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课件
合集下载
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 任务分析 二 任务实施 三 检查评价 四 复习思考
精品课件
工作任务分析
任务 提出
❖ 通过在园林植保综合实训室、各公共绿地、校内外 生产基地了解叶斑病的基础知识,识别其为害状及 标本,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付诸实施,达到识病治 病的目的。
能力 目标
❖ ①能进行显微镜的操作。 ❖ ②能识别叶斑病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 ❖ ③能调查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并选择适当药剂。 ❖ ④能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实施。 ❖ ⑤能对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并分析。
其他特点
发病严重时会引起大量落叶。第2年新叶展 开前叶片基本落光,至11月底以后,病 害才停止蔓延。风雨多的年份发病早且 重,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发病重。
精品课件
君子兰炭疽病
1.症状识别
❖ 成株及幼株均可受害,多发生在外层叶基部,最初 为水渍状,逐渐凹陷。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褐色 小斑,随着病害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椭圆 形,病部具有轮纹,后期产生许多黑色小点。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君子兰炭疽病
精品课件
2.病原识别
半知菌亚门,腔孢纲, 盘长孢属。
精品课件
3. 发病规律
越冬状况
以菌丝在寄主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传播方式 其他特点
分生孢子靠气流、风雨、浇水等传播,多从 伤口处侵入。
翌年4月初老叶开始发病,5~6月22~28℃ 时发展迅速,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植株在偏施氮肥,缺乏磷钾肥时发病重。
挂
病
金 钟
炭
疽
黛 粉 病叶 褐 斑
鹅 掌 病柴 炭 疽
精品课件
龙 血 树 叶 斑 病
精品课件
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 任务分析 二 任务实施 三 检查评价 四 复习思考
精品课件
工作任务分析
任务 提出
❖ 通过在园林植保综合实训室、各公共绿地、校内外 生产基地了解叶斑病的基础知识,识别其为害状及 标本,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付诸实施,达到识病治 病的目的。
能力 目标
❖ ①能进行显微镜的操作。 ❖ ②能识别叶斑病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 ❖ ③能调查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并选择适当药剂。 ❖ ④能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实施。 ❖ ⑤能对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并分析。
其他特点
发病严重时会引起大量落叶。第2年新叶展 开前叶片基本落光,至11月底以后,病 害才停止蔓延。风雨多的年份发病早且 重,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发病重。
精品课件
君子兰炭疽病
1.症状识别
❖ 成株及幼株均可受害,多发生在外层叶基部,最初 为水渍状,逐渐凹陷。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褐色 小斑,随着病害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椭圆 形,病部具有轮纹,后期产生许多黑色小点。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君子兰炭疽病
精品课件
2.病原识别
半知菌亚门,腔孢纲, 盘长孢属。
精品课件
3. 发病规律
越冬状况
以菌丝在寄主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传播方式 其他特点
分生孢子靠气流、风雨、浇水等传播,多从 伤口处侵入。
翌年4月初老叶开始发病,5~6月22~28℃ 时发展迅速,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植株在偏施氮肥,缺乏磷钾肥时发病重。
挂
病
金 钟
炭
疽
黛 粉 病叶 褐 斑
鹅 掌 病柴 炭 疽
精品课件
龙 血 树 叶 斑 病
精品课件
常见病虫害ppt课件

点,严重时,病 斑相连,造成叶 片成段枯死或全 叶枯死。
6
紫荆角斑病:病菌发生于叶上,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褐色至黑色,病斑有大小 两种,大的1-15毫米,小的1-6毫米,病斑上有淡黑色细小霉点。
7
8
菊花黑斑病:发生在叶 上,初期为圆形紫 色小斑,后扩大为 直径10-15毫米,红 褐色至黑色,边缘 不明显,有的病斑 受叶脉限制呈不规 则形,严重时,病 斑相连,叶片枯焦, 后期病斑有黑色小 点。
11
虫害
12
一、红蜘蛛
13
朱砂叶螨
属叶螨总科,主要有山楂叶螨、
全爪螨、朱砂叶螨、果苔螨、针叶 小爪螨、短须螨等。
危害:海棠、石榴、山楂、碧
桃、月季、松柏、杨树、板栗、梨 树等。
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化学防治,药物有:阿维菌素、金霸螨、尼索朗、三 唑锡等
14
二、蚜虫
15
俗称腻虫或蜜虫。 其种类繁多,园林树种几乎都会不同程 度的受到其危害。 防治: 一、对新引进的花种、花苗,应严格检 查,防止外地新害虫的侵入,对土壤及旧花 盆进行消毒,以杀死残留的虫卵。
46
防治方法: 1、幼虫发生期喷施氯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 2、50%的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毒杀。 3、用灭幼脲3号2000 至3000 倍喷雾。 喷药要每次更换品种,交替使用,以免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
47
谢谢大家!
