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235042

总学时: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

预修要求:C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模块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Agent系统、语音识别、自动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知识。

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机器学习技术,语音和语言理解方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其中的重要工具解决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大纲的使用说明:

通过适当调节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减少有关章节学时和增加专家系统这一章的学时,本大纲亦可作为《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

了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

本章讲授要点:在介绍人工智能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所涉知识的重要意义,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重点: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及其应用领域。

难点:对人工智能内涵的理解。

第一节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

第二节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

第三节人工智能的学派及其争论

第四节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第五节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章知识表示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

了解实现知识表示的语义网络法、框架表示法、剧本表示法及过程表示法;理解状态空间法、问题规约法;掌握谓词逻辑法。

本章讲授要点:对知识表示的方法进行全面介绍,对于后续章节将涉及的知识表示方法作重点讲解。

重点:状态空间法,谓词逻辑法,以及语义网络法。

难点:采用谓词逻辑法实现知识表示。

第一节状态空间法

第二节问题规约法

第三节谓词逻辑法

第四节语义网络法

第五节框架表示

第六节剧本表示

第七节过程的表示

作业:采用状态空间法和问题规约法实现知识表示;用谓词演算公式表示命题。

第三章搜索原理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

了解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理解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掌握启发式搜索与其它搜索的关系的有关知识。

本章讲授要点:在介绍各种搜索原理的基础上,讲解它们的适用场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重点:启发式搜索,及其与其它搜索的关系。

难点:各种搜索方法的适用场合。

第一节盲目搜索

第二节启发式搜索

第三节遗传算法

第四节模拟退火算法

作业:说明宽度优先搜索,等代价搜索,有序搜索的内在关系。第四章推理技术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

了解规则演绎系统、不确定性推理的知识;理解消解原理;掌握利用消解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章讲授要点:在介绍各种推理技术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消解原理,利用消解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消解原理的局限性。

重点:消解原理,利用消解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利用消解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节消解原理

第二节规则演绎系统简介

第三节产生式系统

第四节不确定性推理

作业:求谓词公式的子句集;用消解原理证明命题。

第五章专家系统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

了解专家系统的一般特点,类型,结构和建造步骤。

本章讲授要点:概要介绍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专家系统的一般特点和结构,拓宽学生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知识面。

重点:专家系统的一般特点和结构。

难点:专家系统的结构和建造步骤。

第一节专家系统概述

第二节专家系统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专家系统的类型

第四节专家系统的结构和建造步骤

第六章机器学习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

了解机器学习的研究意义,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理解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掌握基于反向传播网络的学习算法。

本章讲授要点:在介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讲解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使学生对于基于反向传播网络的学习算法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重点: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基于反向传播网络的学习算法。

难点:基于反向传播网络的学习算法。

第一节机器学习的研究意义与发展史

第二节机器学习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几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第四节人工神经网络

作业:描述给定的反向传播网络的学习过程。

第七章规划系统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

了解规划的作用与任务;理解基于谓词逻辑的规划方法。

本章讲授要点:使学生了解规划的作用与问题分解途径,体会自动规划与一般问题求解相比,更注重于问题的求解过程,而不是求解结果。

重点:规划的作用与任务,基于谓词逻辑的规划。

难点:基于谓词逻辑的规划。

第一节规划的作用与任务

第二节基于谓词逻辑的规划

第三节STRIPS规划系统

第一节分层规划

第八章Agent课时:2学时﹙讲课2学时﹚

了解分布式人工智能特点,以及Agent在分布式人工智能方面的作用;理解Agent的要素与结构。

本章讲授要点:在分析分布式人工智能特点的基础上,介绍Agent 在分布式人工智能方面的作用。

重点:Agent及其要素,Agent的结构。

难点:Agent及其要素。

第一节分布式人工智能

第二节 Agent及其要素

第三节 Agent的结构

第四节Agent通信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

对本课程的预修课程C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进行复习,了解离散数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课前预习,课后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和思考题,并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本专业前沿知识。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1. 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三版,本科生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N. J. Nilss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New Synthesis. Morgan Kanfmann, 1998; 机械工业出社,1999。

