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预视角的大学生健康行为与影响因素分析
有关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对策

有关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对策摘要:文章以在校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维健康现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试图为学校教育或者体育教育开展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背景参考。
并基于大体育健康教育的理念,提出了学校体育改善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社会环境因素对策问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完美状态,而只是身体的无病。
可见,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综合近年来有权成性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超过三成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呈逐年升态势。
人际关系不良,自卑、扭捏担心、神经质、情绪忧郁、过分依赖、忍耐性差、自私、任性虚荣、扒“抬杠”、孤僻、嫉妒等心理问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凸现学生心理健康的严峻;另外在社会道德心理方面,弱点明显,抗挫折能力、意志力、竞争能力和危机意识、『卅队意识、社会认同感与社会适应能力等都比较薄弱。
此外,还有资料表明,学生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更不在少数,约占65%左右。
这些都充分说明许多学生的身心都处在不健康或不甚踺康的状态,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身体以及心理等,危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各级学校培养健康人才的瓶颈。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探究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学校教育深化改草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学校体育新课程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影晌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分析校外社会因素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会受到校外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健康问题与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心理健康与生活行为方式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
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风气,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
社会学视角下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学视角下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前言】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一个人的心理、情感、心态等多方面因素. 那么心理健康到底是如何被影响的呢?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个人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遗传因素遗传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
调查研究显示,有些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在同一家族中明显高于其他家族。
因此,家族中存在某些精神障碍或疾病的人,其后代罹患这些疾病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普通人。
2. 性格特征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对心理健康起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情绪稳定性差的人更容易感到焦虑、紧张、沮丧等负面情绪,而开朗、乐观、自信的人则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也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亲密的关系、支持和关爱等积极因素能够增强个人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促进心理健康。
而孤独、压抑、忧虑等消极因素则会增加个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大。
一般来说,经济状况越好的人,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也就越低。
而贫困、失业、低收入等经济困境会使人们感到沮丧、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2. 劳动条件和工作质量劳动条件和工作质量也是影响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过重的工作量、高强度的劳动、单调的工作、长时间的加班等都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些工作条件不仅容易引起身体疲劳和亚健康问题,而且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种族、文化差异和社会支持种族和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态度有所不同,因此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有很大差异。
同时,社会支持也是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得到其他人的承认、关心、支持等,这些因素能够增强个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能力。
【总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5)(三)研究方法与范围 (6)二、文献综述 (7)(一)心理健康概念界定 (8)(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9)(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及影响因素 (10)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2)(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3)1. 调查工具的选择与制定 (14)2. 样本选取与分布 (16)3.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17)(二)调查结果概述 (18)1. 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19)2. 各类心理问题的分布情况 (20)3. 不同年级、性别间的差异比较 (21)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21)(一)个人因素 (23)1. 生物学因素 (24)2. 社会文化因素 (25)3. 个性心理特征 (26)(二)环境因素 (28)1. 家庭环境 (29)2. 学校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2)(三)教育因素 (34)1. 教育方式与内容 (35)2. 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 (36)3. 师生互动与支持系统 (38)五、案例分析 (39)(一)典型个案介绍 (40)(二)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剖析 (40)(三)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估 (41)六、结论与建议 (43)(一)研究发现总结 (44)(二)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45)(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46)一、内容概览引言:简述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介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阐明调查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概述:描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包括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介绍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心理测评等。
说明数据来源,如大学生群体样本的选择、样本规模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展示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描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大学生空心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大学生空心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摘要】空心病是指一种由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它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空心病作为一个新的病理概念,体现着当代青年的心理现状和表现形式。
