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概论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概论-2..

古典诗词概论-2..

• 2、移情入境。 • 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 3、体贴物情,物我情融。 • 陶渊明: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 杜甫;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
• 接受美学中的意境:
•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 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三境界也。此等语 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 晏欧诸公不许也。
• 5、言外义
•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 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 女在,闲坐说玄宗。
三、古典诗歌的意境
•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人与世界接 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 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 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 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 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 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
• 我的心呀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里, • 我的心呀在高原,追逐着鹿麋。 • 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 • 我的心呀在高原,不管我上哪里。
•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my heart is not here.
•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a-chasing the deer,
• 薛宝琴:几处落红庭院?谁 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 同,偏是离人恨重!众人都 笑说:“到底是他的声调壮。 ”
• (清)周济:“东真韵宽平, 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 萧尤韵感慨,各有声响,莫 草草乱用。”

古典诗词概论

古典诗词概论

古典诗词概论
先秦、两汉:《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诗经》时代民歌繁盛,蔚为壮观,从而产 生王官采诗的制度。
屈原——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记 楚地,名楚物”。
汉乐府——民歌新声崛起,“感于哀乐,缘 事而发”,句子参差错落,显得灵活生动。
《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的崭新艺术成 就。
古典诗词概论
中国诗歌总体包括诗、词、散曲三种为一体的。《吕氏春秋·古乐》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八阕。” 《诗大序》载:“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 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诗歌是有韵的音乐,音乐是无韵的诗歌。
阮籍《咏怀诗》。阮籍诗的文人意味充分体现在抒情的成份上,体现 在诗中的词藻日益华丽,对偶日益增多,不再象建安诗歌那样质朴, 风格渐趋轻绮繁缛。
玄言诗统治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它又一次使诗歌大大拉开了与音乐 的距离,从而向散文靠拢。但是这一尝试归于失败。
陶渊明诗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谢灵运的山水诗。 鲍照在学习乐府的过程中发展了七言诗,变每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同
古典诗词概论
宋词: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李清照、周
邦彦、姜夔、苏轼、辛弃疾 到了词的产生,词为文人所改造,唱诗之风
才真正再度兴盛。宋词是能歌唱的,所以称 作词为“填词”。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 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 “东坡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不仅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民间遗风,也使 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 成为可以脱离音乐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古典诗词概论
元曲: 套数、小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

《古典诗词鉴赏》课件

《古典诗词鉴赏》课件

03
古典诗词的主题与情感
山水田园
总结词:描绘自然风光、田园生活的主题,表达对自 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
01
03
田园诗则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描写农事、农民和农村 的景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04
山水诗以自然风光为对象,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如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古典诗词可以分为古诗、律诗、绝句 、词曲等类型。同时,不同流派如唐诗、宋词等也有各自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通过相似性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使形象更生动、意义更深刻。例如,“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提升审美
通过鉴赏古典诗词,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 修养。
05
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与影响
古典诗词的文化传承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 宝。通过鉴赏古典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和思想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对于研究历 史文化、民族风俗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古 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古典诗词的教育意义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人的品格、修养、 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古典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对于拓宽知识面、启发思维等方面也具 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 能力。

中国古代诗歌概述及分类PPT课件

中国古代诗歌概述及分类PPT课件

映社会生活,并
具有一定的节奏 和韵律的与散文、
散文诗:用散文的语言表达抒情诗的内容。
往往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特
小说、戏剧并列
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历史时期分
按表现内容分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古 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中国古典诗歌
诗体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诗 乐 古代乐府(掌管收集、整理民间歌谣、
诗 歌
按内容有无完整 的故事与人物分
抒情诗 叙事诗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人事的描写抒情
格律诗: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其字
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
以高度凝练的语 言、形象地表达 作者丰富的思想 感情,集中地反

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式 分
自由诗: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
方面都较自由的诗。
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
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 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 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 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 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 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 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 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 倾向、伤感情绪。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脩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秋兰以为佩。
我已经具有这样多内在的美德, 我还要培养优异的才能。 披上了江蓠和系结起的白芷, 又编织起秋兰佩带在身。
两汉时期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诗词知识点总结高中

诗词知识点总结高中

诗词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诗词的概念诗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抒发感情、描绘景物、抒发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语言艺术特点。

诗以古韵文体写成,有规定的格律和韵脚;词是汉族传统音乐的歌词,有曲调。

综合来看,诗和词都是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形式,但在形式、内容和用途上有所不同。

二、诗词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形成的文学体裁。

随着历史的发展,诗词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形成了唐诗、宋词等鼎盛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词人涌现,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学遗产。

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都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大家,他们的诗词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三、诗词的艺术特点1. 原始性和奇特性:古代诗词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注重原始性和奇特性,力求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和审美意趣。

