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减肥
中学生肥胖情况调查与科学减肥方法研究方案

03
科学减肥方法包括合理饮食、 增加运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 轻体重并保持健康。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中学生肥胖情况,未来需要扩大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的代表性。
缺乏对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肥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 变,中学生肥胖率在未来仍可能继续 上升。
中学生肥胖的原因分析
不良饮食习惯
中学生饮食不规律,偏爱高热量、高脂肪、 高糖分的食物,缺乏营养均衡的观念。
缺乏运动
繁重的学业压力导致中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 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能量消耗不足。
遗传因素
肥胖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庭成员中有肥 胖者更容易遗传肥胖基因。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01
肥胖容易导致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02
肥胖会影响中学生的外貌和形象,使他们在社交场 合中受到歧视和排斥,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03
肥胖会影响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难以 融入群体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01
肥胖会影响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他们容
其他因素
如心理压力、内分泌失调等也可能导致肥胖。
02
中学生肥胖的影响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肥胖容易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肥胖的 中学生应该注意控制体重,以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肥胖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增加身体的负担,加速器官的衰老和 损坏。
肥胖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增加患 病的风险。
体育理论课——了解肥胖与科学减肥

体内脂肪过多、体重过大会给人的生活、工 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会严重的影响健康。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与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及某些肿瘤 (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的疾病)发生有关。
肥胖可引起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神经体液 调节的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
2、怎样锻炼才能取得最佳的减肥效果? (3) 脂 肪 的 储 备 和 动 用 是 一 种 动 态 平 衡 , 因
此要经常参加运动,切不可一劳永逸。减肥 运动应每日进行,不要间断。
由此可见,进行减肥锻炼时,运动强度不宜 过大,身体肥胖的朋友也不用谈及运动色变, 止步不前,而是应该更自信,更从容地去从 事运动减肥。
那么药物减肥的前途如何呢? 药物减肥从药理作用上可分以下几类: 增强能量消耗的药物; 抑制食欲的药物; 阻止消化吸收的药物; 影响脂肪代谢的药物。
那么药物减肥的前途如何呢?
但药物减肥对某些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的 肥胖病人而言,作用应该肯定。但对大多数 单纯肥胖的人而言,药物减肥不是减肥的主 要手段,只能作为运动减肥、饮食减肥的辅 助手段来应用。减肥药物除了影响机体对热 能物质的吸收外,还影响机体对其它营养素 的吸收利用,并且可能对机体造成其它的不 良影响。
此外,过多的蛋白质还可以通过其异生作用 转变为糖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弥补糖(碳水 化合物)的不足。
肥胖发生机制及减肥方法的研究现状

二、肥胖发生机制的生理学分析
二、肥胖发生机制的生理学分析
1、能量平衡失调:肥胖的发生与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关系密切相关。 当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时,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
二、肥胖发生机制的生理学分析
2、激素调节:脂肪组织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其中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等对脂肪合成和分解具有重要影响。例如,胰岛素可以促进脂肪合成, 甲状腺激素可以刺激脂肪分解。
3、压力过大:学业、就业等压力过大,导致大学生容易暴饮暴食,甚至产生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肥胖原因
4、遗传因素:部分大学生可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肥胖。
三、运动减肥建议
三、运动减肥建议
针对大学生肥胖问题,运动减肥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法。以下是一些 建议:
1、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减肥计划,包括运 动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二、减肥方法
二、减肥方法
1、饮食控制:减肥最基本的方法是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 的食物,增加水果、蔬菜、蛋白质的摄入量。合理安排餐次,避免暴饮暴食。然 而,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健康受损。
二、减肥方法
2、增加运动量:运动是减肥的另一种有效方法。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每天进 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燃烧脂肪,减轻体重。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 突然增加运动量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三、运动减肥建议
5、注意事项:在运动减肥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 度疲劳和受伤。同时,要保持饮食合理,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四、结论
四、结论
肥胖与科学减肥 读后感

