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建筑及总结-精

合集下载

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精神内涵

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精神内涵

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精神内涵在世界各地,我们都能看到许多宏伟壮丽的宗教建筑,如基督教堂、伊斯兰清真寺和佛教寺庙等。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宏伟的外观,更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本文将探讨宗教建筑的宏伟以及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一、宗教建筑的宏伟宗教建筑之所以被称为宏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宗教建筑的规模和气势往往令人惊叹。

无论是巴黎圣母院还是埃及金字塔,它们的庞大体量和雄伟气势都令人瞠目结舌。

这些建筑常常采用高耸的塔楼、巨大的拱门和壮丽的穹顶,使人感受到一种庄严威严的氛围。

其次,宗教建筑通常拥有精美的装饰和细节。

无论是彩色玻璃窗、壁画、铸铜雕像还是石雕,它们都展示了建筑师们精湛的工艺和艺术才华。

这些细致而精美的装饰物赋予了宗教建筑无限的魅力,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最后,宗教建筑通常位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增添了其宏伟的气势。

例如,印度的泰姬陵坐落在美丽的印度河畔,中国的布达拉宫座落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脚下。

这些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使宗教建筑的壮丽更加突出。

二、宗教建筑的精神内涵宏伟的宗教建筑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产生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首先,宗教建筑承载着人们对神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无论是教堂、清真寺还是寺庙,它们都是人们向神灵祈祷和礼拜的场所。

宗教建筑的宏伟和庄严,给人一种和神性接触的感觉,使人们能够更加专注地沉浸在宗教仪式中。

其次,宗教建筑也起到了传播宗教信仰和教义的作用。

教堂经常用作基督教牧师传授教义和讲道的地方,清真寺是穆斯林执行礼拜的场所,寺庙里的佛像也承载着佛教的教诲。

宗教建筑所传达的信仰和教义能够帮助信徒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宗教。

最后,宗教建筑也是人们寻求内心宁静和平静的场所。

无论是通过沉思、祈祷还是冥想,人们都可以在宗教建筑中找到宁静的时刻。

宗教建筑所创造的庄严氛围和安静环境,有助于人们远离喧嚣的尘世,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平静。

总结起来,宗教建筑的宏伟和精神内涵相辅相成。

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

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

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建筑和宗教一直紧密相连,并通过宗教建筑展现出宏伟与神圣之美。

宗教建筑不仅仅是信仰的场所,它们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宗教建筑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一、宗教建筑的特点宗教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宏伟壮观:宗教建筑常常以巨大的规模和壮丽的设计展现出宏伟的气势。

例如,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梵蒂冈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

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巨大的圆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神圣庄严:宗教建筑代表了人们对神圣世界的追求和崇敬。

其设计和装饰常常体现了对神圣的敬畏之情。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和希腊的帕特农神庙等古代宗教建筑,通过庄严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塑表达出对神明的敬仰。

3. 艺术表现:宗教建筑是艺术与信仰的结合体,展示了人类创造力与精神追求的结晶。

例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是建筑师高迪的杰作,其复杂的建筑造型和细致的装饰充满了艺术的灵感。

二、宗教建筑的美学价值宗教建筑之所以具有宏伟与神圣之美,是因为它们体现了多元的美学价值。

1. 结构美:宗教建筑的结构设计常常之任复杂,但又显得和谐统一。

从金字塔到拱形穹顶,每一种结构形式都是建筑师对空间和力学的精确把握和无限创造力的表现。

2. 装饰美:宗教建筑的装饰是其独特之美的体现。

它通常表现为雕塑、壁画、玻璃花窗等多种形式。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仅是美的体现,更是宗教信仰和故事的诠释,通过艺术手法将信仰与空间完美融合。

3. 灯光美:宗教建筑的灯光设计往往也是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线的投射会在建筑内部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让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受。

特别是在夜晚,灯光会为宗教建筑赋予一种神话般的氛围。

三、宗教建筑的影响宗教建筑不仅仅是宏伟与神圣之美的外在表现,它们还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宗教信仰的承载:宗教建筑提供了一个供信仰者们聚集和祈祷的场所。

