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模型
《计算机网络安全模型与体系结构分析综述3200字》

计算机网络安全模型与体系结构分析综述目录计算机网络安全模型与体系结构分析综述 (1)一、网络安全模型 (1)(一)PPDR模型 (1)(二)APPDRR模型 (1)二、ISO/OSI安全体系结构 (2)(一)安全服务 (2)(二)安全机制 (4)(三)安全管理 (5)一、网络安全模型(一)PPDR模型PPDR模型是由美国国际Internet安全系统公司提出的一个可适应网络动态安全模型。
PPDR模型中包括4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策略、防护、检测和响应。
防护、检测和响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在策略的指导下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二)APPDRR模型虽然网络安全的动态性在PPDR模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但该模型不能描述网络安全的动态螺旋上升过程。
为此,人们对PPDR模型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APPDRR模型。
APPDRR模型认为网络安全由评估、策略、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6个部分组成。
根据APPDRR模型,网络安全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网络进行风险评估,掌握所面临的风险信息。
策略是APPDRR模型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安全策略应当随着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安全需求的变化做相应的更新;另一方面,安全策略在整个网络安全工作中处于原则性的指导地位,其后的检测、响应诸环节都应在安全策略的基础上展开。
防护是安全模型中的第三个环节,体现了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接下来是动态检测、实时响应、灾难恢复3个环节,体现了安全动态防护与安全入侵、安全威胁进行对抗的特征。
APPDRR模型将网络安全视为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即通过风险评估、安全策略、系统防护、动态检测、实时响应和灾难恢复6个环节,使网络安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ISO/OSI安全体系结构(一)安全服务OSI安全体系结构将安全服务定义为通信开放系统协议层提供的服务,从而保证系统或数据传输有足够的安全性。
RFC 2828将安全服务定义为:一种由系统提供的对系统资源进行特殊保护的处理或通信服务;安全服务通过安全机制来实现安全策略。
互联网影响力的度量与评估模型

互联网影响力的度量与评估模型现如今,互联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企业、组织和个人而言,了解和评估其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影响力的度量与评估模型,并提供一些相关实践建议。
一、互联网影响力的概念互联网影响力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和影响观点的能力。
它不仅与有影响力的个人和组织相关,还与他们在互联网上的声誉、知名度以及信息传播能力有关。
互联网影响力的度量和评估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了解自身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他们可以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并与潜在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二、互联网影响力的度量指标1. 社交媒体关注度社交媒体是衡量互联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的关注度、点赞数、转发数和评论数,可以了解一个人或组织在互联网上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
例如,粉丝数量、社交媒体留言的数量和质量等都可以作为评估互联网影响力的指标。
2. 用户互动度用户互动度是指互联网用户与内容的互动程度。
这可以通过浏览量、网页访问时长、用户留言反馈的数量和质量等来度量。
例如,高点击率和用户参与度表明用户对内容的兴趣和活跃度,从而反映了影响力的程度。
3. 媒体曝光度媒体曝光度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各种传统媒体和网上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和程度。
这可以通过统计新闻报道、媒体采访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上的提及次数来衡量。
4. 媒体影响力媒体影响力是指个人或组织对媒体报道的影响程度。
这可以通过统计相关新闻报道的引用和分享次数、谈论的频繁度以及社交媒体上的反馈来评估。
5. 搜索引擎排名搜索引擎排名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的排名情况。
一个高排名通常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和流量,从而提高了其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
三、互联网影响力评估模型1. AIDA模型AIDA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广告效果的模型,可以借鉴其原理来评估互联网影响力。
AIDA模型包括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渴望(Desire)和行动(Action)四个阶段。
无线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及优化策略