48
49
35
幼虫发生时间 ➢ 第一代美国白蛾幼虫发生在五月下旬到七月上旬, ➢ 第二代美国白蛾幼虫发生在七月中旬到八月底, ➢ 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发生在八月底至十一月初。 ➢ 主要危害时期:8月10日左右和十一前后是危害最厉害的时候。
36
严防美国白蛾的关键环节
6
紫荆角斑病:病菌发生于叶上,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褐色至黑色,病斑有大小 两种,大的1-15毫米,小的1-6毫米,病斑上有淡黑色细小霉点。
7
8
菊花黑斑病:发生在叶 上,初期为圆形紫 色小斑,后扩大为 直径10-15毫米,红 褐色至黑色,边缘 不明显,有的病斑 受叶脉限制呈不规 则形,严重时,病 斑相连,叶片枯焦, 后期病斑有黑色小 点。
11
虫害
12
一、红蜘蛛
13
朱砂叶螨
属叶螨总科,主要有山楂叶螨、
全爪螨、朱砂叶螨、果苔螨、针叶 小爪螨、短须螨等。
危害:海棠、石榴、山楂、碧
桃、月季、松柏、杨树、板栗、梨 树等。
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化学防治,药物有:阿维菌素、金霸螨、尼索朗、三 唑锡等
14
二、蚜虫
15
俗称腻虫或蜜虫。 其种类繁多,园林树种几乎都会不同程 度的受到其危害。 防治: 一、对新引进的花种、花苗,应严格检 查,防止外地新害虫的侵入,对土壤及旧花 盆进行消毒,以杀死残留的虫卵。
46
防治方法: 1、幼虫发生期喷施氯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 2、50%的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毒杀。 3、用灭幼脲3号2000 至3000 倍喷雾。 喷药要每次更换品种,交替使用,以免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
47
谢谢大家!
