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不和谐现象——碰瓷

合集下载

社会不和谐与社会凝聚力的建设

社会不和谐与社会凝聚力的建设

社会不和谐与社会凝聚力的建设社会的和谐与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当今社会,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立和谐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原因分析以及社会凝聚力的建设等角度进行论述。

一、社会不和谐的表现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差距扩大:在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种不平等现象引发的社会不和谐,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压力。

2.文化冲突加剧: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也日益加剧。

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偏见、甚至仇恨,导致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出现。

3.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地区矛盾等都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分析1.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经济差距的扩大,造成财富不均分配,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失业率上升,加剧社会的不和谐。

2.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一大原因。

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低下,造成了贫困人口的教育机会缺失,导致了社会的不和谐。

3.文化差异与冲突: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也是社会不和谐的原因之一。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之间的差异过大,容易引发社会的冲突与不和谐。

三、社会凝聚力的建设为了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建设途径:1.经济发展与分配公平: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可以有效消除社会不和谐。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2.教育公平与普及: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社会不与谐现象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分析

社会不与谐现象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分析

社会不和谐现象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分析引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且强调,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于处在社会管理核心位置的政府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政府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对自身角色及其行为做出合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历史重任。

而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及其行为的根本要求又是由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一、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什么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让我们先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来做一分析。

首先,和谐社会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社会是由人群所组成的,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不可能有离开人、外在于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总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人是发展的根本,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更优的社会形态,它必然首先具有社会的一般规律。

因此,和谐社会也必然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社会。

其次,和谐社会以“人的和谐”为核心。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

从宏观来看,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和谐关系,即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和谐等等。

在这些和谐关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人”,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是围绕人的需求而进行的,在这些目标体系中,“人的和谐”是核心,没有人的和谐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的和谐。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旨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来看,无论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还是“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都体现了对人的关照。

和谐社会的目标状态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改善,让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得到保障,让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提高,让人全面发展。

高中碰瓷现象议论文800字

高中碰瓷现象议论文800字

高中碰瓷现象议论文800字高中碰瓷现象议论文800字1有人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有人说:“言不信者,行不果。

”也有人说:“没有诚信,怎么有尊严?”我说:“诚信是对碰瓷男孩的真诚以待,是给予男孩最真的信任……”那一次,爸爸开车带我们一大家子出去玩。

突然“啪”的一声,正当我莫名奇妙时,爸爸妈妈已下了车。

只见一个男孩蹲在地上,一手扶着另一只胳膊,疼痛难忍的样子。

爸爸妈妈连忙把他扶上车,往医院赶。

医生看了看,皱起了眉头:“手断了,得手术!”妈妈十分关切地安慰那男孩:“别担心,好好配合医生,我们会帮你治好的。

”但是,第二天,院长助理打电话提醒妈妈,说我们可能遇到碰瓷了。

妈妈摆起了那副“名侦探柯南”的架势,回想整个过程,回想帮他忙前忙后找著名的骨科医生、给他买牛奶和洗漱用品、给他零花钱的时候,他都只会支支吾吾小声吐出:“嗯、好。

”再也没有其他话了,而且从一开始,他就一直不敢正视我们……即使已能肯定,那个男孩是个“坏蛋”,但妈妈却一点儿也没生气,仍像毫不知情一样,跟男孩进行了一次“朋友式对话”。

