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课件

宏观经济学-讲义课件
宏观经济学-讲义课件

宏观经济学

CH1宏观经济学导论

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最早是挪威著名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R·费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顾名思义,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大问题,即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或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如果从历史上看,最早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及其著作《国富论》,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事,1936年出版的凯恩斯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认为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了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学著作,现代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由凯恩斯奠定基础,并由凯恩斯的追随者发展起来的。

§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社会的总供给、总需求、总价格、总就业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经济学说,它不同于考察以个人与企业为对象的微观经济学。(“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总体”,是指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直接或间接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有机体)。具体讲,宏观经济学即以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二、基本问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产量的决定,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这一指标可以衡量整个经济的状况,并决定了总体经济中的其它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决定了经济中的就业状态。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与增长,只有在说明了GDP决定的基础之

实际GNP:以(当年)不变结构计算的产量

名义GNP :以(当年)可变结构计算的产量

2、失业问题

凯里斯主义提出宏观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失业问

题。战后美国的失业率逐年增加,1952-1962:5.1%,1962-1972:4.7%,1972-

1982:7.0%,1981-1982:9.7%,1983-1985:8.0%。失业使经济增长缓慢,并带

来了许多社会与政治问题,固此,研究失业的性质、特征、分类,原因以及解决方

法就是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3、通货膨胀问题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质水平的普遍上升。战后通货膨胀成为全球性的宏观经济问

题。无怪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一部经济发展史也就是通货膨胀史。

从图中可以看出,60年代以前的通货膨胀较低,1973年以后的通货膨胀相当高,

其中1974年第四季度达到14.3%的最高点,80年代以后有所下降。

委内瑞拉目前正处于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机中,而人民则面临严重的食物危机。

目前委内瑞拉的通胀率是全球最高的,一些经济学家预计到2017年底其国内通胀率将会飙

升至2200%。委内瑞拉货币玻利瓦尔也大幅贬值,使得政府及零售商店更难以购买食物,导致

国内食物严重短缺。目前在委内瑞拉有三种地方能够买到食物。其中之一就是国有商店,这种

商店出售的食品有政府补贴,因而价格相对较低。不过这些商店对购买食物有着严格的限制。

人们只能在一周中的固定日子购买食物,而且要排上数小时的队且不一定能够买到食物。另一

种选择就是私人超市,不过私人超市的物价昂贵而且同样面临食物短缺问题。最后一种选择就

是黑市,在黑市购买食物既违法又危险。而且食物价格巨贵无比,通常是国有商店价格的15倍

以上。委内瑞拉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为1507.58美元每月,但黑市的一袋意大利面就要300美

元以上,普通人完全无法承受该价格。

8

642失业率141210

8

642

4、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问题

正如J·托宾所指出的早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的相当长时间里,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就成为“宏观经济学两个不变的基本命题”。战后,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为什么经济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增长如此缓慢?这是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

5、国际收支问题

现在各国经济都是开放经济,各国之间存在着商品、资本、人力的流动。各国经济往来的结果反映在国际收支上,一国的国内收支对国内经济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汇率决定。

以上这五大问题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宏观经济学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三、研究目的

◆寻找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得的对策,即

◆国民收入在无通货膨胀又没有(周期性)失业状态下的增加。

§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在自由竞争时期,主流经济学(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微观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从全社会(宏观)角度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或失业。1929-1933年的大衰退给传统微观经济学致命一击。面对如此大规模萧条,微观经济学陷入了困境,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十年代凯恩斯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第一阶段,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战后到60年代末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第二阶段,以美国为首的一批新古典综合经济学家,在各个方面发展了宏观经济学,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产生及发展脉络

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20初)

古典宏观经济学(传统宏观经济学)

1929-1933年危机的产物: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

凯恩斯的经济学(失业/就业/衰退/萧条经学)

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的主流经济学

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

70年代中期滞胀的产物:自由主义派别纷起

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80年代以来两大派别的形成

政府干预派(新凯恩斯主义)

自由主义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1、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以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标志,《通论》在以下一些方面奠定了基础。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定理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根据这一假设资源可以通过结构调节而充分利用,从而就把研究资源利用问题的宏观经济学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凯恩斯批判了萨伊定律,承认资本主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这就把以资源利用问题为中心的宏观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探讨失业存在的原因,他又认为总就业量是由总产量所决定的。因此,他“着重在研究何种决定力量使总产量与总就业量改变”,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展开对各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在《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与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即运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关系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它宏观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假定生产设备、技术、资源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并以总需求不是来解释失业的存在,记述了储蓄、投资、货币需求与供给、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后面将始终讨论的问题。

