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Nigel Wiseman的中医术语翻译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疾病名称英译方法研究

中医疾病名称英译方法研究
约定俗成原则院指目前已通行的翻译袁可能刚开始 翻译觉得不是非常准确袁 但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袁若 采用新的翻译袁可能会造成一些混乱袁在这种情况下袁 优先考虑通用的翻译遥 如中医所说的心尧肾尧脾等概念 和 西 医 的 heart 尧 kidney 尧 spleen 其 实 不 完 全 一 样 袁 中 医 的 野心冶除了野主血脉冶之外袁还野主神志冶袁西医的野心冶主 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袁 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 个部分袁中医的野肾冶主生殖尧纳气袁西医的野肾冶主要是 形成尿液尧排泄代谢产物袁中医的野脾冶主运化袁为后天 之 本 袁 而 西 医 的 野 脾 冶 是 淋 巴 器 官 遥 用 英 文 heart 尧 kidney 尧 spleen 来 翻 译 中 医 的 心 尧 肾 尧 脾 似 乎 不 太 准 确 袁 但 这 些 译法历史悠久尧深入人心袁即已经野约定俗称冶袁我们也 就不再更改遥
淫 基 金 项 目 院 江 西 省 高 校 人 文 社 科 项 目 野 中 医 内 科 疾 病 名 称 术 语 英 译 标 准 的 对 比 研 究 冶 渊 YY162001 冤 遥 64 科技视界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对应性原则院英译词尽量与中文学术内涵相对应袁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遥 我们在翻译时既要考虑到中医的 独特性袁 又要考虑到中医与西医的共同之处遥 部分中 医学概念与西医较为接近袁 可以采用相应的术语予以 翻译遥 如野牛皮癣冶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野银屑 病 冶 袁 就 用 psoriasis 翻 译 袁 野 瘿 冶 指 甲 状 腺 肿 大 袁 就 用 goiter 翻 译 遥
科技视界
热 译 为 stomach heat 而 不 是 heat in the stomach 等 等 遥 湿 热 痢 译 为 damp - heat dysentery 而 不 是 dysentery caused by damp and heat 袁 内 伤 发 热 病 internal - injury fever 袁 而 不 是 fever due to internal injury 袁 肝 肾 两 虚 译 为 liver - kidney deficiency 而 不 是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遥民 族 性 原 则 院 中 医 是 中 华 民 族 特 有 的 医 学 体 系 袁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袁 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应予以体现遥 由于文化的差异袁 部分中医术语在英文中找不到相同 或相近的对应语遥 还有部分中医术语在英语中表面上 有 对 应 语 袁 但 没 有 中 医 的 内 涵 袁 如 表 exterior 尧 里 interior 尧 六 淫 渊 风 wind 尧 寒 cold 尧 暑 summer - heat 尧 湿 dampness 燥 dryness 尧 火 fire 冤 等 等 袁 我 们 可 以 赋 予 这 些 词 语 民 族 内 涵 和在中医文化中的含义袁并加以推广遥

Nigel Wiseman与李照国学术思想对比研究

Nigel Wiseman与李照国学术思想对比研究
19 9 9年 , 李照 国 又 提 出了 中 医术语 翻译 的 5项原 则 : 通英语词语特殊化 、 普 比照西 医、 用仿造法造新词 、 构 用 词法 生成新词 、 借用 中医语言。普通 英语 词语特殊化 , 给 指 普通英语词语赋予中医所独有的 内涵 , 而使其背离原意 , 从
Pes 指定 为其 出版物的 中医英文词汇标准。 rs) 李照 国是我 国培养 的第一名 中医英语翻译方向的硕士 研究生。后在上海 中医药 大学攻 读博 士学 位 , 师从 李 鼎教 授。现为上海 中医药 大学外语 教学 中心主任 、 教授 。其关 予翻译的著作 , 翻译 理论 到翻译 教材 , 从 从古文到现代文都 有所 涉及。 目前已发表论文 、 杂感 、 札记等 7 O余篇 , 出版论 著I 、 4部 译著 2 O余部 。 两位学者不仅 自己长期 从事 中医英语 翻译工作 , 有丰 富的实践 经验 , 而且对 中医英语 翻译 理论有诸多论述 , 从他 们的论著可以看 出两 位学者 一个 共 同的研究倾 向: 他们 在 研究 中医翻译时都十分关注 中医术语 的翻译 。Wi m n的 s a e 9部理论著作中有 8部是 关于 中医词 汇和术语 的 , 照 国 李 的1 4部著作 中也有 6部纯粹是关 于 中医词 汇和术语 。这 反映了在语言的各个层 面上 , 们研究 的重 点是 术语 翻译 他 研究 。但由于他们个人 的学术经 历不 同, 两位学者 可 以分
Ngl sm n 魏遁杰 ) 生 于英 国, ie Wi a ( e 。 曾获西班 牙语 、 德 语翻译学士学位 。2 0 0 0年 获补充健 康 应用语 言学 博 士学
位 ( otrei o pe et yH a h ad A pi i us dco t nC m lm n r el n pl d Ln i a a t e g .

