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生字

哟yō 目的.地dì踮 diǎn 暂zàn某mǒu 奔.向那里bèn 沉甸甸

..diān

全班之冠. guan 分.外fèn禁.不住jīn

恰似.、如饥似.渴sì似.的shì美差.chāi差.不多chà

(二)难理解的词语

1、窃——原意是指偷盗,但在本文中是指作者只读书不买书。

2、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

3、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4、饥肠辘辘——饿的肚子直叫。

5、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6、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7、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8、绿林好汉——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9、饱览——尽情地看。

10、一百单八将——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11、一阕——一首。阙,量词。

12、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13、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14、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15、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16、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17、悲欢离合——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18、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19、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0、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21、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22、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24、黯然神伤——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三)整体把握

主题:“我爱阅读”

《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

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

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本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走遍天下书为侣》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四)重点段落语句

《窃读记》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

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走遍天下书为侣》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将书喻为朋友和家。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来比喻,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