第五、明确提出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都是以自由放任为特点的,而凯恩斯的创新之处正在于他强调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他论证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充分就业,以及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为中心的需求管理。

2、第二阶段:凯思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

《通论》发表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为了完成宏观经济学体系做出了努力,其中特别是英国经济学家R·哈罗德、J·希克斯,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P·萨缪尔森、F·莫迪尼安尼、J·托宾、R·索洛、A·奥肯等。他们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主要有这样一些方面。

第一、IS—LM模型

这一模型最早由希尤斯在1937年提出,以后又经汉森等人的发展,这一模型把凯恩斯分析国民收入的四个变量I(投资)、S(储蓄)、L(货币需求)、M(货币供应)结合在一起,分析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时,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用一般均衡方法概括了凯恩斯的需求决定理论,在政策上,可以分析财政与货币政策,这一模型称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第二、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首次确定了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绝对收入论说。此外,还有相对收入论说,生命周期论说,持久收入论说等。

第三、投资函数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投资函数理论把投资作为利率与预期利润率的函数。其后经济学家从更广泛的方面研究了投资问题。主要发展有:(1)产量对投资的影响(2)收入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这是对凯恩斯主义长期化、动态化的结果,这方面主要有哈罗德和多马提出的增长模型,提出的新古典模型等。

第五、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

除了凯恩斯提出了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以外,还发展了成本推动、混合型、结构型的通货膨胀。

第六、宏观政策的发展

(1)形成了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

(2)需求管理政策本身的发展

3、第三阶段: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滞胀”的出现,正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地位动摇了。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凯恩斯主义力图修改自己的理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14版),另一方面是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形成了在更大的范围内综合的局面。

§3 宏观经济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GDP)的决定为中心来展开对各种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以探讨整个经济的运行规律,研究各种总量之间的关系,并为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决定产量和价格的关键因素,总需求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总供给为财政政策与工资行为和预期的影响,此外还存在着通过货币市场的反馈: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增加提高了利率又减少了总需求(反之,亦反之)。整个宏观经济学正是围绕这个图所表示的关系展开的。

主要参考书:

《现代西方经济学》下册宋承先复旦《宏观经济分析》 E·夏皮罗 4版《经济学》 P·萨缪尔逊 W·诺德豪斯 16版《高级宏观经济学》上、下册梁小民北大《宏观经济学》 R·多思布施 S·费希尔 6版《宏观经济学:理论、运行与政策》 R·霍尔 J·泰勒 5版

CH2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宏观经济学把社会总体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是经济中的总量,而衡量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尺度是国内生产总值,因此,阐明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有关总量衡量的规定与技术的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前提。正如J·托宾所说“如果没有国民收入核算和近四十年来其他方面统计的革命和改进,当前的经验宏观经济学便是不可想象的”。在创建和发展这一核算体系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W·金、S·库尔涅茨、英国经济学家J·斯通以及美国商务部。

§1 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的活动及其运行规律,整个经济是由许多不同的经济单位所组成的。要研究整个经济,就必须分析各种经济单位之间的联系,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正是要说明经济中各种经济单位之间的这种联系。因此,这一模型即是宏观经济的框架,又为国民收入的核算提供了基础。从理论上讲,国民经济可以分为由居民(household)和厂商(firm)所组成的两部门经济(two sectors economy);由居民、厂商和政府组成的三部门经济(three sectors economy);以及再加上国外部门的四部门经济(four sectors economy);又称为开放经济(open economy)。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在两部门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厂商向居民户支付报酬(收入);厂商用这些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向居民户提供产品与劳务,居民户为购买这些产品与劳务而进行支付(消费),这时,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下:

收入

消费支出

只要居民户把所得的所有收入用于购买厂商的产品与劳务,这个循环就可以以原有的规模一直维持下去。

假设居民户把收入一部分用于购买产品与劳务,另一部分收入储蓄,厂商在居民户的购买支付之外又获得了其他来源的投资,那么,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就是:

如果金融机构把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那么,这个循环仍然可以以原有的规模维持下去。储蓄是这一循环的漏出(withdraw),投资是对这一循环的注入(injection),只要漏出等于注入,收入流量的循环就可以正常进行下去。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部门经济的包括居民户、厂商和政府的经济。政府为经济提供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并为此向社会征收税收进行支出,所以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是通过税收与支出来实现的。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以美国为例,在1985年财政年度的联邦政府总收入中,税收占95%,税收分为直接税(direct tax)和间接税(indirect tax)两类。直接税是直接向个人或厂商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收负担由纳税人直接负担,无法转嫁出去,例如,所得税(income tax),财产税(property tax),遗产税(inheritance tax)。间接税是指向商品和劳务所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收负担不由纳税人直接负担,可以转嫁出去,或者是消费者,或者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属于间接税的有消费税(consumption tax),货物税(commodity tax)。

政府支出分为二类,即用于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政府购买以及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的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随着政府在经济中作用的加强,政府支出有不断增别的趋势。从1947-1986年,美国联邦政府支出增加了27.7倍。三部门循环模型如图:

要使收入流量的循环正常进行下去,除了储蓄等于投资,还要求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部门经济是在居民户、厂商与政府之外再加上国外部门。国外部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是,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本国提供生产与劳务,对本国来说就是进口;作为国内商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进行购买,对国内来说,这就是出口。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图:

要使四部门中收入循环流量能正常进行,要求储蓄等于投资、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进口等于出口。后面再讨论不必一一相等。

四、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向我们提供了三种衡量国民经济活动总量的方法。第一种是根据居民户用于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总支出来衡量:第二种是把根据居民户提供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总收入来衡量;第三种是根据厂商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来衡量。在一个经济中,要使收入流量循环可以正常进行下去,厂商所生产出来的全部商品与劳务就要由居民户用所得到的全部收入购买。因为:

总支出≡总收入≡总产量

这样,就有了衡量国民经济活动总量GNP的三种方法:产品支出法、收入法与部门法。

§2 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的产值。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是指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全部商品和劳务,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是指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与劳务。由于在实际计算中要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一般采用增值(value added)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只计算服装的价值30,或计算在各生产阶段的增值(8+3+9+10),同样也就是30。如果按全部产品的产值计算则会有(8+11+20)=39,即为重复计算。

2、最终产品中既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又包括无形的劳务。

3、只计算一定时期以内(一年内)新生产的产品的价值。这就是说,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应该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例如,在某一年转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房屋的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在这一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是该年的劳务,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4、按市场价格来进行计算。这里会引出几个问题,第一,市场价格中包括了销售税(sale tax)与营业税(excise tax)这样的间接税,间接税不包括在生产费用之中,也不能作为生产要素的收入。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并不等于国民收入。第二,不进入市场交易的产品与劳务没有市场价格,因此也就无法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第三,还有一些劳务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表示,例如家庭主妇提供的劳务,政府职员等。

二、产品支出法(out-expenditure approach)

产品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flow of product approach)或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这种方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最终产品货币价值的总和。

如果用Q

1,Q

2

,Q

3

……Q

n

代表各种最终产品,P

1

,P

2

,P

3

……P

n

来代表各种最终产

品的价格,那么

P 1Q

1

=P

1

Q

1

+P

2

Q

2

……P

n

Q

n

=GNP

以美国1984年的国民收入统计为例,以产品支出法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包括

对国民生产总值所包括的项目应作如下说明:

消费:消费是指居民户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支出(汽车、彩电、空调等支出)、非耐用品支出以及劳务支出(教育、医疗、旅游等支出)。注意住宅建筑的支出不包括在消费之中,而包括在固定投资中。从表中可以看出,消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其中劳务占1/2。

固定投资:固定投资分为非住宅固定投资与住宅固定投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固定投资是指总投资,即折旧(depreciation)与净投资(net investment)之和。折旧又称为重置投资(replacement investment),指更新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的那部分资本存量的投资。固定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16%在右。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并不一定代表产品与劳务的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的变化。

当年的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量-上年年终存货量

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总和。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中的一部分,政府的转移支付并不包括在政府购买之中。

进口与出口:出口是一国向外国提供的产品与劳务,劳务包括一国工人在国外赚得的工资和在国外的资产所获得的利润和利息。进口是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所计算的是净出口。

三、所得或收入法(earning or income approach)

所得或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或要素收入法(factor income approach),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相加起来即可计算出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些相应的项目,则可以得出国民生产总值。

旧;第二,国民收入是根据企业出售产品得到的价格来计算的,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根据购买者支付的价格计算的,这两种价格的差别在于间接税。

