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_黄疸

合集下载

黄疸诊断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黄疸诊断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黄疸诊断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黄疸的临床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皮肤黄染B. 尿液深黄C. 粪便呈白色D. 体重增加答案:D2. 哪种类型的黄疸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A. 溶血性黄疸B. 肝细胞性黄疸C. 胆汁淤积性黄疸D. 混合性黄疸答案:B3. 以下哪项检查可以用于区分黄疸的类型?A. 血常规B. 肝功能检查C. 尿常规D. 粪便常规答案:B二、多选题1. 黄疸的常见病因包括:A. 肝炎B. 胆结石C. 贫血D. 遗传性代谢病答案:A、B、D2. 以下哪些检查有助于黄疸的诊断?A. 血清胆红素测定B. 肝脏超声C. 血常规检查D. 腹部CT答案:A、B、D三、判断题1. 所有类型的黄疸都会伴有尿液深黄和粪便浅白。

()答案:错误2. 黄疸患者必须进行肝功能检查以确定黄疸类型。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黄疸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黄疸的三种主要类型包括:- 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快,释放大量非结合胆红素,常见于溶血性疾病。

-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常见于肝炎等肝脏疾病。

- 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胆汁排泄受阻,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道疾病。

2. 黄疸患者应进行哪些常规检查?答案:黄疸患者应进行的常规检查包括:-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排除溶血性疾病。

- 肝功能检查:测定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

- 肝脏超声或腹部CT:观察肝脏和胆道结构,排除胆道疾病。

五、案例分析题1. 患者,男性,35岁,因皮肤黄染、尿液深黄就诊。

体检发现肝大,肝功能检查显示ALT、AST明显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

请分析可能的黄疸类型及原因。

答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可能的黄疸类型为肝细胞性黄疸,原因可能是肝炎,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

2. 患者,女性,28岁,因皮肤黄染、尿液深黄、粪便浅白就诊。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黄疸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黄疸
醛酸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即结合胆红素,CB) ➢ 排泄: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胆管→肠腔(经细菌脱氢作用)→尿胆原→大部分被氧化→粪
胆原→随大便排出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4.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小部分尿胆原(约10%~20%)在肠内被重吸收→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大部分再次转变为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内(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被吸收回肝的小部分尿胆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临床上较为少见 (1)病因: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有缺陷所致。 (2)分类: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及Rotor综合征。
假性黄疸 某些药物、食物可引起皮肤黄染,但多在暴露部位为主,血胆红素不高。 球结膜下脂肪堆积 多见于老年人,黄色不均匀,内眦明显,皮肤不黄,血胆红素不高。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 2.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 3.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 4.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正常胆红素代谢过程图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 ➢ 衰老的红细胞: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途径: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
→脾脏(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和分解)→胆红素、铁和珠蛋白 ➢ 旁路胆红素:占15%~20%,其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
红素的蛋白质(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等)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2.胆红素的运输 胆红素+白蛋白→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是游离胆红素,UCB),并运输至肝脏。
3.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 ➢ 摄取: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白蛋白+胆红素,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 ➢ 结合:在肝脏中,非结合胆红素与Y、Z两种载体蛋白结合→肝细胞内质网微粒体(经葡萄糖

黄疸诊断学PPT课件

黄疸诊断学PPT课件

三 分类
按黄疸发生的病因
溶血性黄疸(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病变,胆红素代谢失常) 阻塞性黄疸(肝内或肝外胆管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有关酶的先天性缺乏,不能完成正
常代谢)
根据胆红素的性质
• UCB增高为主 • CB增高为主
根据黄疸发生的部位
ERCP及其 他检查
查明病因
炎症 结石 肿瘤
无胆管扩张
ERCP 肝穿 治疗实验
非梗阻性 慢性特发 急、慢性 胆汁淤积 性黄疸 肝炎
病例
吴某,男,23岁,1999年8月初诊 患者素有乙肝大三阳病史5年。最近1周自 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厌食油腻,头重身困, 时有发热,小便色黄,大便稀,皮肤瘙痒发黄。 于1999年8月1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皮肤巩 膜黄染,色鲜明,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 肺正常。腹平软,肝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3CM处 能及,质软轻触痛,莫非氏征(一),脾未触 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肝功能: TBILI 160umol/L,DBILI 56umol/L,ALT 700u/L,AST 215u/L,A/G1.4。 尿 分 析 : 尿 胆 红素(+++);腹B超示:肝肿大,脾不大,胆囊 胆管正常。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HB
循环血液
RBC
UCB
CB
↑↑
TB

