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7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面积8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江苏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园区项目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予以全力推进。十二年来,在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累计上交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46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0万个。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同比增长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5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51亿美元,分别增长23%和31%;新增注册外资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在较高平台上继续稳步增长。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同时,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超100元,达到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

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招商理念,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成效,税源型项目、研发型项目、生产性服务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明显增多。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合同外资26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6亿美元,注册内资915亿元,形成了内资外资、二产三产“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从地区结构看,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台地区占22%。从投资规模看,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超过6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000万美元,6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01个项目。从产业层次看: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位。

2、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1)加快完善创新载体。先后组建了科发、创投、教投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累计投入130余亿元,启动建设了国际科技园(国家级软件园)、独墅湖高教区、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中新科技城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200余万平方米,构建了市场招聘、猎头招聘和上门招聘三大人才引进网络,引进中外一流高校10余家、各类人才中介机构50余家。(2)加速集聚创新主体。先后建成了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

等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0余家、各类研发机构6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名,尤其是院省市共建的中科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机构正式落户园区,标志着苏州独立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实现零的突破。(3)持续优化创新氛围。先后建设了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评测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三大公共技术服务与支撑平台;设立了总额超过30亿元的创投引导、创业担保、人才培养以及IC设计、软件动漫与生物纳米等领域的发展专项基金;成立了注册资金17亿元、排名全国前五位的风险创投公司,与台湾怡和、以色列无限创投开展合作,形成各类风险创投机构10家。目前,园区以占全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3%的IT产值和16%的IC产值,汽车零部件和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分别占到苏州市的55%和90%,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3、三产发展后来居上。按照省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园区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重点围绕“金鸡湖、独墅湖和阳澄湖”做文章,先后投入200余亿元,兴建了现代物流园、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0余万平方米,建成了左岸商业街、金鸡湖商业广场等各类商业载体50万平方米;相继引进了沃尔玛、家乐福、世纪联华等10余个知名商业品牌,入驻了美国普罗斯、日本通运等20余家国际物流公司,集聚了香港汇丰、英国渣打等20余家中外资银行以及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30余家知名专业机构,有力促进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升级。2006年全区新增服务性企业1480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0亿元,占GDP

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市新的现代商业文化中心。

4、城市功能持续提升。园区开发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环境优势。(1)坚持规划先行。从开发伊始,园区就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余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2)适度超前投入。先后投入400余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基本完成了8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3)高标准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区,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累计新增绿地2000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超过45%,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创业和居住环境。目前,中新合作区就业人口超过12万人,居住人口近10万人,其中外籍人士近万人。

5、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园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注重资源集约利用。积极探索“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率先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大力推广“零土地”招商,鼓励商品房和标准厂房等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区域发展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能耗有所下降、利用外资增多—工业用地下降的“两增两降”良好态势。(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牢固确立“绿色招商”理念,坚持环保部门“一票否决”制,努力从源头控制污染项目进入。十多年来,因环保因素被否决的项目有200余个,累计合同

外资超过20亿美元。同时,率先在全国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3)注重和谐社会构建。坚持“以德治区”和“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方针,通过“虚事实做”的形式,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从富民、亲民、便民角度出发,统筹社会资源力量,综合推进科教文卫、生态环保和扶贫帮困等各项实事工程,全面建立完善以邻里中心为依托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平安园区”,完善社会综合治理网络,努力打造最佳人居和创业环境。

6、富民工程优先实施。我们始终将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不断加大富民强区、城乡统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力度。(1)注重区镇联动开发。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南北呼应”的大开发格局,全区累计新建动迁房近700万平方米,90%农户已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2006年所辖三镇综合实力均居全市前列,在最近的全国千强乡镇排名中,娄葑镇位居第五。(2)加大富民工作力度。在加快推进“就业创业五个一工程”(即建立一本IC卡就业管理台账,强化一种技能培训,腾出一批适应性岗位,培育一个创业光荣氛围,探索一条股份合作、失地不失业的共同富裕新路子)的同时,进一步实施“新农村建设五个一工程”(即建设一批创业园、专业市场等富民载体;积极培育一批富民合作社、民营股份公司等富民实体;发展壮大一批螃蟹、水八仙、苇编等特色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小老板、土老板、经纪人等致富带头人;尽快兴建一批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便民利民设施),进一步提高农民富裕程度与文