四、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部门法是根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这种方法反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来源,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因此,又称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

品与劳务的增值。

§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国民收入核算中除了国民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其他总量,这些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直接相关,可以根据国民生产总值来进行计算。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以后新增加的产值。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泛指宏观经济学中的GNP、NNP、NI,可以统称为国民收入。

狭义的国民收入(NI)就是NNP减去一切间接税,而包括一切的直接税以及公司所得税,或者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收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个人收入的数值之所以不同于国民收入的数值,是因为包含在国民收入这个数据中的收入有一些并没有进入要素所有者个人手中,需要减去;另一方面,在核算各个要素所有者实际拿到手的收入,有一部分并没有包含在国民收入中,需要在国民收入之外加上这一部分收入。

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税-公司代交的社会保险基金税-未分配的公司利润+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的利息净额+消费者之间支付的利息+企业转移支付=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PD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一年之内)可以由个人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与储蓄的总和。或者个人收入减除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与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与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三、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潜在国民生产总值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nominal GNP)是按当年价格(current prices)所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NGNP的变动原因有二:一为产量,二为价格。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real GNP)是按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s)所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RGNP的变动是由产量引起。由于价格的变化NGNP与RGNP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以美国1982-1987为例,RGNP增长了22.9%,NGNP则为23.5%。

潜在国民生产总值(potential GNP GNP*)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在正常情况政可以产出的最大产量。

GNP可以小于GNP*

GNP也可以大于GNP*

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Arthur Okun)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和经验规律,GNP*的增长率为X%,当一年的事实

上的GNP的增长率超过GNP*的增长率21

2

%,(X+2

1

2

%)时,可以使失业率降低1%。

假设,GNP*增长率为3%,事实上的GNP增长率为51

2

%,则每年可以使失业率降

低1%。假设失业率8%,充分就业失业率6%,GNP*3%,GNP51

2

%,两年可充分就业。

§4 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

根据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支出的角度,还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如果用总支出代表了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需求,总收入代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总供给,我们就可以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来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

假设我们不考虑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差别,即广义的国民收入概念。

从需求方看,对国民收入的总需求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消费支出为消费需求,投资支出为投资需求,所以:

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消费+投资

以Y代表国民收入,以C代表消费,以I代表投资,则有下式

Y≡C+I

从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即产量的总和,这些产量由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这些要素供给的总和又可以用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来表示,收入又可以分解为消费与储蓄,所以

国民收入≡产量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

以S代表储蓄,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Y≡C+S

总需求是购买的总产量,总供给是生产出的总产量,如果生产出的没有销售出去,则以存货投资计,因此有下列恒等式:

C+I≡Y≡C+S

I≡Y-C≡S

I≡S

二、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恒等式

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中还要考虑政府的收入与支出。

需求方,在消费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增加了政府的需求,用政府购买代表(G)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Y≡C+I+G

给供方,在各种要素之外,又加上了政府的供给,用税收(T)来代表,则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供给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

≡消费+储蓄+税收

Y≡C+S+T

这时,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恒等式为

C+I+G≡C+S+T

I+G≡S+T

S-I≡G-T

若G>T为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

若G<T为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

三、四部门中总需求与供给的恒等式

在四部门中还要考虑到国外的需求与供给

从需求方,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之外,又增加了国外的需求(出口)