目前,对于空心病的差异化成因和针对性政策研究还不够深入。
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旨在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了解大学生空心病在不同年级、性别、专业上罹患状况的差异程度,进行深入的心理学层面的探析并为大学生潜在性空心病、空心病以及趋向于发生“病变”的病症提供解决方法,进行针对性干预并引起社会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空心病;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294-041.空心病的现状与研究问题1.1 研究问题与动机空心病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心理学概念,空心病的正式表达是“价值观缺失所导致的心理障碍”。
其最早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在2016年11月的《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中提出,其中表示30.4%的北大学生“兴趣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症状表现与抑郁症极相似,但按照抑郁症的治疗方式没有效果[1]。
“空心病”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重视,但就目前的研究而言,空心病仅以北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缺乏广泛性、普遍性,需要对不同年级、专业、性别、地域等学生罹患空心病的针对性分析。
除此之外,相关的解决方案过泛,实践性不强,对于学生和校方而言,在短期内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
1.2 研究意义这一研究旨在探索空心病的个体差异性特征,厘清年级、性别、学科对空心病状况的差异化影响。
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关对策,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力支持和解决方向。
同时,找出大学教育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科目与大学生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教育模式、父母、学校教育方法提供改进意见。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摘要】现代社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广泛关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后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实践效果。
展望未来,建议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与服务。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现状分析、问题、挑战、对策、案例分析、展望、建议、未来、希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当前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个体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焦虑、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适应能力不足等方面,给学生带来了心理负担和心理困扰。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主要关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而缺乏对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无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旨在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讨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旨在为今后改进和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基于心理学视角分析大学生“空心病”现象

基于心理学视角分析大学生“空心病”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大学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就是“空心病”,即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到孤独、空虚和无助的心理状态。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生“空心病”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关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处于一个转折期,他们经历了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转变,面临着新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对一些学生来说,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情感和心理上出现困扰,感到孤独和无助。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也让大学生感到焦虑和压力重重,导致了“空心病”的产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社交困难,以及日益增加的虚拟社交,这也是“空心病”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心理学的角度上,大学生“空心病”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读。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空心病”现象与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让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困难,很多大学生面临着社交孤立和心理压力。
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空心病”现象与个体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一些性格内向或者自尊心较弱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空心病”的状态,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对社会关系的焦虑。
从心理调适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空心病”现象也与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应对方式有关,一些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和情绪释放机制,容易陷入“空心病”的状态。
在面对大学生“空心病”现象时,我们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和干预方法。
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家庭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心理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社交环境建设。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情况分析

2019第1期中(总第288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强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属于心理学领域的新兴科学。
我国对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的研究时间尚短,取得的研究成功也比较有限,就大学生心理健康而言,传统心理学教育和研究应在现有基础上做进一步加强,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的现状、针对问题探析优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的现状(一)自助教育开展经验缺乏我国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前依然不够深入,其实践应用的经验也较为欠缺,这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教育开展的经验不足。
如传统心理学模式下,强调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借以了解各类心理问题,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研究方向上更强调积极方面,这即是说,即便大学生不存在心理问题,也应以积极手段引导其心理发展更趋健康化,而且强调大学生的“自助”,传统对症下药的模式不再适用。
