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毕业论文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前沿
现代金融学的研究前沿与方法

• 研究表明, 就理论前沿来讲, 金融学与经济 学由于同时关注现代企业理论, 因此它们的 前沿理论基础是重合的。从Jensen& Meckling(1976)、Myers(1977)、 Grossman & Hart(1986)、Hart& Moore(1990)、Baker、Gibbons& Murphy(1999)等学者的有关论述来看也是 如此
• 罗斯是利用博弈论的数学工具来改进和修 补运转不佳、支离破碎的庞大体系。过去 20年里,他成功开创了经济学的分支: 市场 设计(market design)。
• 他完成的项目包括: 肾脏捐赠匹配网络、纽 约市高中入学系统,以及医学院毕业生住 院培训分配系统等。
• 沙普利被很多专家认为是博弈论的具体化 身。除了沙普利价值, 他的贡献还有随机对 策理论、Bondareva-Shapley规则、 Shapley–Shubik权力指数、Gale–Shapley 运算法则、潜在博弈论概念、Aumann– Shapley定价理论、Harsanyi–Shapley解决 理论、Shapley–Folkman定理。除此以外, 他早期与R.N.Snow和Samuel Karlin在矩阵 对策上的研究如此彻底, 以至于此后该理论 几乎未有补充。
五、研究方法
• 现代金融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分为数理方法和实证 研究两类: 数理方法主要通过对金融现象进行分析 和抽象,归纳出基本理念和假设,通过逻辑推理 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公司和金融市场行为。实证 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事件研究方法(Event Studies),通过资本市场价格事件信息披露后短 时间的反应来度量经济事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二是长期业绩实证方法(Long—Term Performance),采用会计收益数据和股票收益数 据研究公司财务事件发生后的长期经营业绩变化 或股票市场收益。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前沿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前沿引言经济学和金融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为我们理解和解释经济和金融现象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前沿领域,以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并探讨当前的研究前沿。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逻辑和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
经济学家使用优化理论、均衡分析、博弈论等方法来构建理论模型,并通过推演和分析来解释经济现象。
例如,供求关系模型和边际效益理论等都是经济学中常用的理论工具。
实证研究则是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和检验理论假设。
经济学家采集和处理各种经济数据,应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经济学家经常使用回归分析来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因果推断。
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现象的真实状况,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
金融学的研究方法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与经济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特殊之处。
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市场观察、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
市场观察是金融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观察金融市场的价格、交易量和波动等信息来了解市场行为。
市场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市场的动态变化,并发现市场中的规律和趋势。
实证研究在金融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金融学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金融数据,使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行规律。
实证研究可以为投资者和机构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为金融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实验研究是金融学中一种相对较新的研究方法。
金融学家通过设计和开展实验来模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行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金融现象。
实验研究可以控制变量,精确测量影响因素,从而更加准确地分析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行为。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前沿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前沿涉及多个领域,以下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领域。
金融论文:金融学视角下过度自信、模糊厌恶与投资者风险决策实验研究

金融论文:金融学视角下过度自信、模糊厌恶与投资者风险决策实验研究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本文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现实投资者的区分,本文构造最简单的投资环境,考察投资者是否会因过度自信、模糊厌恶而带来风险决策行为的区别。
1引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在金融领域,人们的决策往往涉及风险,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进行决策,风险选择都是核心问题。
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时往往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信念或偏好会出现系统性偏差,并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发生过度自信的现象。
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
随着研究的深入,过度自信被认为是“最经得起考验的发现”。
同时,在金融领域许多决策都是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的,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往往表现为模糊厌恶。
传统金融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市场是完全的,人们可以根据风险收益的期望进行选择以实现最大化收益。
而在现实的市场中,我们无法准确知道市场的风险状况,对于风险的分布是“模糊的”,在模糊的状态下进行决策,投资者的模糊态度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且模糊的市场环境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对风险的把控。
过度自信和模糊厌恶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个体的个性特征概念,在投资者做出决策的时候,过度自信程度和模糊厌恶程度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决策?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模糊厌恶又是否存在关联?已有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
当前股市中存在的交易量之谜、股价过度波动现象、长期反转效应和短期动量等异常现象均可以用过度自信理论进行解释。
进而可以发现,过度自信程度会影响人们的风险决策。
过度自信作为目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对于过度自信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对过度自信变量的选取也多采用一些代理变量间接测度,这并没有很好的贴近过度自信的本质定义,有关学者也提出了质疑,故目前仍旧缺乏过度自信对个体风险决策影响的直接研究。
...........................1.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1.2.1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研究被试者的过度自信表现,然后通过对个体的风险态度的控制,设计风险决策任务,进一步研究过度自信程度与风险决策的关系。
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学习计划