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Y≡G+I+G+X

从供给方,在各种要素与政府的供给以外,又增加了国外的供给(进口)M表示

国民收入≡各种要素供给+政府的供给+国外的供给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进口

Y≡C+S+T+M

这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 题型:1.选择:15*1’(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 2.名词解释:5*3’ 3.简答:6*6’ 4.计算:2*10’(P65 四、1 P100 四、 2 , 3 P116 二、7) 5.论述:1*14’ 一.名词解释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 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 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总结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 重点(4) 失业 一、失业的确认 就业者 失业者: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对于就业年龄, 不同国家往往有不同的规定以下几种情况也算作失业: (1)被暂时解雇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岗位的人; ⑵于30天之内等待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的人; (3)由于暂时患病或认为本行业一时没有工作可找而又不寻找工作的无业者 非劳动力:家务劳动者和退休人员 失业率围绕正常失业率而波动。正常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离称为周期性失业 二、失业有没有时间的长短 大多数人的失业期间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长期的。 三、失业的原因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工人寻找最适于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失业的原因 (1)寻找工作(job search)政府可以通过就业机构发布信息,就业培训,就业保障进行调整。 (2)最低工资法经济中大多数的工资高于法定最低水平。最低工资法主要是限制了劳动力中的最不熟练供热和经验最少的工人,所以最低公司法不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 (3)工会和集体谈判 (4)效率工资理论 和最低工资发的原理相似。效率工资理论主张给工人提供较好的工资,以提高他们的技能、身体健康,最终提高生产率。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附录:凯程已经在经济学考研树立了不可撼动的优势,凯程在2016年考研中,凯程保录班 学员勇夺人大经济学状元,考取人大、中财、外经贸等院校40多人,成功源自凯程专业的 辅导,对经济学的深刻把握,虽然凯程的经济学费用有点贵,但是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考取名校经济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跨专业,且有不少学生来自二本三本院校,在凯程他们实现了名校梦,有意向考经济学的同学,可以到凯程的官方网站查看他们的经验谈视频,注意是经验谈视频,很多机构说自己辅导了多少学生,他们网站一个视频经验谈都没有,说明他们没有成功案例,没有辅导经验,请同学们和家长们慎重选择。凯程网站大量的视频经验谈,扎扎实实的辅导才能有如此多的考研经验谈,有如此多的考研成功学员。

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吐血啊)

1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有关总量指标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得 到充分利用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 本平衡。 产生:亚当· 斯密,1776 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 1936 年(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 40 年代— 60 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 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 70 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 值的总和。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 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 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 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 GDP)× 100% 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 GDP;现实的GDP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而且无膨胀; 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 潜在 GDP < 现实 GDP 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 现实的 GDP=GDP 缺口。 GDP 的计算。 支出法: GDP=C (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 (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 +G (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 (出口 -进口) 收入法: GDP= 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折旧 NI (狭义的国民收入)=NDP- 间接税 +政府补贴 =工资收入 +净利息收入 +租金收入 +利润 +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 PI(个人收入) =NI- 公司利润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股息(股东红利) 或者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C+S+ 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 - 非税性支付 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 +进出口。 GDP 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 (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投资与储存恒等式,总原则:收入=支出 两部门: I=S 三部门: I+G = S+T→ I = S+(T - G)即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 四部门: I+NX=S+ ( T-G)即私人国内总投资+对外净投资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 练习:资本消耗补——356.4雇员酬金——1866.6企业利息支付—264.9间接税——266.3个人 租金收入—— 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 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的转移支付——374.5 个人消费支出——1991.9 计算: 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 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 1) NI=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 (2)国民生产净值 =NI+ 间接税 =2451.2+266.3=2717.5 (3) GDP=NDP+ 折旧 =2717.5+356.4=3073.9 (4) PI=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消费者支付的利息+股息 =2451.2- 164.8- 253.9+374.5+105.1+64.4+66.4 =2642.9 ( 5) DPI=PI -个人所得税 =2642.9- 402.1=2240.8 ( 6)个人储蓄 =DPI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240.8-1991.9-64.4=184.5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红字部分是容易忽略的点)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它涉及经济中商品与有关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短期波动等。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 第二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经济体系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GDP是以市场价值来衡量产品或劳务的价值 有些产品和劳务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 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本国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强调国民原则。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3、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所获得报酬(收入)的总和 4、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1)支出法:是从对产出的需求方面来衡量的。对本国产出的总需求由四部分组 消费:耐用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劳务支出 投资: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以及存货投资(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的转移支付? 净出 (2)收入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所得收入的角度衡量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公司的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非公司企业收入。 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 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5、GDP存在的不足 (1)GDP不能全面反映经济中的总产出 (2)GDP没有很好的反映福利状况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复出的代价,也无法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GDP无法正确核算产品的质量的进步与产品类别的变动对人们福利的影响 6、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的服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 拉斯派尔指数:用一篮子基期固定产品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就是一种产品得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得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得需求,整个社会得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得生产过剩就是不可能得.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得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得视角,运用一些新得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得运行进行了重新得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得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得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得常态③政府得作用 3、宏观经济得目标:①持续得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就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得现象与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就是宏观得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就是政府向社会与私人提供得各种服务得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她性”与非“争夺性"②具有“排她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就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得产品与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她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得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得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与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得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得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就是指从整个国家得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得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就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得曲线。瞧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得就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得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得人口所拥有得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得百分比。OPY就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得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得人得收入都就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得一定百分比得人口拥有得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得百分比。从曲线得形状可瞧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得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得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得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得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得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她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得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即

