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的诊断治疗流程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窦性心动过缓 病情说明指导书

窦性心动过缓 病情说明指导书

窦性心动过缓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窦性心动过缓概述窦性心律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的主导节律,可分为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为60~100次/分,婴幼儿和儿童的频率比成年人快。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简称窦缓,是指成年人窦性心律的频率慢于60次/分。

可为生理性状态,也可为病理性因素导致。

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窦性心律不齐而出现心律不规则。

英文名称:sinus bradycardia。

其它名称:窦缓。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心律失常。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本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发病部位:心脏。

常见症状:多无明显症状。

主要病因: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

检查项目: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心电事件记录仪、运动试验、阿托品试验、倾斜试验、睡眠监测、心脏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临床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和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

二、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特点三、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病因总述:窦性心动过缓是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动过缓。

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分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大类。

基本病因:1、生理性原因(1)常发生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体力劳动者及睡眠时。

(2)一些手法,如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诱导呕吐等可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病理性原因(1)心脏疾患:如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2)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症、尿毒症等。

(3)代谢降低:如低温、重度营养不良恶液质、脑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4)药物因素: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诊断与治疗PPT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诊断与治疗PPT

案例二:病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病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甲状 腺功能减退等
症状:心率缓慢、心律不齐、头晕、 乏力等
诊断: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 等
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 式调整等
预防措施: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
案例三:护理经验分享
患者年龄: 10岁
症状:心悸、 头晕、乏力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6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的预 后与转归
预后评估
预后良好: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无明显症状 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效果良好,部分患儿需要手术治疗 复发风险:部分患儿存在复发风险,需要定期复查 并发症: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定义:小儿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小儿心率低于正常范围,通常低于60次/分钟 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低血糖等
症状表现
心律不齐:心跳不规则,有 时快有时慢
头晕、乏力:头晕、乏力, 活动后加重
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消化 不良
发育迟缓:生长发育缓慢, 体重、身高低于同龄儿童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类似疾病 史
环境因素:长期生活在高海拔 地区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疾病因素:患有某些疾病如甲 状腺功能减退等可能导致心动 过缓
04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的治 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β 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阻滞剂等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药 物治疗无效或病情 严重的患者,可以 考虑手术治疗

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
病例资料
男性65岁,身高165cm/体重70公斤
入院诊断: 前列腺肥大 冠心病 糖尿病 高血压病
病例资料
➢ 术前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符合高血压心脏病表现 ➢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 ➢ 术前空腹血糖7.5mmol/L
病例资料
病例资料
纱布按压伤口止血,立即开放左肘正中静脉,18G留置套 管针输液
➢ 听诊双肺,判断是否有气胸或误吸的可能。
二、麻醉管理讨论 2. 还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解哪些病史?
二、麻醉管理讨论
二、麻醉管理讨论 3.需要哪些术前药物?
二、麻醉管理讨论
不给术前用药。
由于这是一个拟行急诊手术的处于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的患 者,镇静或镇痛药可能进一步恶化本身已经很不稳定的血流 动力学状态,故不宜使用术前药。
二、麻醉管理讨论 6.如何进行麻醉维持?
二、麻醉管理讨论
Ø 麻醉维持原则包括: ①应维持使用镇痛药以控制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反应
芬太尼对心血管功能差的患者能提供良好镇痛作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可考虑选用,但开始应用剂量宜小。
②低浓度应用吸人麻醉剂如七氟烷维持全麻,以避免影响 患者血流动力学。
二、麻醉管理讨论 7.如何选用肌松药??
入手术室前输入乳酸纳林格液1000ml 急行深静脉穿刺置管 压迫伤口紧急转运至手术室拟行剖腹探查术,转运过程中
患者有大量黏稠的未消化食物残渣呕出。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患者为腹部多处刀扎伤,伤口持续性血液渗出,动脉压测 不到,心率增快,意识不清, 呼之不应,瞳孔等大等圆。 根据失血程度和临床表现判断,患者处于多发性创伤失血 性休克期。
二、麻醉管理讨论 4.需要哪些术前准备?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处理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处理

---------------------------------------------------------------最新资料推荐------------------------------------------------------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处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处理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发生率更高。

其起病隐袭,进展缓慢。

根据发生部位,缓慢性心律失常可以分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室内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包括一系列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

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

前者包括 I 度和II 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又称 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

室内阻滞指的是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阻滞及左前分支、左后分支阻滞。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及动态心电监测仪等心电检查: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通过心电图及动态心电监测仪等心电监测方法以确诊。

对于间歇性发生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监测仪可了解到最快和最慢心率、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有助于明确诊断。

1 / 490%心律失常都在院外发作,而且发病时间短、很难捕捉。

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发生。

这是目前医院心电图机的一个短板,就是疾病发作后等到医院检查,病症已经消失了。

掌上心电专注于家用心电监护,随时随地 24 小时监控您的心脏健康,且有心电医生在线指导,是您值得信赖的心脏家庭医生;掌上心电动态心电记录仪有四大功能:功能一:疾病初步筛查。

用户可随时随地自测心电图,及时捕捉心脏异常,检测结果通过APP 发送至心电医生,实时监控心脏,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有效提高心血管病检出率,降低疾病突发风险;功能二:捕捉异常以供就医参考。

临床科室窦性心动过缓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窦性心动过缓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窦性心动过缓处理流程
目前,为了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手术安排顺利进行,超声科对窦性心动过缓实行了危急值管理,但是临床科室的处理不一致,不统一。

现经过与岳院长沟通后,提出如下意见,请各科室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1、发现窦缓后,询问患者既往有无黑朦、晕厥、心悸史,如果有则建议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内一科有短时动态心电图,12小时完成。