明程度。目前,95%征地待安置劳动力已重新上岗就业,其中自主创业当老板的超过5000人。(3)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建立了以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涵盖医疗、住房、养老和失业救济等各项社会保障的区域性公积金制度,健全完善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统筹制度、征地农民保养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对社会和农村弱势群体,建立了贫困帮扶制度,对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目前,企业参保率已达100%,各类参保人员超过27万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助”。

今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园区在高水平小康新起点上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转折之年,我们将瞄准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苏州工业园区要建成全国发展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之一”的目标,按照“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突出和谐社会主题,深化中新友好合作,进一步加大跨越发展力度,努力走出一条又快又好、富有园区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产业层次升级,加快主导产业向高增值知识经济阶段转型,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领域集中,鼓励企业“大脑”在园区、“核心技术”在园区、“高中端工艺”在园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二是强化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实施“科技跨越计划”,不断推进微电子、生物、纳米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以市场为纽带的“官产学研”互动机制,努力将开放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创新

优势。力争“十一五”期末,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左右,形成200家以上研发机构、300万平方米科技载体、300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群体,努力实现从“园区制造”到“园区创造”的提升。

三是推进城市加速繁荣。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新城区要求,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形态构建力度,全面推进服务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流量经济”、“消费经济”与城市功能“要素经济”,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构筑东部新城区的核心商圈。同时,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力度,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效率,力争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超过20亿美元。

四是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更多地关注增长均衡、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妥善处理好“平均数与大多数、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鼓励先富与追求共富”的关系,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力度,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繁荣园区文化,注重打响园区品牌,努力走在省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列。

五是深化先行先试改革。充分发挥园区“先行先试”的功能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中新合作水平,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科学的决策体系、现代的企业制度、完善的信息网络、动态的人事管理制度、弹性的分配机制、健全的监督和社会保障体制,确保体制机制活力永存,更好地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修订版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案例 分析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苏州工业园 1.案例背景信息 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定位 苏州东部新城,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功能 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发展 与现有城市相结合, 成为高效率的城市实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环境,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 1 分区商业中心 2 邻里中心 3 大学 4 职业学院 5 区域医院 6 社区医院 7 文化中心 8 主题公园 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4 4 5 6 7 8 9 10 11 11 11 11 11 11

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创意泵站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 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产业结构与布局: (1)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 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简介(宣传片文字稿)

苏州工业园宣传片(文字稿)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论是经济实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是体制机制的创新,都走在了中国开发区的前列,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国务院副总理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方主席王岐山 苏州是一座古城,2500年的历史幻化成小桥流水的旖旎;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座新城,15年的传奇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演绎。1994年2月,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协议。在中新两国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推动下,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了堪称奇迹的跨越式发展——昔日的农田水乡,如今以占苏州市%的土地,%的人口,创造了15%的经济总量,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GDP比开发之初增长了近100倍。开发区建设以来,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滚滚而来的中外投资,形成了内资外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截止到2009年底,园区实现了4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利用外资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开发区第一,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2006年,实施科技跨越计划至今,苏州工业园区R&D投入占GDP 比重达%,已经建成科技载体300多万平方米,形成国家级创新基地

10个,设立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集聚各类研发机构160多家,创投机构85家,100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区内实施,创新型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经济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从建设初期就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园区高标准建设了9通1平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功能板块。园区管委会和各相关机构,时时处处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形成了高效、透明、公平、规范的亲商服务理念,亲商、富商、安商已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之一。如果说园区人的借鉴是对人类文明成果全方位地大胆借鉴吸收,那园区人的创新,则是世界先进理念与中国国情结合地勇敢探索,是支撑园区居安思危、超前谋划、借鉴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动力。创新需要政策的支持,中国国务院先后授予苏州工业园区多个先行先试的政策,为园区创造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全国首批出口加工区、全国首家中外合作办学试点、全国首条空陆联程航线、全国首个保税物流中心、全国首个政府部门充分授权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全国唯一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园区人创造了许多个国内第一,也就是这一个个第一、唯一铸就了园区创新发展之路。苏州工业园区借鉴创新的国际理念和本土实现,给地区发展奉献了一种崭新的智慧,它涵盖东西方价值观的努力,孕育了一个人融共赢新的模式。 新一轮全球经济变革已经开始,面对国际产业重新划分的迅猛浪