肥胖与科学减肥读后感Obesity is a prevalent issue that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in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t is a complex problem that not only affects physical health but also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well-being. After read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scientific weight loss, I am left with a mix of emotions, ranging from concern to hope.One of the main takeaways from the reading is the alarming rise in obesity rates globally. This isparticularly concerning as obesity is linked to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certain types of cancer. The fact that obesity is preventable and largely caused by lifestyle choices makes it even more disheartening. It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combat this epidemic.The reading also shed light on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weight loss methods. It emphasized thesignificance of evidence-based approaches, such as a balanced diet,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and behavioral changes. This resonated with me as it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a holistic approach to weight loss, rather than relying on quick fixes or fad diets. It reinforced the idea that sustainable weight loss requires a long-term commitment to making healthier choices.Furthermore, the reading emphasized 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in tackling obesity. It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individuals to have access to accurate information regarding nutrition and weight management. This resonated with me as it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mpowering individual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their health. It also highlight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policymakers in disseminating accurate and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Another aspect that struck me was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obesity. The reading highlighted that individuals with obesity often face stigmatiz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leading to negative self-image and low self-esteem. Thissaddened me as it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society to be more empathetic and understanding towards individuals struggling with their weight. It also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support and resources to help individuals overcome these psychological challenges.Despite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the reading also provided hope. It highlighted the success stories of individuals who were abl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weight loss through scientific methods. This instilled a sense of optimism and reinforced the idea that with the right approach and support, obesity can be effectively managed. It also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celebrating small victories and maintaining a positive mindset throughout the weight loss journey.In conclusion, read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scientific weight loss evoked a range of emotions within me. It underscored the urgency of addressing the obesity epidemic whil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evidence-based approaches. It also shed light on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obesity and the need forempathy and support. However, it also provided hope through success stories and the potential for positive change. Overall, the reading served as a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prioritiz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and the need for collective action to combat obesity.。
肥胖与减肥误区

误区二: 减肥过程中吃的脂肪越少越好
• 三大热源物质的热量比,应当是碳水化合物55~ 60%,脂肪20~25%,蛋白质15~20%,重量比 约为4:1:1。即使是在减肥期间,也不应过分改 变上述比值,而是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体内热 能负平衡动用脂肪供能时,也会消耗、分解一些 体内的蛋白质参与供能,而蛋白质对人体非常重 要,必不可少,因此必须充分供给。