浅析中医术语英译的若干问题

浅析中医术语英译的若干问题

浅析中医术语英译的若干问题黄鑫【摘要】目前中医术语英译存在许多混乱现象,应逐步加以规范。

在归化法和异化法之间,应以归化法为主,适当采用异化法;在音译和意译之间,应以意译为主,没有合适意译方法时,方采取音译;释译法行文冗长,应尽量少用;拉丁语翻译本质上仍是一种注释,应尽量避免。

%The confus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ter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gradually regulated. We suggest that naturalization is prior to alienation, translation is prior to translit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Latin translation should be avoided because of their lengthy wording.【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术语》【年(卷),期】2012(014)002【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中医;术语;英译【作者】黄鑫【作者单位】中医古籍出版社,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04;H059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与日俱增。

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医的翻译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了其对外传播与交流。

中医术语作为中医学理论及实践体系的基石,可以分为基本理论术语和名称术语两类[1]。

中医术语具有中华文化色彩浓厚、内涵深奥抽象、规范性差等特点,并且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现象较普遍,故翻译难度较大,翻译状况比较混乱。

鉴于目前中医名词英译的混乱状况,本文就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一归化与异化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

所谓归化翻译是指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

关联顺应论下《伤寒论》英译本文化缺省对比研究

关联顺应论下《伤寒论》英译本文化缺省对比研究

2019年第07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舞、梦中妩媚、倚高阁,空等相思之人归来,让听众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词的后半部分,时空都发生了变化,时间从黄昏转到了黎明,空间也从室内转到室外。

与原词相比,修改之后的词,前后文营造的意境更为统一。

春伤、残烛、晓风、归雁和“倦”、“化”、“凉”、“怅”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系列跳跃的画面,让节奏更加紧凑,进一步增强了伊人等不到归人的哀怨之情,造成情景交融的效果。

词的末尾一句“天水间谁抚琴断肠”更是空间感十足,给人一种立体的震撼。

茫茫天水之间,一个孤独的抚琴人肝肠欲断,悲伤之情难以言表,从而把整曲推上了情感高潮。

整体上看,原词前半部分所渲染的幽怨气氛被其后半部分那种相对轻快、活泼的文风所冲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前后意境的割裂。

相比原词,刘欢的改词确实使得意境得到了统一,给听众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震撼。

可以看出,改后的歌词少了些许空灵,多了些许悲凉,少了几分现代韵味,而多了几分墨色古香。

仅从意象上,修改之后的词比原词在整体意境的营造上更上一层楼。

这些意象的使用不仅使歌词利用图像进行叙事成为可能,而且歌词创作者可以通过类似蒙太奇的手法对歌词进行剪辑和重组图像,完全打破了时空界限,在时空的大幅度跳跃中扩大歌词表现生活的容量,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一过程需要作者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文字功底的要求相当高。

3传承古典文化,尊重历史和事实诗词与音乐本就密不可分,从最早的诗经开始,到后来的唐诗宋词,无不有唱的功能。

钟嵘《诗品》中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让我们看出“诗”和“歌”的确是一对亲密组合。

歌舞的形式是古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如果能够在流行歌曲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势必能够提高流行歌曲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流行歌曲不一样的风格特征。