无线网络结构评估体系与优化策略一、网络结构概念的引入GSM网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优化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随着业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一些大城市GSM网络质量有逐年恶化的趋势,本文将从无线网络结构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网络质量最终是由信噪比C/I决定的。
因此质量既与覆盖好坏C相关,又与干扰大小I 相关。
对于弱覆盖问题,主要通过增强覆盖来解决。
对于干扰问题,除外部干扰外,内部干扰有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频率没有设置好,另一方面是频率无法设置好。
前者是由于频率设置不合理导致同邻频干扰,我们称之为频率问题,后者则是由于网络结构复杂导致频率难排,此时频率干扰已经几乎无法避免,我们称之为结构问题。
对于频率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频率调整来解决,而对于结构问题,则要通过网络结构调整来解决,这时通过频繁的变频来提升网络质量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结构呢?简单来讲,网络结构就是网络中基站的布放和配置,包括站间距、站高、天线方向和下倾、小区载波配置、室内/外站点分布、直放站分布等。
网络结构复杂是指无线信号杂乱、重叠覆盖和过覆盖现象严重,导致无线环境恶化,频率难排,干扰和底噪上升。
对于网络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网内干扰现象往往被忽视,即使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并指导优化工作开展。
而在现网的优化工作中,我们发现通过变频来改善网络质量的空间越来越有限,逐渐感觉到网络结构对于网内干扰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来描述网络结构、如何来评价网络结构、如何来优化网络结构,对于网络优化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网络结构的评估方法2.1 网络结构评估体系为了区分出究竟是频率引起的干扰,还是结构引起的干扰,我们建立了网络结构评估体系,通过引入网络结构指数等指标来评估某个区域无线网络结构的健康程度。
以上是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各指标的构成图,该评估体系引入三级结构标签,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表征和描述网络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一、互连网体系结构1974年IBM提出了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考虑到各个网络存在的异构,异质,导致网络都属于封闭式网络,无法相互连接,通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了OSI(开放式系统互连)标准,将计算机网络进行分层分层优点:解决了通信的异质性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向高层屏蔽低层细节问题,使网络的设计更加的简单、容易实现。
协议:网络中通信或数据交换的规则和标准实体:发送接收信息的软件或硬件的进程对等实体:不同系统内的同一层次两个实体接口:相临两层之间的交互界面服务:某一层和此层以下的层能力,通过接口交给相临层协议栈:系统内的各个层的协议集合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的集合1、ISO/OSI参考模型ISO/OSI参考模型是一种逻辑结构,不是具体的设备,任何遵循协议的系统都可以相互通信经过OSI七层模型的数据要经历数据的封装(打包)和解封装(解包)过程,封装过程是将原数据从高层向低层传递的过程,每经过一层都需要加上该层的报头信息,解封装过程是从低层向高层传递的过程,每经过一层都需要将对等层的报头去掉还原为上层数据。
第一层:物理层处于最底层,为上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传送二进制比特流,在物理层中定义了机械特性(连接器形式和插针分配),电气特性(接口电路参数),功能特性(物理接口的信号线)和规程特性(信号线操作规程),传输介质可以使用有线介质或无线介质,物理层传输二进制比特流,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物理层的典型设备有:集线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链路的管理,流量的控制,差错控制,数据以数据帧格式传输的,数据帧包含帧头(H2)和帧尾(T2)MAC(介质访问控制),48位二进制组成,为了方便表示使用十六进制表示,网卡上的MAC地址是物理地址,在生产网卡时就内臵在网卡的ROM(只读存储器)芯片中了,不能修改,但是可以伪造(网卡属性中),为了表示网卡的全球唯一性,将MAC地址表示的48位二进制地址分为2部分,前24位表示厂商代号,后24位表示厂商内部代号,MAC地址相同的计算机不能够相互通信网桥,二层交换机,网卡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网络结构评估方法

忙闲调剂
语音数据 双忙
语音忙、 语音闲、数
数据闲
据忙
扩容
语音优先
适当增加半速 率语音比例
密集城区的立体 网络结构优化
若密集城区采用常规结 构优化手段后,仍无法
改善网络质量
谢谢
找出受到结构问题影响的区域
找出引起结构问题的高干扰小区
网络结构的评估方法
冗余覆盖指数渲染图:
网络结构的评估方法
重叠覆盖度分析
该指标反映了某个小区有多少个强信号小区进行了重复的覆盖,该值 越高表明该区域结构越复杂。 计算公式:
重叠覆盖度 CO si 1
i
➢ COsi:邻区i对服务小区s的同频相关系数,即邻区i在服务小区s的测量 报告中出现且信号强度差>-12dB的比例
网络结构评估方法
1
提纲
› 项目背景介绍 › 项目结构的评估方法
项目背景介绍
网络发展的变化:
随着中国移动GSM业务量的急剧增长以及扩容新建工程的 持续开展,网络规模容量也在不断快速发展。由于频率资源 受限,在当前高密度的网络规模下,干扰问题日益严重,通 话质量不断降低,传统的网络结构面临网络干扰失控、网络 性能无法平衡、网络可扩展性差、网络建设效益逐步下降的 发展瓶颈。
•重叠覆盖度:该指标反映某小区对C的正面贡献以及对I的负面贡献的关系,表示由于网络 结构因素该小区对其他小区干扰的程度,在数值上表示该小区影响其他小区话务与自身话 务的比值,用于寻找造成网络干扰的小区。冗余覆盖指数较高的小区定义为高干扰小区。
•冗余覆盖指数:该指标反映某小区对C的正面贡献以及对I的负面贡献的关系,表示由于网 络结构因素该小区对其他小区干扰的程度,在数值上表示该小区影响其他小区话务与自身 话务的比值,用于寻找造成网络干扰的小区。冗余覆盖指数较高的小区定义为高干扰小区
网络架构评估介绍PPT课件

