。
其次,海水淡化装备在核能发电中也具有广泛应用。
核能发电是一种低碳、高效的能源生产方法。
然而,核电厂对大量的淡水进行冷却以确保核反应堆安全运行。
使用海水淡化装备可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用于核电厂冷却系统,避免对淡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这种应用方式不仅减少了淡水需求,还减轻了对水资源的竞争压力。
海水淡化装备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发电是可再生能源的代表,它们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然而,在一些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受限于淡水资源的匮乏。
通过利用海水淡化装备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可以为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发电站提供灌溉、清洁能源生产等方面所需的水资源。
这将有效地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并提高能源生产的可持续性。
另外,海水淡化装备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通常需要大量的水用于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注水、蒸馏等操作。
然而,往往在这些区域淡水资源稀缺。
通过海水淡化装备将海水转化为可用于开采和加工的淡水,不仅可以减少对淡水的需求,还可以提高能源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核能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探究

核能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探究王增辉郑玉栋核工业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摘要:如今,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而海水淡化技术是有效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对于海水的淡化,主要是采取低温多效蒸馏技术(MED)、多级闪蒸技术(MSF)、反渗透技术(RO)这三大主要的技术,这三种技术各有各的优缺点,而我国核能在海水淡化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应用核能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因此说核能的应用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对核能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概念以及核能与海水淡化的结合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采用核能技术对大规模的海水进行淡化,这不是梦想,它在今后会很好的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关键词:核能;海水淡化;应用探究;技术工艺1引言就目前来讲,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因此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比较大,而目前大概有300多个城市出现缺水的现象,而且每年的缺水量可高达400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排名第2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这些数据表明地表、地下的淡水资源十分的紧缺,因此,发展海水进行淡化这个技术十分的迫切,这个技术的应用是改善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手段。
而核能是一种最新发现的能源,其特点是清洁和环保。
在海水淡化的过程中将需要大量的能源,而经过对众多能源方案的比较,发现核能是相对比较理想的能源之一。
基于此,利用核能能源对海水进行淡化就成为了未来取得淡水资源的主要途径,需要我们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应用。
2分析核能在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如今,我国的自然有限资源石油、煤矿等慢慢的在变少,而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这时候核能出现了,而且受到了人们广泛重视和推广。
最近几年,我国一直致力于提升核能电力发展的效率,核能的有效利用是我国前进、发展的又一新高度。
因此,我们国家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之上努力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核能,这也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发展目标。
海水淡化的发展及应用 (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海水淡化的发展及应用目前,海水淡化解决了全球2 亿多人的饮水问题,海水淡化水已成为海湾国家的重要水源之一。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城市中有约2/3 缺水,约1/4 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形势将更加严峻。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常用的局部地区缺水解决方案有远程调水、地下取水、建造水库等, 但是长期使用造成了水源枯竭、浪费土地、地面下沉和破坏生态等诸多弊端, 且均属于淡水存量调整,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淡水危机。
另外雨水的收集利用、废水回用和加强水资源的立法管理等也可以缓解部分地区的淡水短缺。
但是, 海水淡化作为一种开辟新水源的相对成熟的技术, 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解决缺水的最佳方案。
1、中国海水淡化发展概况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 经过多年科技攻关发展, 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获得一批重要成果, 形成一批专业队伍, 培养一批专门人才, 具备了海水淡化大发展的基本条件。
