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详细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一、汉语拼音1.声母与韵母:o掌握23个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的正确发音及书写。

o认识并学会读写6个单韵母(a、o、e、i、u、ü)和9个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的基本发音及组合规律。

2.声调与拼读:o理解并正确运用汉语拼音的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能准确读出带有声调的音节。

o学会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方法,能够流利地拼读简单的音节和词语。

二、汉字认读与书写1.基础汉字:o认识并会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包括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基本汉字。

o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顺序,能够正确书写汉字。

2.汉字结构:o初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

o学习并练习汉字的笔顺,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词语与短语1.词语积累:o学习并积累课本中出现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并能在不同语境中正确运用。

o通过阅读和生活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短语与句子:o学习简单的短语和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的基本概念。

o能够用简单的短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阅读理解1.课文阅读:o认真阅读课本中的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o通过阅读课文,学习新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图文结合:o学会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理解图与文之间的关系,提高图文结合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口语交际1.日常对话:o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日常对话用语,如问候、道别、感谢、道歉等。

o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对话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2.听力理解:o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老师的课堂指令和同学的简单发言。

o通过听故事、听儿歌等方式,提高听力水平。

六、文化常识与习惯养成1.文化常识:o学习并了解简单的中国文化常识,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一、汉语拼音。

1. 声母(23个)- 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 注意区分易混淆声母,如b和d、p和q等。

b和d的半圆方向不同,b的半圆在右下方,d的半圆在左下方;p是右上半圆,q是左上半圆。

2. 韵母(24个)- 单韵母(6个):a、o、e、i、u、ü。

- 复韵母(9个):ai、ei、ui、ao、ou、iu、ie、üe、er。

其中er是特殊韵母,它不和声母相拼,自成音节。

- 前鼻韵母(5个):an、en、in、un、ün。

- 后鼻韵母(4个):ang、eng、ing、ong。

3.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整体认读音节不需要拼读,直接认读。

4. 拼音的标调规则。

- 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ü 上标调两点抹,轻声不标就空着。

例如:mā(妈)、pó(婆)、bǐ(笔)、guī(归)等。

5. 拼音的书写。

- 四线三格中,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书写要规范。

例如,b占上中格,p 占中下格;a占中格等。

二、汉字。

1. 笔画名称。

- 横(一)、竖(丨)、撇(丿)、捺(㇏)、点(㇔)、横折(㇔)、横撇(㇇)、横钩(乛)、竖折(㇔)、竖提(㇔)、竖弯钩(乚)、横折弯钩(㇈)、横斜钩(⺄)、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弯(㇄)等。

2. 简单汉字的认识与书写。

- 要求认识的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

会写的字要注意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如“人”的笔画顺序是撇、捺;“口”是全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方正。

3. 象形字和会意字。

- 象形字是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的字,像“日”像太阳的形状,“月”像月牙的形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如图:
2、长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 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 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 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 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 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 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 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2、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二、比大小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及考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及考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及考点(一)、汉语拼音:1、目标:(1)能读准声母、韵母,准确拼读音节,读准四声及轻声音节。

(2)能背诵《声母表》。

熟悉《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

(3)能按要求在四线格里规范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

2、《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

(1)声母:b p m f d t n I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2)韵母:①单韵母(6个):a o e i u u②复韵母(9 个): ai ei ui ao ou iu ie te er③鼻韵母(9 个): an en in un u n ang eng ing ong(3)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 nying (前10个音节,相对来说好记些。

后面6个音节,可列出相应的字,编成一句话:“夜月隐,云愿迎。

”)3、重点及方法:(1)声母:A、形近字母:b—d—p—q:这几个声母都是由一竖和一个半圆组成的,只是半圆所在的位置不一样,学生最容易混淆。

在复习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像个6字bbb,9字反写ppp,6字反写ddd,像个9字qqq。

