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皮肤瘙痒症四个秘方

合集下载

预防夏季皮肤瘙痒,四招中医偏方帮你搞定

预防夏季皮肤瘙痒,四招中医偏方帮你搞定

预防夏季皮肤瘙痒,四招中医偏方帮你搞定据记者调查,有超过七成人在生活中出现过不明原因的皮肤痒,其中老年人皮肤痒更高达九成;有六成人表示“痒的不厉害就不会去管”,有三成人会“自己想办法止痒”,仅一成人会在“皮肤痒后到医院找出原因”;年轻白领因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皮肤问题的出现明显呈上升趋势;儿童因为大多无法正确表达,皮肤痒后很难找到原因。

据了解,皮肤瘙痒是由各方面因素引起的,中药植物成分的帕芙欧珍肤膏针对各种皮肤难解问题都很有疗效。

皮肤瘙痒患者可以尝试购买涂抹。

中医药方治疗皮肤瘙痒1、银花枇杷饮鲜金银花10g、鲜枇杷4个。

枇杷洗净,切开去核,捣烂,放入金银花,用开水冲泡。

每日反复饮用,效果极佳。

此方有助于疏风散热止痒。

2、桑葚芝麻膏黑桑葚100g、黑芝麻100g、黄精50g、麦冬50g、生地50g、蜂蜜300g。

将黄精、生地、麦冬同入沙锅,加适量水煎煮,每30分钟取药汁1次,再加水再煎煮,反复3次,药汁合并备用。

将药汁与桑葚、芝麻同入沙锅,大火烧沸,小火煎煮至黏稠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稍煎沸即可,待冷却后,贮瓶备用。

用法:每次10~20g,沸水冲服,早、晚各饮1次。

功效:养血益肝,滋阴润燥,祛风止痒。

专家提醒:本方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

患糖尿病者不宜食用,服膏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老生姜治皮肤瘙痒新鲜老生姜1块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涂擦患处。

每次10—20分钟,每日1—2次,疗效显著。

此方既能止痒,又能滋润皮肤。

4、大枣雪梨膏治皮肤瘙痒大枣(或金丝枣)10枚,雪梨膏20毫升。

将枣先泡半小时,入砂锅内加水煮至枣烂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

此方可润肺护肤,健脾益气。

适用于冬季皮肤干燥脱屑,老年皮肤瘙痒。

湿气重皮肤瘙痒治疗方案

湿气重皮肤瘙痒治疗方案

一、引言湿气重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起疹、脱皮等症状。

湿气重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体内湿气过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皮肤瘙痒。

本文将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出发,为您详细介绍湿气重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中药内服中医认为,湿气重皮肤瘙痒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因此,治疗应以健脾除湿、活血化瘀为主。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 茯苓、白术、泽泻、猪苓:健脾利湿;- 丹参、川芎、红花、桃仁:活血化瘀;- 当归、白芍、熟地黄:补血养阴。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可加减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以下方剂:- 茯苓泽泻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湿气重的患者;- 丹参川芎汤:适用于血瘀证明显的患者;- 当归补血汤:适用于血虚证明显的患者。

(2)中药外敷中药外敷可以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常用的药物有:- 黄柏、苦参、蛇床子、地肤子:清热燥湿、止痒;- 甘草、白芷、花椒:解毒、止痒;- 黄连、黄芩:清热解毒。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醋、酒或水调和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1-2次。

2. 饮食调理(1)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湿气;(2)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红豆、南瓜、山药等;(3)适当食用疏肝解郁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萝卜等。

3. 生活调理(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2)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3)勤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4)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三、西医治疗方案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常用的药物有:- 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氯雷他定等。

2. 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过敏等作用,适用于慢性皮肤瘙痒症。

3. 局部外用药(1)外用止痒药膏,如氢化可的松、地奈德乳膏等;(2)外用抗真菌药膏,如咪康唑、克霉唑等;(3)外用润肤剂,如尿素软膏、橄榄油等。

四、注意事项1.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瘙痒、起疹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2. 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花粉、尘埃等;3.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一般瘙痒:(1)生姜切片,沾热醋,反复擦患处,痒立止。

(2)花椒5克,泡高度白酒50毫升中2-3天,涂擦患处,每日数次,痒即止。

(3)甘油、水(1:4)混匀,涂擦患处每日2-3次,1-2天治愈。

(4)韭菜、淘米水(1:10),烧开,洗患处,每日洗二次,治三天,治愈,不易反复。

苦瓜煮水擦洗皮肤,可清热止痒祛痱用食用碱面水少许涂擦,也可很快止痒。

阴痒肛痒:醋500克,盐5克加热洗,一天三次。

把鲜橘子皮放在一个大锅里,盛上一锅水,烧沸后洗澡,瘙痒症可改善.白胡椒20克,捣碎浸泡在60度白酒100克中,将容器密封置于阳光下曝晒3—7天,即可搽蚊虫叮咬处,每天1—2次,可镇痛,止痒,消肿。