2. 精炼性和浓缩性:诗词以言简意赅著称,通过精练的语言、凝练的形式,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含蓄地表现出来。

3. 音韵美和意境美: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注重音韵美和意境美的追求,通过优美的语言、华丽的修辞和深远的意境来打动读者。

4. 抒情性和意境性:诗词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意境性,借助于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表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四、诗词的鉴赏方法1.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背景:诗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了解诗人的生平和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 解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是其核心,通过深入解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可以更好地领悟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3. 欣赏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诗人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仔细品味诗词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欣赏诗词的艺术魅力。

4. 培养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诗词鉴赏是一种高级艺术欣赏,需要我们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的艺术魅力。

古典诗词入门

古典诗词入门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学习者。

以下是一些古典诗词入门的基本知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1. 诗词的基本概念:-诗:古代汉语诗歌的总称,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形式较为自由,近体诗则有一定的格律限制。

-词:起源于唐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有固定的词牌和格律,更加注重音乐性和抒情性。

2. 诗词的格律:-平仄:指诗歌中的声调,平声和仄声的搭配形成诗歌的韵律。

-押韵:诗歌末尾的字押相同的韵,形成韵律的和谐。

-对仗:诗歌中的词语、句子或意象之间形成对应和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3. 诗词的韵律:-韵脚:诗歌中押韵的字,通常位于诗句的末尾。

-韵律:指诗歌的音节节奏和韵脚的搭配,形成诗歌的音乐性。

4. 诗词的意象:-意象:指诗人在创作时运用的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或事物。

-意境:诗歌所营造的一种氛围和情感,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物的融合。

5. 诗词的流派和时期:-唐宋诗词:唐代诗歌达到了高峰,宋代词风盛行,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

-元明清诗词:元代以曲为主,明清两代诗词有复兴之势,代表人物有杨慎、袁宏道等。

6. 诗词的鉴赏:-品味词句:通过品味诗词中的字词和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体会意境:通过感受诗词中的意象和氛围,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了解背景: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词。

7. 诗词的学习资源:-书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选本。

通过以上基础知识的学习,初学者可以逐渐建立起对古典诗词的基本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诗词概论

诗词概论

以意逆志
《孟子· 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 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 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 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 心志。
以意逆志
王国维:‚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 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 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 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玉溪生 年谱会笺序》)【这是将‚以意逆志‛与孟子的‚知 人论世‛结合起来加以解释】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 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 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 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 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 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 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 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 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所以矫正政治 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 实现这个目标。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诗歌来矫正夫 妻的关系,培养孝敬的行为,敦厚人伦的纲常, 淳美教育的风气,改变不良的风俗。
诗词概论
诗歌理念 鉴赏方法
诗歌的目的、社 会作用
诗言志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 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志意 的,歌是拖长声调咏唱诗的语言。声 音的高低依从拖长声调而咏唱的语言, 律吕用于调和声音。
兴观群怨
《论语· 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

中国古诗词解读

中国古诗词解读

中国古诗词解读第一章古诗词概览 (2)1.1 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 (2)1.1.1 语言精炼。

古诗词追求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词句简洁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1.1.2 韵律和谐。

古诗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在朗读时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美。

(2)1.1.3 意象丰富。

古诗词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等意象,抒发诗人的情感,表现出丰富的审美内涵。

(2)1.1.4 情感真挚。

古诗词抒发了诗人的真实情感,既有欢快的颂歌,也有忧愁的哀歌,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2)1.1.5 先秦时期 (3)1.1.6 汉代 (3)1.1.7 魏晋南北朝 (3)1.1.8 唐宋时期 (3)1.1.9 元明清时期 (3)第二章先秦诗词 (3)1.1.10 丰富的想象。

楚辞诗歌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如《离骚》篇,以奇特的神话传说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屈原的忠贞与悲愤;又如《九歌》中的《湘夫人》篇,描绘了湘水之神的女儿与人类男子的爱情故事。

(4)1.1.11 浓郁的情感。

楚辞诗歌中表现出浓郁的情感,如《九歌》中的《国殇》篇,歌颂了为国家捐躯的烈士;又如《离骚》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4)1.1.12 优美的意境。

楚辞诗歌中描绘了优美的意境,如《九歌》中的《山鬼》篇,描绘了山林之中神秘的山鬼形象;又如《离骚》篇,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开篇,展现了诗人高贵的出身和崇高的理想。

(4)第三章汉魏六朝诗词 (5)第四章唐代诗词 (6)第五章宋代诗词 (7)第六章元明清诗词 (8)1.1.13 题材拓展。

清代诗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山水、田园、边塞等题材,而是广泛关注社会现实,如战争、政治、民生等,使诗词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9)1.1.14 表现手法创新。

清代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暗示、寓言等手法,使诗词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9)1.1.15 风格多样。

