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园林是当前园林绿化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载体。
朱建宁将节约型园林解释为“因地制宜为原则,便于养护管理为规划设计准则,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营造一个适度、合理的空间环境”[1]。
植物是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构成要素;通过植物景观设计将不同植物合理配置,达到生态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不仅能为人们创造出自然宜居的生存环境,更对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建节约型园林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故节约型植物景观设计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方法,是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分析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植物群落的构建等方面,探讨了使用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构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途径。
1 现今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面临着巨大压力,矛盾日益突出。
但是一些城市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出现了很多与节约型园林背道而驰的现象。
1.1 “大草坪风”有的城市在建设中不顾自身条件,脱离现实,好大喜功,盲目建设大广场、大草坪,简单地模仿西方国家“疏林草地”等,与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定位不协调。
既没有起到应有的良好效果,又浪费了珍贵的土地资源。
有研究表明草坪的养护投入与植物群落的养护投入之比是3?1;由乔、灌、地被、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是草坪的4-5倍[2],此外草坪灌溉用水量也比植物群落多得多,还要防病、治虫、割草。
大面积种植草坪不仅浪费财力,更耗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1.2 盲目移植大树古树,“高价建绿风”近年来,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为了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公园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大量移植大树甚至古树。
大树、古树从购买、运输、栽植到后期管护的费用都远远高于规格较小的同类树木,而且其成活率也较低,死亡后需要进行二次栽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对原生地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
节水园林实施方案

节水园林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绿地和园林绿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保障城市绿化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节约水资源,成为当前园林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节水园林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从植物选择上入手。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当优先选择耐旱、耐寒、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尽量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同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科学配置植物种类,确保植物的生长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其次,要合理规划灌溉系统。
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和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园林建设中,可以通过设置定时喷灌系统、土壤湿度监测器等装置,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浇水量,达到节水的目的。
此外,要加强园林绿地的管理和养护。
定期对园林植被进行修剪和疏伐,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状态,减少因病虫害导致的植物损失,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同时,加强土壤改良工作,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浇水频次,实现节水养护的效果。
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节水园林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节水园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市民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共同参与到城市园林绿化节水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节水园林建设的良好氛围。
总之,节水园林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节水园林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园林建设单位要加强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市民要增强节水意识,积极参与到节水园林建设中来。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营造更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节约用水日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中的节水原则

节约用水日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中的节水原则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中,采用节水原则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还可以创造出更加美观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介绍在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节水原则及其实施方法。
