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麻醉效果浅析

合集下载

药理实验报告知乎(3篇)

药理实验报告知乎(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药理实验,探讨药物剂量与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实验选取小白鼠作为实验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溶液,观察其作用效果,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药物剂量与作用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一、实验目的1. 探讨药物剂量与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2. 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18-22g,2只/组;2. 药物:戊巴比妥钠溶液(0.2%、0.4%、0.8%);3. 仪器:1mL注射器、生理盐水、苦味酸溶液。

四、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分为三组,每组2只,分别编号;2. 分别向三组小白鼠腹腔注射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3. 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麻醉程度、活动情况及死亡时间;4.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麻醉程度: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小白鼠的麻醉程度逐渐加深,表现为活动减少、反应迟钝;2. 活动情况:低剂量组小白鼠活动正常,中剂量组活动减少,高剂量组活动基本停止;3. 死亡时间:低剂量组小白鼠死亡时间较长,中剂量组死亡时间较短,高剂量组死亡时间最短。

六、结论1. 药物剂量与作用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剂量越高,作用效果越强;2.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效果有一定影响,腹腔注射比灌胃给药效果更佳。

七、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药物剂量与作用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与药理学的基本原理相符;2.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3. 给药途径的选择对药物作用效果有一定影响,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八、展望1. 进一步研究不同药物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作用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准确的指导;2. 探讨药物剂量与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为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麻醉药对KM小鼠麻醉效果的比较

不同麻醉药对KM小鼠麻醉效果的比较

不同麻醉药对KM小鼠麻醉效果的比较谢志波; 梁志锋; 刘林; 陈志毅; 谢林; 欧阳沿音; 林耀旺; 韦红巧; 谢露【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2(025)011【摘要】目的应用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异丙酚、乙醚和氨基甲酸乙酯等五种常用麻醉药对KM小鼠实施麻醉并对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方法选用同周龄清洁级KM小鼠雌雄各50只并随机分五组,分别给予常用剂量的水合氯醛、戍巴比妥钠、异丙酚、乙醚和氨基甲酸乙酯.然后对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包括起效时间、深麻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等)进行观察测定和记录。

结果两两比较:性别,除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两种麻药在起效时间上均为♀鼠显著快于♂鼠(均P〈0.01)外,其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起效时间:对♂鼠,除水合氯醛和氨基甲酸乙酯外其余两两比较起效时间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均P〈0.01),其顺序是:乙醚〉异丙酚〉戊巴比妥钠〉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对♀鼠,除水合氯醛和氨基甲酸乙酯以及戊巴比妥钠和异丙酚外。

其它两两比较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均P〈0.011。

其顺序是:乙醚〉异丙酚≈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

深麻时间:除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以及水合氯醛和氨基甲酸乙酯外,其它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其顺序是: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异丙酚〉乙醚。

作用时间:对♂鼠,两两比较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均P〈0.001,其顺序是: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异丙酚〉乙醚;对♀鼠,除水合氯醛和氨基甲酸乙酯外,其它两两比较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均P〈0.01),其顺序是:氨基甲酸乙酯≈水舍氯醛〉戊巴比妥钠〉异丙酚〉乙醚。

结论不同麻药功效各异,实验者可依需选择适宜麻药。

【总页数】2页(P64-65)【作者】谢志波; 梁志锋; 刘林; 陈志毅; 谢林; 欧阳沿音; 林耀旺; 韦红巧; 谢露【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相关文献】1.不同麻醉药物低位硬膜外麻醉效果比较 [J], 向明志2.不同镇痛麻醉药物在儿童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J], 黄小梅;陈超;张奉超;李立;施旭旭;王晨晨3.两种不同的吸入麻醉药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比较 [J], 高宝华;王良山;陈展明4.不同麻醉药物对牙体牙髓病的麻醉效果比较 [J], 王晓舸5.不同麻醉药物低位硬膜外麻醉效果比较 [J], 向明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鼠麻醉实验

小鼠麻醉实验

小鼠麻醉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小鼠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饲养方法;(2)掌握小鼠抓取和处死方法;(3)掌握小鼠的麻醉方法;(4)掌握小鼠注射方法。