宗教运动场所筹划结构和扶植治理工作总结

宗教运动场所筹划结构和扶植治理工作总结

宗教运动场所筹划结构和扶植治理工作总结本次宗教运动场所筹划结构和扶植治理工作总结旨在对宗教场所的运动策略和扶植治理工作进行汇总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宗教场所运行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宗教场所筹划结构(一)空间设计宗教场所的空间设计应当满足宗教活动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神圣气氛和仪式感。

场所内部的布局应当简洁、明晰,便于信徒进行宗教活动。

同时,宗教场所应该坚持兼顾实用和美观的原则,创造出一个和谐而舒适的宗教环境。

(二)设备器材宗教场所应当配备一定的器材和工具,以保证信徒的宗教活动顺利进行。

主要设备有音响、投影仪、灯光设备等。

这些设备和器材应当符合宗教信仰和宗教规范的要求,并且应该保持完好。

(三)宗教礼仪宗教礼仪包括祷告仪式、洗礼、婚礼和葬礼等。

宗教礼仪的规范与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信徒的参与和宗教结社的稳定性。

宗教场所应该规范、严格地执行宗教礼仪,并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宗教音乐宗教音乐是宗教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宗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宗教场所应该配备有合适的音响设备和专业的音乐人才,以保证宗教音乐的高质量和良好的效果。

(一)管理模式宗教场所的管理模式对于宗教场所的运营和治理非常重要。

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场所管理、信徒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在活动安排、人员分配、宗教仪式等方面,应当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意见建议,以规范宗教活动的举行。

(二)信徒管理信徒是宗教场所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应该对信徒的背景、信仰、文化、情感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评估和管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信徒。

在信徒教育和管理上,应该注重宗教信仰的传承和发扬,并积极引导信徒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财务管理宗教场所的资金收支应当明细清晰,统计准确。

场所应具备账目审查、经费使用、保管管理措施等制度规范,以保障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综上所述,宗教场所的筹划结构和扶植治理工作对于宗教运动的开展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只要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就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而社会价值的宗教环境,使宗教活动更具生命力。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一、概述中国古代宗教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既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灵和宇宙的崇敬与理解。

本文将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为主,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二、佛教建筑佛教在中国传入后发展迅速,带来了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修行者追求解脱的地方。

寺庙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主要特点包括寺庙山门、大雄宝殿和佛塔。

1. 寺庙山门寺庙山门是佛教寺庙的入口,通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牌楼式建筑,上方雕刻着佛教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和佛教经文。

山门两侧常常有金刚力士、天王像等守护神的塑像,寓意着护法庇佑。

2.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里最重要的建筑,供奉佛陀的圣像。

大雄宝殿多为木结构,屋顶翘角高翘,雕梁画栋,华丽而庄重。

殿内常有精美的佛像、壁画和经文雕刻,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3. 佛塔佛塔是佛教寺庙内的重要建筑物,用于供奉佛陀舍利或圣物。

佛塔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梯形塔、宝塔、舍利塔等。

塔身常常是多层的,层层相叠,寓意着修行者渐次超越世俗之苦,修成正果。

三、道教建筑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自然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密切相关。

在中国的宗教建筑中,道教建筑以庙宇为主,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式。

1. 道观道观是道教的主要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核心体现。

道观以山为依托,建筑仿佛山水之间,兼具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正殿、配殿、厢房和道士居所等。

道观的建筑风格以淡雅、自然为主,体现出道教崇尚自然、求得心灵宁静的思想。

2. 神桥神桥是道教寺庙中重要的宫观建筑,通常横跨于水面或渊涧之上,架起连接外界与庙宇的桥梁。

神桥的建筑造型独特,常常是石拱桥,桥下布置有千年古树和奇石,寓意着去除世间尘嚣,登堂入室的过程。

四、儒教建筑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儒教建筑则主要以学堂和书院为代表,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宗教建筑——精选推荐

宗教建筑——精选推荐

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时期宗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不断地从民间及域外建筑中吸收营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风貌。

宗教建筑包括佛教寺院、道观、清真寺、石窟、古塔等,他们遍布中国山川大地,以大量的木构、砖石建筑体系,为中国、为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佛教是世界文明的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