控制水量:在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中,合理控制水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采用科学合理的浇水方案,可以实现较高的节水效果。
首先,需要确保浇水的时机和频率。
避免在高温时段浇水,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同时,合理控制浇水的次数和用水量,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来决定浇水的频率和水量大小。
其次,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供绿化使用,减少对市政自来水的依赖。
选择适应性植物:在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中,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对于节约用水至关重要。
适应性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寒性,可以在较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减少了对水资源的依赖。
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其对于干旱和高温条件的适应性,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进行选择。
例如,在干燥地区可以选择具有抗旱能力较强的仙人掌等植物,而在湿润地区可以选择适应潮湿环境的水生植物。
合理规划设计:在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中,合理规划和设计是保证节水效果的关键。
采用合适的绿化方式和布局,可以减少用水量的浪费。
例如,可以采用分区浇水的方式,将植物按照需水量和适应性进行分区,针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浇水策略,减少浇水的用量。
另外,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排水系统,避免水分的积蓄和浪费。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人工湖泊等方式进行水景布置,既丰富了景观效果,又可以通过循环水系统实现水的节约利用。
加强管理与维护:在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中,加强管理与维护工作也是实现节水效果的关键。
定期检查和维护绿化设施和水景设施,及时修复漏水和堵塞问题,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加强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于节水意识的认识,引导人们养成合理用水的好习惯。
园林绿化节水滴灌系统设计

512010年 第3期 Vol.32/136Landscape Building & Construction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愈来愈多的建设工程需配套建设一定面积的园林绿地,而由于城市园林绿地面积的迅速增加,其灌溉用水量也必将大幅提高。
常用的绿地灌溉方法多采用喷灌和漫灌。
灌溉过量常常发生,既耗水又容易带来地表积盐的不良后果。
而园林绿化滴灌技术的应用则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
滴灌特别适用于水费高昂或土壤为膨胀粘土以及建筑物附近不能进行喷灌的地区。
且由于滴灌灌溉系统在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减少初始建设成本的同时,能够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因而在园林景观绿地建设和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滴灌器的布置典型的园林灌木床包括各种草皮、灌木、树木。
灌木床面积小的为10~15 m 2,面积大的则可达700 m 2或以上。
其位置不定,常靠近建筑物或围墙,用于美化建筑物或各个主要入口景观。
在一个灌木床里,需水量因植物种类不同也有所不同。
而在灌木床与灌木床之间,由于太阳的方位不同,各自的需水量也会不同。
由此可见,合理的滴灌器布置是灌溉系统节水及减少初始建设成本的前提和关键。
1.1 滴头种类及选择滴头是滴灌系统的关键部件,有园林绿化节水滴灌系统设计Design of Water-saving Drip Irrigation System in Urban Landscaping罗嘉欢(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广东 广州 510055)LUO Jia-huan(Guangzhou Gardens Planning and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Guangzhou 510055, China)摘要:随着城市园林绿地面积的增加以及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园林绿化节水灌溉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
文章通过介绍某工程园林绿化滴灌系统的设计,论述了采用节水滴灌时需考虑的内容,包括滴灌器的选择与布置、滴灌系统设计以及滴灌灌溉管理等三方面。
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规划分析

2 . 4 . 3 地下滴灌 。 这是微灌技术 的典型应 用形式, 是目 前 最新、 最复杂、 效率最高的灌
溉方式。 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 水分蒸发损 失小, 不影 响地 面景观, 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 的生长 , 是园林 绿地 中极具发展潜力 的灌 溉
技术。
水价格 都有不 同程度上 涨, 给许 昌市及 其他
城市 的园林绿化 部 门敲 响了警钟 , 如不尽 快
改进 目前的城市绿 地灌溉 系统, 随着时 间的 推进, 绿地养护成本将会大 大提高 。 现结合工 作 实际 , 对城市 节水型绿 地灌溉 系统 的建 设
水资源开发利用先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 志。
目前我 国城 市园林绿 化用水 多来 源于居 民 生活用水 , 造成 了居 民用水与绿化用水 的矛
1 . 1城市园林 用水体 系不完 善, 水 资源利
用率低 首 先, 我国城市 园林绿地 大多设 有一 定 面积 的水景, 如 喷泉 、瀑布 、人 工湖等, 这 些 人 工造 的水 景, 一 般都独立 于城市 的天然水
施工单 位技术不过 硬, 经 常出现喷头选 型不 准、喷点布置不正确 、喷头间隔不恰 当、管 道埋深在冻土层 以上致使管道冻裂、防腐处 理质量不过关 等问题 。
1 . 3 传统 园林模式, 节水认识不够
水资 源, 而且还会 出现跑水现象, 使水流到人
行道 、街道 , 或车行道上, 影响周边环境, 不易 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 。 喷灌特别适合于 密植低矮植物, 如草坪、灌木 、花卉等 。 2 . 4 . 2 滴灌 。 除了具有喷灌 的主要优点外, 滴 灌 比喷灌更 节水( 约 4 0 % ) 、 节 能