2004年建成投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2003年建成投产的5000吨/ 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其吨水成本均低于5 元, 其中蒸馏法海水淡化装备的造价低干国外同类设备30%一50% [2]。
这些示范工程充分显示, 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与国际接轨, 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两大主流海水淡化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水淡化技术的国家之一。
到目前为止, 全国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总产量约为5 万立方米/ 日(苦咸水淡化水产量为2.8 万立方米/ 日)。
近几年, 国家对海水淡化事业高度重视。
几个万吨级、十万吨级的海水淡化工程正在建设中。
预计在未来的5一10 年时间里, 我国海水淡化的总规模将达到100万吨/ 天, 这种发展速度在国际上是前所未有的。
海水、苦咸水淡化解决方案

海水、苦咸水淡化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淡化海水和苦咸水成为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海水、苦咸水淡化的背景和挑战,并详细阐述五种解决方案,包括蒸馏、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和太阳能淡化技术。
一、蒸馏1.1 蒸馏的原理:蒸馏是通过加热海水或苦咸水,将水分子蒸发并冷凝成淡水的过程。
1.2 蒸馏的方法:传统蒸馏方法包括多效蒸馏和闪蒸,其中多效蒸馏效率更高,但能耗较高。
1.3 蒸馏的应用:蒸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厂和苦咸水处理厂,是一种成熟的淡化技术。
二、反渗透2.1 反渗透的原理:反渗透是通过半透膜将海水或苦咸水中的盐分和杂质截留,使淡水通过的过程。
2.2 反渗透的设备:反渗透设备包括反渗透膜、高压泵和膜组件等。
2.3 反渗透的优势:反渗透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领域。
三、电渗析3.1 电渗析的原理:电渗析是利用电场作用力将海水或苦咸水中的离子分离的过程。
3.2 电渗析的设备:电渗析设备包括电渗析膜、电极和电源等。
3.3 电渗析的应用:电渗析技术适用于高浓度盐水的处理,如海水和工业废水处理。
四、离子交换4.1 离子交换的原理: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海水或苦咸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的过程。
4.2 离子交换的设备:离子交换设备包括离子交换树脂柱和再生设备等。
4.3 离子交换的应用:离子交换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五、太阳能淡化技术5.1 太阳能淡化技术的原理:太阳能淡化技术是利用太阳能驱动海水或苦咸水的蒸发和冷凝过程,实现淡水的产生。
5.2 太阳能淡化技术的设备:太阳能淡化设备包括太阳能蒸发器、冷凝器和储水装置等。
5.3 太阳能淡化技术的优势:太阳能淡化技术具有能源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势,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淡化解决方案。
结论:海水、苦咸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海水淡化方案范文

海水淡化方案范文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使其变成淡水的过程。
由于全球变暖和人口增长等原因,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因此海水淡化作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水淡化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蒸馏法海水淡化。
蒸馏法是最早被应用于海水淡化的方法,它通过将海水加热,使其蒸发,蒸汽再经过冷凝器冷凝成淡水。
蒸馏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于小规模设备和远离陆地的地方。
然而,蒸馏法的能耗较高,运营成本较大,因此在大规模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第二种方案是逆渗透法海水淡化。
逆渗透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海水淡化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滤除。
逆渗透法的优点是能耗较低,适用于大规模应用,产水质量高。
然而,逆渗透法的缺点是设备复杂,膜的成本较高,并且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清洁。
第三种方案是电化学法海水淡化。
电化学法是利用电解原理将盐水通过电解分离成淡水和盐水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能耗较低、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改良电化学法的膜材和设备,以提高其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四种方案是压力膜法海水淡化。
压力膜法是一种新型的海水淡化技术,它将盐水通过高压驱动,通过膜材将盐分和杂质滤除。
压力膜法的特点是能耗较低,产水质量高,适用于远离陆地的地方。
然而,目前该技术仍在研发阶段,尚未大规模应用。
综上所述,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
蒸馏法、逆渗透法、电化学法和压力膜法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海水淡化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水淡化技术的效率将不断提高,成本将不断降低,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参考文献:
[1] 王晓地,孙传敏,樊明辉.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有效利用[J]. 成 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 年 11 月增刊.
