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2012年4月2011年,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落脚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调结构、转方式,强产业、增动力,惠民生、促和谐上狠下功夫,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云南“十二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2](GDP)完成875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7.8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0.9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352.17亿元,增长11.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44.6:40.0调整为16.1:45.6:38.3。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8957元,比上年增长13.0%。
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1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增值税完成136.64亿元,增长 21.2%;营业税277.71亿元,增长17.0%;企业所得税110.6亿元,增长34.4%。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5.2%、28.9%、29.0%、35.3%和26.8%。
图2 2006-2011年云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7%。
云岭巨变尽朝晖——建党90年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1年滇越铁路通车 , 90 这是中国第 一条国际铁路 , 地处 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成为全国较早拥有铁路 的省份之一。
入使用 , 昆明新国际机场等3 机场正在建设 , 个 泸沽湖机场 等4 个机场正加 紧研究和筹备。 随着云南机场建设步伐 的不 断加快 ,民航机 场建设
新中国成立 以后 ,云南铁路建设迎来一个突破性的发展阶 段 , 阳) 明) 贵( 昆( 铁路和成( ) 明 ) 都 昆( 铁路于 15 年开工 98
2 f. o j7
磊 | 3 血6 5 |
机场建设已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增 长和市场健康 发展 的重 要推动力 , 有力促进 了人流 、 物流 、 信息 流 、 资金 流的快速
全住 进 了砖 木结 构的大 宅院 , 耕种着 l多亩 田地 , 0 经营 着 10 7 多亩 山林 ,还饲养 了4 多头牲 畜 ,全家年纯 收入 O
利 实现 的大事 . 也是关 系到增强 民族凝 聚 力 、 向心 力 以 及国家形象 的大事 。历届省委 、 省政府都十分 重视边境
地 区 的发 展 。
大 大提 速 。
会和谐、 民族团结、 边疆安宁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新气象。
2 1年 , 00 云南 省经 济 总量 已达到 72 亿 元 , 均 生 20 人 产 总值 179 ; 5 4 元 社会消 费品零售 总额 达20 亿 元 ; 政 50 财 总收 入 10 亿元 , 政支 出2 8 亿元 。全省经 济实力 和 89 财 26
民从一穷二 白到稳步踏上小 康
峥嵘 岁月 , 巨变 。新 中国诞生后 , 云岭 特别是 改革开放 以 来 , 中央 、 院和省委 、 府的正 确领导 _ 云南人 民 在党 国务 省政 F, 齐心 协力 、 意进 取 、 干实干 , 省上下呈 现 出经济 发展 、 锐 苦 全 社
2023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鳍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895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3%o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1.20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4470.82亿元,增长3.1%o三次产业结构为13.8:36.2:50.O o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716元,比上年增长4.7%o民营经济增加值15011.30亿元,增长4.4%,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1.8%,与上年持平。
图12018-2023年云南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3456.74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同口径下降0・9队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8.6%o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49.32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0%,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4.4%o其中税收收入1197.19亿元,同口径增长3.8%,自然口径下降20.9%;增值税322.82亿元,同口径增长22.5%,自然口径下降42.7%o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69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其中,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增长18.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0%;教育支出增长19机图22018-2023年云南地方一般公共情算收入及0. 增长速度.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9%o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3.3%o率均值为5.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20万人,全年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o图32018-2023年云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全年全省农民工总量[4]IO1O.6万人。
其中,本地农民工386.4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7.0%外出农民工624.2万人,比上年增加21.4万人,增长3.5%。
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5]9.92万元/人,比上年提高5.0%o图42018-2023年云南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35.80亿元,比上年增长5.5%o其中,农业产值3629.90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492.20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2192.30亿元,增长5.%;渔业产值119.90亿元,增长3.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01.50亿元,增长7.1%。
云南城市化发展分析报告

云南城市化发展分析报告摘要:云南是我国重要的多民族省份之一,也是西南地区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云南省逐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告旨在分析云南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
一、云南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势复杂,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
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取得了快速进展。
根据数据显示,云南城市人口占比从1990年的32%左右增长至2019年的58%左右。
城市化率提高明显,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二、云南城市化发展的特点1. 区域发展不平衡:云南省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城市规模较大。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偏低,经济基础相对较弱。
2. 多元民族文化:云南地区多民族聚居,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
城市化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和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云南城市化发展的问题1. 城市功能单一:云南省主要城市功能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城市应通过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推动城市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2. 城乡发展差距: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 地区协调发展不足:云南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猛,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要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推动云南省地区协调发展。
四、云南城市化发展的策略1. 坚持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云南城市化发展要坚持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城市功能多元化:要加强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支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云南今后五年的工作计划

云南今后五年的工作计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云南省今后五年的工作计划。
通过深入分析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我们将确定并重点阐述云南省在下一个五年中的关键工作目标和计划,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2. 经济发展云南省将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具体措施和重点如下:2.1 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发展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提升互联网+等新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鼓励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加强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物流建设。
2.2 资源开发和能源转型•合理开发和利用云南省的丰富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2.3 支持民营企业和创新创业•减轻企业负担,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贷款利率,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和服务。