如何才能将历史经典进行现代转换呢?这就成为很多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流行歌曲古典化即是在这方面的大胆尝试。

NigelWiseman的中医翻译思想评介

NigelWiseman的中医翻译思想评介

第11卷第2期1998年5月中国科技翻译CHINES E S CIENCE &T ECHNOLOGY T RANS LATORS JOURNAL Vol.11.No.2M ay 1998・译海论坛・N igel Wiseman 的中医翻译思想评介李照国(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 200032)Abstract N ig el W iseman is an impor tant resear cher in the st udy o n the tr anslation of T CM (tr aditio nal chinese medicine)in the west.His ideas on T CM tr anslat ion r eflects the curr ent tr end of T CM tra nsla-tio n study in the w est.T his paper br iefly intro duces and comments on his under st anding ,pr actice and study of T CM tr anslation ,especially his semantic analy sis ,classification r esea rch ,t ranslatio n st udy and standar diza tio n appro ach a bo ut the ter minolog y o f T CM.Key words tr 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 anslatio n tax olog y standardization ter minolog y收稿日期:1997—06—23/41 1995年,一本由外国人编写的《汉英英汉中医辞典》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中医术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中医术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2.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缺少公认的标准
目前,在中国和国际上,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 译没有形成公认的标准,由于标准的缺失,造成了 中医英译的混乱[3]113 ,影响了中医药在国际的传播 和发展。这就出现了同一概念中医术语有多种不 同的翻 译。例 如,“证”的 译 法 有 symptom、sign、 syndrome 和 pattern; “五行”的翻译有 Wuxing、five elements、five phrases、five xing 等译法; 而单一个 “虚”就有近十种译名,有 vacuity、deficiency、insufficiency、asthenia、empty、lacking、w eak 或拼音 XU 等。出版的中医药词典应具有权威性,对中医药翻 译应具有指导性。可是目前在不同的词典里中医 名词术语译名也不统一,如欧明等的《汉英中医词 典》,谢竹藩的《汉英中医药分类辞典》,金魁和的 《汉英医学大词典》和原一祥等的《汉英双解中医 大词典》[4]172 。甚至在同一本医学词典中同一术 语译法多样。例 如 在《汉 英 医 学 大 词 典》中,“清 热”译成 reducing fever、clearing heat、clearing aw ay heat、removing heat、removing pathogenic heat 等。 这些不统一的译名使译入语国家人们无法准确理 解中医,影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1. 中医术语翻译缺乏理论指导 中医术语的翻译经历了几个世纪,张登峰等把 中医翻译分为五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秦汉时期开 始,第五个阶段到 20 世纪 80 年代渐趋成熟时期。 然而对中医翻译理论的研究却起步于第五阶段,20
收稿日期: 2016 - 06 - 09 作者简介: 张 莉( 1967 - ) ,女,辽宁建平人,副教授,硕士。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之对比研究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之对比研究
源 适应选择之多维分析
4.1 适应选择之语言维度 在上述四种译法中袁直译使术语简洁袁解释性翻译冗长但使译语
易于理解遥 借用西医词汇能提供简洁术语形式尧帮助理解中医术语的 本质袁但很难实现功能对等遥 音译词抽象难懂袁往往需要有补充性的注 解袁这样就不具有术语的简洁性特征遥 音译法使用较少袁它主要用于翻 译一些脉象名和独一无二的概念遥
陈国霆 权洪峰 付雪艳 李婷婷 董 琳 渊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袁宁夏 银川 750004冤
揖摘 要铱回族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一部分袁对脑卒中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治则遥 但由于治疗脑卒中回药方剂中药物名称多以阿拉 伯语的音译名记载,致使回药方剂临床应用受限遥 本文以现存医学著作摘抄本以及期刊检索收集并整理治疗脑卒中的回药方剂袁对其中使用频 次较多的回药阿拉伯名进行考证,便于回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遥
咱责任编辑院许丽暂
淫基金项目院宁夏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遥 通讯作者: 董琳袁讲师遥
渊上接第 47 页冤略次之袁而魏迺杰根本不用此法遥 李照国翻译的大部分 术语都与病名相关袁 其内涵与西医术语相似袁 譬如 野鹅掌风冶tinea manuum遥 这表明中西医学在人体健康尧生理和病理方面极高的一致性遥 其次袁在形式和内容都忠于源语言时直译能促进文化传播袁因为它更能 如实传递文化信息且维持文化多样性遥 然而地区经济不平等往往带来 文化交流不平等袁 译者应该提高文化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文化霸 权的消极影响遥 可见直译法能够被用来对抗文化霸权尧保护野弱文化冶不 被误解或歪曲遥 魏迺杰直译的中医术语超过总数的九成袁他认为只有直 译才能准确地反映中医原貌遥 如果野风火眼冶被译为 acute conjunctivitis袁 会使人对中医的病机和中医的野风冶尧野火冶概念理解不清遥