二、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小白鼠实验器材:鼠笼(包括水瓶、饲料、垫料)、注射器、灌胃针、脱脂棉、烧杯等实验试剂:3.5%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溶液、PBS、生理盐水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小鼠的抓取(图1A)①先用右手抓取鼠尾提起置于鼠笼或实验台上向后拉;②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③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

2. 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图1B)①左手抓取固定小鼠,使其腹部朝上、并且头低位;②右手持注射器,在小鼠下腹部靠左侧呈45°角刺入腹腔,注射3.5%水合氯醛300 μl(剂量为0.1 ml/10 g体重);③记录麻醉所需时间,观察麻醉后的状态。

结果:小鼠麻醉所需时间为2 min 10 s,而苏醒时间为1 h以上(受观察时间限制),观察末已有轻微苏醒迹象。

3. 小鼠灌胃(图1C)①左手抓取固定小鼠,使其腹部朝上;②右手持装有灌胃针的注射器,经口角插入口腔,用灌胃针轻轻向下压迫小鼠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再将灌胃针头沿上颚推入食道,再沿食道缓缓插入胃部2-3 cm;③观察小鼠呼吸有无异样,如无异样则灌入生理盐水400 μl。

结果:初次灌胃时,插入灌胃针位置存在偏差,小鼠吐出部分生理盐水,后调整熟悉操作,灌胃后松开小鼠,小鼠呼吸正常无不适反应,灌胃成功。

4.尾静脉注射麻醉的小鼠(图1D)①用烧杯将小鼠固定,尾巴拉直;②用酒精棉球擦拭鼠尾(或用热毛巾、热水加热鼠尾),使尾部静脉扩张;③在距尾尖1/4或1/3处进针,此处皮肤较薄、血管清晰、进针容易,注射3.5%水合氯醛50 μl(剂量为0.1ml /10 g体重);④注射结束后用棉球止血;⑤记录麻醉所需时间,观察麻醉后的状态。

结果:受实验时长所限,未记录麻醉所需时间及麻醉状态观察图1小鼠基本操作实验流程图A:小鼠抓取;B:腹腔注射麻醉小鼠;C:小鼠灌胃;D:尾静脉注射麻醉小鼠四、实验分析A.小鼠麻醉后的状态变化:①注入初期(诱导期):小鼠处于清醒但轻度痛感消失状态,反应迟钝,较为安静;②兴奋期:小鼠反应较为剧烈,四肢挣扎,反射活动和肌肉运动增强;瞳孔开始放大,泪腺和粘液分泌增加,眼睛呈现出不协调的运动;③麻醉起效(手术期):小鼠仰卧时心跳及呼吸均匀,肌肉松弛、四肢无活动,胡须无触碰反应,踏板反射消失,视为达到完全麻醉状态;④开始苏醒:小鼠前肢开始抖动,四肢渐渐开始活动,由仰卧位翻转至俯卧位,渐渐恢复正常活动。

三种麻醉剂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影响的比较

三种麻醉剂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影响的比较

三种麻醉剂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影响的比较
苗亮;路春强;沙爱龙;韩艳辉;艾洪滨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07(9)09A
【摘要】目的探讨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3种麻醉剂对小鼠离体
子宫平滑肌收缩性的影响。

方法将制备的小鼠离体子宫标本置入37℃低钙洛氏液,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加麻醉剂前、后及更换低钙洛氏液后各10min
的收缩曲线,测量收缩频率和收缩强度,计算运动指数。

结果3种麻醉剂对子宫
平滑肌的收缩频率、收缩强度、运动指数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麻醉剂后都可恢复收缩。

水合氯醛的抑制作用最强,为完全抑制,去除麻醉剂后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收缩;戊巴比妥钠的抑制作用最弱,去除麻醉剂后很快恢复收缩,且收缩强度和运动指数的恢复率都最高。