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建设

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建设原则就是在较少投资得前提下, 维持较好得绿地景观效果, 实现绿地节水, 减少维护费用。
本章系统介绍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得类型与基础知识, 提出不同绿地植被类型得节水灌溉模式, 从设计步骤、灌水器选型与布置、管网水力计算、园林绿地灌溉制度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绿地节水灌溉系统规划与设计得主要步骤。
第一节设计基础知识一、绿地灌溉系统组成城市绿地节水灌溉系统一般由首部枢纽、输水管网、配水管网、灌水器、自动控制设备、排水设施等6部分组成, 如图7-1所示。
灌溉系统首部枢纽设备就是绿地灌溉系统中最重要得部分, 包括水泵、逆止阀、施肥装置、过滤器、测量仪表(压力、流量等)等, 主要功能就是为灌水器提供流量可靠、压力稳定、水质合格得灌溉水源, 同时实现施肥功能。
首部系统得设备选型与系统选型、水源条件、灌水器类型、乾灌组设置、控制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输水管网主要指灌溉系统得干管, 配水管网主要指灌溉系统得支管、毛管。
绿地灌溉系统一般分成不同小区, 各小区间得管网相对独立, 一个或几个小区组成一个轮灌第216页组。
输水管网与各小区之间一般设有阀门与压力调节器, 以保障每个轮灌组在压力稳定得前提下实现分区控制。
灌水器主要指地埋式喷头、微喷头、滴灌管、滴头等, 灌水器得选择与绿地结构与类型(主要指乔、灌、草耗水特性)、土壤人渗性能、雾化要求等条件有关。
自动控制设备就是绿地灌溉系统得关键设备之-, 可以实现定时、定量供水灌溉, 与手动控制相比, 可以降低运行费用, 节约用水, 提高城市绿地得管理与养护水平。
排水设施一般由泄水阀、渗水井(或排入河流、城市排水管网等)组成, 用于管网冲洗或冬季泄水防冻, 地势平坦得城市绿地一般在每个灌溉小区得末端设置排水设施, 地形不平坦得绿地一般在灌溉小区地势较低处设置排水设施。
二、设计基础资料绿地灌溉工程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得一部分, 因此, 在设计之前要调查收集计划灌溉区域及其附近得水源、气象、地形、土壤、植物等资料, 还应收集当地或条件类似地区得灌溉试验资料、能源及设备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及对水利得要求等资料, 为灌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浅析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浅析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园林景观设计固然重要,优雅的园林景观是营造一个舒适、清新、自然的环境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充斥着对自然资源的挥霍浪费,存在许多的盲区和缺陷,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
所以当代景观认为应该建设节约型园林景观,从以下三点浅析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供景观设计公司参考。
1、节地要素1.1 复层种植模式。
绿化中应科学配置植物材料,须符合构建良好生态、景观的基本原则,体现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生态优先。
草坪的管理费用高,应由大量引进草皮,转变为种植乔木,灌木与植草相结合,尽量选用本土物种,保留和丰富当地植被与动物种类;在合理的原则下,尽量缩小纯草坪性的开敞空间,加大林下活动空间的比例,应对现有草坪过大的绿地合理补植乔灌木,应以乔木为绿化骨架,乔、灌、草互相结合,在有限的土地上尽最大可能增加绿量,使植物群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同时充分展现植物的枝、干、叶、果、花等观赏特性,合理搭配,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环境。
1.2 立体绿化。
充分利用建筑墙体、围墙、护坡等地方进行垂直绿化,适当采用绿篱代替围墙,结合人工设施,形成立体绿化,如绿廊、绿墙等,增大立体绿化覆盖率。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景观效果,使环境更加美观、生动活泼,而且具有占地少、绿视率高的优点。
既起到一定的降温、吸尘、制氧等生态效益,又节约了土地资源。
1.3 微地形处理。
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从园林范围来讲,起伏最小的地形叫“微地形”,它包括沙丘上的微弱起伏或波纹,或是道路上石头和石块的不同质地变化。
为适时营造部分的围合空间,我们可以改变自然和人工场所的地形,并将人工地形和自然地形相融合。
地形改造中,要特别注意对表土的保护和利用,在建筑完成后,清除垃圾回填优质表土,以利于受破环的生态系统尽快恢复良性循环,趋于稳定。
2、节水要素2.1 中水利用中水是一种将城市和居民生活中产生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 水经适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节水措施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节水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节水措施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资源紧缺的今天,如何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植物选择、灌溉系统、土壤改良等方面探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节水措施。
一、植物选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对于节水至关重要。
一方面,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可以减少浇水的次数和用水量;选择一些耐旱、耐盐、抗病虫害的植物,可以减少对于药剂的使用,进一步降低用水量。
在北方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中可以选择一些耐旱植物,如旱柳、沙柳、丛枝法国槐等;而在南方潮湿地区则可以选择一些耐阴植物,如棕榈、木兰等。
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宽泛叶、厚实叶等特点的植物,减少水分的蒸发。
二、灌溉系统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合理的灌溉系统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
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浇水、喷灌等,存在着水分的浪费和不均匀的问题。
应该采用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如滴灌、喷灌、微喷等,以减少水分的浪费和提高利用效率。