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学习计划引言我对经济和金融学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决定在大学主修经济与金融专业。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经济与金融学领域的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进入金融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设置1.1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将能够系统地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这门课程将为我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金融学原理金融学原理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将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原理和机制,掌握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这门课程将为我进一步深化对金融领域的理解和认识提供支撑。
1.3 统计学统计学是经济与金融学专业的重要工具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将能够掌握概率统计理论和方法,提高数据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持。
1.4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是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将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类型和功能,掌握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增强自己对金融行业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1.5 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是金融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将深入了解金融投资的理论和实践,掌握金融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方法,提高自己的金融投资决策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
1.6 国际金融与货币学国际金融与货币学是金融专业的前沿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将深入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发展趋势,掌握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政策的基本知识,增强自己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2.1 提高经济与金融理论水平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我期望能够提高自己的经济与金融理论水平,深入了解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发展和变革,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研究动态,做到理论水平与时代同步。
2.2 培养经济与金融分析能力通过统计学和数理经济学的学习,我希望能够培养自己扎实的经济与金融分析能力,掌握经济与金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提高自己对经济与金融现象的把握和解释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融学论文范文2篇

⾦融学论⽂范⽂2篇⾦融学论⽂范⽂2篇⾦融学论⽂范⽂⼀:农林院校⾦融学⼈才培养研究⼀、提升⾼等农林院校⾦融学⼈才培养特⾊的基本思路⾼等农林院校的⾦融学⼈才培养要体现与⼀般⾼职院校⼈才培养的差异化,不仅仅是培养学⽣作为⼀般柜员的基本能⼒,更要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素养等⽅⾯能⼒的培养,为学⽣在⾦融机构的长远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现农林院校学⽣的专业⼈才优势农林院校⾦融学⼈才培养应该紧密联系我国农村⾦融改⾰和发展,充分发挥⾃⾝优势。
1.加强新型农村⾦融机构⼈才培养。
近年来,农村⾦融改⾰问题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仅农村信⽤社、农村合作银⾏和农村商业银⾏等传统农村⾦融机构发展很快,国家很重视发展村镇银⾏、⼩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融组织。
这些农村⾦融组织不像国有商业银⾏和⼀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样对新进⼈员的学历和⼯作经验要求很⾼,⼈才需求具有本⼟化和适⽤性特征。
需要既了解农村,有服务农村的热⼼,⼜具有⾦融基本技能的应⽤型⼈才,⽽⾼等农林院校的⾦融学专业在这⽅⾯具有天然优势。
2.加强培养农业保险⼈才。
农业保险是近年来国家⾮常重视的问题,⽬前农业保险⼈才稀缺,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从业⼈员⼤多没有受过专门的保险教育,⼀些农业保险从业⼈员的专业素质不⾼,特别是核保、理赔、精算等⼀些技术型⼈才严重不⾜,农林院校⾦融学专业可以在这⽅⾯⼤有作为。
(⼆)培养⾯向“三个部门”的“三种岗位”根据⾏业调研了解到,⾦融学专业的毕业⽣刚刚⾛⼊社会时⼀般以从事银⾏或者⾦融机构的柜员为主,要再经过⼀年或者⼏年的时间,了解了⾦融机构的基本业务以后,才逐渐有机会从事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等营销性的⾦融服务⼯作,通过⾦融营销服务⼯作以后将有可能从事管理⼯作。
可以看出,⾦融柜台业务是⾏业的⼊门和基础,要求具备的是⼀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当然也离不开端正的从业的态度,⾦融柜台业务有利于锻炼⾃⾝能⼒,帮助熟悉⾦融业务。
对经济学类的认识与看法