在相关的网络隔离点,是否有恰当的访问控制 规则
根据业务流程来考虑访问控制产品的部署
访问控制技术的选择
防火墙 ACL
访问控制是否真正起作用
业务访问的需求分析 防火墙策略或ACL的评估
8
网络流量评估
业务正常运行所需带宽评估 峰值流量评估 广域网通讯流量评估 流量控制措施评估
网络架构评估介绍
1
网络架构评估的目的
发现网络结构存在的安全性、协议配置合理性问题,网络 设备存在的安全性,抗攻击的问题
网络架构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2
网络架构评估内容
网络基础架构 高可用性 网络协议 访问控制 网络流量 安全审计 加密认证 安全策略和安全制度执行状况分析
3
网络基础架构评估
网络拓扑结构
是否有清晰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拓朴结构合理性分析 可扩展性分析
内部网络连接的安全性评估
内网和外网连接的安全性评估 各业务网络连接的安全性评估 总部网络与分支机构连接的安全性评估
4
网络基础架构评估(二)
广域网的安全性评估
通过广域网连接的不同区域的安全隔离 通讯安全
保证关键业务的流量需求 进行流量控制
9
安全审计评估
漏洞评估和入侵检测机制
如何及时发现攻击事件
日志审计
日志存放 日志收集 日志分析 日志备份
10
加密认证
网络设备身份认证的方式
是否 有集中认证管理,是否正确配置和执行
如何进行设备的管理
远程管理的安全性分析 口令的传输是否加密
是否存在链路的单点故障 链路中断的恢复措施评估
网络设备的冗余评估
osi七层模型的分层结构

osi七层模型的分层结构OSI(开放系统互联)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用于规范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实现。
该模型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责任。
以下是对OSI七层模型的分层结构的详细说明: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整个网络通信的起点,它是处理网络硬件和传输介质的层次。
在物理层中,传输的是比特流(0和1)的电子信号,主要用于传输数据。
在物理层中,主要的设备包括网线、光纤、集线器等。
这一层主要关注的是信号的传输速率和物理连接的形式,并不关心数据包的内部结构。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提供了通过物理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的功能。
它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主要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负责建立和维护链路的逻辑连接,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负责调度数据帧的传输,以及解决多个设备同时访问网络的冲突问题。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它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对数据包进行分组和寻址。
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是Internet协议(IP),它是整个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网络层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功能,如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分片和重组等。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可靠性保证。
它处理端口号、会话管理、流量控制以及错误恢复等功能。
在传输层中,最常用的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包的有序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而UDP提供了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计算机网络架构与性能评估