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XX区。目前,园区以占XX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我的观察,两区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苏州工业园区,但在城市建设、整体形象、区域管理服务等方面,与苏州工业园差距很大。一、城市建设大规划、大投入、大手笔苏州工业园区城区建设超前谋划,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突出特点是大规划、大投入、大手笔、大效果,给人感觉是不计成本.苏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苏州东部地区是长三角“区域中轴”重要区段的判断,确立了未来苏州中心城市将由“苏州主城"和“苏州新城"组成“双城”结构、东部新城是首要发展方向的定位,提出了“苏州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在东部、市域cbd在园区、未来新城在湖东"的城市发展战略。苏州工业园区根据这一发展定位,提出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追求完美全力打造苏州东部XX 区的目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环境优势。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从开发伊始,园区就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近年园区重点围绕新十年发展目标和“洋苏州新天堂”的发展定位,通过国际招标等方式先后开展了30多项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为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赢得了主动。二是区域环境展现新的面貌。超前投入300余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基本完成了中新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特点是:第一,绿化高标准,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区,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绿地覆盖率超过45%,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创业环境。沿湖沿河沿路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方洲公园、沙湖生态公园、独墅湖湖滨公园以及金鸡湖风之园、玲珑湾、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经济合作项目之一。从1994年园区开发至今,它已从一片农田变身为苏州市区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城市行政规划区域。本文通过比较园区开发前后的面貌,分析园区迅速崛起的原因,展望未来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发展 一、工业园区二十年的巨变与发展 1、工业园区开发前后的对比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新加波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自1994年开始启动开发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也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06年跨国公司眼中的中国吸引力城市”评选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居“开发区综合吸引力”20强之首。 然而,谁又能想到如今环境优美、拥有投资价值的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三十年前竟是一片的水稻田。 2、工业园区的发展概述 17年前金鸡湖西17年后金鸡湖西17年前,当掘土机在苏州市的东边轰响时,人们并没有想到金鸡湖畔将从

此升起一颗璀璨的“明珠”;17年后,3299家外商投资企业入驻、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9万个……这颗璀璨“明珠”闪耀出的夺目光芒让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倍感骄傲。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要借鉴新加坡经验”,于是,在两年之后的1994年,由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动工。旧貌换新颜,昔日的农田水乡逐渐变成集商务、居住、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这颗“明珠”由此慢慢绽放出它的光芒。 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综合保税区、旅游度假区……17年间,苏州工业园区各项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 如今,7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工 业园区内投资了124个项目,全区投 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 美元以上项目6个。在IC、TFT-LCD、 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 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连续3年新增科 技与服务业项目超过制造业项目。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8个和2.1个百分点,国际知名品牌服务业项目日益增加,形成了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等走在全国开发区的前列。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大政策资金重点聚焦力度,科技三项经费连续三年翻番增长。创新资源日益丰富,形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9大国家级创新基地,建成IC设计、软件评测、生物医药、动漫影视等1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创投、产业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扶持体系,创投资金规模超160亿元。创新主体快速集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31个、高新技术企业384家,100余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区内实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以每

(完整)苏州工业园和张江高科园案例分析

1.1.1 案例借鉴 (1)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下辖三个镇,总面积达80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5 万。借鉴新加坡的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 年,历经16 年的发展,园区规划完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已经初具规模,高新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2009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2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2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512.8 亿美元。 ○1发展定位、战略与目标 定位:苏州现代化新城区,中央商务区。发展理念:实现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 发展战略: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向科技依托、创新驱动转变,从“工业经济”、“制造经济” 向“服务经济”、“智力经济”转变,和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 发展目标:把园区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 ○2主导产业、示范区与产业业态 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 四大示范区:即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 四大产业业态:信息产业集群,包括独栋高端办公楼、组合式商务中心、花园式办公;制造业园区,包括公园式制药园区、集中式中低层研发区;会展中心,包括临湖大体量建筑、倚自然景观的特色建筑群;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式公寓、商务型酒店、分散式度假型酒店主题酒店。 ○3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配套。目前已经建成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独墅湖高教区,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8 万平方公里,建成邻里中心、左岸商业街、星海休闲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50多万平方米。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 区位 1 ●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 规划调整思路 2 ●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 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天津滨海新区、苏州工业园规划情况简介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概况

