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即二次项系数不等于 0,不论 m 取 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2. 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 x 的方程,并 将其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 求正方形的边长 x ;
4 x 25 0
2
(2)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 求矩形的长 x ;
(3)x2+5x = 0,1,5,0
(4)x2-2x+1= 0,1,-2,1
(5)x2+10 = 0,1,0,10
(6)x2+2x-2= 0,1,2,-2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第 1课时)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配方的 基本过程,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在探究如何对比完全平方公式进行配方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对化归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 学习重点: 理解配方法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
2.推导求根公式
问题4 怎样解方程 x 2 + 6x + 4 = 0 ①?
x 2 + 6x + 9 = 5 (x + 3)= 5
2
②
2.推导求根公式
5 解: 试一试:与方程 ② 比较, x 2 + 6x + 9 =
教学重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一般形式及有关概念。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 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x2 + 2x = 255 像这样的方程有广泛的应用,继续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总结一元二次方程 的概念。
实际问题
3. 用 11 cm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为 30 cm2 的矩形,求这个矩形的长与宽.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1.探究因式分解法
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想用哪种方法解这 个方程?
10x - 4.9x2 = 0
配方法 降 公式法 次
?
x
1
=
0,x
2
=
100 49
1.探究因式分解法
问题3 观察方程 10x - 4.9x2 = 0,它有什么特点? 你能根据它的特点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吗?
x2 + 6x = -4 x2 + 6x + 9 = -4 + 9 (x + 3)2 = 5
x3 5
移项
两边加 9,左边 配成完全平方式 左边写成完全 平方形式
降次
x 3 5 ,或 x 3 5
解一次方程
x1 3 5, x2 3 5
2.推导求根公式
想一想:以上解法中,为什么在方程③两边加 9? 加其他数可以吗?如果不可以,说明理由.
• 学习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1.要设计一座高 2 m 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 (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 部(全身)的高度比,求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高多少米?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 100 cm,宽 50 cm,在它 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 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 的底面积为 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 形?
1.复习配方法,引入公式法
问题2 能否用公式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问 题呢?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3.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3.2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13.3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13.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法13.5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第十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4.1 一元一次不等式14.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4.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解题过程,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检测:布置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2.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一元二次方程:x^2 5x + 6 = 0(2)解不等式组:2x 3 > 5,x + 1 < 42. 答案:(1)x1 = 3,x2 = 2(2)x ∈ (2,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组的解法,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题上还存在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如: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不等式的性质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周角课件PPT

为什么呢?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 角第1课 时 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 角第1课 时 课件
证明:
因为OA=OB=OC,所以△AOC、 △BOC 都是等腰三角形,所以 ∠OAC=∠OCA,∠OBC=∠OCB. 又∠OAC+∠OBC+∠ACB=180°, 所以∠ACB=∠OCA+∠OCB=90°. 因此,不管点C在⊙O上何处(除点A、 B),∠ACB总等于90°,
结论: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直角),反
过来也是成立的,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 角第1课 时 课件
例题赏析:
例1 如图,⊙O的直径AB为10cm,弦AC为6cm,∠ACB平
分线交⊙O于D,求BC、AD、BD的长.
解:∵AB是直径,
∴ ∠ACB= ∠ADB=90°.
一、复习检测
1. 什么叫圆心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圆心角吗? (口述判断的理由)
探究一、圆周角的定义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你能仿照圆心角的定义,给下图中象∠ACB 这样的角下个定义吗?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 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B
C
即 A 1 BOC 2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 角第1课 时 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 角第1课 时 课件
(2)在圆周角的内部.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1.3 二次函数的应用2.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平方根2.3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应用3. 第三章:概率初步3.1 随机事件与概率3.2 概率的计算3.3 概率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 学会运用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证明、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应用、平方根的计算、概率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概率的概念。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如“二次函数的应用”。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求给定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并画出图像。
第二章:证明给定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并计算其面积。
第三章:计算给定概率问题,如掷骰子、抽签等。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如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探索勾股定理的推广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本课件的教学,希望学生能掌握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核心知识点,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性与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与实用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与结构性6.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性与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确保覆盖所有核心知识点。
上册 扇形的面积人教版九级数学全一册课件

上册第2扇4章形的第面1积3课人时教版扇九形级的数面学积全-一20册20课秋件人教版九年级 数学全 一册课 件(共36 张PPT)
∴阴影部分面积
=△ ADE 的面积+△ EOF 的面积+扇形 AOF 的面积-扇形
DEF 的面积 =12×3×1+21×1×2+903·6π0·22-90·π3·60 52=10-4 π. 小结:利用若干个规则图形面积的和与差求不规则图形面积.