• 使人体的工作能力降低,甚至显著缩短寿命,增加 新陈代谢和心脏负担。提高安静时的吸氧量;限制 呼吸运动,导致肥胖─通气综合症;心包外层脂 肪限制心脏舒张,影响心肺功能;糖尿病发病率 提高1.4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1倍,冠心病死 亡者有一半以上为肥胖者;易并发高血压、脂肪 肝、胆结石、外科手术麻醉并发症、切口疵、术 后肺部感染等;反应缓慢,易遭车祸等外伤;体 重过大,导致下肢关节炎、扁平足、脊柱滑脱; 影响人体健美体态等。
9
误区一:只要多运动就能减肥
• 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有三个方面: • ③机体活动。 • 机体活动,尤其是体力活动是人体热能消耗的主
要因素,在激烈运动时机体的能量消耗可比安 静时提高10~20倍,因此就能量消耗而言,运 动减肥对所有的人都有效,这是毋庸置疑的。 • 但为什么有些人参加锻炼,体重不仅没减反而 增加了呢?
5
(三)肥胖的判断标准
• 主要指体重按Quat1et指数计算法:体重(kg) /身高(米)2,正常值为20~24,超过上限 26即为肥胖。成年人肥胖多属向心性肥胖, 即腹围较大。
• 这里又有腹围和臀围之比,正常男子<0.95, 女<0.85,如超过即为向心性肥胖。向心性 肥胖的危害远大于离心性肥胖。
18
误区三: 运动强度越大减肥效果越好
3
(二)肥胖的危害
体寒肥胖怎样减肥

体寒肥胖怎样减肥
体寒肥胖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寒气过盛而导致的肥胖现象。
体寒肥胖的人往往
容易感到手脚冰凉,容易怕冷,喜欢吃热气食物,而且容易囤积脂肪。
那么,体寒肥胖的人应该如何减肥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方法。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是减肥的关键。
体寒肥胖的人应该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比如姜、葱、大蒜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提升体内的阳气,从而改善体寒的状况。
同时,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比如冰淇淋、冷饮等,这些食物会加重体寒的症状,不利于减肥。
其次,适当进行运动也是减肥的重要手段。
体寒的人往往容易懒散,不喜欢运动,但是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提高体内的阳气,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燃烧。
建议体寒肥胖的人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运动方式,比如瑜伽、快走、游泳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减肥,还可以改善体寒的症状。
此外,调整作息也是减肥的重要因素。
体寒肥胖的人往往容易失眠,作息不规律,这些都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脂肪囤积。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有利于减肥。
最后,心态也很重要。
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寒肥胖的人要有耐心,不要
急功近利,要坚持正确的减肥方法,不要盲目追求速效。
同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因为减肥困难而放弃,要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成果。
总的来说,体寒肥胖的人要想有效减肥,关键在于调整饮食习惯,适当进行运动,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
只有综合调理,才能有效改善体寒的状况,达到减肥的效果。
希望以上方法对体寒肥胖的人有所帮助,祝大家减肥成功!。
肥胖症及减肥方法
肥胖症及减肥方法肥胖症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两类,前者不伴有明显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临床上最为常见,后者常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或与遗传、药物有关。
肥胖的人百分之三十的人是遗传,百分之三十五是吃的过量,百分之三十的是代谢功能低下,百分之五是激素类的药物。
标准体重成人男性体重=(身高cm-100)×0.9成人女性体重=(身高cm-100)×0.85儿童体重=年龄×2+8(1.3m以上的按成年人体重计算)诊断标准1.超重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20%以上;2.肥胖病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A.轻度肥胖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30%;B.中度肥胖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30%~50%;C.重度肥胖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50%以上;D.极重度肥胖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0%以上。
药物减肥机理:不论何种减肥药物,都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减肥的:(1)抑制大脑的食欲中枢,降低食欲,使肥胖者不想进食,进食量减少。
减少热量的摄入。
(2)刺激新陈代谢,增加机体耗氧量和脂肪、糖的氧化,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
(3)刺激肠道,使营养呼收减少,排泄增多增快。
常用减肥药:右苯丙胺安非拉酮芬氟拉明,中枢食欲抑制药。
副作用:可有失眠、不安、神经过敏、头晕、震颤、血压升高、头痛、心悸、口干、恶心等。
西布曲明是一种新型减肥药,具有抑制食欲和增强代谢的双重作用,能明显降低体重,作用时间较长。
建议短期使用,长远看疗效有限。
不良反应为轻度急躁、头痛、心跳加快、高血压和失眠。
奥利司他是胰腺脂酶抑制剂,作用于胰脂肪酶的活性部位使其失活,因而减少了脂肪吸收。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部痛性痉挛、油性大便和大便失禁。
氟西汀和舍曲林为抗抑郁药剂,可维持脑内5-羟色胺的量,产生饱食感,减少食物摄入,适用于患有忧郁症的肥胖患者。
氟西汀的不良反应有困乏、失眠、腹泻、震颤和性功能减退等。
肥胖与运动减肥
肥胖症及运动减肥一、肥胖症概述肥胖症是一种与环境(社会和文化)、基因、生理、新陈代谢、行为心理等相关的、复杂的、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当人体摄取食物过多、消耗能量减少,使过多的热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大量蓄积起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就将发展成为肥胖。
医学专家将肥胖定义为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
目前,肥胖的全球化和低龄化趋势使之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寿命缩短。
相关资料显示,40~45岁以后,体重每增加0.5kg,死亡率增加1%;肥胖者的平均寿命较正常体重者减少10~12年。
当男性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的140%及以上时,死亡率为标准男性体重的5.2倍,女性肥胖者可达到7.9倍。
