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读后感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三十二集)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三十二集)蔡礼旭老师2011/10/4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档名:01-002-032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
我们上一节课强调到,我们为人臣应该具备哪些德行和做人的品德,应该具备哪些做事的态度,做事的方法、经验,这样才能真正把我们的本分事做好。
臣子最重要、最可贵的就是尽忠。
忠,「尽己之谓忠」,尽心尽力做事,尽心尽力提升自己的德行、智慧、能力。
自己的德行、智慧、能力提升,还要领导,还要单位来催促、担忧,这个都不算是尽忠了。
尽忠的人都是主动承担、主动提升才对,而且不居功。
因为忠的人,他是忠义,他觉得那是他的本分,他不会居功。
甚至于战兢惕厉,战战兢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做得好,是本分,不邀功;做得不妥的,非常谨慎的来反思,来改正。
不愿意再增加团队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在东汉,有一位大将军,也辅佐汉光武帝能够重新振兴汉朝,因为王莽篡汉,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又中兴汉朝,冯异大将军是很大的功臣。
而当天下已定了,这些大将军、大臣,尤其是这些将军都在讨论,「哪一些战役我的功劳最大,应该得到最大的封赏。
」就在那里争,希望能够论功行赏。
结果冯异大将军看到这个场面,不说一语就离开,后来到一棵大树下坐下来。
古人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都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涵养,遇到一些境界难免贪念起来、傲慢心起来,可是看到冯异大将军没有丝毫的邀功、争夺,默默的离开,当他们发现的时候,心里面也是生起惭愧的心。
光武帝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封了冯异为「大树将军」。
皇帝有智慧,看到臣子有德行,这么一封,冯异的榜样就全朝廷、全国学习了。
大臣不邀功,不争,这是风范,功成身退。
这么一封,当代可以学习,我们现在事隔一、两千年,我们也可以向他学习。
同样是在汉朝,刚好皇帝送给「五经博士」赏赐。
「五经博士」那不是开玩笑的,那是读书人里面,对经典的学习深入是顶尖的人,他可以封为「五经博士」。
皇帝赐给每一个博士一只羊,封赏他们。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篇一:《群书治要360》读后感诚信谦虚正己——《群书治要360》读后感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长安传承百年,正是以长安精神为载体,锤炼百年的精、气、神,凝聚为长安领先文化,历经坎坷与挫折,在历史的浴火重生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今汽车行业里中国品牌的领头羊。
可以说,文化就是长安的生命,文化就是长安的力量之源。
品读《群书治要360》一书,让笔者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体会。
《群书治要360》一书整理了历代帝王治国的资政史料,它汲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而成,每一篇、每一节都犹如一场文化盛宴。
书中关于诚信、谦虚、正己的阐述对于当前我们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具有借鉴意义。
一、“诚信文化”建设“诚信为本,信誉至上”,这是企业经营的生存之道。
《群书治要360》中提到:“唯君子为能信,一不信则终身之行废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君子能坚守信义,因为一旦不守信义,那么一生的作为都将被世人所否定和唾弃。
同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之道也离不开诚信。
因为不诚信经营导致企业一蹶不振,甚至破产关门的案例数不胜数,这其中不乏实力雄厚、几代传承的老店。
以XX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为例,一个同样历经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奋斗,在同行业创造了多项奇迹、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的三鹿集团,因为不诚信经营而顷刻间毁于一旦。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值得警惕和思索的教训。
而长安汽车在近期CS35机油乳化事件中的表现,正是坚持了“客户为尊、员工为本、诚信敬业、持续改善”的领先文化价值观,使得长安汽车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
这深刻地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保持诚信经营,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企业,才能长久地得到人们的认可。
所以,我们要把“诚信”文化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臵。
如加强“诚信”文化的内外部宣传。
对内,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文化”的宣讲和贯彻,形成公司内部的“诚信”氛围;对外,以服务为突破口,加强“亲情服务”建设,赢得市场口碑,树立企业诚信形象。
群书治要读后感1000字

群书治要读后感1000字篇一群书治要读后感《群书治要》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可能觉得它不过是一堆枯燥的文字组合,也许就像我之前读的那些书一样,读着读着就犯困了。
但当我真正深入进去,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它就像是一个装满了智慧宝藏的大箱子,我每打开一层,都能发现惊喜。
这里面的道理和故事,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吗?我觉得,它好像一位智慧的长者,默默地在我耳边讲述着人生的真谛。
比如说其中讲到的为人处世的原则,难道不是我们在这个复杂社会中航行的灯塔吗?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我是不是能少走很多弯路?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总之,读这本书,让我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收获满满啊!篇二群书治要读后感《群书治要》,这名字听起来就高大上,对吧?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可当我翻开它,才发现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书。
书里的那些观点,就像我生活中的朋友,亲切又实用。
比如说关于治理国家的部分,我就在想,虽然咱不是啥大人物,管不了国家大事,但这些道理用到管理自己的小生活上,不也照样适用吗?也许有人会说,这都啥年代了,还看这种老掉牙的东西。
但我可不这么认为!经典永远是经典,就像好酒,越陈越香。
我读着读着,仿佛穿越了时空,和古代的那些智者们来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这感觉,难道不爽吗?篇三群书治要读后感刚接触《群书治要》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这能有啥特别的?不就是一本书嘛!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啪啪打脸了。