10.【例 7】如图,在 Rt△AOB 中,∠AOB=90°,OA=2, OB=1,将 Rt△AOB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后得到 Rt△FOE, 将线段 EF 绕点 E 逆时针旋转 90°后得到线段 ED,分别以 O, E 为圆心,OA,ED 长为半径画弧 AF 和弧 DF,连接 AD,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上册 扇形的面积人教版九级数学全一册课 件
(2)①∵AB 为⊙O 的直径,AB⊥CD,
∴CE=21CD=4 3.设 OC=r,则 OE=r-4, ∴r2=(r-4)2+(4 3)2,解得 r=8.
上册 扇形的面积人教版九级数学全一册课 件
上册 扇形的面积人教版九级数学全一册课 件
②如图,连接 OD.由①,知 OE=4=12OC,
上册 扇形的面积人教版九级数学全一册课 件
3.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 cm,以 B 点为圆心,AB 长 为半径作弧,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正方形的面积=2×2=4(cm2), 扇形的面积=903π6×0 22=π(cm2), ∴阴影部分的面积=(4-π)cm2.
上册 扇形的面积人教版九级数学全一册课 件
上册第2扇4章形的第面1积3课人时教版扇九形级的数面学积全-一20册20课秋件人教版九年级 数学全 一册课 件(共36 张PPT)
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 教学课件 PPT

【解析】(1)、(4).
猜测: 下列方程的根是什么?
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 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叫做根).
思考:
(1)下列哪些数是方程
的根?
-4,-3,-2,-1,0,1,2,3,4
从中你能体会根的作用吗?
(2)若x=2是方程
的一个根,
你能求出a的值吗?
(提示:根的作用:可以使等号成立.)
例题
【例2】关于x的方程x2-kx-6=0的一个根为x=3,则实数k的值
为( )
A.1
B . -1
C.2
D.-2
【解析】选A. 将x=3代入方程x2-kx-6=0得32-3k-6=0 ,
解得
k=1.
跟踪训练
1.你能根据Βιβλιοθήκη 学过的知识解出下列方程的解吗?2.(衡阳·中考)某农机厂四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第
二季度共生产零件182万个.设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
长率为x,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
A.
B.
C.50(1+2x)=182
D.
【解析】选B.该农机厂五月份生产零件 万个,六月
份生产零件
万个,第二季度共生产零件
万个.
3.(兰州·中考)上海世博会的某纪念品原价168元,
对于上述问题,你能设出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1.观察下列方程,你能通过观察得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共同特点:(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2)整式的最高次数是2次.
2.归纳: (1)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 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书)配套课件(共706张)(2021版)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定义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 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 次方程
①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一元二次方程 要素
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x
x2 2(2 x)
B
x2 2x 4 0
问题2
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宽50㎝,在它的
四角各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 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方盒的 底面积为3600平方厘米,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 大的正方形?
分析:
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
则盒底的长为 (100-2x)cm,宽
x 1
?
• (4)x 2 4 (x 2)2
同步练习1
下列方程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 5x-2=x+1
2. 7x2+6=2x(3x+1)
3.