(一)肥胖症的分类1.按病因分类医学上一般根据病因将肥胖症分为原发性肥胖症(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症(症状性肥胖)两类。
原发性肥胖症是指无内分泌代谢疾病或找不到可能引起肥胖特殊病因的肥胖症,约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5%,与过度营养、缺乏运动、心理行为存在偏差等有密切关系,属于生活方式性疾病。
继发性肥胖症是继发于与物质代谢有关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可分为下丘脑性肥胖、内分泌肥胖、遗传性疾病引起肥胖、药物性肥胖等。
此种肥胖的减重效果必须建立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基础上,再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科学运动才能达到明显效果。
2.按肥胖体型分类根据肥胖者的外形可分为向心性肥胖症(苹果型)和离心性肥胖症(梨型)两种。
如果脂肪主要蓄积在腹部皮下和腹腔内,则称为“向心性”或“中心性”肥胖症。
此种类型的肥胖由于腹部脂肪过量堆积,可使腹压第四节运动与肥胖症增高,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对机体代谢影响很大,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压委危险因素之一、男性肥胖多为此种类型。
饮食营养科普讲座 肥胖与减肥
BMI计算举例
某成年男性,身高178cm,体重80kg BMI=80÷1.782=25.2 其BMI大于24,但小于28,故属于超重。
标准体重指数评价标准
标准体重指数 消瘦 正常 <-10% -10%~+10%
超重
肥胖
①标准体重指数不适用于未成年人和孕妇; ②理想体重可以用来指导控制体重的目标。
可能(但尚未被确认)的益处
体重略微超重的人更长寿 ①2009年日本东北大学调查报告。研究人员对5 万名年龄为40至79岁的人进行了12年的跟踪调查 后发现,人在40岁时,体重略微超重的人要比过 瘦的人多活6至7年,而后者的平均预期寿命要比 肥胖的人少5年左右。 ②200万挪威人跨越10年的调查发现,体重指数 (BMI)在26至28之间的人寿命最长。 ③加拿大肥胖症医学协会(BMI)的一份报告: 超重的人较正常体重的人长寿。
引自《中国慢性病报告2006》
已经被确认的危害
肥胖是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胆结 石或胆囊炎、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脂肪肝、 骨关节疾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睡眠中阻塞性 呼吸暂停以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和前 列腺癌等)的危险因素。
引自《2003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
BMI评价标准
标准来源
中国肥胖问题 工作组2003
消瘦
<18.5 <18.5 <18.5
正常
18.5~23.9 18.5~22.9 18.5~24.9
超重
≥24 ≥23 ≥25
肥胖
≥28 ≥25 ≥30
亚洲2002 WHO
①BMI评价标准不适用于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某些运动 员或肌肉发达者、孕妇等。②更适合超重和肥胖的评价。
正确认识肥胖与减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反弹
坚持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消耗脂肪,提高新陈代谢,促进健康减肥
控制饮食:合理安排膳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避免过度疲劳 和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持之以恒: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减肥和快速 减肥导致的反弹问题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和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肥的注意事项
科学减肥,避免过度节食和过度运动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适度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拉伤或疲劳过度
持之以恒:减肥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期望快速瘦身,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效果不明显而放弃
饮食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引起肥胖
运动因素:缺乏适量的运动,能量消耗不足,导致能量过剩,引起肥胖 代谢因素:某些疾病或药物会影响代谢,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引起肥胖
饮食结构不合理
高热量食物 摄入过多
缺乏膳食纤 维摄入
快餐、零食 等食品过多
饮食不规律, 暴饮暴食
力
日常活动量:增加日常活动量, 如步行、骑自行车等,有助于 消耗卡路里
心理调节
学会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和 焦虑
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 够减肥成功
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足够 的意志力和能力去战胜减肥过
程中的困难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减 肥不是生活的全部,健康和快
乐更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与减肥
2010研究报告称,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如今,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超重者。
随着肥胖人数的迅速增加,人们对于减肥投入了极大地热情,整个中国似乎进入了全民减肥时代。
但是,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减肥存在着不少误区,笔者因此系统的向大家介绍一下肥胖与减肥。
1、肥胖
从医学角度看,肥胖是指身体脂肪的过度增多,并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我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而不仅仅是一种症状,所以在这里我们称之为“肥胖病”,它与爱滋病、吸毒和酒癖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
1.1肥胖发生的原因
肥胖病一般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前者是指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致使脂肪在体内过多积聚,无明显的内分泌紊乱现象,体重超常的病症的人群;后者是由于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所引起的。
其中95%以上的肥胖是单纯性肥胖。
文中主要针对单纯性肥胖成因进行论述。
1.1.1遗传与饮食环境
2007年,英国牛津学和半岛医学院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称一种名“FTO”的基因能增加肥胖风险,拥有两个“FTO”基因拷贝的人肥胖几率高出70%,但是对于其对于人体脂肪积累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