3种麻醉剂在抑制率、恢复率上大部呈现量-效关系。

结论在以动物子宫为研究对象的实验中宜用戊巴比妥钠作为麻醉剂。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苗亮;路春强;沙爱龙;韩艳辉;艾洪滨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淄博市临淄区梧台中学,山东淄博255400;高青县樊林中学,山东淄博25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426
【相关文献】
1.三种麻醉剂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影响的比较
2.三种麻醉剂对离体骨骼肌收缩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3.三种麻醉剂对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4.虎杖提取液对小白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能的影响
5.川芎提取液对小白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十 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十   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十不同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不同给药剂量对药物(戊巴比妥钠)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是一种中枢抑制药,其随着剂量由小到大,中枢抑制作用由浅入深,依次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直至延髓麻痹。

本实验使用的戊巴比妥钠剂量不同,使其中枢抑制作用强度不同(量效关系),在血浆中达阈浓度、达峰浓度及达峰时间、有效浓度及其维持时间的长短都有明显差异(时量关系)。

•实验对象小白鼠,雌雄不限
•药品与试剂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3只,称重、编号(1、2、3号),观察和记录正常活动情况。

2.三只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给药后继续观察,比较各鼠的活动变化,记录翻正反射消失与恢复时间,以此计算作用的潜伏期和持续期。

即:潜伏期(min)=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给药时间;持续期(min)=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

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正常小鼠轻轻用手将其侧卧或仰卧会立即恢复正常姿势即翻正反射。

翻正反射消失是小鼠产生睡眠作用的客观指标,具体操作过程是:用手将小鼠轻轻侧卧或仰卧超过1分钟以上即为翻正反射消失。

•实验结果
鼠号戊巴比妥钠
给药
时间
翻正反射药物反应
消失时间恢复时间潜伏期持续期
1 2 3 0.2% 0.4% 0.8%
•注意事项:注意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比较各鼠所出现反应的程度和发生快慢。

小鼠对戊巴比妥钠可能出现的反应,按由轻到重程度有:活动增加、呼吸抑制、翻正反射消失、反射亢进、麻醉、死亡等。

1。

病生药理实验报告(3篇)

病生药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讨不同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睡眠状态的影响。

2. 比较不同给药途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灌胃)对戊巴比妥钠药效的影响。

3. 分析药物剂量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18-22g,每组2只。

2. 实验药物:戊巴比妥钠溶液(0.2%、0.4%、0.8%)。

3. 实验器材: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电子天平。

四、实验步骤1. 将小白鼠分为四组,每组2只,分别标记为A、B、C、D组。

2. A组:腹腔注射0.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3. B组:皮下注射0.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4. C组:灌胃0.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5. D组: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6. 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睡眠状态,包括睡眠时间、睡眠深度、清醒时间等。

7. 实验结束后,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A组小白鼠的睡眠时间为(X±Y)分钟,睡眠深度为(Z±W)。

2. B组小白鼠的睡眠时间为(A±B)分钟,睡眠深度为(C±D)。

3. C组小白鼠的睡眠时间为(E±F)分钟,睡眠深度为(G±H)。

4. D组小白鼠的睡眠时间为(I±J)分钟,睡眠深度为(K±L)。

六、实验结果分析1. 与对照组相比,A、B、C组小白鼠的睡眠时间均明显延长,睡眠深度均明显加深,说明戊巴比妥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2. A组小白鼠的睡眠时间最长,睡眠深度最深,说明腹腔注射给药途径对戊巴比妥钠的药效影响最大。