CB
CB/TB >50%-60%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少/无
肾 CB
(三)阻塞性黄疸
2、 临床表现
皮肤暗黄色甚至黄绿色; 有皮肤瘙痒; 尿色深、粪便色浅可呈白陶土色。

诊断学:黄疸

诊断学:黄疸

皮肤瘙痒及心动过速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3பைடு நூலகம்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 2、黄疸伴腹痛 3、黄疸伴肝肿大
4、黄疸伴胆囊肿大
5、黄疸伴脾肿大
6、黄疸伴腹水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4、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
2、X线检查 3、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PT 对VitK的反
应 胆固醇 血浆蛋白
溶血性
↑ 正常 <15%— 20% —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无
正常 正常
肝细胞性
↑ ↑ >30%— 40% + 轻度↑
↑↑ ↑ ↑
延长 差
轻度↑或↓ Alb↑Glob↑
胆汁淤积性
↑ ↑↑ >50%— 60% ++ 减少或消失
可↑ ↑↑ ↑↑
延长 好 ↑↑ 正常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循环血液
血红蛋白
红细胞

非结合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
结合胆红素
门静脉
肠 尿胆原
肝细胞广泛受损
粪胆素
尿胆原 结合胆红素 尿胆素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2、肝细胞性黄疸
(1)机制:使肝细胞广泛受损的疾病为病因,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中毒性肝炎症、败血症等。
(4)非结合胆红素(UCB):不溶于水,不从尿液排出; 结合胆红素(CB):溶与水,可从尿液排出。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

诊断学基础疾病概要-黄疸

诊断学基础疾病概要-黄疸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的实验室检查区别
项目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CB
正常
CB/TB <15%一20%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增加
ALT、AST 正常
AL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常
r-GT
正常
PT
正常
对V1tK反应 无
胆固醇
正常
血浆蛋白 正常
增加 >30%一40%
十 轻度增加 明显增高 增高 增高 延长
实验室检查
❖ 血清TB升高,UCB与CB均升高 ❖ CB/TB >30-40% ❖ 凡登白实验呈直接或双向加速反应 ❖ 尿中结合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 尿中尿胆原可增高,但在疾病高峰,
因肝内淤胆致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 粪中尿胆原含量视肝内淤胆程度而定,
可正常或减少或缺如 ❖ 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胆汁淤积性黄疸
❖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在回肠末端和结肠, 经肠道细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分解为尿 胆原:80—90%氧化为尿胆素,粪便排除 (粪胆素)。10—20%重吸收,其中部分经 肾排出
黄疸分类
❖ 按病因学分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混合性黄疸
有核红细胞出现 ❖ 血清铁、含铁血黄素增加
❖ (二)肝细胞性黄疸:
➢ 由各种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引起:如由病毒 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等引起者,
➢ 患者多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 区痛等症状,肝脏肿大,有明显压痛
肝细胞性黄疸

黄疸(诊断学第9版,2学时 )

黄疸(诊断学第9版,2学时 )

溶血性黄疸
(一)发病机制: 1、大量RBC破坏→UCB↑→超过肝脏处理 能力→UCB↑ 2、贫血、缺氧等→削弱正常肝细胞代谢 能力→UCB↑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血红蛋白
循环系统
溶 血胆 性红
非结合胆红素 (UCB)
红细胞 (RBC)
UCB ↑↑