这也为具体工作的持续开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二)自助教育的开展缺乏计划性我国自助教育的开展拥有一定经验,但基本集中于文化课的教育中,心理学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在部分尝试推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的高校,该项工作的开展也多处于摸索尝试的状态下,工作上缺乏依照和计划,较为盲目。
如部分教师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做出基础,尝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请学生就心理健康发表意见。
因心理问题往往难于开口,这一尝试收效并不理想。
与此同时,推行自助心理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相关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我国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时间较短,也影响了该模式的积极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的优化策略(一)引进各国先进经验尝试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模式的作用,不能过于盲目,可引入各国先进经验作为参考。
如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心理健康自助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积累层次,以教师的教育为主,将黑格尔、弗洛伊德、培根等哲学家、思想家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方向性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要等进行选择性学习和知识积累,针对其中的困惑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
基于希望的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轻生意念的理论研究

基 于希 望 的积极 心 理 干预 对 大 学 生轻 生 意念 的理 论研 究
唐 春 燕
(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2 0 0 )
摘 要 :希 望 是 积 极 心 理 学 的 研 究 主 题 , 本 文 探 讨 希 望 在 积 极 心 理 干 预 中的 作 用 . 用 以 为 未 来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过 程 中 有 轻 生 意 念 的 同 学 进 行 心 理 干 预 给 予 一 定 的 理 论 支持 。
一
迫 切 和 重 要 。临 床 研 究 证 实 . 在轻生死亡者 中. 约有 8 %在 行 动 前 以 各 种 形 式 表 露 过 轻 生 念 头 ; 有 轻 生 意 念 的青 少 年 。 其 轻 生 企 图的 比率 高 于 一 般 人 的5 倍 ,且 轻 生 意 念 出现 越 频 繁 , 越 有 可 能 出 现 轻 生 行 为 : 但 是 目前 关 于 轻 生 意 念 的研 究 , 基 本 都 停 留在 轻 生 意 念 的筛 选 、流行 病 学 的 调 查 或 相 关 因 素 的分 析方 面 , 而 干预研究很少 , 仅 有 少 数 国外 研 究 成 果 。 而 且 这 些 研 究 基 本 是 以外 在 的消 极 预 防 为 主 ,并 不 能 达 到 促 进 个 体 真
一
关键 词 : 积极心理 学 希 望 积 极 心 理 干 预 轻 生 意 念 目前 。 大 学 生 轻 生 问 题 已成 为 社 会 与公 共 卫 生 问 题 , 每 年 全 国 都 会 有 一 些 大 学 生 轻 生 案 例 的发 生 [ 1 ] 。 大 学 生 轻 生 的 预 防与 干 预 已成 为 高校 教 育者 们 需 要 解 决 的 一 项 重 要 课 题 。轻 生行 为经 常具 有 偶 然 性 , 但 偶 然 性 的行 为背 后 , 都 隐藏 着 必 然 性 的一 种 意念 , 就 是 所谓 的轻 生意 念 。 所 以 可 以认 为轻 生行 为 首先 要有轻生意念 . 轻 生意念( s u i c i d e i d e a t i o n ) 是 指 并 未 实 际 采 取 自我 伤 害 的行 动 或 威 胁 自我 生 存 的 行 为 。但 具 有 意 图存 在( P o k o r n y , 1 9 7 4 ) 。 轻 生 意 念 是 轻 生 未 遂 和 轻 生死 亡早 期 的心 理活动 , 是 轻 生 行 为 最 为 敏感 的预 测 因素 [ 3 _ 。 些 调 查 已经 发 现 轻 生 意 念 的 有 效 控 制 直 接 关 系 轻 生 行 为 的发 生 概 率 ,这 就 让 大 学 生轻 生 意 念 的 干 预 工 作 显 得 尤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 G Pn ,A Q N igC O i
(c o l f u l a ae n ,epeSu ies yo hn , e ig 0 8 2 C ia S h o o bi m n gme tP o l nv r t f ia B in 1 0 7 , hn ) p c i C j
校园生活因素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 , 为高校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显示 : 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程 度较 差 , 并存 在 性别 差异 ; 校 服务 和设 施 、 园生 活 因素对 大学 生 的健 康行 为 影 响大 多不 显 著 , 的 干预 措 学 校 高校
施重点应放在健康教育 , 促进其健康意识 的形成。 关键词 : 大学生; 健康行为; 影响因素
学 习压 力 、 人 主 观意 识等 因素影 响 。本 研究 旨在分 个
【 健康t理 】 甄 两
了丽 j两
基 孑 干 预 顽 角 晌 大 学 生 健 康 行 为与 影 响 因素 分 析
王 平 ,曹 琦
( 中国人 民大 学公共 管 理 学院 , 北京 10 7 ) 0 82
摘要 : 利用 自编问卷 , 考察大学生的健康行为倾 向与分布特点 ; 从干预措施的角度 , 考察高校服务和设施 、
大学 生 是 未来 社 会 发 展 的 中坚 力量 ,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 会 不
议。
一
同领域各个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提 高大学生群体 的身体素质 , 具有 国家人力资本培养的战略意义。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在 19 9 1年 《 界 卫 生 报 告 》 指 出 : 在 世 中 “
人 类 疾 病 归 因 因素 中 ,行 为 方 式 因 素 占归 因 比例 的
Ab t a t s r c :Us fq e t n ar o su y t e h at e a i ro i n a in a d d sr u in o ol g t d n s I e o u si n i t t d h e l b h v o r t t n it b t fc l e su e t. n o e h e o i o e o d rt f rd t o n v ri e o i l me ti t r e t n , h n su y o n v r i e v c s a d f c l is c mp s r e of a a f ru ie s i st o e t mp e n n e v n i s t e t d f i e st s r ie n i t , a u o u y a ie l e f c o s o e l e a i r f o l g t d n s T e r s l h we a , h o mai n o ol g t d n s e l i a t r n h at b h vo so l e s e t. h e u t s o d t t t e f r t fc l e su e t f h c e u s h o e h at h b h v o s p o ,a d h v e d r d f r n e ; n v r i e i e n a i t s c mp s l e fc o s a e mo t o e a ir i o r n a e g n e i e e c s u i e s y s r c s a d f c l i , a u i a t r r sl n t f t v ie f y sg i c n n h at e a ir o ol g t d n s u i e st n e v n i n h u d f c s o e l d c t n n r i n f a to e l b h v o fc l e s e t; n v r i i t r e t s s o l o u n h a t e u ai ,a d ty i h e u y o h o t r mo e t ero e l wa e e s o p o t h i f a t a r n s . h h K e wo d : ol g t d n ;h a t e a i r i f e c f co y r s c l e su e t e l b h vo ;n u n e a t r e h l
、
研 究 综 述
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在三个方 面 :大学生健 康行 为 的重要 性 ,大 学生 健 康 行 为形 成 程 度 的测 量 及 大
学 生健 康行 为 的影 响 因素 。 在 健 康 行 为 的重 要 性方 面 , 嘉 玲等 (0 8 嗍 吴 20 ) 提
6 %。 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 良好的健康行为的形成 , 0 ” 是高校教育 的重要课 题。影响身体 素质 的行为包括 体育锻炼行 为、 饮食 习惯 、 作息情况 、 防保健 和就 预 医行 为几 个 方 面 , 为 形 成受 学 校 相关 设 施 与 服 务 、 行
中图分 类号 : 1 R9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4 7 7 【0 2 0 — 0 0 0 10 — 7 8 2 1 )3 0 3 — 4
An l sso o lg t d n s e l e a i r a d i fu n e f c o sb s d o h t r e t n a y i fc l e su e t h a t b h v o n n e c a t r a e n t e i e v n i s e h l n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