佛教寺院做为佛教信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供奉、参拜、念经、修行和僧人居住、生活等多种功能。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历史上记述较细,且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以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明帝感梦求法”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标志。

据说,在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夜里梦到一位脖子上有日光的神人飞到殿前,第二天,明帝把诸大臣请来,讨论梦的寓意,当时傅毅问答说:“听说天竺的一位得道者,为佛,轻举能飞,万岁梦到的大概就是这位神。

”明帝听后,便派遣使者张骞、博士弟子王遵、羽林中郎将秦景等十二人前往西域求访佛道。

在这一年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带着经书和佛像来到洛阳,开始翻译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为佛教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将近40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佛教人士,如安世高、鸠摩罗什、道安、慧远等。

他们的不懈努力使佛教流传的更广、影响更大,把佛教更为详尽地介绍到了中国,为佛教在中国的推广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信徒日益增多。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基于朝野对佛教的普遍信仰和频繁的译经、讲经等佛事活动,中国的佛寺开始了大规模的兴建。

僧人修行和居住之地,称为“寺院”,也称为“寺庙”。

中国佛教寺庙大都建在远离繁华都市的幽禁秀美的自然名胜处。

寺庙除了从事主要佛事活动的殿堂外,还设有塔院、禅房、僧舍、印经处等附属建筑,组合成建筑形式丰富的佛寺建筑群。

并且每座殿内,大都分别供奉有佛像,以表对佛的忠诚,方便对佛教教义的阐述。

08中国建筑史第五章佛塔、经幢、佛窟造像知识点总结

08中国建筑史第五章佛塔、经幢、佛窟造像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宗教建筑一、概说佛塔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不同又有经塔、墓塔的区别。

我国佛塔早期受印度和健陀罗的影响较大,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

大体可以分为:1.大乘佛教佛塔: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2.小乘佛教佛塔:傣族佛塔等。

二、楼阁式塔1.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出现的时间较早,历代沿用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2.《后汉书》中记录了东汉时期我国木塔的最早文献。

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石刻塔柱,将北魏时的楼阁式塔展现在我们面前。

它使用了木建筑的柱,枋,斗栱,并逐层向内收进。

从结构和外观上看都已中国化了。

4.南北朝至唐宋是我国楼阁式塔的盛期,几乎遍于全国,尤以黄河流域和南方为多。

现存的实例也是宋代最多,元代以后渐少。

5.塔的平面,唐以前都是方形,五代起八角形渐多,六角形为数较少。

6.早期的楼阁式木塔和仿木的砖石塔只用一层塔壁结构,刚度欠强,后来改用双层塔壁,并增加了一些加固措施,使塔身强度大为增加。

7.双层塔壁的木塔以应县木塔为最早,砖塔以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为最早。

8.材料的使用也由全部使用木材,逐渐过渡到砖木混合和全部用砖石,完全用木的楼阁式塔在宋代以后已经绝迹。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1.位于应县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代,是国内现存唯一的,最古与最完整的木塔。

2.塔位于寺南北轴线上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3.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两层砖石台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9层,外观5层,暗层4层,67.31米。

4.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1米的土坯墙内,檐柱外设回廊,即副阶周匝。

内外柱的排列如金厢斗底槽。

5.位于各楼层的平坐暗层,在结构上因增加了梁柱间的斜向支撑,使得塔的刚性有很大改善,与独乐寺相仿。

6.各层檐柱与其下暗层檐柱的结合使用叉柱造。

7.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内收半个柱径,交接方式为缠柱造。

8.外观为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各层都设平坐及走廊,全塔共有斗栱60余种。

宗教艺术中的宗教建筑

宗教艺术中的宗教建筑

宗教艺术中的宗教建筑宗教艺术一直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宗教建筑则是宗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宗教建筑作为宗教信仰的象征,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神圣的崇敬之情,更是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各个宗教中,宗教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承载着不同宗教信仰的内涵和精神。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基督教中的宗教建筑。

基督教的宗教建筑以教堂为代表,教堂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基督教徒们聚集祷告和礼拜的地方。

教堂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但最为典型的是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大的尖顶、复杂的拱顶和精美的花窗玻璃而著称。

教堂内部通常有宽敞的中殿和两侧的走廊,中殿上方是高高的尖顶,给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