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从而节约自来水的使用。
还可以在园林设计中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通过植物自然过滤雨水,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利用,进一步节约水资源。
三、土壤改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而合理的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从而节约水资源。
园林绿化设计中可以采用生物土壤改良剂、覆盖物、保水剂等手段,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植物的根系系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贫氧性,以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栽培植物的适应性,从而节约水资源。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节水措施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在今后的园林绿化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合理的植物选择、灌溉系统的改进和土壤的改良,以实现节水优先的园林绿化设计理念,更好地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水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从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中存在的用水不合理问题入手,阐述了发展节水型园林绿地的必要性,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中的节水措施,为节水型园林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型园林绿地设计水资源
2l世纪,全球大多数国家处于缺水的状态,我国作为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而园林绿化是以植物为主体材料的城市建设工程,水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园林造景的重要题材。
城市园林用水主要依靠自来水和地下水,大量地消耗着宝贵的饮用水资源,使得城市的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
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城市水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型园林,从而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广大园林规划设计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园林绿地设计中存在的用水不合理问题
1.1水景设计不合理,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多设有一定面积的水景,如人工湖、瀑布、喷泉等,这些人工水景一般都独立于城市天然水系,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维持,利用后多直接排于下水道,而没有用于绿地浇灌或补充到城市水系。
而且水景设计中水渠底部和两岸大多采用硬质铺装,致使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水质保持难度增加,为保持景观必须经常换水,水资源消耗大。
1.2植物运用不合理,加大了城市园林的用水量
我国园林设计中模仿风现象普遍存在,模仿、抄袭、攀比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设计者不搞研究调查,不顾当地地方特点和实际情况,盲目模仿,例如前几年园林设计的“草坪热”,使城市绿地中的草坪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乔本、灌木的比重越来越小,更有甚者把原有树木挖掉换上大面积草坪,这样做的后果,不仅导致园林景观观赏效果降低,降低了绿地的生态效益,还加大了城市园林的用水量。
1.3灌溉设计不合理,园林灌水浪费严重
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大多采用人工持水管进行灌溉的方式,鉴于资金原因,很少采用现代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乃至地下滴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
在市区道路绿地的绝大部分路段,均为水车浇灌,浇灌时水分流失多达20%一30%。
1.4天然水利用不合理,雨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大多园林绿地在进行地形设计时,很少考虑到对天然水的利用,雨水降到地面,多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排人下水道,白白损失了大量的雨水资源。
综上,园林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建设主角,在水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必须树立节水意识,使节水型园林绿地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2节水型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设计思路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节水的理念应贯穿于园林规划设计的每个阶段。
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审查、修改错误的环节是图纸上的修改,所需成本低,时间短;项目建成后,建筑、道路、管线、地形、植物种植等均成现实,改动通常难度很大,而且影响计划、工期,成本更是成倍增加。
因此,在总体规划阶段,要从各种布局、选材等方面综合考虑节水问题。
利用人工渠道、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多种方法,在规划时力求选择最优方案。
有些项目中的景观湖,自身基本没有自洁能力,要保持湖水干净,就必须换水。
而有效地运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就能较好处理这一问题。
将楼顶、居民家阳台上的雨水通过管道汇集,流人雨水收集池,在此沉淀、过滤后,通过下流式沙滤器去除杂质和悬浮颗粒物,成为清澈干净的可再用水。
处理后的雨水,可通过管道输送到小区的喷水池、人工湖中,或用作绿化灌溉以及楼宇的清洗。
绿化面积较大的社区,采用雨水利用系统,节省的经济成本相当可观。
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将较大的景观湖与雨水收集池合而为一,景观水同时也是沉淀、过滤雨水的“呼吸的湖泊”。
采用雨水回收最重要的是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减少对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需求压力,也降低社区物业的水费。