整整20分钟,男孩在妈妈的循循善诱下,终于和盘托出:他是被骗来,手被打断后一直打麻药,在路边等待时机、实施计策——制造碰瓷事件。

妈妈思索片刻,诚恳地对男孩说:“很感谢你终于说了实话,你还年轻,假如你能相信我,我会继续帮你治疗,直到你完全康复为止。

以后的路还很长,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男孩沉默了。

我似乎已经猜到了他的心思,他一定是想不到事情居然会败露,更想不到事情败露后,妈妈还一如既往地像亲人一样想拯救他。

“你先安心把手治好,我会托朋友帮你找份工作,让你去尝试一下,一个人出门在外也不容易……”妈妈的话令男孩愣了好一会儿,可他只是看了妈妈一眼,依然沉默着。

第三天,当我们来医院看望他时,病房里早已空无一人。

“哎,这可怜的孩子!”妈妈的叹息声惊醒了目瞪口呆的我。

不知是妈妈的真诚打动了他,让他无颜以对,还是一直生活在谎言世界里的他,不相信妈妈真的会无偿帮助他。

有关碰瓷的作文

有关碰瓷的作文

有关碰瓷的作文篇一那天,我走在路上,看到街上发生了一件事。

那天,天空十分晴朗,但已步入秋季,天气还是很凉爽。

我一个人在街上散步,前面的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

只见路的最右侧停着一辆宝马车,车子十分的好看。

车的前面躺着一个老人,老人面目狰狞,表情十分痛苦,看起来是被车给撞倒在地了。

这周围围着一群人,听人们的议论,好像是老人突然冲出来,但车在老人前一米就停住了,可老人还是倒了,多半是碰瓷的。

路人们也议论纷纷:“这年头,还真有人出来碰瓷。

”“这也不一定,看那个老人表情这么痛苦,应该是真的,还是赶快送到医院去吧。

”“如果不是真的呢?而且去医院的钱谁出?还是把行车记录仪调出来看看不就都知道了吗?”路人们议论纷纷,宝马车车主也发话了:“我没装行车记录仪,还是把老人送到医院做个检查再说吧,这样就真相大白了。

”可那个老人始终不同意,一直说自己没有什么事,只是摔伤了,不需要去医院。

但是要求只要赔20__元私了就行。

这下周围的人一下子炸开了锅:“不想去医院?这一定是碰瓷,不用看了。

”“这也不一定,可能真的只是摔伤了呢?万事无绝对。

”直到最后,警察来了。

他们经过简单的询问之后,直接把老人带走了。

路人们和我都有些诧异。

几天后,新闻出来了,原来只是一起碰瓷事件。

可这种事件已经不是个例,几乎在各地都在上演。

现在有一些老人仗着自己有着弱势群体的名义,在各地进行各类不法行为,一定要杜绝这种行为,维护社会风气。

有关碰瓷的作文篇二“碰瓷”大家都知道这一城市里新名词,在繁华地段,特别是火车、汽车站附近墙根下是地痞流氓无赖藏身之处,用罪恶的眼睛专盯外地过路游客,在没有防备情况下,故意往行人身上一撞,假装摔倒或摔碎什么物品,硬是说路人放倒耍起无赖,轻者赔钱私了,重者被无赖打伤。

现在的“碰瓷”多的是,五花八门,特别是旅游景点的地摊,总有欺行霸市蛮横之人,目无国法为非作歹,打架斗欧群围群起,一哄而上,什么样子表演的都有,狠不得伸手掏尽旅客的腰包。

碰瓷现象的看法

碰瓷现象的看法

碰瓷现象的看法
碰瓷现象是指有些人故意制造事故或者虚假情况,以便能够通过索赔或者获得赔偿等方式获取不合理的利益。

对于这种行为,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碰瓷现象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这些人以欺诈的手段获取利益,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感,破坏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其次,碰瓷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为了避免被碰瓷,许多人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贴上“小心翼翼”的标签,不敢展现真实的情感和行动。

这种恶性循环不仅让人们失去安全感,还使得社会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和脆弱。

最后,对于碰瓷行为的打击力度应加大。

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从法律层面上严厉打击碰瓷者。

同时,媒体也应加大对碰瓷现象的曝光力度,增加公众的认知,促使更多人能够正确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

总之,碰瓷现象是一种不良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损害了人们的安全感和社会秩序。

只有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意识培养,才能有效抑制并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对策分析2019-10-02摘要:2003年10⽉,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并确⽴了以⼈为本,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对当前社会发展思想的继承和丰富。