48
49
35
幼虫发生时间 ➢ 第一代美国白蛾幼虫发生在五月下旬到七月上旬, ➢ 第二代美国白蛾幼虫发生在七月中旬到八月底, ➢ 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发生在八月底至十一月初。 ➢ 主要危害时期:8月10日左右和十一前后是危害最厉害的时候。
36
严防美国白蛾的关键环节
叶斑病的生态学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强化田间管理
总结词
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详细描述
强化田间管理可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其对叶斑病的抵抗力。合理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增 强其生长活力;科学灌溉可以保持土壤湿度适中,避免过湿或过干;及时除草可以减少杂草与植物的竞争,促进 植物的生长。
叶斑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病原 菌附着在叶片上,借助风和雨滴 的飞溅扩散。
叶斑病的病原与症状
病原
叶斑病的病原菌多为真菌,如链格孢属、尾孢属等。
症状
叶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颜 色多为褐色或深褐色,有时中心颜色较浅,边缘颜色深,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 圈。
叶斑病的发生规律
叶斑病的生态学特点及其综合 防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CONTENTS
• 叶斑病的生态学特点 • 叶斑病的危害 • 叶斑病的综合防治 • 叶斑病的预防措施 • 叶斑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叶斑病的生态学特点
叶斑病的分布与传播
分布
叶斑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主 要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生。
传播
02
叶斑病的危害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叶片损伤
叶斑病会导致叶片出现病 斑、枯黄或落叶等症状,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 分吸收,进而影响植物的
生长。
树势衰弱
叶斑病会使植物的叶片受 损严重,导致植物整体树 势衰弱,易受其他病害的
侵袭。
生长受阻
叶斑病会影响植物的正常 生长,使植物生长缓慢, 难以形成健康、强壮的植
化学防治
选择合适的药剂
根据叶斑病的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 配制和使用。
桑树叶斑病防治PPT-V1

桑树叶斑病防治PPT-V1
桑树叶斑病是桑树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导致桑树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桑树死亡。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
治疗该病害。
在本次PPT中,我们将介绍桑树叶斑病的预防和治疗的
相关知识。
一. 桑树叶斑病的病因
桑树叶斑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是因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多雨湿润的天气容易滋生病菌
2. 桑树缺乏养分容易导致病菌入侵
3. 躯庸的桑树生长环境也容易导致桑树叶斑病的发生
二. 桑树叶斑病的预防
1. 确保桑树的生长环境:采取措施保持桑树所在环境的干燥通风,防
止病菌在湿润中滋生生长。
2. 病菌的源头控制:对桑树每年进行适量的短剪整枝、打树脂、塑料
膜覆盖等作法,杀死已经滋生病菌的枝干,减少病害发生。
3. 桑树的养护管理:给桑树适量施肥,增强桑树免疫力,从而减少桑
树叶斑病的发生。
三. 桑树叶斑病的治疗
桑树叶斑病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法:
1. 杀菌剂的使用:用硫酸铜、三氧化二砷、氢氧化钙等有效的杀菌剂,
喷洒到患病的桑树上。
2. 剪枝治疗:及时剪掉患病部位,并去掉患病叶片,防止病菌扩散。
3. 灌根方法:需使用含有铜酞儿茶素和硼的溶液用水浇灌土壤,以消灭土中病菌,防止病害的再次发生。
总结
桑树叶斑病虽然是常见的病害,但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可以使用很多方法来预防和治疗桑树叶斑病,从而确保桑树的健康生长。
为了确保我们的桑树免受病害的侵扰,我们应该注重养护工作,从而预防和治疗病害。
5.1 .3 叶斑病类病害的综合防治.

(三)杜鹃角斑病
分布与 危害
⿻ 又称杜鹃叶斑病、褐斑病,在我国杜鹃栽培地
区都有发生,危害杜鹃属植物。发病严重时,可 造成大量落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三)杜鹃角斑病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三)杜鹃角斑病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二)月季黑斑病
⿻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露