由超声科在检查后询问病史,联系临床医生解决,并在报告上说明。

2、发现窦缓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和症状,建议患者爬三层楼梯后再立即复查。

由超声科询问病史,联系临床医生后再行检查,并在报告上说明。

3、发现窦缓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和症状,爬楼梯后心电图如大于80次,不需处理,心电图报告注明为运动后心电图。

4、发现窦缓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和症状,爬楼梯后心电图如小于80次,建议阿托品试验。

5、阿托品试验心率大于80,不需处理,小于80,建议动态心电图。

6、阿托品实验注意:青光眼禁忌(做之前要初测眼压和视力),发热病人(用了后可导致高热不退),前列腺增生。

阿托品实验后要患者卧床休息(走路可能摔倒),夏天一定要开空调,否则容易中暑(特别是老人可导致热衰竭)。

7、麻醉科对心率和心电图的需求要有科学依据和对策。

心动过缓的治疗方案

心动过缓的治疗方案

心动过缓的治疗方案简介心动过缓是指心脏起搏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的缓慢速率,导致心脏跳动频率低于正常水平。

一般来说,心动过缓可以引起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晕厥或心搏暂停。

因此,对于心动过缓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诊断在确定心动过缓的诊断之前,需要先对心脏的电活动进行评估。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心电图(ECG)来确定患者的心率和心律。

根据心率的水平,可以将心动过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轻度心动过缓:心率介于40-50次/分钟之间;2.中度心动过缓:心率介于30-40次/分钟之间;3.重度心动过缓:心率低于30次/分钟。

除了心电图之外,还可以进行其他检查,如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和运动器官监测(exercise stress testing),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排除其他可能的心脏问题。

治疗方案针对心动过缓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具体取决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心率水平。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且有效的治疗心动过缓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1.心脏起搏剂(Pacemaker):对于重度心动过缓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心脏起搏器可以监测心脏的电活动,并在需要时发送电脉冲以维持正常心率。

2.心律调节药物: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能够帮助调节心脏的节律,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提高心率并恢复正常的心律。

3.激动剂:不同于心脏起搏器,激动剂是一类能够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来提高心率的药物,如同杜脑和异丙肾上腺素等。

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治疗心动过缓:1.心脏外科手术:对于一些特定的心动过缓病因,如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心脏瓣膜病变等,可能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来纠正这些问题并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2.心脏射频消融术:对于由心脏传导系统中的某些病变引起的心动过缓,可以通过心脏射频消融术来破坏异常的心脏传导组织,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心动过缓(临床路径)

心动过缓(临床路径)

心动过缓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心动过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CD-10:I20.0/20.1/20.9)或III度房室阻滞(ICD-10:I21.4);行永久起搏器臵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认识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2010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表现: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有时是偶然被发现的。

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动过缓的程度。

通常心率不低于50次/分,可以不引起症状。

当心率进一步降低或出现大于3秒的长间隙,引起心脑供血不足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轻者出现头晕眼花、短暂眩晕、近似晕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晕厥、心绞痛及阿-斯综合征。

长期心动过缓会导致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差、记忆力减退、运动耐力下降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明确症状与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性是定义症状性心动过缓的必需。

症状性心动过缓是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适应征。

2.临床类型:心动过缓常见类型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指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和功能减退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引起的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征,简称为病窦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一系列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

(2)房室传导阻滞系指由于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延长所引起的房室之间传导缓慢或中断的现象。

阻滞部位可在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

按阻滞的严重程度可分为I、II、III 度,I度传导阻滞表现为每次冲动传导时间延长;II度传导阻滞表现为部分冲动传导中断;III度传导阻滞表现为全部冲动均不能下传。

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诊疗常规

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诊疗常规

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诊疗常规【概述】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和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室率过缓性心律失常,常伴有全身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

【临床表现】1心律不齐所致的心悸。

2.因心动缓慢所致的全身器官供血不足症状,如疲倦、乏力,头晕、黑朦、晕厥、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出现阿一斯(Adarns一Stokes)综合征。

3.与心律失常相应的体征如心律不齐、心搏脱漏;心音强度改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大炮音等。

4.可伴有原发心脏疾病的表现。

【辅助检查】1.主要通过ECG进行诊断,包括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动态心电图、植入式心电信息记录仪。

2.功能试验窦房结功能测定,如阿托品试验、自主心率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及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测定(食管或心内)。

房室传导系统电生理检查,希氏束电图描记,1:1传导的最高心房起搏频率测定、程序心房刺激测定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及传导时间。

3.特殊病因的有关检查颈动脉窦按摩、倾斜试验。

【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与心室率过缓相关的器官供血不足所致的症状及典型心电图特征予以诊断,必要时结合功能检查和电生理试验综合分析,可以明确过缓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程度。

【治疗】1.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治疗适用于可逆性的过缓性心律失常、临时保护性起搏及需急诊抢救性起搏的患者。

2.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适应证1)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束支一分支水平阻滞,间歇发生II度H型房室传导阻滞,有症状者;在观察过程中阻滞程度进展、H-V间期>100ms者,虽无症状,也是植人起搏器的适应证。

3)窦房结功能障碍,心室率经常V50次/min,有明确的临床症状。

4)病窦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间歇发生心室率V40次∕min,或者有长达3s的R—R间隔,虽无症状,也应植入起搏器。

5)由于颈动脉窦过敏引起的心率缓慢,心率或R-R间隔达到上述标准,伴有明确症状者;但由于血管反应所致的血压降低,起搏器不能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