从总体上回答了我们应如何科学的⾯对和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K02 ⽂献标识码:B ⽂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111-022003年10⽉,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并确⽴了科学发展观。

指出要坚持以⼈为本,树⽴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的全⾯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堀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与⾃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和发展。

发展既是⽣产⼒的发展,也是⽣产关系的发展,⼆者的落脚点都是⼈⾃⾝的发展;⽽要实现⼈⾃⾝的良性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和谐。

因此,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终极⽬标,和谐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归宿。

⼀、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经济⽅⾯,收⼊分配差距导致⽭盾突出从近⼏年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基尼系数已攀升⾄0.45左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且这种差距还在扩⼤之中。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财富的增长与社会分配相协调,这是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财富的增长与社会分配公平应该是同步的。

我国⽬前出现的收⼊差距过⼤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多数成员积极性的发挥,也会导致社会⽭盾的激化,进⽽影响社会的和谐。

(⼆)社会⽣活⽅⾯,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突出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标,通过国民收⼊再分配来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个和谐的环境。

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完成。

当下我国的社保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

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作文导学案(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作文导学案(含答案)

2024年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作文导学案模考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会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会和更多经历不同、个性各异的人相遇。

这时,同理心强的人,更能在差异中拓宽视野,结交朋友,丰富自己。

这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对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也有重要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给出的材料主要探讨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对与不同经历、个性各异的人相遇时,同理心的重要性。

材料强调了同理心不仅能够帮助个人在差异中拓宽视野、结交朋友、丰富自我,而且还对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1.抓住关键词句,深挖概念内涵我们需要明确“同理心”这一概念。

同理心,又称共情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形成彼此之间的共同感受。

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同理心是他们与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连接、沟通交流的桥梁。

因材料中并没有对“同理心”进行解释,给考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考生对这一概念界定得准确与否或将成为评分的重要标准。

还需要注意材料中的“差异中拓宽视野”、“结交朋友”和“丰富自己”这三个关键词。

这三个词分别指向了同理心在个人成长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帮助青少年在多元的文化和观念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形成更为全面和包容的世界观;二是促进青少年与不同背景的人建立友谊,形成更为广泛和多元的人脉网络;三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

2.划分材料层次,理清逻辑关系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指出青少年走向成熟步入社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这时”指代第一句话,可作为前提理解。

第二句主要从个人成长角度阐述“同理心”的价值。

第三句话推及到社会和文化领域,指出考生思路拓展方向。

综上,同理心不仅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素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碰瓷 阅读理解

碰瓷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据说,“碰瓷”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发明”的。

这些人平日里手捧一件“名贵”的瓷器(当然是赝品),行走于闹市街巷。

然后瞅准机会,故意让行驶的马车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随即落地摔碎,于是瓷器的主人就“义正词严”地缠住车主按名贵瓷器的价格给予赔偿。

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行为为“碰瓷”。

“碰瓷”现象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

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其中使用得较多的应当算是“拾金平分”。

此外还有:你轧我脚了、你剐了我的车、你把我撞倒了、你碰掉了我的耳挖勺等。

现代的“碰瓷”已呈现团伙作案的趋势,在一些大城市,叫“职业碰瓷党”。

而作案工具已经发生了改变,由破瓷碗改成了平光眼镜、假手表、破旧CD机、手机以及废旧的手提电脑等物,而且性质更加恶劣,多为团伙作案,如敲诈不成,马上会对事主进行殴打并转化成抢劫、抢夺,严重地威胁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碰瓷”行为做出准确界定。

这份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惩治“碰瓷”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公检法部门间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问题,突出了针对性和操作性,向全社会传递出公检法机关对“碰瓷”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惩治的决心。