它里面的内容,丰富得像个超级市场,啥都有!从修身养性到治国平天下,从道德伦理到人际关系,简直是无所不包。
我就好奇了,古人咋这么聪明呢?他们咋就能想到这么多深刻的道理?我一边读一边想,要是我能把这些智慧都装进脑袋里,那我不得牛上天了?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说真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智慧是不分时代的,它就像太阳,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
篇四群书治要读后感读《群书治要》,感觉自己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刘余莉教授《群书治要360》讲记第一集(简体版)

《群书治要360》讲记(一)刘余莉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公元2014年12月24日,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平安夜,平安夜来讲《群书治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期许我们天下太平,我们看《群书治要》这一本书,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把唐朝以前,经、史、子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都概括出来了,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精华,现在大家都知道传统文化很重要,也希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哪里学起呢?从《群书治要》学起可以说是用时少而获益多,我们这次学习采取的是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选编的《群书治要360》,《群书治要》的“群”是一个形声字,从羊,君声,本意做“辈”字解,乃同类相聚时之称,羊性好群,故群从羊,在这里“群”作形容词,是“众”的意思,这个“治”就是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群书治要》就是把群书当中有关修齐治平的道理、精华概括出来,读了这一部书也就掌握了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的基本理论、方法、经验和教训,领导者学习《群书治要》可以懂得成为卓越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这里既包括了领导者个人的道德品行,素质和能力,也包括一些领导的方法和艺术,比如说如何选人、观人,并且得到真正的人才,治理好一个国家,管理好一个企业,带好一个团队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才是深入人心,行之有效的?如何反腐倡廉才能够得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对于一般百姓来说,学习《群书治要》,可以懂得人生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才更加顺畅;如何趋吉避凶;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人生应当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了,这里边也包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一个人成败、荣辱、祸福的关键何在;如何改变命运,转祸为福;如何做到俯仰无愧,君子坦荡荡。
特别是在现在民主时代,作为一般的百姓,还要去参加选举,选举或者跟从什么样的领导,于国于己,才真正有益,不会选错人,走错路,还能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如何经营幸福美满的人生;如何和睦家庭;甚至懂得如何开启自己本具的明德,也就是《大学》上所说的“明明德”,达到自利利人,自觉觉他的目的,从这里我们看到《群书治要》确实很重要,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不仅仅是领导者,在《群书治要360》正文开始之前,有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为《群书治要》重刊版所作的一篇序言,这篇序言简要详明,介绍了《群书治要》一书的编纂起因,历史贡献,流通过程、学习方法和当代价值等问题,下面我们就先一起学习这一篇序文。
最新群书治要心得体会范文(12篇)

最新群书治要心得体会范文(12篇)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还可以为他人提供经验和借鉴。
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迷茫,不妨阅读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和灵感。
群书治要的心得体会第一段:引言(150字)群书治要是指通过丰富阅读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智慧的方法。
这个方法被广大读书爱好者倡导和推崇,因为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极高的效益。
在个人经历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群书治要的神奇力量,从中汲取到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以下是我对群书治要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不同领域的书籍(250字)群书治要的第一条经验是广泛阅读,尤其是不同领域的书籍。
通过阅读多种类、多领域的书籍,我们可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读历史类书籍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发展轨迹和历史的规律;在读科学类书籍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的奥秘和科学的方法。
不同领域的书籍相互补充和交融,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全面和多角度的思考。
第三段:有目标地阅读(250字)群书治要的第二条经验是有目标地阅读。
在广泛阅读的同时,我们也要有目标地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指对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通过深度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在有目标地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和权威的书籍作为引导和依据,这样可以更加科学和系统地学习。
有目标地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段:阅读与实践相结合(250字)群书治要的第三条经验是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实践则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途径。