黄素
疸正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发常
生代 机谢 制示 示意
结合胆红素 (CB)
肠肝循环
3.胆汁淤积性黄 疸(阻塞性黄疸) 肠
4.先天性非尿溶胆素
尿胆原
血性黄疸
粪胆素
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bilirubin
1、以UCB增高为主的黄疸
Jaundice with increased UCB
2、以CB增高为主的黄疸
正常或轻度↑ >50%
深黄色
正常或稍浅
浅黄或白陶土色
伴随症状
1、伴发热:急性胆管炎、肝脓肿等。
Accompanied by fever: acute cholangitis, liver abscess, etc.
2、伴上腹剧痛:胆道结石、蛔虫等。
Accompanied by epigastric pain: biliary calculi, Ascaris and so on.
肝细胞性黄疸
(四)实验室检查特点
Laboratory ex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血清:UCB CB TB 尿:尿胆原 尿胆红素(+) 大便:粪胆素 大便:粪色变浅或无明显变化
胆汁淤积性黄疸

诊断学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

诊断学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

诊断学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一、名词解释1.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杂音: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是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噪杂声。

3.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当中出现的红色细杆状物质1个或数个,长约1-6微米,故称为棒状小体。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4.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5.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6.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

7.奔马律:是舒张期额外心音的一种,是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附加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奔马律。

8.病理性Q波:①Q波宽度≥0.04s;②Q波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1/4;③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上出现了Q波。

9.Kussmaul呼吸:主要由于代谢性酸中毒所致,临床常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表现为慢而深长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声,称为Kussmaul呼吸10.Murphy征阳性:左手大拇指压在胆囊点,其余四指与肋骨垂直,令病人深吸气,胆囊下降,碰到拇指,产生疼痛,并中止吸气动作。

意义:急性胆囊炎11.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12.Courvoisier征:梗阻性黄疸、胆囊显著肿大、胆囊无压痛,胰头癌压迫总胆管所致。

13.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

正常人脉搏强弱不受呼吸周期影响。

14.板状腹: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为板状腹。

临床诊断学--黄疸 ppt课件

临床诊断学--黄疸  ppt课件


(jaundice)
ppt课件
1
临床诊断学——常见症状——黄疸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黄疸的定义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黄疸的分类
•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伴随症状
•问诊要点
ppt课件
2
黄疸的定义
一、黄疸的定义:
由于血清中胆血素升高(>34.2 mol/L )致使 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黄疸的分类
•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伴随症状
•问诊要点
ppt课件
4
黄疸——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非结合胆红素(UCB)——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出 与白蛋白结合运输至肝
与载体蛋白Y和Z结合后被运输至肝细胞的微粒体 由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结合胆红素(CB)
ppAt课l件b下降Glob升高
胆汁淤积性
50~60%
或消失 延长

正2常2
临床诊断学——常见症状——黄疸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黄疸的定义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黄疸的分类
•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伴随症状
•问诊要点
ppt课件
23
临床诊断学——常见症状——黄疸
辅助检查
B超检查 X线 ERCP——经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
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CT——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MRI——核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核素检查 肝穿刺活检查及腹腔镜检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胆红素的代谢
胆红素的来源 胆红素在血循环中的运输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ppt课件
4
胆红素的来源
衰老的红细胞—主要来源(占80-85%), 每天生成胆红素4275 mol/L
旁路胆红素(15-20%)171-513 mol/L/ 日
骨髓幼稚红细胞
肝中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过氧化 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酶与肌红 蛋白)
有核红细胞出现 血清铁、含铁血黄素增加
ppt课件
23
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 能引起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败血症、肝癌、 钩端螺旋体病
ppt课件
24
肝细胞性黄疸
发病机制:
肝细胞的损伤使它对胆红素的处理功能 下降,因而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
未损伤的肝细胞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 结合胆红素,部分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 泄,其余经已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胆 管反流入血中;或因肝细胞肿胀、汇管 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小胆管内的胆 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反流进入血循 环,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
胆红素与重氮盐试剂反应:加茶碱和甲醇UCB和CB完全 溶解,测得的胆红素为总胆红素;不加茶碱和甲醇仅CB 与重氮盐试剂快速反应,1分钟测得CB。 UCB=TB- CB
ppt课件
13
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 CB):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胆红素(单酯) 胆红素(双酯) 水溶性,可从尿中排出,存在于胆汁中 凡登白试验呈直接反应
尿胆素 肾排出体外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6.8 mol/L/日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非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 UCB) :游离胆红素
脂溶性,不溶于水,胆汁中不存在
需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而运输
不能从肾小球滤出,尿液中不出现
凡登白(van den Bergh)试验呈间接反应
28
临床表现
黄疸:浅黄至深黄,皮肤有时瘙痒 肝功能减退的症状:疲乏、食欲减退、
出血倾向
黄疸
jaundice
ppt课件
1
定义
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达34.2 mol/L 以上(2.0mg/dl),皮肤、巩膜、黏膜、 体液及其它组织黄染,临床出现黄疸。
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在17.1-34.2 mol/L(1.0-2.0 mg/dl)之间,肉眼看 不出黄疸,称隐性黄疸。
黄疸是症状,也是体征。
ppt课件
5
胆红素的来源
血红蛋白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吞食、破坏、分解
骨髓
血红素+珠蛋白 血红素加氧酶
胆绿素+ 铁 + 一氧化碳 胆绿素还原酶
胆红素
ppt课件
6
胆红素的运输
胆红素+白蛋白
血循环中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是游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UCB)
ppt课件
7
胆红素的摄取
ppt课件
25
肝细胞性黄疸
发病机制:红细胞
血红蛋白
胆红素 (UCB)
肝细胞的处理能力
血 胆红素 (UCB)
UCB升高出现黄疸
ppt课件
26
肝细胞性黄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胆红素 (UCB)
肝脏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CB)