近年来,“碰瓷”违法犯罪案件频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实践中,“碰瓷”的手段千奇百怪:有的是故意“设局”下套,制造或者捏造他人对其人身、财产造成损害;有的则是通过自伤、造成同伙受伤或者利用自身原有损伤,反咬一口诬告说是被害人所致;还有的不法分子在“碰瓷”行为被识破后,竟然直接对被害人实施抢劫、抢夺……这些违法犯罪行为采取诈骗、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既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也扰乱社会秩序。

法治昭彰,决不能姑息“碰瓷”违法犯罪行为。

杜绝“碰瓷”,在司法上必须一把尺子量到底、实践中,“碰瓷”手法多样,涉及刑法中的多个罪名,在一些案件的定性处理上,各地对法律的理解不同,容易造成分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中的不和谐
摘要:和谐中我们依旧窥探到了不和谐的身影,碰瓷事件、老人摔倒讹人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更加深刻的深思,诚信危机再次被摆推上了高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加冷静,并为小朋友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让他们依旧相信爱在人间。

关键词:不和谐社会、碰瓷、道德、诚信、榜样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由于人类的素质良莠不齐,还是会出现很多的不和谐现象。

和谐的社会是生态、社会和心灵的统一,社会不和谐表现为矛盾、冲突、斗争,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社会不和谐的表层原因主要是自然灾害、社会贫困和人口膨胀,它的深层根源是人的欲望、畏惧和异化。

存在的人就是有欲望的人,就是心存畏惧的人,欲望和畏惧始终是人的存在状态。

和谐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而具体审视中国社会目前所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则能更加清楚地看出中共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决策的深谋远虑。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社会上的一些不和谐现象。

碰瓷
“碰瓷”现象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

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它的花样不断地翻新。

一般用“碰瓷”手法的人,均具有吸引路人驻足、与陌生人攀谈的本领。

这种招术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其中使用的较多的应当算是“拾金平分”,此外还有“你轧我脚了”、“你剐了我的车”、“你把我撞倒了”等等。

现代的“碰瓷”已呈现团伙作案的趋势,甚至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以此谋生的人,叫“职业碰瓷党”。

而作案工具也已经发生了改变,由破瓷碗改成了假手表、手机以及废旧的手提电脑甚至自个儿躺倒车底下。

而且团伙作案性质更加恶劣,如敲诈不成,马上会对事主进行殴打或转化成抢劫、抢夺,严重地侵犯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做了好事反被讹路遇老人扶不扶
现在有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路遇老人扶不扶?
人们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1、以前可能会去,但是现在看了太多的报道,所以不敢去了。

2、在保护自己的情况下,还是要伸个援手的。

3、可能会扶,但是应该是在有其他人的见证下吧。

4、坚决不扶。

当记者问一群小朋友时,有个小朋友是这样说的:“我会找人来扶。

”记者接着问:“为什么要找别人来扶?”小朋友的回答是:“还是找警察叔叔来扶比较好。

我们懒得赔钱。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觉得我们应该反思了吧。

其实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对139010人进行过一项调查,其中80.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持续关注与扶老人有关的新闻,20.2%的受访者承认在自己身边有过老人倒地而得不到帮助的事情发生。

87.4%的受访者表示“扶老人”的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扶不扶老人很纠结。

近年来,老人摔倒讹人事件频出。

大家纷纷感慨:“扶个老人的成本好高啊?”对待老人摔倒,究竟是扶还是不扶呢?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0月30日下午放学后,河浦中学高三级的小文(化名)和小玲(化名),在学校附近一条小路看到一名骑电动车路过的老人连人带车摔倒在地。