对经济学类的认识与看法一、经济学定义与分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以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经济学可以根据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不同分支。
二、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数据和案例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方法,而规范研究方法则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来提出经济政策的方法。
此外,数学方法和计量方法也在经济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三、经济学理论体系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由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不同学派构成。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无政府性,新古典经济学则强调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强调国家干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四、经济学应用领域经济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贸易、产业、人口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五、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这些学科的发展都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支持。
同时,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六、经济学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未来,经济学将会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同时也会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七、经济学教育的重要性经济学教育是培养具备经济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运行机制,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加强经济学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经济人才和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意义 (4)1.4 研究方法 (4)2. 文献综述 (6)2.1 经济学基本概念 (8)2.2 经济学发展史 (9)2.3 经济学研究领域 (11)2.4 经济学理论体系 (13)3. 经济现象分析 (13)3.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4)3.2 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 (16)3.3 失业率与就业问题 (17)3.4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19)4. 政策分析与建议 (20)4.1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 (21)4.2 财政政策与公共投资 (23)4.3 产业政策与结构调整 (24)4.4 区域发展与城乡协调 (26)5. 实证分析 (27)5.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28)5.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29)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0)6. 结论与展望 (32)6.1 主要研究发现 (33)6.2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 (35)6.3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36)1. 内容描述本论文旨在探讨_(具体研究课题)_。
该课题属于(具体领域)_分支,与(研究领域相关背景和现状)_紧密相关。
论文首先将概述(研究课题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分析。
通过( 例如:实证研究、实验设计、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研究( 详细阐述研究目标和内容)_。
分析结果表明( 简洁概括研究结果)_。
论文将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_。
1.1 研究背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波动与国际市场相互影响成为了研究热点。
随着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年以来,新冠疫情的爆发及其后续影响深刻地改变了国际经济结构与消费者偏好,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战略和政策制定,进而对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特别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创新,例如零利率下限和大量资产购买计划,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应对金融市场暴跌发挥了关键作用。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联系和区别在现代社会,经济学和金融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学科。
它们都涉及到了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各个方面,但又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联系和区别。
一、基本概念的区别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内生产、分配与消费上的理论,给人们提供了理性思考和判断的基础。
它主要关注的是资源的分配、市场的规律和经济体系的结构,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家庭和企业等单位在资源分配、市场行为和运作、价格形成等方面的规律;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全局性的宏观经济变量,如GDP、通货膨胀率等,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学则是研究人类在资金运作上的理论,主要研究货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方面。
其研究内容包括投资、融资、资本运作、风险管理等。
金融学在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货币和金融的功能与作用,为实现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运作和管理手段。
二、研究方法的区别虽然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但是两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共同点。
比如,它们都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进行因果分析,以便发现经济和金融领域中的一些规律。
然而,它们的研究方法也有明显的不同。
经济学更多地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模型和图表等方式分析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原则,形成了一些经济学定理和原则。
而金融学更多地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市场价格、交易数据等进行短期和长期的预测。
例如,金融学中经常使用股票和期货等工具来评估资产的价值。
三、受众和应用的区别另一个区分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重要因素是它们的研究受众和应用领域。
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形势和结构、政府政策和市场规律,其主要受众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学者等。
在应用方面,经济学适用于宏观政策制定、社会公共物品的供应、竞争政策及土地利用等领域。
而金融学的研究重点是有关资金、投资和股票市场的一些问题,将理论应用与实践有机结合。
其主要受众包括金融从业人员、投资者和大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