对于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的一些意见

对于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的一些意见

對於《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英譯》的一些意見Nigel Wiseman (魏迺杰,英國)(長庚大學中醫學系 臺灣)馮曄(長庚紀念醫院 臺灣)English Abstract: This paper offers criticism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mmon Terms in Chinese Medicine"(2004) by Professor Xie Zhufan. Criticisms of specific term choices are listed under the following headings: 1. Selection of Chinese Terms;2. Poor Term Choices;3. Poor Grammar and Style;4. One Term with Multiple Translations (Inconsistency);5. Multiple Terms with one Translation;6. Overuse of Pinyin;7. Overuse of Modern Medical Terms.2004年10月20~2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區分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北京舉行中醫藥名詞術語標準化研討會,其重要結果之一,是選擇謝竹藩教授主編的《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英譯》一書作為WHO進一步討論中醫英文名詞標準化的根據。

為了確保中醫英文名詞的合理選訂,筆者想提出一些意見。

謝教授從事中醫名詞英譯工作多年,經驗豐富,其2004年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英譯》的英文名詞,相較於過去許多漢英中醫名詞詞表所提出的中醫英文名詞呈現大幅的進步,主要是因為它肯定名詞術語常規的翻譯方法,也就是直譯(仿造),並避免冗長義譯的翻譯方式。

書中謝教授採用筆者著作中所出現的許多英文名詞,筆者覺得很高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Nigel Wiseman的中医术语翻译策略研究
【摘要】Wiseman的中医翻译观在海外颇有影响,但在我国却鲜为人知。

本着繁荣中医翻译事业及促进中医翻译研究的精神,本文试根据Wiseman 本人的有关论著对其中医翻译思想加以概要地介绍,供国内中医翻译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wiseman,中医术语,翻译策略
一、魏迺杰(Nigel Wiseman简介)
(Nigel Wiseman,1954-),英国著名中医翻译专家,1976年在爱丁堡海瑞尔沃特大学(Herriot Watt University)本科毕业,获西班牙语、德语翻译学士学位。

现在台湾中国医科大学(China Medical College)从事中医英语和医学拉丁语教学、中医翻译研究工作。

2000年,他获英国埃克塞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xeter)补充健康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doctorate in Complementary Health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他对中医的研究主要是用英文翻译介绍中医知识,包括中医英语翻译、中医英语语言。

二、魏迺杰中医翻译理论
魏迺杰不但翻译中医,而且十分注重中医翻译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医术语翻译理论,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医英译的论文。

魏迺杰的中医系统翻译理论包括总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翻译操作方法两部分。

其中,总的指导思想他本人称之为“源语导向的方法”,魏氏在埃克塞特大学的博士论文便以——《中医术语翻译--源语导向的方法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Terms A Source-oriented approach》为题。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具体操作层面的翻译方法。

关于魏氏理论的的具体翻译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5点:①直译法:普通人熟悉的中医药名词,可翻成译入语非专业人士熟悉的普通名词,如“火fire”、“心heart”。