眼看老人遇险,两名学生冲过去将其扶起,并将身上有酒气的老人搀扶回家。

没料到,第二天,老人亲属却找到学校,指责两名中学生肇事在先,要求赔偿。

一名当事学生家长先行垫付了老人1200多元的医疗检查费用。

两名当事学生深觉委屈和不平,遂将此事发帖到网上,以证清白。

在短短4天时间,网上点击率超过1万人次。

同时两名当事学生也向当地警方报案。

当地的玉新派出所、玉新街道燎原村治保会对此甚为重视,进行多番取证调查,最终确认“老人摔倒并非两名学生肇事所致”,使事情真相得以大白。

11月13日,老人亲属登门向两名学生及其家长、所在中学道歉并致谢,且退还先前学生家长垫付的医疗费,双方达成和解。

四川达州9岁男孩小华 (化名)和两个小朋友在楼下玩耍,看见一个老太摔倒便上前去扶,不料老太却说是三个孩子将自己撞倒的,赖上了家长。

老太痊愈后甚至住到了小华家中,要求赔偿医药费。

但家长江先生坚信孩子没有说谎,他
拒绝了三个孩子共支付7500元医药费的司法调解建议,以敲诈勒索为名报警。

警方对“三小孩扶起摔倒老太婆,反被诬陷索赔”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

调查表明,伤者蒋某某是自己摔倒,并非由三个小孩推倒(有3名目击证人证实)。

综合调查相关情况,蒋某某、龚某某(蒋某某的儿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行为。

警方决定对蒋某某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违法人员蒋某某已满70周岁。

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同时对龚某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老人摔倒讹人事件频繁发生的背后是生活窘迫还是道德缺失?到底怎样才能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频繁出现老人讹人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道德沦丧令人心寒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助人为乐乃快乐之本!做好事者,理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救人本是很轻松、很快乐的事,可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是如此得沉重。

这个社会现象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浮躁道德的沦丧问题,着实令国人悲哀。

或许我们会为旁观者的冷漠,对于这种举手之劳的帮助都是无动于衷而感到悲凉之外,更多的确实折射出现在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越来越疏远的温情以及道德问题。

“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是整个社会信任缺失的表现。

这种普遍存在的焦虑,反映出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与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这会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整个社会的运行带来巨大成本。

本来社会中的人是一种共生、共存关系,这样的案例如果越来越多,人们会越来越偏向于成为一种原始的孤立的个人,就好像人只能依靠自己,严重的还会出现反社会的行为。

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案例对年轻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几十年之后,可能就没有人再相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传统的道德追求了。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孩子的爱心经由模仿、潜移默化的引导而形成,有一个由外而内的发展升华过程。

我们不能因为社会的一些阴暗面而否定阳光的温暖存在。

对孩子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爱心的培养,小方面是个人的基本道德,大方面指向未来社会的灵魂。

诚信需发扬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

”讲大道理,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

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

中国传统信仰的世俗性与西方信仰的崇高性简单对接,有些人便会远离崇高,随顺世俗。

简单的比方,中国人拜佛求得是功成名就钱财富裕,西方求得则是对自己的救赎,对善恶的明辨。

可是为何,这个社会如此的考验着人们的公德心,甚至已经将黑色的魔爪伸向孩子们。

人性的冷漠、疏离与隔阂,已严重危及社会诚信及道义,伤害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引发信任的危机!
面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一时间是非难分,荣辱莫辨;而信仰、道德教育虽有好的顶层设计却难接地气,在耀眼的金钱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当前信任危机的蔓延,主因是传统的信任在市场经济面前遭遇了尴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字当头,“信”也低头,熙熙攘攘,信任没了!
需立社会的榜样
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的美好。

”正是因为社会缺乏这样的风气,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实行社会公德规范。

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从小事做起并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人和孕妇让座,在银行、饭堂等公共场所自觉排队、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等等。

我们为他人做榜样的话,并且得到推广,形成一种氛围,那么将感染到周围的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间温情不息,永远心存感激,美德永不褪色,良知处处闪现是社会之幸是人间之幸。

总结:请相信爱在人间,不要被这样的不和谐现象所“蒙蔽”,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点,那么爱就会收获很多很多,世界会更美好,社会会更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