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散文《落花生》

合集下载

同为《落花生》却各有千秋——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同为《落花生》却各有千秋——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同为《落花生》却各有千秋——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篇比较有名的《落花生》1922年许地山先生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他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12年后,老舍也写了篇《落花生》,载入 1935年1月20日的《漫画生活》( 现收入《老舍文集》十四卷 )。

许地山是老舍最早结识的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鼓起他创作自信心的作家。

老舍在《敬悼许地山先生》一文中称许地山“既是我的“师’,又是我的“友’”。

他们相知甚密,性格相近,老舍的这篇散文不可能不受到许地山同名散文的影响。

仔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两篇作品的创作意图、写作方法、题旨既非常相似,又不尽相同这两篇文章在写作上既有共同点,又各有特色。

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许地山的作品把苹果、桃子、石榴与花生作比。

前者“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而后者只把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老舍的作品主要是把落花生与瓜子比较。

吃瓜子:夹舌头,塞牙齿,不解饿,没味道,劳民伤财,只会培养人的贵族气。

而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吃落花生,可以给人的创作以灵感,可以在人孤寂时给予慰籍;吃落花生还可以使人无忧无虑,随随便便,增强平民意识。

这样写对比强烈,爱憎态度分明。

两篇文章写作风格也各有各的特色。

许地山的作品质朴无华平实自然,又有童趣,寓深刻于朴素之中。

老舍的作品任意而谈语言幽默而旋律优美,描写生动传神,融爱憎倾向于字里行间。

许地山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奇幻的比喻,用的几乎是儿童的语言。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把儿童为了自己心爱的食物积极主动的劳动热情写得十分生动。

“我们争着答应:“爱!’”“争”字表现出了儿童急于表现的情态,符合儿童心理,贴切、自然。

“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句,“居然”二字把儿童的惊奇、欢喜的心情写得活脱、真切。

最新-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教案优秀3篇

最新-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教案1教材解读《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许地山小时侯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的语文积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联系实际真正懂得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好处的人。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父亲所说的几句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和体验,真正实现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

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读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文,导入新课1、今天,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真高兴!送你们两幅画:梅花、竹子图。

梅、竹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

2、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家陈慧英在《梅花魂》中也写到: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

《落花生》读后感(15篇)

《落花生》读后感(15篇)

《落花生》读后感(15篇)《落花生》读后感1夜晚,我仰望深蓝色的天空,回味这刚刚读完的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感到回味无穷。

在《落花生》这篇散文中,许地山爷爷描写了在收获节的夜晚,他和全家人一起吃花生、议花生的情景。

花生味美,有可以榨油,价钱还便宜,大家都喜欢吃它。

你看它矮矮地地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人们,而自己甘愿默默无闻地埋在地中。

是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啊!通过这件事想到我们的老师,她们为国家培育新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我们能够好好学习,眼角里常常布满不眠之夜所留下的血丝。

我想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2苹果桃子总会把鲜红嫩绿的果实挂在枝头,而和那看上去不起眼的花生相比,的确优越很多,但向内发现,花生却有着朴实无华的内在美。

在听完父亲对花生的一番评价后,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那幅熟悉的画面:在一个下午,当我在路上散步时,突然看到一位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来到路旁,对着开不了锁的小黄车,一边埋怨,一边踢车,只见他把自行车猛地一撇,周围的小黄车就像“多诺米骨牌”一样倒去,最后他扬长而去。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身体佝偻的老人,慢悠悠的走上前,吃力的扶起一辆辆小黄车,直到所有车都摆好后,他才心满意足的离开……我心里暗暗想到:“一个人的外表再光鲜亮丽,也比不上一颗朴实无华的心。

我们要学习花生,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默默奉献、毫无怨言的去努力,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好处,这才是有用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3夜晚,群星闪烁,月光皎洁。

我仰望深兰色的天空,回味着刚刚读完的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感到滋味无穷。

在《落花生》,这篇散文中许地山爷爷描述了在收获节的夜晚,他和全家人一齐吃花生,议花生的情景。

经过父亲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做实实在在,不要做外表好看而别人没有好处、华而不实的人。