选新鲜的香蕉皮,以内皮直接敷于皮肤瘙痒处或在患处反复摩擦;还可以用香蕉皮挤出的水涂抹患处,均可减轻局部瘙痒。

将香蕉皮捣烂加上姜汁能消炎止痛用切成片的大蒜。

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擦一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

皮肤过敏者应慎用。

氯霉素眼药水止痒。

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涂搽1至2滴氯霉素眼药水,即可止痛止痒。

由于氯霉素眼药水有消炎作用,蚊虫叮咬后己被抠破有轻度感染发炎者,涂搽后还可消炎。

肥皂涂抹止痒。

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

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肥皂含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这种脂肪酸的钠盐水解后显碱性。

肥皂的碱性与蚁酸的酸性中和后迅速消除痛痒。

被蚊子叮咬后奇痒难耐,可将一两片阿司匹林研碎,以适量凉开水化开,调成糊状。

清洗被叮咬处,然后涂上药糊,很快即可止痒生姜所含的挥发油中的龙脑、樟烯等物质有类似樟脑、冰的止痒作用。

故用生姜水煎液擦洗皮肤能止痒,治疗皮肤搔痒症。

微温的水加入一匙蜂蜜及一小匙肉桂粉,在身体发痒的地方涂上并按摩。

可在15分钟内退去。

北方冬天很干燥,洗澡后皮肤容易干裂或搔痒,推荐自制润肤止痒水:1瓶纯净水、医用75度酒精、医用甘油(也在药店买。

甘油瓶子上带刻度,方便配药)比例是100毫升纯净水+14毫升甘油+28毫升酒精。

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_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有哪些

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_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有哪些

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_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有哪些皮肤瘙痒症是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只有瘙痒及因瘙痒而引起的继发性损害的一种皮肤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希望能帮到你。

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方1:槐花茜草汤治皮肤瘙痒配方:槐花、茜草、丹皮、紫草各20克,银花、蚤休、白鲜皮各15克,甘草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3 7欠,前2煎分2次服,第3煎待温后外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瘀透疹。

主治全身性皮肤瘙痒症,风热症。

方2:木香止痒汤治皮肤瘙痒配方:木香10克,炒枣仁20克,陈皮、大腹皮、地肤子、带皮苓、苦参、白鲜皮、防风、荆芥各9克,浮萍6克。

制用法:每日l剂,水煎服。

功效:行气安神,散风利湿。

用治各种顽固性皮肤痒症。

方3:坐浴止痒合剂治皮肤瘙痒症配方:苦楝皮12克,马齿苋12克,朴硝6克,鱼腥草12克,龙胆草12 克,枯矾12克,蛇床子15克,白蔹9克,地肤子12克,稀莶草12克。

制用法:制成200毫升合剂。

每次用40毫升加沸水适量,坐浴。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用治肛门皮肤瘙痒。

方4:熄风止痒汤治皮肤瘙痒配方:生地30克,煅龙牡15克,玄参、当归、丹参、血蒺藜各9克,炙甘草6克。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用治皮肤瘙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

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有哪些1、祛风止痒汤蝉衣15克、徐长卿15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红枣10个。

每天l剂,煎2遍和匀,日2-3次分服。

大便干燥或便秘者加生首乌15-30克。

蝉衣、徐长卿祛风止痒。

生地、当归凉血养血、润燥。

红枣健脾和胃营血。

全方功能祛风止痒,养血润燥。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烟、酒、咖啡等,切忌搔抓、摩擦、热水、肥皂摈洗或乱搽成药等。