天津 滨海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2006年,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此后,空客A320,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中新生态城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先后落户滨海新区,并开始规划建设。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指示和国家战略,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新一轮《天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2008年编制了《滨海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天津 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2006年,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此后,空客A320,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中新生态城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先后落户滨海新区,并开始规划建设。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指示和国家战略,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新一轮《天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2008年编制了《滨海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6年国务院下发20号文,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确定了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并要求新区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2010年,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进入新的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要求,需对上一版总体规划进行完善提升。 滨海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滨海新区行政区全部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 为2010 年至2020 年,并对愿景发展进行展望。

天津滨海新区分区规划 ?中部新城和盐田利用规划 ?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 ?滨海高新区分区规划 ?临港经济区分区规划 ?临空经济区分区规划 ?中心渔港经济区分区规划 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7年以前,滨海新区控规仅完成了建成区的30%,且分别由各区自行编制,缺乏协调和衔接。2008年初,滨 海新区和市规划局统一组织、各区共同参与开展了滨海新 区控规全覆盖工作,2009年基本编制完成,经过一系列审 核、专家审议、征求部门意见以及向社会公示等程序后, 2010年3月,经新区政府第七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下发执 行。该控规为滨海新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了条件, 为新区土地出让提供了依据。

生态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 摘要:本文以我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的先导——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工业园发展、评价、分析和优化为主线。根据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实践和发展,总结出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类型、特征及发展阶段,判断生态工业园成功的共性影响因素,并结合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现状特征,建立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园区建设的不足,提出优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苏州高新区;指标评价;发展路径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 our country integrated eco industrial park in Suzhou High-tech Zone pilot --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co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for masterstroke.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industry garden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hase, judge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successful common influence factors, combined with the Suzhou high-tech zone status quo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s feature, build Suzhou High-tech Zone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alysis of garden construction insufficient,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development route. Keywords: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Suzhou high-tech zone; evaluation index; development path 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资源、环境已成为全球公认的三大主题。工业化进程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快了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占用,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又在无情地摧残着人类。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地方性疾病的蔓延等等,影响到了现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业如何以最低环境代价进行发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江苏省工业园区分布大全

江苏省工业园区分布大全

江苏省工业园区分布 常州地区: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百丈工业园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欧洲工业园 常州市新北区魏村镇春江工业园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旺达工业园 北:常州高新区(国家级) 南:武进高新区武进农发区 东:天宁开发区 西:钟楼开发区 东南:戚墅堰开发区 此外还有: 金坛开发区(金坛市) 溧阳开发区(溧阳市) 天目湖度假区(溧阳天目湖) 盐城地区: 湖区盐东镇东南工也园区 盐城仰徐工业园 南京地区: 南京市浦口区沿江工业区 南京化学工业园 南京钢铁集团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栖霞经济技术开发区 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 马群工业园 湖熟工业园 禄口工业园 麒麟工业园 无锡地区:

1.新区的新加坡工业园 2.无锡扬名工业园 3.无锡龙山工业园 4.无锡前洲工业园 5.无锡杨尖工业园 6.无锡胡埭工业园 7.无锡—新沂工业园 8.无锡大成工业园 9.无锡金山工业园 10无锡星洲工业园 苏州地区: 苏州工业园(国家级) 典桥工业园 高新区大新工业园 富田工业园 泰丰工业园 欣旺工业园 合顺工业园 华彤工业园 苏州新区枫桥工业园 苏州自立工业园 苏州阳山科技工业园(银燕路) 苏州正生工业园 苏州幸龙工业园

苏州亿创工业园 苏州申联科技工业园 苏州佳饰美工业园 苏州市家明工业园 苏州新区狮山街道工业园 南通地区: 中国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江苏崇川经济开发区 江苏港闸经济开发区 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 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 江苏通州经济开发区 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 江苏海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 江苏如皋港工业园区 江苏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简介 江苏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 江苏如皋经济开发区 泰州市: 江阴丰路工业园 江阴市华士实验工业园 贝克吉利尼江阴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立足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以现代化发展为引领,已发展方式转型为途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能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2012年8月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工作,目前为止,规划总体出炉。