3. B组小白鼠的睡眠时间次之,睡眠深度次之,说明皮下注射给药途径对戊巴比妥钠的药效影响次之。

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对KM小鼠麻醉效果实验研究

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对KM小鼠麻醉效果实验研究

氯化钠注射液做稀释剂 配制 。前期实验 选择 K M小 鼠雌雄 各 4只 , 进行麻醉效果测定 , 下阈剂量为动物皆可进入深麻
状 态 , 阂 剂 量为 低 于 动 物 出现 死 亡 的剂 量 。 上 实验 研 究 测 定
提供 了参考依 据。 在实验过程 中还可以发现 , 水合氯醛容易 在空气中挥发 , 己经 配制好的药液除要密封保存 , 水合 氯醛 对动物的胃肠道及上呼吸道影响较大 ,高浓度使 用时会使 K M小 鼠出现 口、 鼻腔 分泌物增多 , 阻碍呼 吸的状况发生 ; 因此 苏醒 过 程 中出 现蜷 缩 等 的 现 象 。而 戊 巴 比妥 钠 药 性 相
水 合 氯 醛和 戊 巴比妥钠 对 K 小 鼠麻 醉 效 果 实验 研 究 M
周 洁 ’ 李 吻 张稳 燕 。
(. 1 2徐州医学院机能实验室 , 江苏
徐州 ,2 1 13 2 1 1 ;. 徐州市东方人 民医院检验科 , 江苏
徐州 ,2 1 1 211)
【 摘要 】 目的 : 通过应用水合氯醛、 戊巴比妥钠对同周龄的 K M小 鼠实施麻醉 , 对麻醉效果观察研究并进行分析。 方法 : 选 用 同周龄清洁级 K M小 鼠 10只雌雄各半, 2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水合氯醛和戊 巴比妥钠 , 并对实验进行记录。结果 : 相同浓度水 合氟醛对 同周龄 K M小鼠深麻作用 的时 间、 整个麻醉过程作用差异小 ; 戊巴比妥钠则 表现 为麻醉深麻作用时间与整个 药物作
各1 0只, 称量体重 , 均按照 10m /k 0 l g的体积 比, 采用腹
腔注 射 , 物 注 射 完 毕 后 , 始 计 时 , 起 效 、 麻 、 离 深 药 开 对 浅 脱
醛较为安全 , 且性价 比高 , 麻醉诱导快 , 手术后苏醒 的较快 , 死亡率低。 配制戊 巴比妥钠可导致分泌问题 , 容易引起肺水 肿中毒 , 由于个体差异 , 巴比妥钠麻醉时间 比较长 , 戊 但不

小白鼠输液性水肿实验报告

小白鼠输液性水肿实验报告

小白鼠输液性水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小白鼠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包括动物的抓取和保定、性别鉴定、编号、给药、麻醉、采血、处死、解剖等方法。

二、实验基本步骤:1.抓取和保定先用右手将小白鼠的尾巴提起,至于鼠笼或粗糙的平面上,当小白鼠向前挣扎行进时,再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小白鼠两耳后颈部皮肤,翻转小白鼠至于掌心,拉直后肢。

以小指拉住小白鼠尾巴即可。

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如进行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专门的小白鼠固定器进行保定。

2.性别鉴定将小白鼠抓取后,观察其肛门及生殖器之间的距离,距离远的为雄性,距离近的为雌性。

另外翻转小白鼠观察生殖器附近,性成熟的雄性小白鼠的睾丸降至阴囊内,会有明显的突起;雌性小白鼠的肛门至会阴处有一条无毛覆盖的细线。

3.编号方法常用的有染色法、耳缘打孔法、烙印法、挂牌法。

此外还有断趾法、剪尾法、被毛剪号法、笼子编号法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小组使用的是染色法。

4.去毛方法常用的有拔毛法、剪毛法、剃毛法、脱毛法。

5.给药方法常用的有经口灌胃法、经呼吸道吸入、经皮肤吸收和注射给药法。

6.经口给药法灌胃法:左手固定小白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小白鼠的一侧犬齿缺失处插入口中,灌胃针竖起靠向口腔后壁,使小白鼠消化道成直线,沿咽喉壁缓慢插入食管,使其前段到达膈肌位置,灌胃针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以免损伤、穿破食管或误入气管。

7.口服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小组使用的是灌胃法。

8.注射给药法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三、采血方法1.断头取血2.眼眶后静脉丛穿刺采血3.尾静脉切割采血法4.摘眼球采血法5.心脏采血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小组使用的是眼眶后静脉丛穿刺采血、尾静脉切割采血、摘眼球采血法、心脏采血。

四、麻醉方法1.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2.常用全身麻醉剂:乙醚、苯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巴比妥钠、氨基甲酸乙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麻醉效果浅析
发表时间:2013-06-04T16:34:09.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冯桂香王娅(通讯作者)何华琼[导读] 实验动物麻醉是动物实验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麻醉方法、麻醉剂量及麻醉维持效果时间的准确把握会影响整个实验过程。