1 2
x2
7
5 . 2x2=5y
4. 6x2=x 6. -x2=0
同步练习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一般式 相同点 不同点
一元一次方程
为 (50-2x)cm .
x
根据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
得 (100 2x)(50 2x) 3600
3600
100㎝
50㎝
即
x2 75x 350 0
问题3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队之间都 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 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 个队参加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3.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队之间都 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 7 天,每天安排 4 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 加比赛?
2.细心观察,归纳定义
思考:观察上述三个方程,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有 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x 2 +2x - 4=0 x 2 - 75x +350=0 x 2 - x - 56=0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 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细心观察,概念辨析
辨别下列各式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4x 2 = 81
(x 2 - 1)= 3y 2 √ ³ √ ³
3x =5 ( x - 1) ( x +2)
2x 2 + 3 x - 1
关于 x 的方程 mx 2 - 3x + 2 = 0 (m≠0) √
3.细心观察,概念辨析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 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B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你会解哪些方程,如何解的? 二元、三元 一次方程组 消元
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降次
2.推导求根公式
问题2 解方程 x 2 = 25,依据是什么? 平方根的意义 解得 x 1 = 5,x 2 = - 5. 请解下列方程: x 2 = 3,2x 2 - 8=0,x 2 = 0,x 2 = - 2„ 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构特征:方程可化成 x 2 = p 的形式,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1.要设计一座高 2 m 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 (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 部(全身)的高度比,求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高多少米?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 100 cm,宽 50 cm,在它 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 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 的底面积为 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 形?
5.动脑思考,巩固训练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 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5x 2 -1= 4x; (2)4x 2 = 81; (x + 2 ) ( 3) 4x =25; (4)(3x - 2) =8x - 3. (x + 1 )
5.动脑思考,巩固训练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问题1 在设计人体雕像时,使雕像的上部(腰以 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 身)的高度比,可以增加视觉美感.按此比例,如果雕 像的高为 2 m,那么它的下部应设计为多高? A 解:设雕像的下部高为 x m, 据题意,列方程得 C x 2 =2 (2 - x) , 整理得 x 2 + 2x - 4 = 0.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RJ)九年级数学上册
内含大量动画全真演绎教学内容 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首选教学课件
可修改,可直接使用教育部审定版本,首发九年级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
课件说明
•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基 础上,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 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 学习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6.归纳小结
(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 (3)如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一般形 式包括哪些项?
7.1,2,3 题.
九年级
上册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配方的 基本过程,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在探究如何对比完全平方公式进行配方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对化归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 学习重点: 理解配方法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 0 (a≠0)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 ax 2 是二 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 数;c 是常数项.
4.动脑思考,例题解析
例 将方程 3x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 x - 1)= 5 (x +2 ) 的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 项.
2 (x + 3 ) =5
移项 两边加 9,左边 配成完全平方式 左边写成完全 平方形式 降次
x3 5 x 3 5 ,或 x 3 5
解一次方程
x1 3 5 , x2 3 5
2.推导求根公式
想一想:以上解法中,为什么在方程③两边加 9? 加其他数可以吗?如果不可以,说明理由.
(当 p≥0 时) 平方根 的意义 降次
x p
问题3
2 解方程:(x + 3) = 5.
2.推导求根公式
问题4 怎样解方程 x 2 + 6x + 4 = 0 ①?
x 2 + 6x + 9 = 5
2 (x + 3) =5
②
2.推导求根公式
试一试:与方程 x2 + 6x + 9 = 5 ② 比较, 怎样解方程 x2 + 6x + 4 = 0 ① ? 怎样把方 解: 移项 程①化成方程
x2 + 6x = -4 ③ ②的形式呢? 怎样保证 变形的正确性 呢? 两边加 9 x2 + 6x + 9 = -4 + 9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
2 即 (x + 3) =5 由此可得„
2.推导求根公式
回顾解方程 过程: x2 + 6x + 4 = 0
x2 + 6x = -4 x2 + 6x + 9 = -4 + 9
2.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 x 的方程,并将所列 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4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 25,求 正方形的边长 x; (2)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 2,面积是 100,求矩形 的长 x; (3)把长为 1 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 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 长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