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简介(宣传片文字稿)
苏州工业园区资料

9
中观——工业区布局模式
工 业 生 产 轻工业 一般工业 高科技工业 仓储:位于港口内腹地 在用作污染性配套设施的缓冲带上 近于便利高速公路 轻工业:很少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活区隔离带不小于50米 甲类 甲类:一般工业100米至300米 乙类:一般工业500米至1000米 高科技工业:毗邻生活区的中央条形地带,这地带可同时充作生活与北部一般工业 分区的隔离带
150KM
刘家港60KM 90KM 太仓50KM 太仓港70KM 苏州工 业园 昆山50KM
上海80KM 虹桥机场80KM
浦东机场120KM 苏州工业园位置交通图
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距苏州80公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距苏州120公里) 南京国际机场(距苏州200公里) 苏州光福机场(距苏州10公里)
6 社区医院 7 文化中心 8 主题公园
9
1 7 2 2 8 2 2 2 5
公共服务机构
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 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
9 体育中心
2
服务业发展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
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
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苏州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是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该园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0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
简介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规模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发展历程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多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最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
刚刚过去的2007年,园区上下以党的十七大成功召开为动力,按照理事会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始终坚持科学率先和谐发展不动摇,全面推进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和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增长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增长45%;进出口总额567亿美元,增长13%;新增注册外资47.7亿美元、到帐外资18.2亿美元,分别增长24%、14%;城镇职工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3%,经济发展保持了财税增长高于GDP增长,企业利税增长高于产值增长的良好局面。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经济特区,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由苏州市和新加坡政府签订协议共同合作建设,以新
加坡的规划、管理和经验为基础,引进了许多国际知名企业。
目前,工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早、最大、最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园区之一。
工业园区的产业涵盖了IT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
园区内拥有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
和生产基地,如英特尔、IBM、索尼、松下等。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推动创新创业,鼓励创业者和创新企业落户,为
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园区设有孵化器和创业服
务中心,提供办公场地、人才培训、法律咨询、财务支持等服务,
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除了经济发展,苏州工业园区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
园区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了一大片公园绿地和湖泊,注重水资
源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总体来说,苏州工业园区以其发展迅速、创新驱动和生态友好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创业者,在推动苏州市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州工业发展专题片配音解说词

苏州工业发展专题片配音解说词苏州工业发展专题片配音解说词的写法和关于工业发展类的解说词在哪里找呢?姑苏(国家)工业计划园是国内首个以工业计划为主题的园区。
姑苏雄踞长三角的中部,东临上海,西接南京,南连杭州,高速路网纵横交错,姑苏机场已注册2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连接全国,脉通全球。
纵览国际地图,姑苏(国家)工业计划园,仰借有利地势,仰仗有利地势,东方神韵之地,渐显国家级园区矛头。
姑苏(国家)工业计划园占有长三角中间区位,以科技研发为中间,以工业计划为特征.以都市经济为形状,及绿色高附加值工业,商务作业,效力配套,幽丽人居为一体。
工业计划公共创业效力途径坐落园区,供应创业效力、同享效力和技术效力三大途径。
姑苏(国家)工业计划园,2.5平方公里中间区域内,计划了计划构思园、工业计划孵化基地、研发楼宇群、日子配套四大功用区。
计划构思园,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已入驻公司近千家。
两幢“530”大厦,已于08年10月投入使用,一批触及IC、IT工业、交通计划、金融外包、纳米生物等“530”公司入驻。
工业计划孵化基地,是构思、旅行、商务、科研等现代效力业的集中地。
计划研发楼宇群,由展开大厦、联创大厦、佳城国际、华仁国际、宝通大厦等十多栋高层组成。
日子配套区高档住所、白领公寓、幼儿园、小学、中学、清洗效力中间、超市、旅馆、酒店、餐饮以及高尔夫球场设备彻底,公交线路四通八达,路网构建格局规整。
2003年5月,国家科技部正式赞同建立姑苏工业计划园以来,获得了许多荣誉,当前园区共落户公司220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了80多亿元。
姑苏(国家)工业计划园,生态环境天分优胜,科技人文得天独厚。
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环布附近,为园区供应了优胜的科教文明展开和人才支撑环境。
姑苏(国家)工业计划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为公司供应一站式快捷效力,使创业者无后顾无忧。
挥洒豪情,效果伟业,姑苏(国家)工业计划园雄图胜景近在眼前。
苏州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苏州工业园,简称苏工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开发区,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始建于1994年,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占地面积约288平方千米,包括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两个行政区域。
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市西北部,距离苏州市区约15公里,距离上海市区约8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苏州工业园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的科技产业集聚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企业和高科技人才的入驻。
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得益于苏州市长期以来的优良城市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苏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吸引了大量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同时,苏州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融资扶持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苏州工业园的发展也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