多效蒸发(MED)是一种将热源(蒸汽)的汽化 潜热以蒸发 - 冷凝方式多次传递的海水淡化工艺。 按照蒸发器中蒸发管布置形式的不同,MED 技术可 以分为竖管多效蒸发(VTE-MED)和水平管多效蒸 发(HTE-MED)。按照第一效进口海水温度不同也 可分为:最高入口海水温度大于 90! 的高温多效蒸 发和入口温度约 70! 的低温多效蒸发。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热工水力学实验,实 验中部分热工参数分布如下。
图 2 是实验过程中第二效海水和蒸汽在通过节 流孔板前后的温度差。图 3 是通过调频装置自动控 制之后实现的两塔间的流量匹配情况。可见在稳定 的海水流量下每效传热管两侧的海水和蒸汽已经建
1500
1000
500
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该实验系统示意图如图 1 所示。第一效蒸发器 把电加热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源蒸汽的热量传给在蒸 发器管内流动的海水,并使其蒸发而产生加热下一 效的二次蒸汽;第二、三、四效蒸发器是产水蒸发器。
宋二猛等,高温多效蒸馏及在核能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
13
本实验系统可模拟研究实际海水淡化厂的 30 效装 置,即可通过调节系统入口处的海水和蒸汽参数,使 之达到实际装置中的某一效的对应入口参数,以模 拟此效及相连的后两效的过程。
美国的盐水局(OSW)研究了强化竖直传热管在 海水淡化装置方面的应用。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 OSW 在德克萨斯州的 Freeport 设计和建造了一个 日产淡水 3785m3 的 VTE/MSF 海水淡化装置。在这 个装置的运行报告中肯定了双面槽竖直蒸发管的传 热效率。在这个项目之后不久另外一个大的示范项
该淡化装置还显示出很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无论是启动还是停止都非常容易。经过三年的运行, 管理和运行人员得出结论:这个淡化装置运行良好, 所有参数和性能都满足设计要求。由于这个工程的 成功运行,1982 年意大利又于塔兰托建成一座高温 VTE淡化装置,最高入口温度为 113! ,同样竖直布 置其蒸发器,日产淡水 2400 立方米[7-8]。
日本还研究和发展了升膜" 降膜竖直管传热蒸 发器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减少设备中水泵的数目, 同时提高传热效率[10]。
VTE-MED 淡化技术还被研究用于船舶。Envi- rogenics System 公司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文献[11]中 阐述了为船舶造水而设计的一个 VTE/VC 海水淡化 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 24 效的 VTE 蒸发器和蒸汽 压缩发生器。日产淡水 5000m3,造水比可达 30。
随着材料科学和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多效蒸发 相比闪蒸法已逐渐显露出更大的优势。许多专家认 为在新世纪里多效蒸发法是唯一可以与反渗透法在 经济性上竞争的热法海水淡化技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核能应用于海水淡化技 术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重 视,清华大学在成功开发低温核供热堆,建成并运行
5 MW 低温核供热试验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温核 供热堆作为核能海水淡化能源的可行性及耦合问 题,并为摩洛哥设计了一座 10MW 低温核供热堆耦 合竖直蒸发管高温多效蒸发(VTE-MED)的核能海 水淡化厂[4]。此外目前正在进行山东烟台 200MW 核 能供热堆海水淡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本文介绍了 高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发展情况及目 前清华大学开展的有关实验研究的进展。
VTE-MED 淡化技术在欧洲同样得到了发展。 1978 年 意大利石油 集团在 意 大 利 塔 兰 托 建 成 的 VTE 海水淡化装置采用竖直布局,它只需要一个进 料泵;该装置也采用双面槽管蒸发器。这个淡化厂 从 1978 年三月开始投入运行,最高蒸汽温度 110! 左右,日产淡水 1440m3。在第一年运行中,该厂共产 淡水 512200m3,达到设计产水能力的 96%[7,8]。
第 31 卷 第 7 期 2005 年 7 月
Vol.31 No.7
July,2005
11
宋二猛,贾海军,王玉华,姜胜耀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1)
作 为 安 全 和 清 洁 的 能 源 ,核 能 大 规 模 应 用 于 海 水 淡 化 可 以 从 能 源 和 水 安 全 两 个 方 面 有 效 缓 解 我 国 当
图 3 一号和二号塔海水进口流量
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目前的 VTE-MED 系统 具备了稳定运行的产水条件,这为进一步的热工水 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正在开展热工水力学参 数对海水淡化系统产水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实验研 究。由这些实验结果分析得到的产水性能和传热性 能指标对于实际海水淡化厂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
