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对编译器的原理和实现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2.掌握常见编译器的构建方法和技术;

3.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

4.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1.第一章:引论

1.1编译器的定义和分类

1.2编译器的基本工作流程

2.第二章:词法分析

2.1编译器的基本结构

2.2词法单元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2.3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

3.第三章:语法分析

3.1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

3.2语法规则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3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

3.4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

4.第四章:语义分析

4.1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

4.2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

4.3语义动作和符号表管理

5.第五章:中间代码生成

5.1中间代码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5.2基本块和控制流图

5.3三地址码的生成方法

6.第六章:优化

6.1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6.2常见的优化技术和方法

6.3编译器的优化策略

7.第七章:目标代码生成

7.1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原理

7.2目标代码的表示方法和存储管理

7.3基本块的划分和目标代码生成算法

8.第八章:附加主题

8.1解释器和编译器的比较

8.2面向对象语言的编译

8.3并行编译和动态编译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实践;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期末考试:闭卷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

1.《编译原理与技术》(第2版),龙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2.《现代编译原理-C语言描述》(第2版),谢路云,电子工业出版社,2024年

七、参考资源

1. 实验环境:Dev-C++、gcc、llvm等

2.相关网站:编译原理教学网站、编译器开源项目等

八、教学团队

本课程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相关教师负责教学,具体安排详见教务处发布的教学计划。

以上是《编译原理》教学大纲的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为后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学院06版《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先不填) 英文名称:Compiler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16/3.5 授课对象: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程序的一般构造原理,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词法分析程序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各种语法分析技术和中间代码生成符号表的构造、代码优化、并行编译技术常识及运行时存储空间的组织等基本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它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 尤其是本课程的知识与计算机应用中很多领域有紧密联系与广泛应用。了解与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将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能力。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掌握构造编译程序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为培养计算机语言与大型应用程序的开发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理论上主要叙述语言和文法的形式定义、自动机理论、词法分析、语法和语义分析、优化和代码生成等环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此同时,通过上机实习构造简单语言的编译程序等编辑器使学生掌握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形式语言理论与编译实现相关的基础概念, 了解与掌握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从形式语言理论的角度, 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程序设计语言及其与编译程序的联系。做习题是理解课程中基本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习题, 并注意解题规范化。学生也应重视配合教学, 做好上机实习。 教学内容: 第1章编译程序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什么是编译程序 2)编译过程概述 3)编译程序的结构 4)编译阶段的组合 5)编译技术和软件工具 2、教学重点: 编译程序的结构 3、教学难点: 编译程序的结构,以及每一阶段任务 第3章文法与语言(6学时)

《编译原理》理论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理论教学大纲

(2001年制订,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Compiling Principle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离散数学 后置课:无 学分:4学分 课时:7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54课时,实验教学18课时) 主讲教师:苏杭丽等 选定教材:吕映之,张素琴,蒋维杜.编译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介绍了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主要实现技术方法和一些自动构造工具,如:语言基础知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有限自动机理论、形式语言的识别、语义检查、运行时的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代码生成以及整个编译程序的构造过程。 教学目的: 掌握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主要实现技术和一些自动构造工具,巩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离散数学》等基础知识,能将编译程序中的概念和技术应用于一般的软件设计之中,能够独立完成小型编译程序。 教学方法: 理论讲课与上机实验结合。首先从剖析一个简单的编译程序(PL/0)入手,对编译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如有穷自动机、上下文无关文法等给予必要的介绍;对于广泛使用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技术,如递归子程序法、算符优先分析、LR分析及语法指导翻译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对编译程序的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实现方法以及整体的设计考虑等给予描述。此外,还介绍了编译原理的构造工具。“编译原理”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学中设置了实验课,强化对理论的理解。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英文名称:Compile Principle 课程编号:2413244 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五学期 学分/周学时:1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程序的一般构造原理,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词法分析程序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各种语法分析技术和中间代码生成符号表的构造、代码优化、并行编译技术常识及运行时存储空间的组织等基本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它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 尤其是本课程的知识与计算机应用中很多领域有紧密联系与广泛应用。了解与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将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培养学生掌握构造编译程序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为培养计算机语言与大型应用程序的开发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理论上主要叙述语言和文法的形式定义、自动机理论、词法分析、语法和语义分析、优化和代码生成等环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此同时,通过上机实习构造简单语言的编译程序等编辑器使学生掌握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前置课程:高等数学,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 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形式语言理论与编译实现相关