地栽培,病菌以菌丝体在芽鳞、叶痕或枯枝`落 叶上越冬。温室栽培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部 越冬。分生孢子也是初侵染来源之一。分生孢子 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危害,因而多雨、多雾、 多露时易于发病。据试验,叶上有滞留水分时, 孢子6h内即可萌芽侵入。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 为20~25℃,pH值为7~8,潜育期10~11 d , 老叶潜育期略长,为13d。病害多从下部叶片开 始侵染。 ⿻ 气温24℃,相对湿度98%,多雨天气有利于发 病。在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月出现两 次发病高峰期。在北方一般8~9月发病最重。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一)菊花褐斑病
⿻ 有叫菊花黑斑病、斑枯病。北京、黑龙江、大
分布与 危害
连、深圳、成都等地都有发生。 ⿻ 发生严重时,叶片枯黄,全株萎蔫,叶片枯萎、 脱落,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观赏性。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一)菊花褐斑病
⿻ 发病初期病叶出现淡黄色褪绿斑,病斑近圆形,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二)月季黑斑病
⿻ 月季黑斑病为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分布与 危害 是月季最主要的病害。 ⿻ 该病除危害月季外,还危害蔷薇、黄刺玫、山 玫瑰、金樱子、白玉棠等近百种蔷薇属植物及其 杂交种。 ⿻ 常在夏秋季造成黄叶、枯叶、落叶,影响月季 的开花和生长 。
园林植物叶部病害ppt课件

-
(一)黄栌白粉病
1、分布与危害 辽宁、北京、河北、西 安、山东、四川等地都有发生。发病黄 栌影响秋季叶片变红,失去观赏效果。
-
2、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 也危害嫩枝。叶片被害后, 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白色粉点, 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白色粉 霉斑,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 叶正面布满白粉。发病后期 白粉层上陆续生出先变黄、 后变黄褐、最后变为黑褐色 的颗粒状子实体(闭囊壳)。 秋季叶片焦枯,不但影响树 木生长,而且受害叶片秋天 不能变红,影响观赏红叶。
第二节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及防治
-
一、霜霉病类
霜霉病特征:1、症状:叶片正面产生褐 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 部位产生灰白色或其它颜色疏松的霜霉状 物,2、病原:病原物为低等的鞭毛菌。3、 发生条件: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发病重。
-
(一)月季霜霉病
1、分布与危害 霜霉病是月季栽培中较 重要的病害之一,发生较普遍。除月季 外,还危害蔷薇属中的其它花卉。引起 叶片早落,影响树势和观赏。
-
2、症状 该病危害植 株所有地上部分,叶 片最易受害,常形成 紫红色至暗褐色不规 则形病斑,边缘色较 深。花梗、花萼或枝 干上受害后形成紫色 至黑色大小不一的病 斑,感病枝条常枯死。 发病后期,病部出现 灰白色霜霉层,常布 满整个叶片。
-
2、病原 为鞭毛菌亚门蔷薇霜霉菌 (Peronospora sparsa Berk.)。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和菌丝在患病组织 或落叶中越冬越夏。翌春,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 孢子囊,随风传播。游动孢子自气孔侵入进行初 侵染和再侵染。孢子传播的适宜温度为 10℃~25℃,相对湿度为100%。湿度大有利于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露地栽培时该病主要发生在 多雨季节,温室栽培时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因昼 夜温差较大,若温室不通风,湿度较高,叶缘易 积水发病。
(一)黄栌白粉病
1、分布与危害 辽宁、北京、河北、西 安、山东、四川等地都有发生。发病黄 栌影响秋季叶片变红,失去观赏效果。
-
2、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 也危害嫩枝。叶片被害后, 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白色粉点, 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白色粉 霉斑,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 叶正面布满白粉。发病后期 白粉层上陆续生出先变黄、 后变黄褐、最后变为黑褐色 的颗粒状子实体(闭囊壳)。 秋季叶片焦枯,不但影响树 木生长,而且受害叶片秋天 不能变红,影响观赏红叶。
第二节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及防治
-
一、霜霉病类
霜霉病特征:1、症状:叶片正面产生褐 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 部位产生灰白色或其它颜色疏松的霜霉状 物,2、病原:病原物为低等的鞭毛菌。3、 发生条件: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发病重。
-
(一)月季霜霉病
1、分布与危害 霜霉病是月季栽培中较 重要的病害之一,发生较普遍。除月季 外,还危害蔷薇属中的其它花卉。引起 叶片早落,影响树势和观赏。