②仿造法:对于普通人不熟悉的中医药名词,以仿造翻译为主。

所谓仿造翻译,是指将汉语的词按字切割,将字作为翻译单位操作,每个字翻译为对应的英文,然后将英文字组成词组。

比如:命门life gate、血室blood chamber。

③造词法:他自称为定义法,也就是说,如果无法用仿造法构词,则根据源语的词义,用相关的英语词或词素造新词。

例如,脘stomach duct、痹impediment。

④音译法:也就是用拼音翻译。

中医有些词语,难以用其他方法翻译,有时就用音译法。

例如:阴yin、阳yang、气qi。

魏氏主张少用音译。

⑤比照西医法:当中医术语与西医有对应的概念时,将其翻译成英文现成的西医术语。

但是,翻译界对二者的概念重叠到何种程度才能算作“ 对应”,看法不一致。

魏氏主张该法的使用必须保证中医概念完整,且不引入西医概念。

而有些学者对此的看法则比较宽松,使用该方法的翻译例如,鹤膝风arthroncus of the knee joint、风火眼acute conjunctivitis、历节风arthralgia 等。

三、魏迺杰回译法中医翻译理论
回译性的使用范围受限于英语语言消化汉语音译词的能力。

在英语中,大量引入不符合一般英文构词规律的汉语拼音式单词,对译语读者的接受与认知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有经验的译者对音译法多持比较保守的看法,常常是不得已才为之。

所以笔者在此不作过多讨论,现仅就另外4种方法,从回译性的角度加以分析。

Wiseman 认为品性词语常常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翻译时最好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处理。

但这个原则却不适合于中医翻译,因为作为专业术语,理应采用规范化的对应语来翻译。

翻译策略如下:
(1)直译法的回译性在直译法翻译中,原语与译语都是普通名词,一般人群对此都比较熟悉,具有较好的回译性。

比如:“目、口、肝、肘” 译成英文是“eye,mouth,liver,elbow”,其回译文可以做到与原文完全相同——仍然是“目、口、肝、肘”。

(2)仿造法的回译性仿造法,是借用英语中已有的相关单词来表达中医特有的概念,即通过对英语已有单词的重新排列组合,向英语语言输入中医特有的概念和表达。

由于在字的层面上有所对应,仍然具有不错的回译性,比如,“命门”、“血室”,可译为“life gate”,“blood chamber”,对于具备一定的中医学知识或熟悉中医英汉语言的人,基本上可以将其回译成“命门”、“血室”,回译语与原语相同。

仿造法是魏氏翻译使用的主要方法。

(3)造词法的回译性造词法是根据原语的概念含义来对应相关的英文词。

这一方法由于缺乏字面意义的直接提示,回译性比仿造法要弱,如“ 胃脘”翻译成“stomach duct”,“痹”翻译成“impediment”。

虽然汉语原文的意思和英译文的意思在语义场上有交叉重叠,但是由于语言的规约性等原因,回译文极可能不是原语本身,而是一个和原语意思相似或有语意重叠的词。

采取这种翻译方法的前提是“仿造法未能产生合理对应词”,可见魏氏翻译模式优先考虑了回译性较好的翻译方法。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魏氏的以源语为导向的中医词汇系统化翻译模式,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呈回译性递减趋势,即魏氏的翻译模式所产生的译文具有较大的回译性。

为使信息能在汉英英汉两种语言之间高效地双向流动,中医译者们有义务给予回译性以充分的考虑。

欲达此目的,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译者们可以参考魏氏的以仿造法为主的系统化翻译模式。

参考文献:
[1]Shuttleworth M,Cowie 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14-15.
[2]王建国.回译与翻译研究、英汉对比研究之间的关系[J].外语学刊,2005(4):78-83.
[3]Ramírez S L.From People to Place and Back Again:Back Translation as Decentering—An Andean Case Study[J].Ethnohistory,2006,53(2):355-381.
[4]Al-Qinai J.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Strategies,Parametres and Procedures[J].Meta,2000,45(3):497-519.
[5]李照国.论中医方剂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3,6(4):22-26.
[6]方廷钰.中医翻译探讨[J].中医教育,2005,24(4):34-36.
[8]Wiseman N.(魏杰),许权维.中医名词英译——应用系统化原则的翻译模式[J].科技术语研究,2004,6(4):30-34.
[9]Wiseman N.(魏杰).英汉汉英中医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1-22.
[10]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等.中医大辞典[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