1. 空间布局涉及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 在布局结构上:规划形成“双核多心十字轴、四片多区异彩呈”的空间结构。 双核:湖西CBD、湖东CWD围绕金鸡湖合力发展,形成园区城市核心区。 多心:结合城际轨道站点、城市轨道站点、功能区中心形成三副多点的中心空间。 十字轴:结合各功能片区中心分布,沿东西向城市轨道线和南北向城市公交走廊,形成十字型发展轴,加强周边地区与中心区的联系。 四片多区:包括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每片结合功能又划分为若干片区。 2. 中心体系规划“两主、三副、八心、多点”的中心体系结构 “两主”即两个城市级中心,包括苏州市中央商务区(CBD)、苏州东部新城中央商业文化区(CWD)和白糖生态综合功能区。 “三副”即三个城市级副中心,即城铁综合商务区、月亮湾商务区和国际商务区。 “八心”即八个片区中心。包括唯亭街道片区中心(3个)、娄葑街道片区中心(1个)、斜塘生活区中心、车坊生活区中心、科教创新区片区中心和胜浦生活区中心。\

苏州-工业地产经典案例-苏州工业园区

工业地产经典案例-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2004年,园区以中央领导多次视察园区和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成立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在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长42%;进出口总额达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99%;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9%;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50%;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成为了国内开发速度较快、协调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二、建立了新的开发和管理体制。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三、建设了高水准的基础设施。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建设了首期60万千瓦发电厂、日供15万吨自来水厂、日供15万立方米燃气厂、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每小时供气40吨集中供热厂等基础设施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发项目审批流程

第一阶段:方案阶段 1-1市国有土地挂牌成交确认书 1-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1-3建设项目定点选址意见书 1-4工业园区土地预审表 1-5地形图 1-6工程测量及控制点放样成果 1-7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意见 1-8立项批准书 1-9规划方案设计 1-10设计资质核准通知 1-11勘察工程资质核准通知 1-12项目现场地上(下)管线布置图1-13报批模型制作 1-14日照分析 1-15房屋面积预测成果 1-16人防工程核准联系单 1-17规划方案批准书 1-18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19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二阶段:施工图阶段

2-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批准 2-2苏州市抗震设计初步审查意见 2-3施工图审图批准(建筑、结构、水、电)2-4白蚁防治合同书签订 2-5规划验线合格 2-6工程现场开工查勘批准 2-7工程招投标备案审查批准 2-8消防设计审核意见批准书 2-9人防工程立项批复 2-10人防工程审查抄告单 2-11环保工程图纸批准书 2-1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13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三阶段:预售阶段 3-1景观规划批准书 3-2小区公共设施布置图 3-3前期物业管理招标 3-4前期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及服务协议 3-5 苏州工业园区商品房价格备案表 3-6房屋预售面积预算成果表 3-7房屋预售许可证

第四阶段:交房阶段 4-1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报告 4-2环保工程验收合格通知书4-3自来水质量检测报告书 4-4消防检测报告 4-5房屋竣工测量成果 4-6建筑用地测量成果 4-7消防工程竣工验收 4-8规划竣工验收意见书 4-9自来水室内水表验收报告4-10人防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4-11电梯验收使用证 4-12建筑使用证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研究分析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2

苏州工业园 1.案例背景信息 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 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定位 苏州东部新城,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功能 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发展 与现有城市相结合, 成为高效率的城市实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环境,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 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1 分区商业中心 2 邻里中心 3 大学 4 职业学院 5 区域医院 6 社区医院 7 文化中心 8 主题公园 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11 科研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4 4 5 6 7 8 9 10 11 11 11 11 11 11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 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 州物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产业结构与布局: (1)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 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2)宏观——空间布局模式 用地类型 比例 面积(ha) 居住用地 1524.2 24.0% 公共设施用地 442.7 7.0% 工业用地 2119.7 33.4% 其中:高科技工业 375.8 5.9% 普通工业 1743.9 27.5% 空间布局——圈层+轴线 圈层

苏州工业园 园区简介

园区简介 首页> 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年月,中新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月实施启动。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四个镇,总人口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园区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始终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年月,江泽民主席首次亲临视察时,欣然挥笔为园区题词:“加快建设苏州工业园区,为发展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积累新经验。”年月,胡锦涛总书记访问新加坡时指出:“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上的成功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切实利益。” 新加坡李光耀资政年月访华时指出:“新加坡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愿与中方继续加强合作。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园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双方庆贺。”新加坡李显龙副总理年月在会见到新访问的苏州友好代表团时表示:“这个项目我们双方都尽了很大努力,花了很多时间,取得的成效比我们任何一人所预期的都要好。” 为了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两国政府建立了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由两国副总理分别担任理事会中新双方主席,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海关总署和新加坡外交部、贸工部、国家发展部、环境部、经发局等有关部门及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的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定期举行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新双方财团还共同出资组建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成片土地开发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项目审批、外事管理、海关物流等许多方面授予园区相应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江苏省和苏州市更是把园区作为全省、全市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进开发建设,为园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十年来,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园区以不到苏州市的土地、的人口和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工业产值、的注册外资、的进出口额,每万元耗水吨、耗能吨标准煤,达到了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的新