此外,教堂内的壁画、雕塑和彩色玻璃等艺术品也是哥特式教堂的特色之一,它们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表现,向人们传递着基督教的教义和精神。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伊斯兰教中的宗教建筑。

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以清真寺为主,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和学习的场所。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穆罕默德式和奥斯曼式两种。

穆罕默德式清真寺以其简洁、朴素的风格而著称,通常由一个大型的圆顶和四个小型的尖顶组成。

清真寺内部通常有一个宽敞的礼拜大厅,供穆斯林们进行礼拜和祷告。

而奥斯曼式清真寺则以其壮丽的建筑和绚丽的装饰而著称,最典型的代表是土耳其的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以其蓝色的瓷砖装饰和大型的圆顶而闻名,给人一种华丽而庄重的感觉。

无论是穆罕默德式还是奥斯曼式清真寺,它们都体现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文化。

此外,佛教中的宗教建筑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佛教寺庙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佛教徒们修行和参禅的地方。

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多样,但最为典型的是中国的寺庙。

中国的佛教寺庙通常由大殿、塔和庭院组成。

大殿是佛教寺庙的核心,供奉着佛像和经书,是佛教徒们礼拜和念经的地方。

塔是佛教寺庙的标志,通常有多层,象征着佛教的修行境界。

庭院则是佛教寺庙的休憩和禅修之地,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一、佛教建筑1、佛教建筑: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

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

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

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

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

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

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

卧佛寺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

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盘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

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2、喇嘛寺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宗教建筑

某些少数民族聚集区的 清真寺,基本还保持本 民族地区固有的特点。 阿巴伙加玛札伊斯兰教 建筑群始建于17世纪中 叶,包括大门、墓祠、 礼拜寺、教经堂、墓地、 浴室、水池、庭院和阿 訇住所等,占地达 16000余亩。

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平面图
第五章
宗教建筑
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鸟瞰图
第五章
宗教建筑
山西芮城五龙庙为道教建筑(唐代),单体建筑,面阔5间, 进深4椽,单檐歇山顶。
山西芮城五龙庙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现今整体布局保存较 好的道教建筑,以元 代中期所建的山西芮 城永乐宫为代表 。 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依 次为山门、龙虎殿 (无极门)、三清殿、 纯阳殿、重阳殿和邱 祖殿 。
山西芮城永乐宫总平面 1.宫门 2.龙虎殿(无极门) 3.三清殿 4.纯阳殿 5.重阳殿 6.邱祖殿 7.碑

1 佛教建筑发展简况 2 道教建筑简述 3 伊斯兰教建筑简述
第五章
宗教建筑
1、佛教建筑发展简况


佛教是在东汉初期,由古印度经中亚(西域)传到中国内 地。最早见于记载的佛寺是汉明帝时所建的洛阳白马寺, 方形庭院,佛塔在寺院中央,仿照印度及西域的形式所建。 三国东吴时,康居国僧人康僧会于247年来建业传法,建 造了建初寺和阿育王塔,为江南佛寺之开端。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建造了众多佛教 建筑,种类有寺院、石窟寺和佛塔等。佛寺有以突出佛塔 为主的“前塔后殿”布局形式,如北魏洛阳永宁寺; “舍宅为寺”的以殿堂为主的佛寺也很多。另外,肇始于 该时期的云岗、龙门、天龙山、敦煌等石窟寺,其建筑与 艺术水平均很高,并具有了中国建筑的风格特点。

第五章
宗教建筑
山西芮城永乐三清殿立面
山西芮城永乐三清殿剖面
三清殿是主殿,面阔7间,进深4间;单檐四阿顶;平面使用 减柱法;檐柱有生起、侧脚;檐口及正脊都呈曲线;殿前有 二重月台,踏步两侧用象眼做法。
第五章
宗教建筑
3 伊斯兰教建筑简述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 唐代由西亚传入中国,也称“回教”、“清真教”、 “天方教”等 。 伊斯兰教寺院称为“清真寺”或“礼拜寺”,寺中建有 召唤信徒的“邦克楼”或“光塔”、供膜拜者净身的浴 室 。不设神像,仅设朝向圣地麦加的神龛。建筑装饰纹 样只用可兰经经文和植物、几何形图案。 早期的礼拜寺受外来影响很大,建筑上保留高耸的光塔、 洋葱头形尖拱门和半球形穹隆结构等外来特征。较晚的 清真寺,除了神龛和装饰题材外,建筑的结构和外观都 采用中国的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式。
第五章
宗教建筑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其中影响较大的宗教 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它们在传入(产生)与 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形成各具特色的宗教建筑形式 的呢?下面一起去探索中国宗教建筑的魅力。
第五章
宗教建筑
本讲内容