的基础概念, 了解与掌握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从形式语言理论的 角度, 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程序设计语言及其与编译程序的联系。做习题是理解课 程中基本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习题, 并注意解题规范化。学生也应重视配合教学, 做好上机实习。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推荐教材:《编译原理》吕映芝、张素琴、蒋维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参考书: [1] 《编译原理》胡伦骏、徐兰芳、刘建农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编译原理》(第二版)蒋立源、康慕宁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 2002年 [3] 《编译原理习题精选》陈意云、张昱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年 [4] 《编译原理与实现》金成植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对编译器的原理和实现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2.掌握常见编译器的构建方法和技术; 3.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 4.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1.第一章:引论 1.1编译器的定义和分类 1.2编译器的基本工作流程 2.第二章:词法分析 2.1编译器的基本结构 2.2词法单元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2.3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 3.第三章:语法分析

3.1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 3.2语法规则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3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 3.4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 4.第四章:语义分析 4.1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 4.2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 4.3语义动作和符号表管理 5.第五章:中间代码生成 5.1中间代码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5.2基本块和控制流图 5.3三地址码的生成方法 6.第六章:优化 6.1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6.2常见的优化技术和方法 6.3编译器的优化策略 7.第七章:目标代码生成 7.1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原理 7.2目标代码的表示方法和存储管理

7.3基本块的划分和目标代码生成算法 8.第八章:附加主题 8.1解释器和编译器的比较 8.2面向对象语言的编译 8.3并行编译和动态编译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实践;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期末考试:闭卷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 1.《编译原理与技术》(第2版),龙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2.《现代编译原理-C语言描述》(第2版),谢路云,电子工业出版社,2024年 七、参考资源 1. 实验环境:Dev-C++、gcc、llvm等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3225003 总学时: 64 学时(讲课 48 学时,实验16 学时) 总学分: 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预修要求: C 语言程序设计、 C++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地位: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过程中的相关原理和编译技术,让学生能初步进行编译程序的开发和维护,同时促进提高学生开发软件的能力。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向学生讲述编译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及编译程序各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使学生既掌握编译技术理论的基础与基本知识,也具有设计、实现、分析和 维护编译程序等方面的初步能力。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因授课对象为工科学生,所以在强调编译系统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上机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利用上述理论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在教学方法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的原则,进行案例式、启发式的教学,对于一些实际性较强的问题要多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读书、理解、体悟、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 养与发挥学生的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黑板 +上机实验的手段。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练习与自学等形式。 大纲的使用说明: 大纲对课程性质、目的等作简单说明,同时列出各章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重点、 难点,便于教学时教授重点的安排和学生自学安排。 大纲正文

教学大纲_编译原理 张淑艳

郑州大学软件学院 《编译原理》课程标准 制定人:张淑艳 课程代码: 773033 课程名称(中文 / 英文):编译原理 / Compiler Principle 学时(实验学时)/ 学分:周5学时 /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无 适用专业: 选用教材:书名: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 作者:陈火旺,刘春林,谭庆平等编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使学生掌握编译程序的五个逻辑阶段:在词法分析中,深入理解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的理论和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转化为确定有限自动机的方法;在语法分析中,理解上下文无关方法的概念,掌握自上而下分析和自下而上分析的方法,深入理解消除左递归、消除回溯、提取左因子的方法和LL(1)分析法;在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中,掌握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的基本思想、中间代码的格式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在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中,了解其基本方法。除此之外,还需对符号表管理以及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的管理方法加以了解。 二、教学方法与特色 在学习编译原理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对一些源语言(如C或Java)和目标机器有所了解。 在教学过程有,其方法和特色有: (1)在介绍语言实现技术的同时,强调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语法制导的定义和属性方法、类型论等。 (2)在介绍编译器各逻辑阶段的实现时,强调形式化描述技术。 (3)强调对编译原理和技术的宏观理解和把握,而不把读者的注意力分散到一些枝节的算法上。 (4)在教学过程中,不偏向于某种源语言或是目标机器。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 《编译原理》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的构造原理及相关技术,掌握编译程序的基本理论、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由于编译程序是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重要组成局部之一,因此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导和概括能力,并为其学习后继专业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高级程序设计 语言与编译程序的关系.了解和掌握编译程序的功能 1.了解和掌握编译程序的体系结构(二)重点、难点重点: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 阶段的基本任务,编译程序总框。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什么叫编译程序 1.编译过程概述.编译程序的结构(1)编译程序总框(2)表格与表格管理 (3)出错处理(4)遍(5)编译前端与后端.编译程序与程序设计环境 2.编译程序的生成第一章高级语言极其语法描述(一)教学目标.学习形式语言理论中的一 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1.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描述方法.二义性(二)重点、难点重点:上下文无关文法的编 写,句型、句子和语法树的推导,二义性等。 难点:形式语言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程序语言的定义 (1)语法(2)语义.高级语言的一般特性(1)高级语言的分类 (2)程序机构(3)数据类型与操作(4)语句与控制结构.程序语言的语法描述 (1)上下文无关文法(2)语法分析树与二义性(3)形式语言鸟瞰第二章词法分析(8 学时/6学时) (一)教学目标.单词的形式.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方法(二)重点、难点 重点:词法分析器的任务,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包括正规表达式与NFA的转换,NFA确定化的方法,DFA的化简方法等。 难点:DFA的化简。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对于词法分析器的要求 (1)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形式(2)词法分析器作为一个独立字程序.词法分析器的 设计(1)输入、预处理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mpiling Principle 课程编号:0800440 学分:3 学时:48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计算机学院各专业普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专业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理解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了解编译技术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使学生在系统的级别上重新认识算法和程序,提升学生的计算机问题求解的水平,增强系统能力,体验实现自动计算的乐趣。此外,该课程还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式化描述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践能力。 三、对先修知识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通过离散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科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掌握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后,学生能够用高级语言表达算法和问题,熟练编程并求解。通过操作系统课程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能够有较全面的认识。这些都将为编译原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40)