清代诗词风格各异,既有豪放、雄浑的,也有婉约、清丽的,体现了诗人个性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概论
明清: 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格调说”、
“肌理说”——“神韵说”、“性灵说” 明代由于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原因,诗歌诸体都过
份的文人化,成就也就不高。明代诗坛的派别之争也有 着明显的儒家艺术精神与道家艺术精神的分野,前七子、 后七子领导的复古运动,提倡“诗必盛唐”,其创作实 践是在儒家艺术精神的指导下进行的。公安派、竟陵派 秉承道家艺术精神。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性灵” 说,其诗自然清新。竟陵派则发展为幽冷孤僻的诗风。 清代的民歌很兴盛。清诗的派别大致是两派,秉承儒家 艺术精神的有“格调说”、“肌理说”;秉承道家艺术 精神的有“神韵说”、“性灵说”。正如明代高启之辈 在那些派别之争之外,代表着明诗的最高成就;郑燮、 龚自珍之辈也在清诗派别之争之外,代表着清诗的最高 成就。清代词人尤以陈维崧、纳兰性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
光祖。他们的作品突出地表现了散曲俚俗、 生动、质朴、直率的特点,这一特点不仅区 别于诗的味道,也区别于词的味道。元代后 期的散曲代表作家张可久、乔吉之辈便走上 了雕琢词句,追求工雅,拘韵度,讲格律的 道路上去,所写散曲已接近词境、诗境,失 去了散曲的质朴本色。这时期的张养浩、睢 景臣的作品上接关汉卿等人,依旧保持着散 曲的本色。
古典诗词概论
魏晋南北朝: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 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陶 渊明——谢灵运——鲍照
曹操、曹植、曹丕、建安文人。沿用乐府旧题旧调创制新辞,语言还 是模仿乐府刚键质朴的语言,这种浓厚的模仿意味也给建安文人诗涂 上了一层浓厚的民歌色彩。三曹的诗歌都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它推 动着文人将以叙事为主的汉代乐府民歌改造成为以抒情为主的文人诗 的步伐。从建安文人诗开始,中国诗歌的发展再也没有中断过;诗歌 再也没有离开过文人之手。
时,鲍照在学习南朝民歌的过程中,写了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为以 后五绝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庾信的诗把南方柔靡清丽的风格与北方粗犷、豪放的风格融合起来, 为唐诗的繁荣作了必要的准备。
古典诗词概论
唐诗: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王维、孟
浩然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刘长卿、 韦应物、韦庄、贾岛、孟郊“郊寒岛瘦”——李商隐、杜 牧 中国诗歌到唐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唐代诗坛名家辈出, 流派众多,作品丰富,文人诗到此已完全成熟。它为文人 改造和掌握新的民歌样式积累了丰富的验。 律诗是文人在改造民歌的基础上独创的,最具文人诗特 征的诗的样式。自沈约创“四声八病”说之后,诗歌的律 化加快了脚步。经过庾信、上官仪和初唐四杰的努力,律 诗基本上确定下来。到沈俭期,宋之问则已完全定型。由 于初唐诗风颇受齐梁浮艳习气侵蚀,加之文人过于在形式 上雕琢,故唐初诗风萎靡。当此之时,陈子昂大树革新诗 风的旗帜,提倡汉魏风骨。
古典诗词概论
先秦、两汉:《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诗经》时代民歌繁盛,蔚为壮观,从而产 生王官采诗的制度。
屈原——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记 楚地,名楚物”。
汉乐府——民歌新声崛起,“感于哀乐,缘 事而发”,句子参差错落,显得灵活生动。
《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的崭新艺术成 就。
古典诗词概论
中国诗歌总体包括诗、词、散曲三种样式。 中国诗歌起源于民歌,最初是与舞蹈、
音乐合为一体的。《吕氏春秋·古乐》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八阕。” 《诗大序》载:“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 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诗歌是有韵的音乐,音乐是无韵的诗歌。
阮籍《咏怀诗》。阮籍诗的文人意味充分体现在抒情的成份上,体现 在诗中的词藻日益华丽,对偶日益增多,不再象建安诗歌那样质朴, 风格渐趋轻绮繁缛。
玄言诗统治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它又一次使诗歌大大拉开了与音乐 的距离,从而向散文靠拢。但是这一尝试归于失败。
陶渊明诗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谢灵运的山水诗。 鲍照在学习乐府的过程中发展了七言诗,变每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同
古典诗词概论
宋词: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李清照、周
邦彦、姜夔、苏轼、辛弃疾 到了词的产生,词为文人所改造,唱诗之风
才真正再度兴盛。宋词是能歌唱的,所以称 作词为“填词”。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 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 “东坡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不仅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民间遗风,也使 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 成为可以脱离音乐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