只有将阅读和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思考并及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只有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实际价值,也才能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阅读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第五段:持之以恒,不断学习(300字)群书治要的第四条经验是持之以恒,不断学习。
群书治要刘余莉讲座观后感

群书治要刘余莉讲座观后感《群书治要刘余莉讲座观后感》篇一看了刘余莉教授关于《群书治要》的讲座,我真的是像被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一样,感觉收获满满,又有点懵懵懂懂,就像在浓雾里看到了一点亮光,想要靠近却又有点找不到路的感觉。
讲座一开始,我就被刘教授那温文尔雅的气质和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吸引住了。
《群书治要》这名字听起来就感觉很“高大上”,我本来以为会是那种枯燥得像老和尚念经一样的东西。
可是刘教授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她把那些古老的智慧讲得活灵活现。
就比如说,她提到书中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一些观点时,我就忍不住联想到我们班级。
我们班就像一个小“国家”,班长就像是“小君主”(当然这个比喻有点搞笑啦)。
有时候班长管理班级的时候,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只是单纯地按照规则来,就搞得大家怨声载道,就像古代那些暴君一样(哈哈,有点夸张啦)。
这时候我就想,如果班长能学习一下《群书治要》里的智慧,说不定我们班就能像桃花源一样和谐美好呢。
刘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很多古人的故事也特别有意思。
她讲了一个大臣劝谏君主的故事,那大臣真的是有勇有谋啊,我都感觉他像是古代的超级英雄。
他为了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去进谏。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生活中也能像他一样有智慧就好了。
比如说,上次我想劝我朋友不要沉迷游戏,我就直接上去跟他说:“你这样不行,游戏玩多了会变傻的。
”结果呢,他根本就不听我的,还跟我生气了。
要是我能像那个大臣一样,用点巧妙的方法,也许他就会听我的了。
不过,我也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地方。
比如说《群书治要》里有些观点感觉是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我觉得这可能就需要我们像吃螃蟹一样,把有用的肉挑出来吃,那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壳就扔掉。
这个讲座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
以前我总觉得西方的那些思想才是先进的,现在我觉得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像一座宝藏,里面有无数的金银财宝等着我们去挖掘呢。
群书治要致富理财的秘诀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致富理财的秘诀心得体会
一部《群书治要》,半部论语,道尽了中华五千年来关于理财致富、家庭和睦以及修身养性的秘诀。
人们常说:看得懂《孙子兵法》可知战争之胜败;读得透《三十六计》可明处世之策略……而今天我想谈的却不是军事与谋略上的绝学,更非历史或政治上的真谛,而是一个很平凡也很简单的问题——如何使用《群书治要》这本书?为什么要学习它呢?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那些商界精英才会去读书。
其实,读书无分贵贱。
当然对于某些名利欲极强,又没有太多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门深奥技术的高级白领或金融工作者等,除外。
但作为普罗大众(就像古代文盲居士所言)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方式,因此我建议您最好每日抽出点空闲坐到电脑前翻开几页,仔细品味里面蕴含着先哲智慧结晶后再从头至尾完整地将全篇读过两遍左右即可!切记别囫囵吞枣似读!另外请务必牢固树立起良好的第二课堂意识哦~否则恐怕连同你已经吸收进体内
消化成长壮大的各种营养素也被丢弃掉喽!现举例说吧.假设《红楼梦》放置桌边久未动笔涂鸦润色(也许早忘光)突发奇思妙想灵感爆棚写
了篇短小优美散句,且字迹清秀赏析俱佳情节引人入胜配图亦栩栩如生让旁观路人赞叹啧舌拍案称快热泪盈眶惊呼:唉呀妈啊,果然乃神
仙手段!哎呦喂~幸亏老祖宗留给咱们偌大块肥沃土壤和丰厚遗产供
吾辈安享晚年哇哈哈哈-_- b
这部书的作者是谁呢?答曰∶司马温公曰:此贾谊之流也~^ o^
不错嘛瞧把俺家宝贝女儿乐滴鼻涕泡一串接一串的~嘿
嘿;-)(*^__^*)嘻嘻…正确回复正版答案便可获赠【乾隆皇帝】御赐牌匾一副!恭喜亲爱哒朋友终于解决啦诸位眼巴巴望穿秋水盼星星念月亮熬油费火煎苦海无涯救赎生命理财脱贫奔向共产主义社会终南捷径的疑难杂症啦!哈耶!!。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上周细读一本名曰《群书治要》的书,使我陷入深深的思索当中,久久不能入眠。
这本书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的。
李世民在627年即位以后,用贞观为年号。
读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贞观时期的中国,繁荣强盛,是当世的强国。
李世民在16岁就跟从父亲左征右伐,平定骚乱。
27岁即位的他自觉念书不多,治国经验不足,遂设立谏官职,鼓励群臣进谏,评评他的决策过失。
同时,他命令谏官魏征和虞世南等人,整理历代帝王治国史料,撷取四史六经,诸子百家论说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要,编辑成书。
从五帝至晋代,共1万零400多部,8万多卷古籍中,掏出50余万言,编成《群书治要》,成为治国宝典。
太宗自己天天阅读,学习修身进德,利世济民之道。
可惜此书在宋初已经失传,《宋史》也没记载。
幸亏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期日本僧人手写的《群书治要》全帙。
在清乾隆六十年,由日本人送回中国。
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台湾别离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
这本书记录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的智慧、方式、经验和效果,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咱们的官员们应该人手一册,作为参考和借鉴。
读过中国历史的人,对这两位贤君忠臣应该不会陌生;但许多没念过中国史的新生代,连中国历朝名称都说不出,更不会知道魏征是何许人也。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他的胆识超群,胸怀大志,唐太宗委任他为谏议医生,以后又提拔他当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
魏征能够勇于直谏,即便龙颜盛怒,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妥协。
他说:“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唐太宗励精图治,常常召见他,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
他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斗胆进谏,在任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包括“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等;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可能采用。