2、润肤止痒液生甘草30克、蛇床子30克。

煎2遍和匀,去渣浓缩成200ml,瓶装备用。

同时涂局部,日2-3次。

皮肤干燥加甘油50ml,冰片3克(用酒或75%酒精30ml溶化后和入)。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皮肤瘙痒症是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限性两种;其临床表现为初起并无皮肤损害,由于搔痒难当经常搔抓,患处可出抓痕、血痂、色亲沉着及苔藓样化或湿疹样变,有时可继发感染;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1.百部洗剂治皮肤瘙痒症方剂百部、艾叶各50克、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地肤子、徐长卿各30克,川椒、白矾各20克;制用法水煎滤渣,集药液,趁热洗浴,每天1剂,每天洗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7天l疗程;如果条件不变,可以直接外用此方剂制作的中药液“百部皮肤舒”外擦,效果相同;功效祛风、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验证莫xx,女,47岁,工人,2009年11月4日来诊;自述患全身皮肤瘙痒症多年,每逢冬季更甚,不分昼夜;曾注射苯海拉明注射液和静注葡萄糖注射液、内服强的松、外搽硫磺软膏等,均不显效;笔者用该方煎水,嘱每次外洗30分钟,3剂后瘙痒消失,追访2年未复发;2.凉血祛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方剂生地30克,白鲜皮、玄参、苦参、银花、连翘各15克,地肤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荆芥、防风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蝉蜕3克;制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内服;药渣再煎反复擦洗患处;一般用药2剂即可;功效治皮肤瘙痒症;验证叶xx,女,17岁;全身性皮肤瘙痒1月余;瘙痒以夜晚尤剧,奇痒难忍,经用西药内服及外用,稍有缓解,但停药后复剧痒;患者全身皮肤致密丘疹,并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舌质淡红,脉弦细;即予上方,每天l剂,内服并外洗;2剂后告愈继服2剂以资巩固,后未再复发;3.盐泔煎洗治皮肤痛痒症方剂食盐、米泔水;制用法取米浴水1000毫升放食盐100克,置锅内煮沸5-1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于面盆中,温热以适应为度,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部,早晚各l次,每次擦洗l-3分钟,一般l-2次见效,多则3天;搽洗前先抓后擦洗,以疏松毛孔,使药力直达病所;验证陈x,男,23岁,1986年10月2日诊;患周身皮肤瘙痒半月;开始服西药扑尔敏及外搽地塞米松软膏有效,但易复发,后则无效;经用盐潜煎洗汤治疗2天,瘙痒止,至今未复发;备注忌饮酒,戒鱼、虾、蟹等食物;洗澡时不用碱性强的肥皂;。

治皮肤瘙痒8个民间小偏方

治皮肤瘙痒8个民间小偏方

治皮肤瘙痒8个民间小偏方本病可泛发于全身,也可局限于肢体一部,表现为阵发性瘙痒,往往以晚间为重,难以遏止,以致失眠或夜寐不安,白天无精打采,精神不振。

根据其临床表现,此病可分为风热、风寒、湿热、血虚等四种类型。

《方1.》花椒明矾汤【配方】花椒30克,明矾15克。

【用法】将2味同煎汤,待稍凉后,洗患部,每日1-2次。

【功效】本方疏风散寒,辅助治疗风寒袭表型皮肤瘙痒。

【来源】民间验方。

《方2.》三味饮:女贞子、墨旱莲、白鲜皮各10克,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煎煮,每日代茶饮用《方3.》木香止痒汤治皮肤瘙痒【方剂】削木香10克,炒枣仁20克,陈皮、大腹皮、地肤子带皮苓、苦参、白鲜皮、防风、荆芥各9克,浮萍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行气安神,散风利湿。

用治各种顽固性皮肤痒症【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9例,其中治愈23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

《方4.》绿豆肠【原料】猪大肠、绿豆、苦菜干(即败酱草干)、食盐各适量。

【做法】将绿豆洗净,煮20分钟,然后装入洗净的豬大肠内,两端用线扎紧,同苦菜干一起煮熟,以食盐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润燥,适合风热外侵之皮肤瘙痒。

《方5.》首乌牡蛎汤治皮肤瘙痒【方剂】制首乌、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龙眼肉、茯神炒枣仁、当归、秦艽各10克,蝉蜕、胡麻仁各8克,大枣4枚,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服。

【主治】皮肤瘙痒症。

【验证】用此方治疗皮肤瘙痒症患者61例,经用药3~8剂,均获治愈。

《方6.》油醋涂擦方【配方】酱油、醋各等量【用法】将上2味混合,涂擦患处。

【功效】清热祛风。

辅助治疗风热外袭所致皮肤瘙痒,症见瘙痒剧烈、热后更甚、抓后呈条状血痂等。

【来源】民间验方。

《方7.》槐花茜草汤治皮肤瘙痒【方剂】槐花、茜草、丹皮、紫草各20克,银花、蚤休、白鲜皮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前2煎分2次服第3煎待温后外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瘀透疹。

中药土方缓解过敏症状的中药配方

中药土方缓解过敏症状的中药配方

中药土方缓解过敏症状的中药配方过敏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许多人都深受其困扰。

中药土方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缓解过敏症状。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药配方,这些配方经过历史的考验,被认为对缓解过敏症状特别有效。

1. 黄芩黄连汤黄芩黄连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

若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黄芩黄连汤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配方:黄芩15克、黄连1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泽泻15克、薏苡仁30克。

