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曰欲颓.(tú)B.沉鳞竞.跃(jìng)C.水中藻、荇.交横(xìng)D.何处去竹柏.(bǎi)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晓.雾将歇,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二、文言文阅读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6.《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

B . 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C . 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

D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

2. (2分)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 . 念念有词B . 心无杂念C . 念念不忘D . 念过大学3. (2分)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4. (2分)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知/天上宫阙B . 我/欲乘风归去C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 . 相与/步于中庭5. (2分)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其一犬坐于前A . 其一犬坐/于前B . 其一/犬坐于前C . 其一犬/坐于前D . 其/一犬坐于前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6. (5分)《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________的________,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7. (1分)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 (1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________沉鳞竞跃________晓雾将歇________与其奇者________遂至承天寺________藻、荇交横________ ________盖竹柏影也________9. (4分)填空。

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0.短文二篇(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0.短文二篇(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A.贤于.材人远矣B.于.我如浮云C.于.厅室之东北角D.积于.今六十岁矣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请结合全文,说说“闲人”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虎丘①小记李流芳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尝.秋夜坐钓月矶未尝.识书具B.时闻.风铎一老河兵闻.之C.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矣风烟俱.净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自康乐以.来C.非淡泊无以.明志D.以.刀劈狼首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14.虎丘的夜色有什么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_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_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0.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③怀民亦未寝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④五色交辉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
C.自/康乐以来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一词多义释义
欲:夕日欲颓___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
自:自康乐以来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
5.下列对《答谢中书书》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6.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0课《短文二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0课《短文二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0课《短文二篇》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B.19岁生日那天,我接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这不能不说是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C.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兴化城区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D.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二、字词书写2 .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闻一多先生,是卓越(______)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______)。

(3)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yǐshēn zuò zé)________________。

(4)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qīn pèi)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3 . 《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一句里,渔人“一一”诉说时,桃花源村民为什么要“叹惋”?(二)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②谈笑有鸿儒5 . 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 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1.给汉字注音。

颓()与()歇()2.加点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交:()(2)四时.俱备时:()俱:()(3)晓雾将歇.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竞:()(6)古来共.谈共:()(7)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欲界:()(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3.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6.一词多义。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书:①谢答中“书”:()②谢答中书“书”:()③乃书诗四句:()7.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8.开放性试题。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 tuíyùxiē2.(1)五色交.辉交:交相(2)四时.俱备时:四季俱:都(3)晓雾将歇.歇:消散(4)夕日欲颓.颓:坠落(5)沉鳞竞.跃竞:争相(6)古来共.谈共:共同(7)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实在欲界:人间(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3.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I)卷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选出对《桃花源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

B . 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C . 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

D . “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

2. (2分)下面对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 .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 . 怀民亦未寝(睡觉)D .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 (2分)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4. (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 . 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 .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 . 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5. (2分)下列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未尝/识书具。

B .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6. (5分)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1)山川之美/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_)(2)实是欲界之仙都/如是再啮(________)(________)(3)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7. (1分)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0短文二篇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0短文二篇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0短文二篇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10.短文二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__ _
(2)晓雾将歇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
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
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
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
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0.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陈伯之书(节选)
丘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二篇》同步习题
一、过基础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能与其奇者()未寝()
遂至()藻、荇交横()
答案:tuí lín yù qǐn suì xìng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夕日欲颓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辉映(2)消散(3)坠落(4)考虑,想到(5)大概是(6)共同,一起(7)只是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念无/与为乐者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B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答案:D
解析:根据文意,“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指月光如水,并不是真的写水,所以“写水突出其清”错误。

5.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_,题目中后一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和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三苏”。

(3)《记承天寺夜游》仅80余字,却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一炉,环环相扣,创造了一个_________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陶弘景书信(2)苏轼苏洵苏辙(3)叙事写景议论
清幽宁静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6.默写。

(1)[2016重庆中考B卷]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中,体现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