3节水型园林绿地设计
3.1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
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方式,是发展节水型园林的关键所在。
在进行植物规划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3.1.1因地制宜,注重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应用。
城市园林是一个
特殊的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的高度干扰。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重视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
乡土树种是在长期演变中形成的地域性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同时,乡土树种还具有丰富的林相和季相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特色景观,因此,乡土树种应成为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
广西较好的乡土树种主要有猴欢喜(常绿乔木,树姿端正,是珍贵的观赏树种,全区可地均有)、枫香(落叶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宽阔,深秋红叶艳,是著名的秋色叶树种,全区可地均有)、岭南山竹子(常绿乔木,主干通直,叶密浓绿,树形优美,适宜作庭园列植、丛植配置,主要分布于桂西南、桂南)、茸荚红豆(常绿乔木,树姿雄伟,树冠浓郁,枝叶繁茂,是园林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主要分布于河池、贵港),等等。
3.1.2 大量应用耐早植物。
园林植物抗旱系筛选是实现“节水型园林”的终极手段,只有当植物的需水量达到一定的下限,基本能够靠降雨满足,或是大幅度地减少水量,只需干旱才浇灌时,才能真正实现“节水型园林”。
耐早植物包括早生植物、中生植物的耐早种类,以及通过培育而成的耐早园艺品种。
耐早植物的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如怪柳属植物花期各异,花色多种多样,花期从早春至深秋,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城镇园林绿化的理想灌木。
3.1.3优化园林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设计应以乔、灌木为主体,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
试验表明,乔、
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10时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50时生长良好的草坪相当。
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必须坚持以树木为主体,努力提倡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杜绝“以草代树”现象。
3.2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应遵循美学原理
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
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美景观。
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1)重视植物多样性。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2)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
园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方式。
这样不仅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3)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园林植物的配置根据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造成视角的抵触,也不能与其他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在视角上相抵触。
4)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3.3合理利用草坪
曾经有一段时期,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以及城市管理者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效果,美化市容,片面强调了草坪的景观效果,只注重表面的绿色,而忽略了这背后的代价,其中就包括大量水资
源的使用。
当前,此问题已广泛引起有关环境方面的社会关注,因而大草坪不应成为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效仿模式,每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都应牢记少用、慎用草坪的原则。
若设计中必须用草坪,应该依据场地设计原则,使草坪有画龙点晴的效果。
非用不可的草坪,规划时应先把草坪的地预留出来,并依据使用的需要对草坪边缘轮廓线进行设计,考虑后期灌溉维护的方便,以便灌溉管线给水点的铺设,适合喷头半径正好覆盖草坪,易于节水,也易于灌溉和维护。
草坪的一项重要功用是让儿童嬉戏,用地被乔灌木围划出的草坪,形状鲜明美观,也便于使用、维护和修剪。
确定草坪面积形状后,还应尽量将其布置在离开人行步道、墙、栏杆等的区域,建筑物墙基、栏杆等可使用灌木、地被、多年生花卉植物,以达到柔化的景观效果。
另外,不宜在草坪的正中间填充生硬的灌木拼织花纹,营造视觉效果,而应将灌木种植在边缘、边角地带,担负区隔作用。
3.4 在地形排水设计时,注意水的利用
园林绿地通常植被丰富,地面吸收能力强,地面径流小,因此雨水一般通过地面排水的方式来排除。
我们在作地形设计时,可在坡度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作一些局部的伏,在雨水排除的过程中,就会汇集到地势较低的地方,这就为植物生长保存了部分可利用的雨水。
3.5 科学的灌溉设计
规划设计时应将高需水植物与低需水植物分片区种植,这样可
避免粗放型耗水的灌溉,利于后期的维护,也节省了水资源。
对于一些高端房地产项目、公园、旅游度假区、高尔夫球场等,可在灌溉设计上应用雨水感应器、滴灌等高科技设备,既达到节水目的,又符合项目形象及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淑玲.关于节水型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77-178.
【2】关伟锋,高宁,周辉.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节水【j】.山西建筑,2009,(20):358-359.
【3】张瑞利.植物景观的节水设计【j】.山西建筑,2007,(4):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