3. 社会事业云南省将注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
以下是云南省在社会事业方面的工作计划:3.1 教育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水平。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育质量。
3.2 医疗卫生•建设和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质量监管。
•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疗能力。
3.3 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大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就业增长。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和覆盖面。
•推动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 生态环境云南省将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以下是云南省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计划:4.1 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性。
•推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
•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云南省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云南省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近年来,云南省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
云南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目前,农村交通畅通,供水供电得到了有效改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云南省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
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通过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村电商等方式,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云南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了对农
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此外,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云南省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农村社会治理的
投入,推动了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建设村级自治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治理保障。
总的来看,云南省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下一步,云南省将继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龚丽虹;张体伟
【期刊名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经济进入平稳适度增长期,但总体水平仍很低;工业化进入初期向中期加速过渡期,但产业层次仍很低;城镇功能进入快速提升期,但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社会发展进入协调推进期,但发展水平低且改善民生任务重;发展模式进入加速转型期,但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很低;“桥头堡”战略正让全省对外及沿边开放进入历史机遇期,但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低;区域进入跨越发展增长期,但不平衡问题突出且协调度低”的特征。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龚丽虹;张体伟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0;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县级政府能力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云南省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例 [J], 付明喜
2.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的决定 [J],
3.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J], 龚丽虹;张体伟
4.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J], ;
5.浅议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例 [J], 张玉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云南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云南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云南省的数字经济行业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和数据为基础,支撑和推动经济社会各行业发展的经济形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的潜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各个领域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字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云南省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崛起给数字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041.27亿元,比2018年增长16.2%。
其中,互联网领域销售收入达到574.28亿元,增长19.5%;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54.16亿元,增长17.6%;信息化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8.7亿元,增长13.4%;通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04.43亿元,增长10.7%。
二、云南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发展具体情况1.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云南省数字经济的核心领域之一。
2019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6亿元,增长了31%。
云南省将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发展领域,逐渐形成了纵向链条和横向价值的全项支持体系,电子商务市场覆盖区域和领域不断扩大,成为了云南省数字经济中的一枝独秀。
2. 云计算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提供的一种基于资源共享和计算服务的新型计算模式。
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目前,云南省全省拥有1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计算能力超过10万台,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涉及软硬件、平台、安全等各个领域。
云南省也将把云计算作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重点,提高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水平。
3. 大数据大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顾客需求,进行精准营销等。
云南省加快了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与旅游、传媒、医疗、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
目前,全省已经建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共有43个大数据企业入驻,涉及信息安全、云计算、地理信息、智能互联、金融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1998年到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云南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云南省GDP达到2959.48亿元人民币,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4.33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14.19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40.96亿元,增长10.7%。
人均GDP达到6733元,提前一年实现人均800美元的阶段性目标。
GDP增长图(单位:亿元人民币)(一)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04年云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
按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48亿元,增长30.5%;更新改造投资180亿元,增长22.6%;房地产开发投资158.0亿元,增长37%。
云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列全国第9位,西部地区第4位。
——最大限度地放宽民间投资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成为投资的主体力量。
培育投资增长内生动力,一是企业自主性投资大幅提高。
二是民间投资日趋活跃,投资增长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和市场主导型转变。
——投资结构日趋优化,培育新支柱产业初见成效。
首先是工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逐步改变了工业投资不足,比重低的结构性矛盾。
2004年1~11月全省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6.60亿元,增长83.5%,其中工业投资345.64亿元,增长83.7%,尤其是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投资完成189.53亿元,增长1.04倍。
其中电力投资达170.50亿元,增长95.8%,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原材料工业投资109.73亿元,增长了93%;冶金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化工工业分别完成投资37.33亿元、34.30亿元、22.58亿元,分别增长了1.46倍、74%和1.17倍。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为拉动云南投资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而电力新支柱产业成为全省一大投资“热点”,标志着我省培育新支柱产业取得成效。