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

研究对象:某个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状况和发展。 1 用什么指标来度量宏观经济状况? 1.1 国内生产总值(产出量) GDP定义: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计算: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从GDP角度衡量了相对于基年现期的物价指数,有了平减指数也可以计算通货膨胀率 1.2 消费者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产出量是否健康) CPI:消费者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CPI计算:固定篮子(选择商品和服务)→计算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选择基年→计算CPI,CPI=(目标年价格总和/基年价格总和)×100 通货膨胀率:(目标年CPI-基年CPI)/基年CPI×100% 1.3 失业率(产出量是否健康) 定义:失业者占劳动者的比率 总是有人失业的原因:摩擦性失业(完全不可避免,因为经济史波动的,这会造成劳动力在各行业或部门的转移,这种重新找工作需要时间);结构性失业(工作岗位不足以使每个人都有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效率工资 2 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2.1 长期 2.1.1 生产和增长(长期中的两大主题) 经济能力体现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能力上,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劳动生产率。Y=AF(K,N),其中A表示生产技术、制度文化等等,K资本(自然资源、

钱),N劳动者(数量、素质),F将资本和劳动者结合起来以生产的生产函数。在长期来讲,使经济增长可从构建有利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入手(产权保护,技术进步等等),也可从增加资本(引进投资等)和提高改善劳动力市场(提升教育,增加人口数量)等入手。除此以外,最重要的一个是以最优的方式去组织生产,也就是F。 2.1.2 储蓄和投资以及金融体系(影响生产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金融体系: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等的一组机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股市和债市,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和共同基金等,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 国民储蓄:S=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投资I:用于扩大再生产而购买的生产要素;储蓄和投资的均衡分析:利率决定了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储蓄激励、投资激励和政府赤字均可调节可贷资金市场)。 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管理:风险厌恶、保险市场、持有风险多元化、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资产评估:基本面分析、有效市场假设、市场非理性 2.1.3 货币与物价(货币的意义和影响) 货币:货币出现从根本上实现了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也使财富积累成为可能。货币的三大职能:支付、计价、价值储存。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通过将公众的活期存款贷出去,就在不改变活期存款前提下增加了通货,实现了货币创造,这种创造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货币乘数,即准备金率的倒数。(这里的货币指的是通货+活期存款,即不会产生收益的,定期存款应该与股票债券等归为一类,因为他们是有预期收益的资产)。 货币供给与需求:决定物价水平。古典二分法:长期经济中,真实利率控制可贷资金市场,真实工资控制劳动力市场,真实汇率控制外汇市场,一般价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产生: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1936年(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40年代—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70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GDP;现实的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潜在GDP>现实GDP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GDP =现实GDP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潜在GDP <现实GDP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现实的GDP=GDP缺口。 GDP的计算。 支出法:GDP=C(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G(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出口-进口)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NDP(国内生产净值)=GDP-折旧 NI(狭义的国民收入)=NDP-间接税+政府补贴=工资收入+净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 PI(个人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股东红利) 或者=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C+S+居民支付的利息=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 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 GDP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 –200 学年第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A卷 课程代号: 02074020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使用对象: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2、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与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 线。 3、IS-LM模型是说明与同时达到均衡的模型。 4、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新发展。 5、新古典经济学家的总供给曲线以假说为基础,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则以假说为基础。 6、繁荣的最高点是,萧条的最低点是。 二、选择题:(A、B、C、D四个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1 分) )后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 A、直接税 B、间接税 C 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 2、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为() A、平均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边际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3、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A、0.25 B、0.75 C、1.0 D、1.25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 A、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C、A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D、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5、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A、税收 B、政府支出 C、净出口 D、投资 6、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 A、C+I=C+S B、I+G=S+X C、I+G=S+T D、I+G+(X-M)=S+T+Kr 7、永久收入的消费函数理论由()提出 A、杜森贝里 B、希克斯 C、莫迪格利安尼 D、弗里德曼 8、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最显著的区别是()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 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 C、两者互为相反数 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 9、LM曲线成垂直状的区域被称为() A、古典区域 B、凯恩斯区域 C、中间区域 D、以上都不是 10、在下述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 A、投资对利率不敏感 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 C、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较大 D、货币对利率敏感度较大 11、其它条件不变,国际石油涨价,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