3.廉师友。人工智能技术导论,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人工智能导论》试卷B

人工智能试卷(B) 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15小题,共15分) 1、97年5月,著名的“人机大战”,最终计算机以3.5比2.5的总比分将世界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击败,这台计算机被称为(A) A)深蓝B)IBM C)深思D)蓝天 2、下列不在人工智能系统的知识包含的4个要素中D A)事实B)规则C)控制和元知识D)关系 3、谓词逻辑下,子句, C1=L∨C1‘, C2= ? L∨C2‘, 若σ是互补文字的(最一般)合一置换,则其归结式C=(A ) A) C1’σ∨C2’σB)C1’∨C2’C)C1’σ∧C2’σD)C1’∧C2’ 4、或图通常称为D A)框架网络B)语义图C)博亦图D)状态图 5、不属于人工智能的学派是B A)符号主义B)机会主义C)行为主义D)连接主义。 6、人工智能的含义最早由一位科学家于1950年提出,并且同时提出一个机器智能的测试模型,请问这个科学家是C A)明斯基B).扎德C)图林D)冯.诺依曼 7、要想让机器具有智能,必须让机器具有知识。因此,在人工智能中有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自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完善,这门研究分支学科叫(B )。 A)专家系统B)机器学习C)神经网络D)模式识别 8、下列哪部分不是专家系统的组成部分(A) A.)用户B)综合数据库C)推理机D)知识库 9、产生式系统的推理不包括(D ) A)正向推理B)逆向推理C)双向推理D)简单推理 10、C(B|A) 表示在规则A->B中,证据A为真的作用下结论B为真的B A)可信度B)信度C)信任增长度D)概率 11、AI的英文缩写是B A)Automatic Intelligence B)Artifical Intelligence C)Automatice Information D)Artifical Information 12、反演归结(消解)证明定理时,若当前归结式是(C)时,则定理得证。 A)永真式B)包孕式(subsumed)C)空子句 13、在公式中?y?xp(x,y)),存在量词是在全称量词的辖域内,我们允许所存在的x可能依赖于y值。令这种依赖关系明显地由函数所定义,它把每个y值映射到存在的那个x。这种函数叫做(B ) A. 依赖函数 B. Skolem函数 C. 决定函数 D. 多元函数 14、子句~P∨Q和P经过消解以后,得到(B ) A. P B. Q C. ~P D.P∨Q

“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同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和一年级其他专业同学所修学的课程“计算机基础”有很大相同之处。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导论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导论,从课时量而言,两者比例约为4:1。总学时数为58,其中教学时数为30,学生上机实验时数为28,学分为3。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及Windows 7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10、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等。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2010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实用文档的组织与处理;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Excel2010的使用;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10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常识,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系统Outlook 2010和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的使用;了解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常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信息专业的特点和就业,信息技术的热门研究方向如数据挖掘等。 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基础部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与分类;计算机的工作特点与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9121070 课程中文名称:海洋探测与调查 课程英文名称:Ocean Exploration and Survey 学分:3.0 周学时:2.5-1.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海洋技术导论、海洋实验技术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在海洋探测与调查中常用仪器及方法。课程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传感与测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多种传感器的原理、信号转换及应用,(3)海洋调查的主要原理方法、仪器设备,(4)海洋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knowledge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survey in ocean. The curriculum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1)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concepts on sensors and measurement, (2) working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sensors, signal convers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3) main principles, apparatus, equipment for ocean hydrographic survey, (4) marine survey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海洋探测与调查技术是海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与检测技术、海洋调查方法两大方面内容。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以及运用这些传感器测量诸如压力、温度、位移、物位、转速和振动等参数的方法。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

人工智能导论试卷一答案 (上海交大)