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吸引了全球企业的目光,各类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苏州工业园作为中国最早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成为了众多跨国企业的首选之地。
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在带动苏州经济的同时,也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业园区通过吸引国外资本和技术,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园区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苏州工业园不仅是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
园区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建设园区绿化、湖泊治理、生态湿地等项目,园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园区的城市规划也非常合理,拥有大量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如学校、医院、商场等,为园区的居民和企业提供了便利。
此外,园区还注重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苏州工业园 园区简介

园区简介首页>园区概述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
年月,中新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月实施启动。
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四个镇,总人口万。
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
园区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始终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年月,江泽民主席首次亲临视察时,欣然挥笔为园区题词:“加快建设苏州工业园区,为发展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积累新经验。
”年月,胡锦涛总书记访问新加坡时指出:“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上的成功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切实利益。
”新加坡李光耀资政年月访华时指出:“新加坡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愿与中方继续加强合作。
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园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双方庆贺。
”新加坡李显龙副总理年月在会见到新访问的苏州友好代表团时表示:“这个项目我们双方都尽了很大努力,花了很多时间,取得的成效比我们任何一人所预期的都要好。
”为了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两国政府建立了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由两国副总理分别担任理事会中新双方主席,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海关总署和新加坡外交部、贸工部、国家发展部、环境部、经发局等有关部门及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的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定期举行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中新双方财团还共同出资组建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成片土地开发建设。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项目审批、外事管理、海关物流等许多方面授予园区相应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江苏省和苏州市更是把园区作为全省、全市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进开发建设,为园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十年来,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苏州工业园宣传片解说词

苏州工业园宣传片(文字稿)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论是经济实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是体制机制的创新,都走在了中国开发区的前列,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国务院副总理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方主席王岐山苏州是一座古城,2500年的历史幻化成小桥流水的旖旎;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座新城,15年的传奇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演绎。
1994年2月,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协议。
在中新两国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推动下,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了堪称奇迹的跨越式发展——昔日的农田水乡,如今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的经济总量,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GDP比开发之初增长了近100倍。
开发区建设以来,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
滚滚而来的中外投资,形成了内资外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截止到2009年底,园区实现了4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利用外资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开发区第一,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2006年,实施科技跨越计划至今,苏州工业园区R&D投入占GDP比重达4.2%,已经建成科技载体300多万平方米,形成国家级创新基地10个,设立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集聚各类研发机构160多家,创投机构85家,100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区内实施,创新型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经济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从建设初期就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
园区高标准建设了9通1平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功能板块。
园区管委会和各相关机构,时时处处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形成了高效、透明、公平、规范的亲商服务理念,亲商、富商、安商已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之一。
如果说园区人的借鉴是对人类文明成果全方位地大胆借鉴吸收,那园区人的创新,则是世界先进理念与中国国情结合地勇敢探索,是支撑园区居安思危、超前谋划、借鉴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动力。
苏州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苏州工业园(以下简称“工业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首家启动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的重要窗口之一。
工业园成立于1994年,总面积为288平方公里,涵盖了苏州市吴江、昆山两个县级市。
工业园区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苏州市的核心经济增长极。
工业园以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积极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园区内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领先的国内企业入驻,如英特尔、索尼、松下、富士康等,涵盖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众多领域。