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下

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下 第一章:政府形象和形象传播的基本概念 政府形象本质: 1.政府组织系统作为有内在结构功能与行为活动的体系在运作中所 产生出来的客观的总体效应; 2.社会公众在对政府组织系统的客观总体熊爱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 出来的综合印象。 政府形象的特征: 政府形象具有综合性、变动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等特征。 政府形象传播的形式: 1.政府的行政过程就是政府形象的传播过程 2.传播媒介及其他专门结构对政府行为的解释 3.政府行为和政府的解释同时并举(最佳模式:做和说) 政府形象传播的特点: 1.传播政府施政理念,解释政府行为,凸显政府职能 2.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赖度,增强政府的凝聚力 ①政府形象传播对社会公众具有辐射、感染、凝聚和号召作用 ②政府形象传播对政府体系公职人员具有聚合、感召和激励作用 3.拓展政府外部活动空间,优化政府外部合作关系 4.为政府和公众架桥,增进政府对民意的敏感度,为政府导航并提 供咨询 政府传播类型:

1.软形象传播 ①政府的价值理念 ②政府形象识别标志体系 ③政府文化传播 2.硬形象传播 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形象传播举措: 1.组织形象传播 2.传播形象的传播(传播自己和他人) 3.环境形象的传播 4.人员形象的传播 5.标识形象的传播 园区政府公关遵循的原则(栾福田6F原则): 1.事先预测原则:必须对可能发生危机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作出事先 预测和分析,制定2全面、可行的危机预案和计划,在事件发展前期把握态势 2.迅速反应原则:对于危机事件必须保持高度警觉,早发现、早通 报,便于管理者尽快掌握、了解真相,作出决策。 3.尊重事实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用于承担责任,向 公众表现出充分的坦诚,获得公众的同情、理解、信任和支持。 4.承担责任原则:无论谁是谁非,应该主动承担责任。 5.坦诚沟通原则: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体现社会责任感,为危 机应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和树立良好的形象。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之路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之路 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借鉴与“宪章城市”构想 一个开发区或城市的品质最终取决于治理水准、可持续性、综合发展竞争力等,这是制度、文化、理念诸要素的综合体现。 保罗。罗默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以其命名的罗默内生增长模型,强调以创意或知识为基础来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机制。 采用相对先进的制度、法律、体系、思想、理念来构建一种重视制度和公平规则的城市,命名为“宪章城市。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能否真正成功,关键:.借鉴成果制度化.新加坡经验本地化 新加坡经验的核心: 基本原则和保证实施的制度。新加坡经验本地化或中国化是一种消化吸收创新乃至提供示范、辐射的过程,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国情及园区实际方面进行创新 开发区主要任务是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管理社会 年天津开发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年“零行政事业收费区” 年苏州: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年首推社会承诺服务制,目前普遍实行“小政府大社会”。 中新合作持续深化() 先后编制实施余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确立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优化“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体系,构建“公

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历程:() 1.酝酿启动阶段(—) 2.基础开发阶段(—)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正式建 立了园区行政管理主体——园区工委、管委会及相关管理体制,初步建成了专业招商队伍和招商网络。一开始摒弃全民招商、人海战术,优选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从事专业招商。“有的放矢”、“上门敲砖”,以诚感商。园区十分注重新加坡经验的本地化和法制化。 3.加速发展阶段(年初至年月) 4.转型升级阶段(年月至今) 园区经验的内涵(): 1.借鉴:高起点自主创新学习 2.创新:高目标自主探索 3.圆融:高品质结合统一 4.共赢:高效益共同发展 圆融是一种状态,借鉴是圆融的来处,创新为圆融的手段,共赢为圆融的目的。借鉴先进、创造新知、融合互通、携手共赢。 园区的成功经验:() 1.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开发建设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规划先 行、规划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