魏征身后,太宗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谦虚正己
——《群书治要360》读后感
尹村镇肖五星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长安传承百年,正是以长安精神为载体,锤炼百年的精、气、神,凝聚为长安领先文化,历经坎坷与挫折,在历史的浴火重生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今汽车行业里中国品牌的领头羊。
可以说,文化就是长安的生命,文化就是长安的力量之源。
品读《群书治要360》一书,让笔者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体会。
《群书治要360》一书整理了历代帝王治国的资政史料,它汲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而成,每一篇、每一节都犹如一场文化盛宴。
书中关于诚信、谦虚、正己的阐述对于当前我们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具有借鉴意义。
一、“诚信文化”建设
“诚信为本,信誉至上”,这是企业经营的生存之道。
《群书治要360》中提到:“唯君子为能信,一不信则终身之行废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君子能坚守信义,因为一旦不守信义,那么一生的作为都将被世人所否定和唾弃。
同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之道也离不开诚信。
因为不诚信经营导致企业一蹶不振,甚至破产关门的案例数不胜
数,这其中不乏实力雄厚、几代传承的老店。
以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为例,一个同样历经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奋斗,在同行业创造了多项奇迹、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的三鹿集团,因为不诚信经营而顷刻间毁于一旦。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值得警惕和思索的教训。
而长安汽车在近期CS35机油乳化事件中的表现,正是坚持了“客户为尊、员工为本、诚信敬业、持续改善”的领先文化价值观,使得长安汽车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
这深刻地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保持诚信经营,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企业,才能长久地得到人们的认可。
所以,我们要把“诚信”文化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臵。
如加强“诚信”文化的内外部宣传。
对内,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文化”的宣讲和贯彻,形成公司内部的“诚信”氛围;对外,以服务为突破口,加强“亲情服务”建设,赢得市场口碑,树立企业诚信形象。
二、“谦虚文化”建设
“满招损,谦受益”,这也是《群书治要360》中再次给我们的警示。
长安愿景是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长安,要想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愿景,没有谦虚谨慎的求学态度是不行的。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要成为一家一流企业,就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根本做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不好高骛远。
当前我们一直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各项对标学习活动,取长补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这正是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勇于挑战自我,改善自我的表现。
但是,还应该看到的是,我们对标学习的力度还是不够,深层次的缺陷没有从根本弥补,仍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瓶颈。
以领先文化引领,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时刻不能松懈。
三、“正己文化”建设
《群书治要360》中对领导的率先垂范作用也极为重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日常工作中,如果领导者本身言行不正,即使下了命令,员工也不会服从遵守;领导者如果本身言行端正,能做出表率模范,那么不用发号施令员工自然起身效法,政令也会畅行无阻,最终会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这要求领导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
长安汽车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领导力提升工作,将领导力提升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一项重要指标,这对长安领导干部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将领导力提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是长安实现管理提升、效率倍增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俗语有云:老友如老酒,愈久愈香醇。
企业亦如此。
只有经历过风雨沧桑的洗礼,沾染历史韵味的企业才会积淀下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文化,才能历经久远而传承不息。
《群书治要360》中提到“夫物速则疾亡,晚就则善终”,这句话揭
示了想要取得成功,急功近利只会“欲速则不达”。
文化的积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历岁月沧桑锤炼后形成的精华。
诞生在风起云涌的洋务运动中的百年长安,历经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洗礼,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大潮的席卷,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革命的冲击,这150余年的历史,为其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安领先文化中讲求“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的历史使命,就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有着百年历史文化企业应具备的自信与自豪。
长安,这个有着深厚文化传承的企业,也必将在历史的车轮中散发它独有的魅力与光彩!
当前长安汽车正处于改革发展,深度调整的新时期,只有紧紧把握长安领先文化精髓,不断汲取领先文化的滋养,时刻保持长安“自我批判、激情创新、科学理性、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笃行时代赋予长安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