苏州工业园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工业园的经济总量居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前列,对苏州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园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体系,各个产业领域相互配套,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工业园还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能源效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打造绿色园区。
工业园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园区内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等便捷交通网络,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物流条件。
工业园还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院、学校、商业中心等,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
工业园在推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园区设立了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基金,为优秀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园区内还建立了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苏州工业园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工业园由产业链集聚区变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高地。
工业园将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工业园还将加快推进绿色发展,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总之,苏州工业园以其卓越的经济发展实力、科技创新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而闻名。
工业园致力于推动中国工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工业园不断追求创新创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和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工业园宣传片(文字稿)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论是经济实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是体制机制的创新,都走在了中国开发区的前列,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国务院副总理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方主席王岐山
苏州是一座古城,2500年的历史幻化成小桥流水的旖旎;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座新城,15年的传奇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演绎。
1994年2月,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协议。
在中新两国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推动下,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了堪称奇迹的跨越式发展——昔日的农田水乡,如今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的经济总量,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GDP比开发之初增长了近100倍。
开发区建设以来,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
滚滚而来的中外投资,形成了内资外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截止到2009年底,园区实现了4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利用外资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开发区第一,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2006年,实施科技跨越计划至今,苏州工业园区R&D投入占GDP比重达4.2%,已经建成科技载体300多万平方米,形成国家级创新基地10个,设立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集聚各类研发机构160多家,
创投机构85家,100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区内实施,创新型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经济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从建设初期就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
园区高标准建设了9通1平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功能板块。
园区管委会和各相关机构,时时处处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形成了高效、透明、公平、规范的亲商服务理念,亲商、富商、安商已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之一。
如果说园区人的借鉴是对人类文明成果全方位地大胆借鉴吸收,那园区人的创新,则是世界先进理念与中国国情结合地勇敢探索,是支撑园区居安思危、超前谋划、借鉴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动力。
创新需要政策的支持,中国国务院先后授予苏州工业园区多个先行先试的政策,为园区创造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全国首批出口加工区、全国首家中外合作办学试点、全国首条空陆联程航线、全国首个保税物流中心、全国首个政府部门充分授权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全国唯一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园区人创造了许多个国内第一,也就是这一个个第一、唯一铸就了园区创新发展之路。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创新的国际理念和本土实现,给地区发展奉献了一种崭新的智慧,它涵盖东西方价值观的努力,孕育了一个人融共赢新的模式。
新一轮全球经济变革已经开始,面对国际产业重新划分的迅猛浪潮,苏州工业园区以建设生态、科技、物流、服务外包四个示范区为
抓手已全面进入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崭新阶段。
根据苏州市建设三区三城的总要求,园区制定了3+5产业规划,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首要目标,提升发展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三个产业;加快发展软件及动漫游戏,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环保,融合通信,5个新兴产业。
力争利用3左右的年时间,形成4个千亿级主导产业,68个百亿级新兴产业,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京沪高铁、沪宁城铁、和苏州轻轨建设三铁时代到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步入全面提速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在区域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不断提升,正在实现从工业园,到苏州东部新城区的华丽转变。
这里是财富的热土、创业的天堂、生活的乐园,苏州工业园区以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和诗意的易居环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人士选择来园区就业居住,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重组,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和睦相处。
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在这里和谐共存。
昔日茭白、莲藕的水田地上,崛起了这座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正向世界展现着日益迷人的风姿。
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新硅谷,和谐新天堂。
苏州工业园区已站在新的起点上,我相信在中新双方共同努力下,苏州工业园区这颗明珠一定会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国务院副总理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方主席王岐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