一、选择题答案1、b 2、A 3、A 二、填空题答案 1、在修正的A算法中,fm的含义是到当前为止,扩展的节点中,f的最大值 2、对任意节点n,设m是n的子节点,当h满足条件h(n)-h(m) ≤ C(n, m), h(t) = 0时,称h是单调的。 三、问答题答案 第1题 答:当问题有解时,A*算法总是找到问题的最优解结束。如果h函数定义的不合理,则当扩展一个节点时,不一定就找到了从初始节点到该节点的最优路径,对于这样的节点,就有可能被多次扩展。特别是如果这样的节点处于问题的最优解路径上时,则一定会被多次扩展。解决的方法一是对h函数的定义给出限制,使得h满足单调性。对于满足单调性条件的h,则一定不会出现重复扩展节点问题。二是对A*算法加以改进,使用修正的A*算法进行搜索,则可以减少重复扩展节点问题。 第2题 答:回溯搜索策略与深度有限搜索策略最大的不同是深度有限搜索策略属于图搜索,而回溯搜索则不是图搜索。在回溯搜索中,只保留了从初始节点到当前节点的搜索路径。而深度优先搜索,则保留了所有的已经搜索过的路径。 第3题 答:化子句集如下:

归结树如下: 修改证明树:

得到问题的解答:R(h(f(g(c, a)))) 第4题 第5题 答:搜索图如图所示,其中括号内标出的是节点的f值,圆圈内的数字是扩展的次序。F(16) 得到的解路径为:S-B-F-J-T 第6题 答:如下的知识可以帮助求解该问题: (1)序列中,偶数在偶数位置,奇数在奇数位置; (2)第五个数为5。 综合数据库:

用一个1到9的序列表示:N = {x},其中x为1到9的数字之一。规则集: r1: IF len(N)=4 THEN {x}∪{5} r2: IF len(N)为偶数and n=In(1, 3, 7, 9) THEN {x}∪{n} r3: IF len(N)为奇数and n=In(2, 4, 6, 8) THEN {x}∪{n} 其中len(N)为求序列的长度,In(a, b, c, d)为取a、b、c、d之一。初始状态:{} 结束条件:得到的序列N前i个数组成的整数能被i整除。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制图规定精编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制图 规定

山东新汇建设集团内部标准 水利工程制图规定 (2009年11月13日发布) 1适用范围 1.1为实现我X公司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化,以适应勘测、设计、施工和成果存档等各方面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是水工CAD制图的统壹规则,适用于我X公司水利工程以及和水利工程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各设计阶段工程图样的绘制。 2工作目标 2.1规范化——实现设计成果在版面上的统壹、整洁、美观,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成果质量。 2.2标准化——避免壹些制图通病,减少重复修改工作量,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工作效率。 2.3网络化——便于设计成果在内部网络上规范化管理,便于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设计成果的共享使用。 3执行规范、标准 我X公司水利工程专业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仍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等其他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3.1《CAD工程制图规则》(GB/T18229-2000)。 3.2《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95)。 3.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95)。 3.4《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95)。 3.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力机械图》(SL73.4-95)。 3.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电气图》(SL73.5-2001)。 3.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3.8《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4制图规定 4.1总体要求 4.1.1本标准最终目标为形成X公司各成员绘图表达风格的统壹,不提倡过于表现个人绘图风格。 4.1.2水利工程制图的最终成果应线条清晰、图面整洁、风格统壹、总体效果美观大方。 4.2图框、图题栏、图名 我X公司水利工程制图应采用统壹的标准图框和图题栏。 4.2.1电子制图图框宜设置外框、内框。其中,外框不需打印,可采用细实线,其作用为:用于选定打印范围,方便控制打印;内框采用粗实线,是需要打印输出的图框。 4.2.2需要装订的图幅,其外框和内框的间距为:左侧25毫米(出图后实际尺寸,下同),上、下、右三侧均为10毫米;不需要装订的图幅,