2. 荆芥羌活汤荆芥羌活汤是一种具有祛风解表、开窍散寒的中药配方。

它适用于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配方:荆芥10克、羌活10克、防风15克、辛夷10克、苍术10克、柴胡10克、薄荷10克。

3. 逍遥散逍遥散是一种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适用于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红、目痒、流泪等眼部症状。

配方:旋覆花10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蒲公英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白芷10克、甘草5克。

4. 左金丸左金丸是一种以黄连、黄芩为主要成分的中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作用。

它常用于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配方:黄连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前胡10克、鱼腥草10克。

5. 苍耳子丸苍耳子丸是一种以苍耳子为主要成分的中药配方,具有祛风、散瘀、解毒的功效。

它适用于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疙瘩、红斑等症状。

配方:苍耳子15克、木通15克、地黄15克、赤芍15克、莪术10克、丹参10克、桃仁10克、赤芎10克。

以上是几种中药土方缓解过敏症状的中药配方,每种配方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药材组合。

然而,使用这些中药配方时应谨记以下几点:1. 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土方,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2. 对于过敏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人群,应尽早就诊,以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

治疗过敏皮肤瘙痒的中草药

治疗过敏皮肤瘙痒的中草药

治疗过敏皮肤瘙痒的中草药
过敏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中草药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过敏皮肤瘙痒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治疗过敏皮肤瘙痒的方剂:
1. 罗汉果茶:将罗汉果干燥后泡成茶水,每日饮用一到两次,可以缓解皮肤瘙痒和干燥。

2. 金银花茶:将金银花干燥后泡成茶水,每日饮用一到两次,可以清热解毒,缓解皮肤过敏引起的瘙痒。

3. 竹叶茶:将新鲜的竹叶晒干后泡成茶水,每日饮用一到两次,可以消炎止痒,改善过敏皮肤症状。

4. 薄荷茶:将新鲜的薄荷叶泡成茶水,每日饮用一到两次,可以缓解皮肤瘙痒和疼痛。

5. 红枣茶:将红枣泡成茶水,每日饮用一到两次,可以补充身体能量,缓解过敏皮肤引起的疲劳。

以上中草药茶水治疗过敏皮肤瘙痒,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和用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身体免疫力等措施,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皮肤瘙痒症四个秘方
治皮肤瘙痒症秘方(4首)
13.1皮癣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当归、赤芍、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
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解】血热风燥,故方用生地、当归、赤芍凉血润燥;黄芩、甘草清热解毒;苍耳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清热止痒。

诸药相伍、共奏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证、丘疹性湿疹。

证见瘙痒极甚,丘疹色红,
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疗效】验之临床,每获佳效。

13.2二地汤
【来源】胡建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生地、赤芍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生黄芪、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滋阴,润肤,祛风,止痒。

【方解】本病系阴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故方用当归、熟地、首乌养血;
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生地、麦冬、玉竹滋阴润肤;以防风、蒺藜、浮萍祛风止痒;入赤芍、川芎凉血活血,推动养血作用以达到血行风自灭作用;防己祛风湿;白鲜皮止痒;枳壳理气宽中;黄芪补气固表。

攻补兼施,以补为主,共奏养血滋阴润肤、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全身性瘙痒症。

【疗效】治疗167例,总有效率为98%。

其中痊愈45例(占27%),显效60例(占36%),有效59例(占35%),无效3例(占18%)。

【附记】验之临床,本方对病后、产后及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尤佳。

13.3当黄汤
【来源】梁存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各10~12克,何首
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肾补肝,益气固表,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方解】方中重用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黄芪益卫固表;当归、川芎、白芍活血祛风;
白蒺藜善行血分,舒肝解郁,疏散肝经内热,止皮肤之痒;与荆芥、防风配伍,能入肌表,宣散风邪而增强止痒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风、润肤止痒之功。

【主治】老年性皮肤干燥脱屑型瘙痒。

【加减】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苡仁;寒重者,加桂皮、附子;阴虚者,加玄参、
麦冬;有瘀血之证,加丹参;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

【疗效】治疗78例,总有效率为96.15%。

其中临床治愈36例,平均服药28例,有效39 例,平均服药26.5剂,无效3例。

13.4风癣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元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茜草、红花、黄芩、苦参、
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和营、消风止痒。

【方解】血虚风燥。

故方中以生地、当归、白芍、丹参养血和营;元参、甘草滋阴润
燥;茜草、红花活血;黄芩除湿清热;苦参、苍耳子祛风除湿;白鲜皮、地肤子除湿止痒;诸药配伍,共奏养血和营、消风止痒之功。

【主治】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证见皮损肥厚浸润,瘙痒剧甚,舌质淡,
苔薄白。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