-
2、症状 该病危害植 株所有地上部分,叶 片最易受害,常形成 紫红色至暗褐色不规 则形病斑,边缘色较 深。花梗、花萼或枝 干上受害后形成紫色 至黑色大小不一的病 斑,感病枝条常枯死。 发病后期,病部出现 灰白色霜霉层,常布 满整个叶片。
-
2、病原 为鞭毛菌亚门蔷薇霜霉菌 (Peronospora sparsa Berk.)。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和菌丝在患病组织 或落叶中越冬越夏。翌春,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 孢子囊,随风传播。游动孢子自气孔侵入进行初 侵染和再侵染。孢子传播的适宜温度为 10℃~25℃,相对湿度为100%。湿度大有利于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露地栽培时该病主要发生在 多雨季节,温室栽培时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因昼 夜温差较大,若温室不通风,湿度较高,叶缘易 积水发病。
绿萝细菌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06
绿萝细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评 估与展望
防治效果评估方法
对比评估法
将采取防治措施的绿萝与未采取防治措施的绿萝进行对比,观察其细菌叶斑病的发病情 况,评估防治效果。
数据分析法
对采取防治措施后的绿萝生长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叶片数量、生长速度等,评估防治效 果。
防治效果实例展示
实例一
某绿萝种植基地在采取了细菌叶斑病的 防治措施后,绿萝的发病情况得到了有 效控制,叶片颜色正常,生长速度加快 ,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与其他细菌病害的区别
细菌叶斑病与其他细菌病害在症状上 也有相似之处,但可以通过观察叶片 是否有黄色或黄褐色斑点、触摸斑点 部位是否有凸起感等方法进行区别。
03
绿萝细菌叶斑病的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措施
种植管理
选择健康无病的种苗,避免从有病植 株上采集插条或种子。
田间卫生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和残余物,保持 田间卫生,减少细菌的传播和扩散。
轮作制度
避免连作,采用轮作制度,减少病原 菌的积累和繁殖。
生物防治方法
引入拮抗菌
通过引入对绿萝细菌叶斑病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或放线菌等,抑 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增强植物免疫力
通过加强绿萝的养分供应,提高其抗病能力。例如,合理施肥、浇水、光照等, 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化学防治手段
药剂预防
清洁工具
03
修剪过程中使用的剪刀或刀片,需及时清洗和消毒,避免交叉
感染。
使用药剂涂抹或喷洒病部
选择药剂
根据绿萝细菌叶斑病的病菌种类,选择相应的杀菌剂。例如,可以 使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药剂。
涂抹或喷洒
将选好的药剂按照说明书上的浓度配制,用毛笔或喷雾器将药剂涂 抹或喷洒到绿萝的病部。涂抹时要均匀,确保药剂能够充分覆盖病 斑。
叶斑及叶枯病

加强植物抗病育种研究,培育抗病品种,从根本 上提高植物对叶斑及叶枯病的抗性。
针对病原菌的抗药性,开展新型药剂的研发和筛 选,提高防治效果。
综合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多种 手段,实施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保障环境和植物的生态安全。
研究价值
01
叶斑及叶枯病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和传播途径,为有效 控制病害的传播和扩散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显微镜检
通过采集患病叶片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情况,可以进一步确 诊。
实验室检测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等,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结果。
识别技巧
01
了解植物常见病害
叶斑病和叶枯病是植物常见的病害之一,了解不同植物的常见病害有
助于识别和诊断。
02
叶斑及叶枯病的危害
1 2
植物生长受阻
叶斑和叶枯病的发生会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受 阻,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产量下降
长期病害会导致植物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可 能导致植物死亡。
3
植物品质下降
病害会导致植物叶片受损,降低植物的品质和 观赏价值。
02
叶斑及叶枯病的病因
病原菌种类
尾孢属
该属的病原菌广泛分布在全球 范围内,可侵染多种植物,如 玉米、谷子、小麦等,造成叶
症状
叶斑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而 叶枯病的典型症状则是叶片逐渐黄化、枯萎和脱落。
叶斑及叶枯病的分类
叶斑病的分类
根据病原菌的不同,叶斑病可分为细菌性叶斑病、真菌性叶斑病和病毒引起 的叶斑病等。