《专业导论》大纲

《日语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2505101 2.课程名称:日语专业导论 3.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the Japanese Major 4.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尽快熟悉并融入本专业的学习;科学地认知大学、大学生活、大学学习、日语专业等;培养日语学习的热情并能掌握一定的日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制定学习计划以至于职业规划,为今后四年的大学学生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知大学、大学生生活及本专业基本情况,了解我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以做好学习计划,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明确方向。本课程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所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提纲,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以更好的理解上课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2.与相关课程衔接:本课程的后期衔接课程是《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3.学时:本课程共16学时,每周2学时。 4.开课学期:第1学期 5.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展示等。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本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折合为五级制进行成绩评定,具体见课程考试说明。 7.教材:无 8.教学参考资料: 《日语专业教学规范》(国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年) 《关于编制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安康学院,2011年) 《安康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康学院教务处,2012年)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2000年)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教育部,1998年)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 年)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大学的功能与本科教育的目的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人工智能导论》试卷

一、填空: 1.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有(1)、(2)和行为模拟。 2.任意列举人工智能的四个应用性领域(3)、(4)、(5)、(6)。 3.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包括(7)、(8)、(9)归纳技术、联想技术。 4.谓词逻辑是一种表达能力很强的形式语言,其真值的特点和命题逻辑的区别是 (10)。 5.谓词逻辑中,重言式(tautlogy)的值是(11)。 6.设P是谓词公式,对于P的任何论域,存在P为真的情况,则称P为(12)。 7.在著名的医疗专家系统MYCIN中规定,若证据A的可信度CF(A)=0,则意味 着13 ,CF(A)=-1,则意味着(14),CF(A)=1,则意味着(15)。 8.谓词公式G是不可满足的,当且仅当对所有的解释(16)。 9.谓词公式与其子句集的关系是(17)。 10.利用归结原理证明定理时,若得到的归结式为(18),则结论成立。 11.若C1=┐P∨Q,C2=P∨┐Q,则C1和C2的归结式R(C1,C2)= (19)。 12.若C1=P(x) ∨Q(x),C2=┐P(a) ∨R(y),则C1和C2的归结式R(C1,C2)= (20)。 13.有谓词公式G,置换δ,则G·ε= (21),δ·ε= (22)。 14.有子句集S={P(x),P(y)},其MGU= (23)。 15.在归结原理中,几种常见的归结策略并且具有完备性的是(24),(25),(26)。 16.状态图启发式搜索算法的特点是(27)。 17.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中,OPEN表的数据结构实际是一个(28),深度优先搜索算 法中,OPEN表的数据结构实际是一个(29)。 18.产生式系统有三部分组成(30),(31)和推理机。其中推理可分为(32)和 (33)。 19.专家系统的结构包含人机界面、(34),(35),(36),(37)和解 释模块。

水利工程制图规定

水利工程制图规定 (2009年11月13日发布) 1 适用范围 1.1为实现我公司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化,以适应勘测、设计、施工和成果存档等各方面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是水工CAD制图的统一规则,适用于我公司水利工程以及与水利工程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各设计阶段工程图样的绘制。 2 工作目标 2.1规范化——实现设计成果在版面上的统一、整洁、美观,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成果质量。 2.2标准化——避免一些制图通病,减少重复修改工作量,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工作效率。 2.3网络化——便于设计成果在内部网络上规范化管理,便于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设计成果的共享使用。 3 执行规范、标准 我公司水利工程专业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等其他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3.1《CAD工程制图规则》(GB/T 18229-2000)。 3.2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95)。 3.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95)。 3.4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95)。 3.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力机械图》(SL73.4-95)。 3.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电气图》(SL73.5-2001)。 3.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3.8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 4 制图规定 4.1 总体要求 4.1.1本标准最终目标为形成公司各成员绘图表达风格的统一,不提倡过于表现个人绘图风格。 4.1.2水利工程制图的最终成果应线条清晰、图面整洁、风格统一、总体效果美观大方。 4.2 图框、图题栏、图名 我公司水利工程制图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图框和图题栏。 4.2.1电子制图图框宜设置外框、内框。其中,外框不需打印,可采用细实线,其作用为:用于选定打印范围,方便控制打印;内框采用粗实线,是需要打印输出的图框。 4.2.2 需要装订的图幅,其外框与内框的间距为:左侧25毫米(出图后实际尺寸,下同),上、下、右三侧均为10毫米;不需要装订的图幅,外框