冯桂香王娅(通讯作者)何华琼
(湖北医药学院病原学实验室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应用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的麻醉效果比较分析。

方法采购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200只,每只体重约50g,使用市售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麻醉药对小白鼠分组、分批不同剂量注射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后的各种数据。

结果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的麻醉效果不同。

其麻醉致死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麻醉对动物实验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采用正确的麻醉剂量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动物实验药物麻醉小白鼠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66-01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经检查每只小鼠活动正常,健康状况良好,每只体重为(50±5)g,按实验数量分批分笼关养,每日喂养动物实验基地的主食3次,辅以适量的冷白开水。

1.2 麻醉药物
1.2.1 氨基甲酸乙酯(又名乌拉坦)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批号021118) , 化学纯, 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 无菌溶液。

1.2.2 水合氯醛由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511) 化学纯, 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 的无菌溶液。

1.2.3 戊巴比妥钠由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WS20050411) 化学纯, 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的无菌溶液。

1.3 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戊巴比妥钠组、水合氯醛组、氨基甲酸乙酯组和0.9%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8只大鼠。

麻醉药给入途径使用1ml注射器吸取药剂,分别注入小白鼠腹腔、每种药物每只小鼠只注射1次进行实验,然后弃之,不重复使用,计时观察小鼠情况记录麻醉后的皮肤疼痛反应消失、肌肉松弛、呼吸平稳的数据。

1.4 麻醉效果判断标准给药后动物倒下,全身无力,对皮肤疼痛反应消失、肌肉松弛、呼吸平稳,此时一般心率100次/min,呼吸40次/min,表明已达到适宜的麻醉效果。

若虽然动物倒下,但仍有反应,则为麻醉无效。

麻醉过去一定时间后,动物四肢开始抖动,提示动物麻醉维持时间将过,接近苏醒。

给药后出现动物抽搐、排尿,说明麻醉过深。

2 结果
2.1 本实验实际共使用采购来的小白鼠160只,戊巴比妥钠为5组,水合氯醛分为5组,氨基甲酸乙酯为5组,0.9% 生理盐水对照组为5组,由量少至量多依批次实验给药,观察小白鼠的麻醉存活情况。

2.2 麻醉药量效果对比和麻醉药物维持麻醉效果时间共实际使用小白鼠72只,每种药物每次实验使用小白鼠8只。

2.3 本实验共死亡小鼠40只,小鼠的死亡时间为注射麻醉药物后的3~60min,其中在注射麻药后10~20min死亡31只,占该实验死亡小鼠的77.5%。

2.4 每只小鼠药量为1%戊巴比妥钠 0.02ml,10%氨基甲酸乙酯 0.02ml,10%水合氯醛0.02ml,本实验共用小鼠160只,每种药物均40只。

麻醉有效维持时间的范围标准是动物维持全身无力、肌肉松弛、反应消失、呼吸平顺。

3 讨论
实验动物麻醉是动物实验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麻醉方法、麻醉剂量及麻醉维持效果时间的准确把握会影响整个实验过程。

戊巴比妥钠药性相对稳定,用药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不良症状,苏醒后的小鼠活动自如。

而水合氯醛对动物的上呼吸道影响较大,鼻腔分泌物增多,阻碍呼吸的状况发生;因此苏醒过程中出现蜷缩、不愿攀爬的现象。

另氨基甲酸乙酯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比水合氯醛小,对呼吸及血液循环的影响也不大。

作用温和持久,有效麻醉时间可长达6~10小时,对深度外科麻醉,呼吸及循环均无明显抑制。

但此药本身有致癌作用。

纵观以上三种麻醉药品的麻醉效果,对实验小鼠麻醉作用各有长处及短处,存在差异性,本实验结果可为小鼠动物实验麻醉学方面提供客观的相关医学数据。

参考文献
[1] 牛义民,张天宏.外科动物手术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50-59.
[2] 孙敬方.动物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96.
[3] 徐平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操作技术规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1,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