宗教建筑发展概况


佛寺及佛殿建筑
佛塔 石窟
第五章
宗教建筑
一、宗教建筑发展概况
第五章
宗教建筑
北魏洛阳永宁寺遗址平面图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底层平面复原图 (傅熹年复原)
第五章
宗教建筑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遗址
该佛塔是一座位于 三层台基上的九层 方塔,雄伟高耸, 既是寺内的主要建 筑,也是当时洛阳 的标志性建筑。
第五章

宗教建筑
隋、唐、五代到宋是中国佛教大发展时期。隋代佛寺仍然 是以佛塔为主的“前塔后殿”布局形式;唐代佛寺是以佛 殿为寺院的核心,佛塔建在侧面或另建塔院。另外按供奉 内容或用途划分为若干别院,还出现了钟楼和藏经楼对称 布置在佛殿两侧的格局,产生了刻有经文的经幢。五代时 出现了“田”字形的罗汉堂;转轮藏创于南朝;宋代律宗 寺院里出现了戒坛。 元代在西藏和蒙古一带流行藏传佛教,其寺院建筑采用厚 墙、平顶的样式,但对中原佛教建筑影响不大。 明、清时代佛寺仍然是中轴线对称布局。明代普遍在轴线 的西侧建鼓楼,塔已很少,另外建造诸多配套的别院。
墓祠为玛札的主要建筑,平面略呈长方形,中央主体高达24米,穹 窿直径16米,穹窿屋面贴绿色琉璃花砖;墓祠四角耸立四座邦克楼 尖塔;尖塔、大门及四周墓祠墙壁贴黄、绿、蓝等色琉璃砖,具有 浓重的伊斯兰格调。
第五章
宗教建筑
二、佛寺及佛殿建筑

1 山西五台佛光寺及其大殿


2 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3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来自第五章宗教建筑
兰州交通大学中外建筑史讲义
中国建筑史
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06.05 黄跃昊
第五章 宗教建筑 中国建筑史 上节复习: 1、天坛的设计主要特征。 2、简述社稷坛的五色土分布。 3、汉、唐、明清陵墓的特征。 4、明十三陵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五章
宗教建筑
8.2.1 山西五台佛光寺及大殿


第五章
宗教建筑
2 道教建筑简述

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东汉时张陵利用其名,创立道教, 并尊为道教始祖。 唐、宋时代均推崇道教。 元代,道教继续发展。 明代,曾在首都设道录司掌天下道士。 清代以后,道教日益衰微。

道教建筑一般称为宫、观,其建筑没有形成独立的风格体 系,而依照的是我国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一般为中轴 线布局,以殿堂楼阁为主,不建塔和经幢。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五章
宗教建筑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建筑的发展简况;了解中国古 代石窟的建造情况;理解各类佛塔的主要特征;掌握山西五台佛光 寺大殿的木构和外观特点。 【学习要求】
能力目标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
不同时期的佛教、道教、伊斯兰 掌握古代宗教建筑 佛教建筑、道教建筑、伊 教建筑的文献记载或遗迹及实例介 发展的简单脉络 斯兰教建筑的发展简况 绍 佛光寺大殿木构和外观特 山西五台佛光寺布局及其大殿;蓟 能简单分析佛殿建 点;独乐寺山门、观音阁 县独乐寺及其山门和观音阁:西藏 筑的外观艺术特点 的木构和外观特点;西藏 布达拉宫建筑群 和木构特征 布达拉宫外观特征 西安大雁塔、应县释迦塔、虎丘云 能简单分析佛塔的 岩寺塔、登封嵩岳寺塔、安阳宝山 佛塔的类型与主要特征 类别和外观特征 寺双石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北京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