《会计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会计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63125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应专业:会计学专业 总学时:16 总学分:1 课程简介:《会计专业导论》是一门会计专业的重要入门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入校后,首先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会计知识。本课程主要阐述介绍会计专业的优势和前景,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会计专业学习方法等内容,重点介绍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教育目标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会计专业的优势、现状和发展前景,理解会计学科体系以及发展,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掌握会计专业学习方法,加强和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正确认识,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圆满完成专业学习。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会计学院的专业设置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会计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会计学专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教学难点:会计学专业的优势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专业简介 二、会计学专业的优势 三、了解学院会计专业设置以及师资情况 第二章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内容、设置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内容、设置原则。

教学难点: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内容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 二、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 三、会计学科体系的设置原则 第三章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分要求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培养特色。理解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主要教学和实践环节)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和理解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教学难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二、会计学专业培养规格 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四章会计专业学习课程结构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和了解高等院校以及会计专业学习特点,理解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专业学习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高等院校概述 二、会计专业学习特点 三、会计学专业课程结构 第五章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和了解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工智能导论在线作业

人工智能导论在线作业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答:决策树是一种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是一个预测模型。 基本方法: 决策树一般由方块结点、圆形结点、方案枝、概率枝等组成,方块结点称为决策结点,由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每条细支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形结点称为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概率枝。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在每条细枝上标明客观状态的内容和其出现概率。在概率枝的最末稍标明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所达到的结果(收益值或损失值)。这样树形图由左向右,由简到繁展开,组成一个树状网络图。 步骤: a.绘制决策树图。从左到右的顺序画决策树,此过程本身就是对决策问题的再分析过程。 b.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并将结果写在相应方案节点上方。期望值的计算是从右到左沿着决策树的反方向进行计算的。 c.对比各方案的期望值的大小,进行剪枝优选。在舍去备选方案枝上,用“=”记号隔断。 2、什么是知识它有哪些特性列举至少六种知识表示方法 答: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有许多知识表示方法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使用较多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有: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表示法、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法等。本文将介绍这些知识表示方法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一些分析和比较。 (1)词逻辑表示法。谓词逻辑表示法是指各种基于(ormalogic)知识表示方式,用逻辑公式描述对象、性质、状况和关系,例如“在轨道上”可以描述成:(npaceshiporbit)它是领域中使用最早和最广泛的知识表示方法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把数学中的逻辑论证符号化,能够采用数学演绎的方式,证明一个新语句是从哪些已知正确的语句推导出来的,那么也就能够断定这个新语句也是正确的。 在这种方法中,识库可以看成一组逻辑公式的集合,识库的修改是增加或删除逻辑公式。使用逻辑法表示知识,将以描述的知识通过引入谓词、函数来加以形式描述,得有关的逻辑公式,而以机器内部代码表示。在逻辑法表示下可采用归结法或其它方法进行准确的推理。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工程是一门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以工艺技术为主导的工程学科,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污染场地修复等工程技术领域。学科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结构、专业研究方向与学科前沿,了解我校环境工程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了解人类控制环境污染的工程措施与主要成就,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动向,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8、10和12。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习题要点: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针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等。本章重点、难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熟悉解决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讲我国环境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各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第三讲有机农业专题 习题要点: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的有机农业企业等。 第四讲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专题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种类;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种类及常规处理方法;熟悉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第五讲生物质炭及其环境应用 习题要点: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炭的主要环境应用方式;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物质炭制备方法及常规的环境应用方式;