叶枯病的分类
同样根据病原菌的不同,叶枯病可分为细菌性叶枯病、真菌性叶枯病和病毒 引起的叶枯病等。
针对病原菌的抗药性,开展新型药剂的研发和筛 选,提高防治效果。
综合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多种 手段,实施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保障环境和植物的生态安全。
研究价值
01
叶斑及叶枯病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和传播途径,为有效 控制病害的传播和扩散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显微镜检
通过采集患病叶片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情况,可以进一步确 诊。
实验室检测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等,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结果。
识别技巧
01
了解植物常见病害
叶斑病和叶枯病是植物常见的病害之一,了解不同植物的常见病害有
助于识别和诊断。
02
叶斑及叶枯病的危害
1 2
植物生长受阻
叶斑和叶枯病的发生会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受 阻,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产量下降
长期病害会导致植物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可 能导致植物死亡。
3
植物品质下降
病害会导致植物叶片受损,降低植物的品质和 观赏价值。
02
叶斑及叶枯病的病因
病原菌种类
尾孢属
该属的病原菌广泛分布在全球 范围内,可侵染多种植物,如 玉米、谷子、小麦等,造成叶
症状
叶斑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而 叶枯病的典型症状则是叶片逐渐黄化、枯萎和脱落。
叶斑及叶枯病的分类
叶斑病的分类
根据病原菌的不同,叶斑病可分为细菌性叶斑病、真菌性叶斑病和病毒引起 的叶斑病等。
叶枯病的分类
同样根据病原菌的不同,叶枯病可分为细菌性叶枯病、真菌性叶枯病和病毒 引起的叶枯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 紫挂 藤金 灰钟 斑炭 病疽
病
黛
鹅
粉
掌
叶
柴
褐
炭
斑
疽
病
病
龙 血 树 叶 斑 病
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
加强养护
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 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 水方式,避免喷灌。
铲除病源
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 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盆土要及时 更新或消毒。
鱼鳔状的 分生孢子
3. 发病规律
越冬状况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病落叶上越冬。
传播方式 发病高峰
病菌借风雨、浇水等传播。温度适宜、叶面有水滴时 即可侵入危害。
在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月出现两次发病高峰 期。在北方一般8~9月发病最重。
发病条件
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低洼积水 、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卫 生状况不佳等都利于发病。
传播方式
分生孢子靠气流、风雨、浇水等传播,多从 伤口处侵入。
其他特点
翌年4月初老叶开始发病,5~6月22~28℃ 时发展迅速,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植株在偏施氮肥,缺乏磷钾肥时发病重。
❖ 其他常见的园林
菊花褐斑病
兰花炭疽病
兰 花 炭 疽 病
兰 花 炭 疽 病
金叶女贞炭疽病(初期)
金叶女贞炭疽病(后期)
牡 丹 叶 斑 病
龙柏叶枯病
荷花黑斑病
草坪草褐斑病
典型的
“蛙眼”症 状
大叶黄杨疮痂病
丁香叶斑病
凤尾兰叶斑病
广玉兰炭疽病
腊梅叶斑病 文殊兰叶斑病
万年青炭疽病 鱼尾葵炭疽病
苏
一
铁
串
叶
红
斑
黑
病
斑
病
牡
袖
丹
珍
红
椰
斑
子
病
灰
斑
病
海
叶斑病概述
❖ 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粒点或霉层。叶斑病聚集发 生时,可引起叶枯、落叶或穿孔,以及枯枝或花腐 ,严重降低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有些叶斑病还会 给园林植物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 如月季黑斑病、杜鹃角斑病、大叶黄杨褐斑病、香 石竹叶斑病等。
鸡冠花炭疽病
兰 花 炭 疽 病
二、叶斑病的识别
选用抗病品种
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47%加瑞农可湿性 粉剂600-8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 、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10%多抗 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6%乐比耕可湿 性粉剂1500-2000倍液。
检查评价
月季黑斑病