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南加州设计的塔式高温 VTE-MED 海 水 淡 化 装 置 则 充 分 体 现 了 高 温 VTE-MED 海水淡化技术在大型化发展和提高造水 比等方面的优势。这个淡化厂的 30 效蒸发器竖直 布置于一个塔内,最高海水温度达到 110! ,最高日 产水 283000 立方米[6]。
高温 VTE-MED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竖 直管蒸发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美国的 En- virogenics System 公司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最早研究 了竖直蒸发管传热系统。Envirogenics System 公司 和 Incon(Sogex International 的一个分支)在 70 年 代联合建造和运行了一座多级闪蒸、蒸汽压缩和竖 直管蒸发器联合的淡化装置。此联合装置日产淡水 5000 立方米[5]。
收稿日期:2004-06-29 作者简介:宋二猛(1979-),男,硕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010-89796054、62776411;E-mail:songer98@mails.tsinghua.edu.cn。
12
目在 Orange 县建成,这个项目同样采用双面槽竖直 蒸发管的传热技术[5]。
双面槽竖直蒸发管传热技术被用于 1975 年在 美属维京群岛建成的、包括两个 17 效的大型 VTE 海水淡化装置中,该装置最高海水温度为 121! ,水 平布置各效蒸发器,日产淡水能力为 8500 立方米 [5]。
立了 2! 左右的稳定温差,且同时建立了稳定的压 力梯度。
75
74
73
72
71 0
图2 2000
10
20
30
40
50
60分布
图 1 实验系统示意图
各蒸发器的结构类似,在其上部有一个海水池, 海水池上沿为汽水分离装置,底部为一个位于上管 板上部的多孔孔板。处于饱和状态的海水在流过多 孔孔板时将产生一定的压降和温降,其上下游汽水 的温差为每效中的传热温压,在本研究中对应每效 的传热温差约 3 ! 。
但实际 VTE-MED 海水淡化装置的运行也暴露 出这种技术在当时条件下存在的一些不足。如较高 的温度使得腐蚀和结垢也较为严重,所以必须采取 相应的对策。如意大利塔兰托的淡化厂采用了添加 处理剂来抑制结垢。同时进料海水也必须经过严格 的预处理。
由于上述原因,80 年代 VTE-MED 淡化技术发 展不快,但进入 90 年代以来,随着膜技术在海水预 处理方面的发展以及防腐蚀和防结垢技术的提高, 高温 VTE-MED 技术重又得到人们关注并且必将得 到更好的发展。
在日本,日立造船和工程公司与 Envirogenics 公司合作建造了三座商业 VTE 淡化装置。第一座于 1971 年建于广岛的 Innoshima 造船厂,最高温度 115! ,日产淡水 500 m3,采用竖直塔式 VTE 淡化技 术。这个淡化厂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这种塔式淡化 流程并投入商业运行的 VTE 海水淡化装置。其余两 座日产淡水 1300 m3,最高温度均为 115! ,但它们 的蒸发器均为水平布置[9]。
上世纪 90 年代中,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协调 下,清华大学为摩洛哥设计了一座 10MW 核能供热 堆海水淡化厂。目前正在进行山东烟台 200MW 核 能海水淡化厂的可行性研究。这两座核能海水淡化 厂均是以低温核供热堆为能源。高温 VTE-MED 淡 化技术为备选淡化方案之一。若采用高温 MED 淡 化方案,则入口需要的源蒸汽温度约 120! ,正好为 核供热堆提供的蒸汽温度。
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华大学目前正在研究与低温核供热堆耦合的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作为选择方案之
一,高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所需蒸汽参数恰好与核供热堆提供的蒸汽参数一致。因而清华大学在高温多效蒸
馏海水淡化研究领域开展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高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发展情况
及目前清华大学开展的有关实验研究的进展。
目前对孔板阻力特性、非凝结气体的排放、启动 方案等工艺技术开展了许多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 中总结了逐效和分阶段抽取非凝结气体的方法以尽 量减少抽取非凝结气体对系统稳定运行造成的影响 等。
虽然双塔布置的实验装置能很好地模拟实际的 多塔淡化系统设计,但双塔之间的流量匹配一直是 实验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如果进入一号塔的海 水流量与进入二号塔流量匹配不佳的话,则很容易 发生溢流或者断流情况,从而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 行,这对于实际淡化厂也是个重要问题。通过在试 验系统浓咸水和淡水出口加装水泵并采用调频电源 控制塔里的水位,有效地解决了流量匹配问题。目 前实验系统已能在 1500" 2600 kg/h 的给水的流量 下稳定运行,而且两塔之间的流量具有很好的跟随 特性。
高温 VTE-MED 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传热系数 高,能耗低,传热面积小,造水比大的先进海水淡化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