或是b和d对面坐,肚子向左的是b,肚子向右的是d……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用小棒和半圆拼一拼,摆一摆,在游戏中加深印象。

n—h、t —f :这两组声母的字形比较像,可以让学生用顺口溜读一读,或是动动手,用手指摆一摆这几个字母的样子。

B、音近字母:我们南京人的语音缺陷:鼻、边音不分,前、后鼻韵母不分,这几组就要特别加强练习:n—I、z—zh、c—ch、s—sh。

C、顺序:声母按唇音、舌尖音、舌根音、舌面音、翘舌音、平舌音,特定声母y、w的顺序排列。

我们的教材将翘舌音和平舌音的教学顺序互换位置,是为了先易后难,便于教学。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3、反义词(重点★★★)
东—西 反—正 开—关 南—北 来—去 远—近 粗—细
冷—热 上—下 大—小 黑—白 早—晚 男—女出—入 左—右 有—无
高—低 笑—哭 天—地 长—短 好—坏 里—外 水—火
4、近义词(了解★)
看—望 全—都 闭—合 无—没 明—亮 黑—乌
第3页,共14页
苹果又 大又 红 西瓜又 大又 圆 果子又 多又 好 沙滩又 长又软
10、ABB 式的词语(要点★★)
绿油油 红彤彤 黄澄澄 胖乎乎 黑洞洞 气冲冲 静悄悄 懒洋洋 甜丝丝 光秃秃 亮晶晶 笑嘻嘻 兴冲冲 白花花 慢吞吞
11、AAB 式的词语(要点★★)
大大的 小小的 高高的 白白的 红红的 方方的 远远的 绿绿的 尖尖的 长长的 闪闪的 清清的 青青的 圆圆的 细细的
一年级语文上册高频考点知识总结
第一部分:读读背背
一、汉语拼音
1、声母表 23 个(考点★★★)
b p m f d t nl ɡ k h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韵母表 24 个(考点★★★)
ɑ o e i u ü 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 ①单韵母 6 个:ɑ o e i u ü
天亮—天明 洁白—纯白 快乐—开心 朋友—伙伴 拿起—捡起
第2页,共14页
小心—仔细 参加—加入 常常—经常
5、词语搭配(考点★★★)
(高高的)树 (尖尖的)草芽 (彩色的)项链 (快活的)脚印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 (闪闪的)星星 (小小的)贝壳 (白白的)云 (圆圆的)荷叶 (长长的)尾巴 (小小的)海螺 (蓝蓝的)天 (弯弯的)谷穗 (雪白的)浪花 (雪白的)云朵 (绿绿的)草 (金色的)沙子 (快活的)脚印 (黄黄的)沙滩 (快活的)小鸟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上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上册)
一年级 数学
(上册)(人教版)
知识点 梳理
内容
一、位置 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五、认识钟表 六、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认识图形
四、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单元 位置
位置
分清前后左右上下 设计路线 (从A-B的路线进行表述)
第二单元 1-5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5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认识并会读写1、2、3、4、5, 比较大小:(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2)从多少理解大小 2、会排名 3、理解分与合 4、加法 5、减法 6、认识0 7、0的加减
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利用立体图形组合新的立方体
第四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法
6-10的认识和加法
1、读写6、7、8、9、10 2、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连加 4、连减 5、加减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 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1、认识时针和分针 2、看图读时间 3、看时间画时针和分针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1、借数进行进位加法 2、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谢谢您的欣赏
Hale Waihona Puke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数10以内的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5以内数的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5以内数的加法的含义与计算: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5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与计算: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

0与5以内数的加减: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第四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体的特征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的特征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圆柱的特征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球的特征是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五单元:
6、7 的认识:
6、7 的加减:
8、9 的认识:
8、9 的加减法:
10 的认识:
10 的加减法:
连加算式:有两个加号的算式叫连加算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连减算式:有两个减号的算式叫连减算式,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加减混合算式: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
比较11~20之间的数的大小: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

11~20的数的组成: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认识加法公式和减法公式: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求11~20的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
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第七单元:
认识分针、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

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第八单元:
9加几的进位加法:凑十法即把另一个数拆分与9凑成10,再加剩下的数。

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与另一个加数凑成10,再加剩下的数。

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用凑十法也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把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变成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来算。

求共有多少的问题: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