海洋地质学教学大纲

海洋地质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海洋地质学(双语)课程编码:0501090106 英文名称:Marine Geology 学时:54学分:3 适用专业:海洋技术、海洋科学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海洋科学导论 教材:Marine Geology,天津科技大学,刘宪斌选编,2005 海洋地质学,海洋出版社,刘宪斌译,2005.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现代海洋科学学科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海洋调查与观测、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勘探方法及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该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海洋地质学不仅在“全球变化”和“全球构造”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解决全球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其调查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为发展国民经济、寻找矿产资源、建设沿海及海底工程、预测和防治海洋地质灾害、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科学依据和有效服务。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从事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必备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海洋勘探、活动的海底、大洋中脊和海沟、海底火山、海岸带地质学和海洋财富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及掌握的程度要求为: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板块构造理论、大陆边缘和海底构造、海洋沉积的基本概念、基 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使学生掌握常规的海洋地质调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了解高新技术在海洋地质学中 的应用。 3.熟记常用的海洋地质学英语单词,了解外国学者撰写论文的方法,能够阅读和查阅海

福州大学《人工智能导论》试卷

福州大学2014~2015学年第2学期考试A卷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导论考试日期2015-6-14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或类别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得分评卷人 1. 人工智能三大学派是、和。 2. 在知识表示方法中,与谓词逻辑表示为ISA(LIMING ,MAN)等效的语义网络形式 为。 3.状态空间表示法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和。 4. 产生式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一个总数据库、、。 5. ANN中文意义是。 6. 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算法过程是从输出节点开始, ,所以称为“反向传播”。 7. 消解反演证明定理时,若当前归结式是,则定理得证。 8. 子句和P经过消解以后,得到。 9.基于规则的正向演绎系统,其规则形式为,其中前项要满足的条件是。 10. 语义网络下的推理是通过和实现的。 11. 被成为人工智能之父,曾提出一个机器智能的测试模型。 12. 谓词公式(?x)(?y)(?z)(P(x,y)∨Q(y,z)W(z))消去存在量词后,可以化为 。

13. 设E 1=P(a,v,f(g(y))),E 2 =P(z,f(a),f(u)),则E 1 和E 2 的mgu(最一般合一)为 。 14. 进化策略是在父矢量x i ,i=1,2,……p中,通过加入一个 变量以及预先选择x的标准偏差来产生子代矢量x。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评卷人 1. 在图搜索中,选择最有希望的节点作为下一个要扩展的节点,这种搜索方法叫做( ) A. 宽度搜索 B. 深度搜索 C. 有序搜索 D. 广义搜索 2. 下列人工神经网络属于反馈网络的是() A. Hopfield网 B. BP网络 C. 多层感知器 D. LVQ网络 3. 使用一组槽来描述事件的发生序列,这种知识表示法叫做( ) A. 语义网络法 B. 过程表示法 C. 剧本表示法 D. 框架表示法 4. 产生式系统的推理不包括( ) A. 正向推理 B. 逆向推理 C. 双向推理 D. 简单推理 5. 启发式搜索是寻求问题()解的一种方法 A. 最优 B. 一般 C. 满意 D. 最坏 6. 语义网络表达知识时,有向弧AKO链、ISA链表达节点知识的() A. 无悖性 B. 可扩充性 C. 继承性 D. 完整性 7. 下面表达式对中()是能够合一的。 A. P(q(f(v)),g(u))和P(x,x) B. P(x,f(x))和P(y,y) C. P(y,y,B)和P(z,x,z) D. P(f(A),x),P(x,A) 8. 在遗传算法中,变量x的定义域为 [-2,5],要求其精度为10-6,现用二进制进行编码,