07-08第1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考试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__________。 A..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 B.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C. 凯恩斯的《通论》 D.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2.美国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 A.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净出口 3.以下变量都是流量,除了__________ 。 A. 个人财富 B. 消费支出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GDP 4.在凯恩斯主义交叉图中,45度线表明__________。 A.当消费增加时,GDP的值增加 B. 实际支出总是等于计划支出 C. 当实际收入增加时,均衡收入增加 D. 以上都对 5.税收的减少将__________ 。 A. 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IS曲线向左移动 B. 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 C. 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并使IS曲线向左移动 D. 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 6.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得很敏感,那么__________。 A.IS曲线将变得更陡峭 B. IS曲线将变得更平坦 C. LM曲线将变得更陡峭 D. LM曲线将变得更平坦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__________。 7.根据货币数量恒等式MV PY A. LM曲线将向上倾斜 B. LM曲线将向下倾斜 C. LM曲线将呈水平 D. LM曲线将呈垂直 8.IS曲线右方各点代表了__________。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B.总支出大于均衡时要求的水平 C.总支出小于均衡时要求的水平D.计划支出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9.引起IS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 A.政府决定新建一条高速公路B.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C.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D.本国货币升值 10. 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 A.物价水平不变,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B.物价水平不变,中央银行提高要求的准备金率 C.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D.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没有变动,但物价水平下降了。 11.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GDP总是__________。 A.大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B.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 C.小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D.小于或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 12.持久收入假说与__________。 A.杜森贝利有关 B.莫迪利安尼有关 C.弗里德曼有关 D.卢卡斯有关 13.根据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以下所有因素都影响货币需求,除了__________。 A.债券的预期真实回报率 B.作为交易手段的货币用途增加 C.预期通货膨胀率 D.预期股票真实回报率 1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M1__________。 A.通货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旅行支票 15.卢卡斯批评是基于下面哪一项提出的__________?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宏观经济学》 学习中心:姓名:李君方学号: 946628 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 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 1、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 2、简答题(5道题,每题10分,共50分) 3、论述题(1道题,每题30分,共30分) 二、题目 1、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 (1)国内生产总值 (2)挤出效应 (3)消费物价指数 (4)通货膨胀 (5)经济增长 (6)摩擦形失业 (7)基础货币 (8)货币乘数 (9)结构性失业 (10)滞胀 2、简答题(5道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回答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 (2)请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 (3)请说明乘数理论的基本内容 (4)请介绍三种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内容、结论及局限性 (5)请介绍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以及形成的原因 (6)请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影响汇率的因素 (7)请举例说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 (8)请通过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9)请举出几种常见的失业类型以及形成的原因

(10)请通过循环流向图说明为什么一国的总收入等于它的总支出 2、论述题(1道题,每题30分,共30分) (1)请结合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治理失业的对策。 (2)请结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治理通货膨胀问题的对策。 (3)请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发展的实践,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4)请根据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特点,分析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变化的趋势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于经贸发展的影响。 (5)请根据我国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的现状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情况,介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6)请根据我国当前国际收支的现状,分析我国在国际收支领域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 (7)请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有效管理房地产市场的对策。 (8)请分析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有效管理股票市场的对策。(9)请分析GDP这个衡量一国宏观经济总量的指标的特点以及缺陷。有没有替代GDP的衡量指标。 (10)请说明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三、要求 1、名词解释 (1)请学号尾数是奇数号的同学做1、3、5、7、9题。学号尾数是偶数号的同学做2、4、6、8、10题。 (2)每一题要求概念准确、清晰。 2、简答题: (1)请学号尾数是奇数号的同学做1、3、5、7、9题。学号尾数是偶数号的同学做2、4、6、8、10题。 (2)每一题要求结合宏观经济学原理,如果涉及到图形的,尽量画图来说明。每道题的答题字数在100字以上。 3、论述题: (1)请学号尾数是1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1题,请学号尾数是2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2题,请学号尾数是3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3题,请学号尾数是4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4题,请学号尾数是5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5题,请学号尾数是6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6题,请学号尾数是7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7题,请学号尾数是8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8题,请学号尾数是9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9题,请学号尾数是0的同学,回答论述题第10题。 (2)在规定范围内选做一题即可,要求字数在1000字以上,要求结合当前经济的现实问题,要求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要求写出自己的看法。 四、评分标准 1、名词解释评分标准: 要求概念准确,不需要与教材一字不差,表达句子不通顺,词不达意的,适当扣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