落花生课文原文及作品赏析

落花生课文原文及作品赏析

落花生课文原文及作品赏析还不了解课文落花生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落花生课文原文及作品赏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落花生课文原文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落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草亭过这个节。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落花生作品鉴赏主题思想《落花生》散文,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

许地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独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动人的亮点。

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花生深埋土中不为人所识,花生以自己的“牺牲”而使自己“有用”。

“无我”故能破除对物质的贪恋,“有我”方能主动选择与承担自己的责任,使牺牲成为可能。

爱既“有我”又“无我”,以“有我”来实现“无我”的爱兼有着博大与慈悲的境界。

落花生_百度百科

落花生_百度百科
落花生的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40.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药用价值 【出处】《滇南本草图说》 【拼音名】 luò huā shēng
【原形态】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4,长圆形至倒卵圆形,长2.5~5.5厘米,宽1.4~3厘米,先端钝或有突细尖,基部渐狭,全缘;叶柄长2~5厘米,被棕色长毛;托叶大,基部与叶柄基部连生,成披针形,长3~4厘米,脉纹明显。花黄色,单生或簇生于叶腋,开花期几无花梗;萼管细长,萼齿上面3个合生,下面一个分离成2唇形;花冠蝶形,旗瓣近圆形,宽大,翼瓣与龙骨瓣分离,雄蕊9,合生,1个退化;花药5个矩圆形,4个近于圆形;花柱细长,枝头顶生,甚小,疏生细毛;子房内有一至数个胚珠,胚珠受精后,子房柄伸长至地下,发育为荚果。荚果长椭圆形,种子间常隘缩,果皮厚,革质,具突起网脉,长1~5厘米,内含种子1~4颗。花期6~7月。果期9~10月。
落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花生”或“长生果”。落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
又,自20世界50年代以来,我国2次出土了炭化花生种子,提供了远在新石器时代已存在花生的实物资料。因此,花生的起源问题,还需进步一探索.
【别名】花生(《酉阳杂俎》),落花参(《滇南本草》),番豆、土露子(《物理小识》),长生果(《本经逢原》),落地松、地豆(《滇海虞衡志》),落地生(《刘启堂经验秘方》),土豆(《纲目拾遗》),及地果(《南城县志》),南京豆(《植物学大辞典》),番果(《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秋末挖取果实,剥去果壳,取种子晒干,俗称"花生米"。

许地山《落花生》读后感

许地山《落花生》读后感

《落花生》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许地山的经典散文《落花生》,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落花生》这篇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作者小时候与家人一同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经历。

这其中蕴含着的人生哲理,让我深受启发。

文章中,许地山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可贵。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追求名利,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而许地山笔下的花生,却教会了我们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只有真正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收获到有价值的人生。

读完《落花生》,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没有做到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在内心深处找到自己的答案。

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完美,但只要我们努力去追求那个更好的自己,就一定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

许地山的《落花生》不仅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每一次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

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们,也正是这个社会的宝贵财富。

总之,《落花生》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篇文章,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落花生文本解读

落花生文本解读

《落花生》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者许地山。

全文以花生为主线,围绕花生的种植、收割、采摘等过程,描述了作者对花生这一植物的喜爱与赞美。

以下是对《落花生》的文本解读:
主题思想:文章以花生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作者通过花生这一看似平凡的植物,阐述了生命的真谛,即生命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价值。

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文本结构:《落花生》文本短小精悍,结构清晰明了。

全文共分五段,第一段开篇点题,第二至四段详细描述花生的种植、收割、采摘等过程,第五段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花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语言风格:许地山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富有表现力。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花生的生长过程,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

同时,他的语言还富有诗意,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修辞手法:在《落花生》中,许地山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复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还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花生的认识和理解。

深层次含义:除了对花生的赞美之外,《落花生》还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作者通过花生的生长过程,阐述了生命的成长与价值所在。

他指出,生命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外表的华丽和虚荣,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价值。

这种价值观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总之,《落花生》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它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描绘、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更可以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尽管__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__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因此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__的思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__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物喻人)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地山散文《落花生》
许地山,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

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

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
落花生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

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
[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文]
4 收获
落花生*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

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园的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年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

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还咐附这节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

那天晚上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爹爹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都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妹妹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爹爹说:“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

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之心。

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

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我们都说:“是的。

”母亲也点点头。

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阑才散。

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的心版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