计算机网络架构与性能评估计算机网络架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它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性能。
而性能评估则是对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以确定网络的性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架构与性能评估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架构计算机网络架构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体系结构和协议栈。
体系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主要包括中央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
协议栈则是指在网络中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协议集合,常见的协议栈包括TCP/IP协议栈和OSI模型。
中央式结构是指网络中有一个中心节点来管理和控制整个网络,这种结构简单易实现,但单点故障风险高,不适合大规模网络。
分布式结构是指各个节点之间相互独立,可以自主完成一定的任务,相对稳定可靠,适用于大规模网络。
混合式结构则是综合采用中央式和分布式的优点,灵活性高,但复杂度也更高。
二、性能评估指标性能评估是对网络的各项性能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主要涉及以下指标:1. 带宽:指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一般以单位时间内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来衡量。
2. 延迟:指从发送数据到接收数据之间所需的时间,包括传输延迟、传播延迟和处理延迟等。
3. 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可以用来表示网络的处理能力。
4. 丢包率:指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的比例,是衡量网络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三、性能评估方法性能评估方法可以分为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两种。
1. 仿真实验:通过构建网络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仿真来评估网络性能。
仿真实验可以有效地模拟各种实际情况,控制变量进行实验分析,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常见的网络仿真工具有NS2、OMNeT++等。
2. 实际测试: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采集数据进行性能评估。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能够真实地反映网络的性能情况,但成本相对较高。
实际测试可以通过抓包分析、性能监测工具等方式进行。
四、性能优化与改进性能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网络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2月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Dec. 2013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模型、机制及方法研究综述徐恪朱敏林闯1(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摘要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模型是推动互联网体系结构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它可以为运营商提供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的相关建议,从而使运营商可选取最适合的协议或机制构建符合各种应用需求的互联网体系结构.随着互联网应用日趋多样化,互联网的安全性、稳定性、移动性等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演进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识,面向现有体系结构问题的修补策略以及革命式的体系结构方案不断被提出,借鉴前者的稳定性和后者的创新性,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演进式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思路.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方案,近年来,研究人员分别从协议、框架等不同方面对体系结构的服务能力、发展能力和安全能力进行了评估,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方法已经成为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的一大热点.文中介绍了与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密切相关的五种特性的基本评估模型,包括可服务性、可扩展性、可部署性、可演化性和可信性评估模型;归纳了用于构造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模型的机制,重点讨论了效用机制在这五类基本评估模型中的应用;并对用于实现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的若干方法进行了总结.基于上述讨论,文中最后从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内在特性和外在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应能力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可演进性评估系统,并对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模型;效用;可演进性中图法分类号TP393DOI号:10.3724/SP.J.1016.2012.019Internet Architecture Evaluation Models,Mechanisms and MethodsXU Ke ZHU Min LIN Chuang1(Departm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100084, China)Abstract Internet architecture assessment model i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to support the theory , it can provide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recommendations for operators , so that operators can select the most suitable mechanism to build agreement or meet the needs of various Internet applications architecture. With the growing diversity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 , Internet security , stability , mobility , etc. facing increasing challenges. Evolution of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academia and industry , repair strategies and revolutionary architecture solutions for existing structural problems of the system continue to be made , drawing the latter's former stability and innovation, we propose an evolution of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styl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various Internet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programs , in recent years ,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agreement, the service frameworks , capacity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capabilities were evaluated architecture , structural assessment methods have become the next Internet system structure of a hot Internet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assessment model and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five properties , including serviceability , scalability , deployability , evolvability and credibility assessment models ; summed up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for constructing mechanisms for evaluation model , focusing on the utility of the mechanism used in these five basic assessment model ; Internet architecture and evaluate several methods for achieving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above discussion , the final text from theintrinsic properties and ex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can assess system based on ability to adapt , and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system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Internet architecture; evaluation model; utility; evolutionary1引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与此同时创新应用和新型计算模式的不断涌现,也加速了互联网前进的步伐和角色的转变,尤其是近来,P2P等多媒体应用和云计算得到大规模发展,互联网的功能开始由传统的“通信信道”向“数据处理平台”转变。
然而,在规模爆炸式增长,应用频繁更新,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现有互联网体系结构与不断变化的应用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心的焦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目前,相关的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三类,如图片1所示。
图片1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思路针对如何解决现有互联网体系结构的不足以及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如何发展的问题,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们也开展了大量研究项目并发表了大批研究论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从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定义可以看出互联网体系结构是一个囊括了协议、算法、机制、框架各层次元素的系统。
因此,针对互联网体系结构的评估也相当复杂,从互联网体系结构协议、算法、机制到互联网框架的功能和性能评估,从体系结构完整性到安全性的评估,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用户、运营商、内容提供商通过参考体系结构相关的评估结果,如各种性能参数,可以解决哪些发展方案可取、各种方案并存下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此外,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工作也为互联网中决策者的选择乃至国家的互联网政策走向提供了参考、借鉴和指导依据。
本文从评估模型、机制、方法三个角度对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工作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对与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密切相关的体系结构服务能力(可服务性)、发展能力(包括可部署性、可扩展性、可演化性)和安全能力(主要指可信性)的评估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从适应性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可演进性评估思路,以期为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和评估提供参考。
2 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工作现状2.1基于定性分析比较的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2013年12月Dec. 2013表格1基于定性分析比较的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示结合理论的定性分析通过抽象思维和对比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在各学科的研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也是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
例如表格1中的相关文献就使用了定性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揭示互联网体系结构的一些本质特性。
2.2 基于模型的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事物本质特性的抽象表示,它将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等科学问题,并利用相关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分析、构造、开发各种系统必不可少的工具。
对于复杂的互联网体系结构而言,建立有效的模型可以对体系结构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因此,模型是目前用于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最主要的手段。
3 互联网体系结构评估模型研究3.1 互联网体系结构可服务性评估模型目前,针对互联网体系结构可服务性的评估工作已经很成熟。
通常,研究者们会从测量和模型两个方面着手对体系结构的可服务性进行评估。
文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就通过马尔可夫链、进程代数或Petri 网等模型对各种网络系统的各种服务性能进行了评估。
本节将对其中Petri网的应用进行简介。
Petri网是用于分析异步、并发的计算机系统的有效模型。
它通过严格的数学表述和直观图形表达方式来描述和分析系统,林闯对随机Petri网理论及其分析技术、建模方法、模型的分解和压缩、性能界限求解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并详细讨论了随机Petri网在1990计算机学报2012年通信协议性能建模、A TM网络性能建模以及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性能评价中的应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