1.症状识别
❖ 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 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 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 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连 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
2.病原识别
分生 孢子盘
蔷薇盘二孢菌, 属半知菌亚门,
盘二孢属。
含
芋
笑
叶
炭
斑
疽
病
病
花 烛 炭 疽 病
夹 竹 桃 褐 斑 病
凤 梨 叶 斑 病
黄 金 葛 叶 斑 病
佛
栀
手
子
炭
褐
疽
斑
病
病
米
茉
兰
莉
炭
炭
疽
疽
病
病
十
大
肉
功
桂
劳
炭
炭
疽
疽
病
病
蔓
万
绿
寿
绒
菊
炭
斑
疽
点
病
病
金 盏 菊 炭 疽 病
袖 珍 叶 子 褐 斑 病
贴
木
梗
槿
海
褐
棠
斑
褐
病
斑
病
梅 花 褐 斑 穿 孔 病
巴 西 木 叶 斑 病
(优选)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课件
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 任务分析 二 任务实施 三 检查评价 四 复习思考
工作任务分析
任务 提出
❖ 通过在园林植保综合实训室、各公共绿地、校内外 生产基地了解叶斑病的基础知识,识别其为害状及 标本,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付诸实施,达到识病治 病的目的。
能力 目标
❖ ①能进行显微镜的操作。 ❖ ②能识别叶斑病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 ❖ ③能调查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并选择适当药剂。 ❖ ④能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实施。 ❖ ⑤能对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并分析。
工作任务实施
准备工作
❖ 1.地点:园林植物保护综合实训室、各公共绿地 、校内外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 2.材料:月季黑斑病、君子兰炭疽病等各种病害 为害状、盒装标本及病原玻片标本。
❖ 3.工具:显微镜、扩大镜、解剖针、镊子、培养 皿,各种防治病害的器具、药剂等。
一、叶斑病认知
叶斑病概述
❖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 斑点病的总称。但叶斑病并非只是在叶片上发生, 有些病害则既在叶片上发生,也在枝干、花和果实 上发生。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可因病斑的色泽、形 状、大小、质地、有无轮纹等不同,分为黑斑病、 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
品种抗性差异
月季不同品种间,其抗病性也有差异, 一般浅色黄花品种易感病。
大叶黄杨褐斑病
1.症状识别
❖ 病斑多从叶尖、叶缘处开始发生,初期为黄色或 淡绿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2~3mm近圆形褐色斑 ,病斑周缘有较宽的褐色隆起,并有一黄色晕圈 ,病斑中央黄褐色或灰褐色,后期几个病斑可连 接成片,病斑上密布黑色绒毛状小点。
大叶黄杨褐斑病
2.病原识别
分生 孢子盘
分生 孢子
坏损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 尾孢属。
3. 发病规律
越冬状况
病菌以菌丝或子座组织在病叶及其它病残 组织中越冬。
传播方式
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等传播。
发病高峰
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7月为侵染盛期,89月为发盛病期。
其他特点
发病严重时会引起大量落叶。第2年新叶展 开前叶片基本落光,至11月底以后,病 害才停止蔓延。风雨多的年份发病早且 重,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发病重。
君子兰炭疽病
1.症状识别
❖ 成株及幼株均可受害,多发生在外层叶基部,最初 为水渍状,逐渐凹陷。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褐色 小斑,随着病害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椭圆 形,病部具有轮纹,后期产生许多黑色小点。
君子兰炭疽病
2.病原识别
半知菌亚门,腔孢纲, 盘长孢属。
3. 发病规律
越冬状况
以菌丝在寄主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序 号
重点考核环节
1 叶斑病认知
2 叶斑病的识别
3 标本的采集及制作
4 发生为害情况调查
考核标准
标准 分值
了解叶斑病的一般症状及为害特点 10
能正确识别常见种类,指明各种病 害病原的形态特征
15
制作规范,病害症状典型完整
15
调查方法正确,结果能反映病害发 生的实际情况
15
得分
5 防治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方案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
20
6 防治效果的分析 7 实训报告
统计方法符合要求,分析有针对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