其次,房地产业成为云南又一个新支柱产业。
2004年1—11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23.62亿元,同比增长40.8%。
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388.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5%;商品房销售额76.3亿元,增长60.7%;全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1994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涨9.7%。
同期全省二手房市场不断升温,居民住宅消费升级加快,全省商品房市场销售继续看好。
初步测算,2004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投资15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1.8%,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采取有效措施,使200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可实现适度快速增长。
一是,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综合影响程度的大小(主要是土地、信贷政策的调控力度情况),云南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千方百计提高我省重大项目的储备数量和质量,努力提高重大项目推进、审批等前期工作的效率。
二是,加强对全省重大项目、重点行业投资的支撑力度。
提高5000万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张、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重大项目建设的投资效率。
抓紧抓好新开工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的落实成效,促进工程开工率、投资计划完成率。
(二)农业较去年相比我省农业产量产值大幅增长,粮食总产量超过1500万吨,增加29万吨,其中,马铃薯鲜薯775万吨,增加78万吨。
经济作物稳步发展,蔬菜950万吨;2003/2004榨季产蔗1760万吨,产糖195万吨;茶叶8.8万吨;橡胶干胶23万吨;烤烟面积550万亩,产量129万吨,产值达74亿元;咖啡2.2万吨;水果101万吨;亚麻产亚麻原茎19万吨;油菜产量26万吨,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4年我省花卉产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增长30.8%,花卉产业全行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18.7%,鲜切花产量33.6亿枝。
花卉出口增长迅猛,花卉货值同比增长50.4%,2004年全省花卉出口创汇达到41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5%。
不仅在周边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而且在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高端市场获得了一定的份额。
中药材人工栽培面积达160万亩,三七、灯盏花、砂仁、石斛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98%、95%、70%、60%以上,天麻、当归、云伏苓等大宗出口药材占全国总出口量的30%。
畜牧业、渔业快速发展。
2004年全省肉类总产277万吨,禽蛋15.1万吨,奶类28万吨,畜牧业产值265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22万吨,渔业总产值达22亿元。
2004年全省实现林业总产值200亿元,比去年增长15%。
目前已基本确定以1.8亿亩商品林为基础,重点发展以林浆纸为龙头的林业8大产业,构建林纸、木材加工、林化、特色经济林、竹藤、林下资源开发6大原料林基地。
云南将进一步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特别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农业技术、动物防疫、替代种植和生产资料、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力度,更新、补充农业外资项目库,积极组织各种招商引资活动,欢迎各种形式的投资方式到我省投资农业资源开发,不断提高我省农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三)工业2004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既快又好,逐步走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88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烟草制品业2004年累计生产卷烟621.38万箱,增长1.1%,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13.53亿元,实现利润92.35亿元,累计产销率达100.1%。
在投资大幅增长的推动下,全省非烟工业正在加速发展,累计完成增加值467.66亿元,增长26%。
云南当前经济增长正处于经济周期中的上升阶段,新型工业化逐步形成,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云南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3年云南工业投资257.96亿元,工业更新改造投资147.27亿元,R&D投入29.52亿元,财政支出教育事业经费117.37亿元。
二是用信息化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正在推进,尤其是云南重点培植的烟草、化工、电力、医药、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等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完成优化升级任务。
三是经济结构朝着适应市场经济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品结构更新换代,投资结构更加合理,传统结构更加优化,技术结构更加先进,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有了全面提高。
2004年全省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为34.5%,在消费品零售贸易总额中非公经济的比重约占80%,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达60.4%。
四是优势支柱产业技术档次、科技含量、特色产品、规模经营等有明显提高,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的企业链、产品链、市场链已基本形成,资本融资能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有所增强,并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2004年云南已有上市公司22家,国有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
五是云南正逐步实现“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通向南亚和东南亚的大通道”的发展目标。
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就业充分,城乡居民收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云南省城市化率达28.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西部位次较上年前移一位,排第3位。
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6.1%,增幅居全国首位。
(四)服务业云南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96亿元,增长10.7%,其中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和旅游业总收入的同比增长均超过10%,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
——云南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121万人次,完成总收入369.3亿元,分别增长16.3%和20.44%。
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10.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2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接待国内旅游者6010.64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国内旅游收入334.08亿元,同比增长16.3%。
旅游业带动了就业,还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全省新增A级以上旅游景区7家,达到86家。
——2004年,云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90亿元,总额比上年增长13.1%,增幅在西部排第8位,与上年持平。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82.05亿元,增长13.4%。
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01.13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0%。
汽车类销售额达47.65亿元,增长58.7%,通讯器材商品销售额达7.78亿元,餐饮业零售额149.91亿元。
——外资增幅较大。
招商引资发展较快,2004全省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42亿美元。
同时,外贸进出口也呈现良好态势,2004年,云南海关进出口总额37.50亿美元,总量在西部排第6位,海关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出口22.4亿美元,进口15.1亿美元,分别增长33.6%和52.1%,增幅在西部由上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4位。
——2004年,云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28亿元,总量在西部排第2位,云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5.0%。
2004年,云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61.80亿元,总量在西部居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12.7%。
2004年末,云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04.36亿元,总量仍居西部前3位。
云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6.8%,增速在西部的排位由上年的第6位升至第5位。
2004年末,云南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98.29亿元,总量仍居西部前3位。
云南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5.2%。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1998年到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004年达到2959.48亿元人民币,增长11.5%,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