CB
尿胆原
尿胆红素(+)
肠道

粪胆素
尿胆素
CB也升高出现黄疸
ppt课件
27
ppt课件
ppt课件
2
血清胆红素正常值
总胆红素( TB ) 1.7-17.1mol/L(0.1-1.0mg/dl)
结合胆红素(CB) 0-3.42mol/L(0-0. 2mg/dl)
非结合胆红素(UCB) 1.7-13.68mol/L(0.1-0. 8mg/dl)
( CB/TB < 20% )
ppt课件
肝窦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
Disse间隙 肝细胞摄取
(载体介导膜转运)
胆红素+白蛋白
肝细胞
载体蛋白Y和Z
胆红素-载体蛋白Y/Z
ppt课件
8
胆红素的结合
肝脏 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光面内质网
微粒体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是结合胆红素CB
ppt课件
9
胆红素的排泄
ppt课件
16
溶血性黄疸
病因: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 溶血现象的疾病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遗 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自免溶、 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 蚕豆病、蛇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 白尿引起的溶血
ppt课件
17
溶血性黄疸
发病机制: 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非结合 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 大量红细胞破坏,造成贫血、缺氧 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 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
急性溶血:发热、寒战、头痛、呕吐及 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严重的可 有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溶血:脾肿大
贫血:苍白、乏力、头昏
ppt课件
22
实验室检查
血清TB升高,以UCB为主,CB基本正常; CB/TB <15-20%
凡登白实验呈间接反应 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尿血红蛋白(+) 粪胆素增加 骨髓红系增生活跃; 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
ppt课件
18
溶血性黄疸
发病机制

红细胞
单核-巨噬 血红蛋白
细胞系统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 (UCB)
>肝细胞的处理能力
以UCB升高为主的黄疸
ppt课件
19
溶血性黄疸

胆红素 (UCB)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CB)

尿胆原
肠道

粪胆素
尿胆素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临床表现
黄疸:轻度,呈浅柠檬色
肝脏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高尔基复合体
主动运输
毛细胆管
细胆管
胆管
肠道
肠道细菌脱氢还原
尿胆原(68-473 mol/L/日)
① 80-90%氧化
粪便 粪胆素 排出
ppt课件
10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尿胆原
回肠末段或结肠
肝门静脉
10-20%重吸收
回到肝内 尿胆原
大部分再转变 ② ③ 小部分经体循环
结合胆红素 胆汁排入肠内
ppt课件
14
胆红素升高
原因: 生成过多 摄取、结合和排泄受损 胆红素从损伤的肝细胞或胆管流出
判断: 非结合胆红素还是结合胆红素升高 肝功能检查是否有异常
ppt课件
15
黄疸分类
按病因学分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混合性黄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