水利工程制图一般规定

山东新汇建设集团内部标准 水利工程制图规定 (2009年11月13日发布) 1适用范围 1.1为实现我公司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化,以适应勘测、设计、施工和成果存档等各方面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是水工CAD制图的统一规则,适用于我公司水利工程以及与水利工程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各设计阶段工程图样的绘制。 2工作目标 2.1规范化——实现设计成果在版面上的统一、整洁、美观,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成果质量。 2.2标准化——避免一些制图通病,减少重复修改工作量,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工作效率。 2.3网络化——便于设计成果在内部网络上规范化管理,便于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设计成果的共享使用。 3执行规范、标准 我公司水利工程专业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水利水电工

程制图标准》等其他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3.1《CAD工程制图规则》(GB/T 18229-2000)。 3.2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95)。 3.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95)。 3.4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95)。 3.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力机械图》(SL73.4-95)。 3.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电气图》(SL73.5-2001)。 3.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3.8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 4制图规定 4.1 总体要求 4.1.1本标准最终目标为形成公司各成员绘图表达风格的统一,不提倡过于表现个人绘图风格。 4.1.2水利工程制图的最终成果应线条清晰、图面整洁、风格统一、总体效果美观大方。 4.2 图框、图题栏、图名 我公司水利工程制图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图框和图题栏。 4.2.1电子制图图框宜设置外框、内框。其中,外框不需打印,可采用细实线,其作用为:用于选定打印范围,方便控制打印;内框采用粗实线,是需要打印输出的图框。 4.2.2 需要装订的图幅,其外框与内框的间距为:左侧25毫米(出图后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 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史学概论》 英文名称:Outline of Historiography 课程类型: 历史学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0 学分:3 适用对象: 历史学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史学是一门对各种具体的历史研究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要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掌握或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而《史学概论》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之学、基础之学,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基础课、骨干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增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二是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和具体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功,为其步入历史研究的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1)在科学系统地阐述史学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的训练;(3)结合史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培养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成才,有所作为。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基础知识,而在于介绍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正确观点和多种途径及方法。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历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全面把握与重点理解相结合、史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教材与读参考资料相结合,老师讲解与自学看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另外要求撰写有批判性的读史报告或书评两篇。将邀请校外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录像或教学参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言 教学目的: 1.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教学要求: 识记:史学概论的对象;史学概论的任务;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史家“四长”;学本体论;历史的认识论;历史的方法论 理解: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史学概论的内容是由哪三个板块构成,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运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编史学本体论 第一章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对史学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海洋遥感技术(2)实验教学大纲

海洋遥感技术(2)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根据2006级海洋技术专业(遥感与信息处理)培养计划和海洋遥感技术(2)课程的教学大纲制订。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备注:实验要求:填必修、选修。实验类型:填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实验类别:基础、专业等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海洋遥感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本实验课是课堂授课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作用是通过专业语言和专业软件的学习和编程,达到对本课程重要概念、遥感原理的掌握。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上,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1、对相应卫星传感器对应的软件如SeaDas、Beam、Bilko3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能 熟悉基本操作,并进一步了解其原理; 2、以卫星数据的读取为例,掌握专业软件对科学数据的简单读取,并能进一步对科学 数据进行简单的编辑; 3、熟悉SeaWiFs、以及Envisat/ASAR、Envisat/MEIRS、Envisat/AATSR等的不同卫星 传感器的作用,并进一步掌握卫星数据格式以及卫星数据的接收、传输、输入、输 出、反演等基本过程; 4、通过对卫星数据的读取,能对海洋要素比如SST(海表温度)、海面风场的方向与风 速、内波、海浪方向谱、赤潮、海色、浅海地形等海洋现象,做基本的显示与反演 以及应用等。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利用SeaDAS读取SeaWiFS卫星数据 1、实验的基本内容 (1)对SeaWiFS卫星数据做进一步介绍以及卫星数据的接收原理; (2)学会SeaDAS的基本使用; (3)让学生利用SeaDAS软件反演SeaWiFS卫星数据; (4)SeaDAS的反演原理,与分析/半分析算法做简单比较。 2、实验的基本要求 达到的实验技术要求,通过实例以及PPT的演示,在前两节课里让学生对SeaDAS 软件能有初步了解;熟悉并掌握SeaDAS软件,并利用SeaDAS读取SeaWiFS卫星数据,能进行基本的叶绿素、悬浮物等海色要素的反演。