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子女的肥胖与母亲的关系更大,如果一个母亲肥胖,则有75%的几率造成子女的肥胖,这与家庭的饮食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当中多是由母亲来准备家庭饮食,母亲的饮食习惯对子女肥胖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
饮食因素是肥胖的发病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膳食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日常饮食中进食各种食物外还有各种饮料,其中可乐等各种软饮料当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而酒更是高能量的饮料,每克酒精可以产生七千卡的热量;正常情况下,人体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多余的能量可通过非颤拌性生热作用散发掉。
脂肪在人体中作为能量的储备载体,体内产生的多余的能量都通过脂肪来沉积在体内,所以只要人进补的总的热量超过了身体的需要,就会发胖。
1.1.2 病毒感染
Gabbret C对肥胖病人的检查中发现,32%的肥胖个体中含有Ad-36腺病毒,研究发现这种病毒可以刺激脂肪细胞的数目增多,加强其能量储备能力。
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医生在治疗H1N1病毒感染过程中发现,有一半的患者呈现肥胖。
在今年的研究中还发现,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对肥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的肠道细菌可以辅助人体进行消化和调节身体的免疫功能,一旦人体的肠道细菌失调就会造成多种代谢性的疾病,引发代谢障碍,从而造成肥胖。
1.1.3 化学成分的污染
研究人员发现,六氯苯(HCB)和邻苯二甲酸脂(PAE)等化学物质可以造成人们体重的升高,其中在孕妇中尤为明显。
孕妇体内的化学成分含量的增加对孩子的体重有着重要的关系,新生儿中HCB和PAE含量高的,其肥胖的发生率也越高。
化妆品、洗发水、食品包装塑料等日用品中普遍存在PAE,所以孕妇在怀
孕期间尽量少接触此类化学物品。
1.1.4 心情原因
肥胖的发生与心情没有直接的原因,很多时候,心情不好会造成食欲不振,从来会造成体重的下降,但是对于女性而言,很多女性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多采用暴饮暴食或者购物(买食物)来消除不良心情,而且由于女性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女性的代谢速度低于男性,尤其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会造成内分泌的紊乱和代谢障碍,从来造成肥胖,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1.1.5 生理原因
首先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代谢率会逐年下降,况且由于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优化,人们从事体力活动量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的。
所以人在老年会变胖。
青春期,女性进人青春期,卵巢和肾上腺皮质开始机能性变化,并产生雌多雄少两种激素,接着卵巢排卵又自然会合成孕激素,这些生理变化会刺激人体体内脂肪增多,从而会造成一定的肥胖,这时候的肥胖除个别肥胖外无需太多担心。
工作,越努力工作越容易发胖,主要原因是忙工作,就没有时间运动,而且多数工作场合依赖电子邮件和网络,而且很多白领有吃零食的习惯,这些都是肥胖的来源。
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后,人体的内分泌的平衡会被打乱,造成下丘脑功能失衡,干扰体内性激素的平衡,会影响体内的脂肪代谢,造成短时间的脂肪增加。
2、肥胖的危害
肥胖对人体造成极大地危害,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比正常体重者多二倍,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多2-6倍,合并糖尿病者教正常人约增高4倍,合并胆石症者较正常人高4-6倍,更为严重的是肥胖者的寿命将明显缩短。
:总肥胖度在40%以上的肥胖者,其癌症死亡率为正常体重者的 1.33 倍,肥胖度在40%以上的肥胖女性的子宫癌死亡率为正常体重者的 5.4 倍,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5888 名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后发现,因患病而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女性,肥胖和关节炎是导致女性晚年失去正常生活能力的两大“元凶”。
3、减肥
3.1 控制饮食
在饮食的控制上,要循序渐进,慢慢减少每顿的饮食量,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合理搭配的基础上减少脂肪、糖、蛋白质的摄入量。
每天少量,定时吃饭,多喝水,在脂肪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的参与,所以每天要饮水六到八杯,尽量少吃些含有大量脂肪的食物,多吃谷物和水果(食物总量要减少,不能吃水果蔬菜吃到饱),可以在减肥期间适当的吃一些保健品,来补充复合维生素的含量。
3.2 尽量参加有氧运动
在美国《时代》周刊登载了一篇《运动不能减肥》的文章,认为减肥过程中,运动的作用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有效果,在燃烧能量的过程中,会刺激饥饿感,从而进食更多的食物和能量,所以有时候运动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其实不然,运动可以燃烧能量,但是首先燃烧的是体内的葡萄糖的含量,只有当体内的葡萄糖消耗完之后才会消耗脂肪,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很饿,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不饿的现象,那是因为人体已经在消耗脂肪了,所以运动也是有技巧的,首先在运动时间上,在餐后一到两个小时内运动,这时候人体内的食物已经被消化,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较高,运动效果最好,而且有助于饥饿感的减轻。
运动方式上,尽量采取慢性的有氧运动,每天运动三十分钟以上,每天坚持,散步也是种运动。
高强度的运动对人体的肌体会造成极大地伤害;并且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会造成肌体疼痛;而且在剧烈运动中,葡萄糖消耗完之后消耗的是蛋白质之后才是脂肪,蛋白质代谢当中会产生很多有害的代谢物质,对减肥没有什么作用。
在运动减肥期间,要注意营养,运动大量消耗能量并出汗,所以多采用一些保健品和保健食物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的流失。
3.3 药物减肥
减肥药的药用机理大致相同。
通过提高代谢率或者压制食欲的的药物,如咖啡因和麻黄碱共同使用,前者可轻微提高代谢率,而后者则有助抑压食欲;
通过利尿剂来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来减轻体重。
通过替代食物的药物,主要用一些不容易消化的纤维素来替代一日三餐,但是一旦停用就会反弹,长期服用会诱发厌食症和损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