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对比

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对比
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对比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6 年7月第3卷/第10期V ol.3, No.10, Jul. 2016

48

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对比

王 音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在牙齿修复中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分别采用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种植稳定系数方面,即刻种植法相对于常规种植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牙龈红肿、牙齿松动以及牙周脓肿等总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齿修复中采用即刻种植法相对于常规种植法,稳定性更好,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即刻种植法;常规种植法;牙齿修复;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6.10.048.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口腔健康问题,牙齿缺失作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对患者的面部美容以及正常咀嚼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牙齿种植作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较好的修复效果[1]。为进一步提高牙齿缺失患者的修复效果,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牙齿缺失患者90例,就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牙齿缺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性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1.7±4.2)岁,其中27例患者牙齿缺失是因为早期的龋齿、18例是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的牙齿缺失;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1.4±4.0)岁,其中25例患者牙齿缺失是因为早期的龋齿、20例是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的牙齿缺失,所有患者均符合种植牙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种植法;观察组采用即刻种植法,具体方法如下。

对照组:对患者的牙槽骨实施X线摄影诊断,通过对牙槽骨影像资料的分析,实施拔牙操作,拔牙完成后,对于存在有碎片的及时进行清理,做好拔牙后的健康指导,在患者拔完牙约两个月后,观察患者拔完牙后的创面,如果恢复较好,可对其开展牙齿种植[2]。

观察组:修复前常规对患者的牙槽骨实施X线拍片,结合患者的牙槽骨情况,对患者开展拔牙操作,拔牙完成后,及时的清理拔完后的碎片,清理完成后即可开始牙齿种植,种植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完成个人护理工作[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主要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的种植稳定系数、牙龈红肿、牙齿松动以及牙周脓肿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整理的主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时间段牙齿种植稳定系数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牙齿种植修复后的牙齿种植稳定系数比较。见表1。根据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可知,在修复后3个月以及6个月的牙齿种植稳定系数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牙齿种植稳定系数比较(x±s)

组别n3个月6个月

观察组4564.9±6.171.1±7.2

对照组4562.5±5.868.8±6.3 t/ 5.943 6.376

P/<0.05<0.05

2.2 牙龈红肿、牙齿松动以及牙周脓肿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完成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修复完成后1例出现牙龈红肿、1例出现牙齿松动,2例出现牙周脓肿,总的发生率为8.9%;对照组患者修复完成后2例出现牙龈红肿、1例出现牙齿松动,2例出现牙周脓肿,总的发生率为11.1%,在牙龈红肿、牙齿松动以及牙周脓肿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重视口腔修复问题,口腔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患者的面部美容,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得患者出现自卑、压抑等异常心理,除此之外,牙齿缺失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咀嚼功能,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消化功能,同时出现牙周疾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对此应高度重视牙齿缺失问题,尽早的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