人工智能导论试卷 (2)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导论考试日期2007-6-14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或类别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得分评卷人 1. 人工智能三大学派是符号主义,连接主义,行为主义、和。 2. 在知识表示方法中,与谓词逻辑表示为ISA(LIMING ,MAN)等效的语义网络形式 为。 3.状态空间表示法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和。状态,操作符 4. 产生式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一个总数据库、一套规则,一个控制策略 、。 5. ANN中文意义是人工神经元网络 。 6. 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算法过程是从输出节点开始, 将误差信号沿原来的连接通路返回,通过修改各层神经元的连接权值,使误差信号减至最小 ,所以称为“反向传播”。 7. 消解反演证明定理时,若当前归结式是空子句 ,则定理得证。 8. 子句和P经过消解以后,得到 Q 。 9.基于规则的正向演绎系统,其规则形式为,其中前项要满足的条件是。→W或L1∨L2→W,L为单文字

2006~2007学年第2学期考试A卷

13. 设E 1=P(a,v,f(g(y))),E 2 =P(z,f(a),f(u)),则E 1 和E 2 的mgu(最一般合一)为 。 14. 进化策略是在父矢量x i ,i=1,2,……p中,通过加入一个零均方差的高斯随机变量以及预先选择x的标准偏差来产生子代矢量x。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评卷人 1. 在图搜索中,选择最有希望的节点作为下一个要扩展的节点,这种搜索方法叫做( ) A. 宽度搜索 B. 深度搜索 C. 有序搜索 D. 广义搜索 2. 下列人工神经网络属于反馈网络的是() A. Hopfield网 B. BP网络 C. 多层感知器 D. LVQ网络 3. 使用一组槽来描述事件的发生序列,这种知识表示法叫做( ) A. 语义网络法 B. 过程表示法 C. 剧本表示法 D. 框架表示法 4. 产生式系统的推理不包括( ) A. 正向推理 B. 逆向推理 C. 双向推理 D. 简单推理 5. 启发式搜索是寻求问题()解的一种方法 A. 最优 B. 一般 C. 满意 D. 最坏 6. 语义网络表达知识时,有向弧AKO链、ISA链表达节点知识的() A. 无悖性 B. 可扩充性 C. 继承性 D. 完整性 7. 下面表达式对中()是能够合一的。 A. P(q(f(v)),g(u))和P(x,x) B. P(x,f(x))和P(y,y) C. P(y,y,B)和P(z,x,z) D. P(f(A),x),P(x,A)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20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时:10学分:0.5 学分执笔人:吕雄飞审定人:张东青审批人:郭明良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分析了本专业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结构等相关内容;阐述了电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本课程作为电子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在不涉及过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2学时) 1、了解电力系统发展简史 2、了解电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二)电力系统简介(2学时) 1、了解电力系统简介 2、了解发电厂 3、了解电力网 4、了解电力应用 5、了解电力市场简介 (三)电力电子技术简介(4学时) 1、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2、电力电子技术在将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3、电力电子技术在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4、电力电子技术在送电工程中的应用 (四)电气工程新技术应用(2学时) 1、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发软件 2、了解磁悬浮列车技术 三、考核方式 卷面考试成绩占50%;课堂回答问题占15%;出勤占15%;课后应用作业占20%。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中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同时,教学中穿插应用实例,增加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电子教案。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参考书 1、贾文超编著,《电气工程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范瑜主编,《电气工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七、说明 1、本大纲适用一表和二表学生,可以根据参考教材适当的增加和减少部分内容; 2、本大纲是依据黑龙江科技大学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可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形成整体认识。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