注:知识点中粗体字部分为本课程的重点或难点 (按照本课程知识体系列出知识模块及知识点,其中重点或难点用粗体字标注;要求按“了解(C)”、“熟悉(B)”、“熟练掌握(A)”三个层次描述学生对知识点应达到的要求。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张素琴等.编译原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蒋立源.编译原理(第3版)[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 陈意云.编译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胡伦俊等.编译原理(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5] Alfred V Aho.赵建华等译.编译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 Dick Grune.冯博琴译.现代编译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7] 侯文永,张冬茉.编译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 王生原等.编译原理课程辅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 王晓斌,陈文宇.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语言的设计和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0] 蒋宗礼,姜守旭.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笔试闭卷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并能有效表达和运用,以达到该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表现(考勤、随堂提问、作业、随堂测验、实验环节):30%,期末考试:70% 七、课内实验环节及要求(总学时数:8)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本科)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需要了解《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常见程序结构、常用编程方法和技术,理解《数据结构》课程中各种数据的基本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访问方法,研究编译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流程,其次通过对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的分析和实践从而具有设计开发编译程序的初步能力。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典型编译系统的构成、工作流程、设计原则,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编译系统的分析和维护、编译程序开发并掌握国际上该领域最新动态。通过该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编译和字符识别相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外文文献查阅和研究分析专业相关的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该课程的编译系统学习使得学生能够从事编译、字符识别软件开发设计和工程中开发平台维护等相关工作、了解计算机技术领域相关行业的国际状况和最新动态。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从事软件底层开发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概论 理解编译过程、编译程序的逻辑机构及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这部分是该课程的总体概述,重点掌握编译过程、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编译系统,并能够对开发语言的编译类型和效率进行判断。 2.文法和语言 理解文法及语言的表示、文法和语言的定义,掌握文法的化简和改造及其分析算法等基本知识。这部分是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础,为后续章节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生成奠定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编译系统,并能够对开发语言的编译类型和效率进行分析。 3.词法分析 掌握正规式、有限自动机的概念及转换,掌握确定性有限状态自动机的化简,理解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原理。这部分是该课程的重要基础模块,为后续章节的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生成进一步奠定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开始深入编译系统,并能够开发和维护词法分析模块。 4.语法分析 理解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掌握LL文法的基本原理和预测分析法。掌握消除左递归和提取左公共因子算法。理解自下而上的语法分析,掌握LR(0)、SLR(1),LR(1),LALR (1)分析器的构造原理。了解二义文法的分析。这部分是该课程的重要模块,为后续章节的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生成进一步奠定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深入编译系统,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前言 本教学大纲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指导纲要,和各年级培养计划一起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指导体系。 本教学大纲的修订按照“追踪学科发展,体现技术前沿,理论基础和实际技能并重”的原则,力求保证教学大纲的先进性、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为高等数学、外语、大学物理等全校性课程。专业基础课为深入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课程;由于本专业源于构造性计算科学,故专业基础课中包括的数学课程较多;这一部分课程在本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为专业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和支撑作用。专业方向课一般开设在第三、第四学年,讲授较深层次的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科学技术问题,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有一个全面、具体、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专业选修课在第四学年开设,主要讲授计算机各发展方向上所涉及到的前沿技术;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技术特点以及各应用领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为自己确定将来的发展方向。专业教学的三个部分以C语言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每一部分所包括的具体课程如下: 1、专业基础课 计算机导论电路原理数字逻辑离散数学 C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计算方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 2、专业方向课 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 软件工程微型计算机技术 3、专业选修课 VB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Delphi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导论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多媒体技术通信原理 修定日期:2002年6月9日

编译原理_实验报告.docx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编译原理(Principle of Compiler ) 二、课程编码:4111204 三、课程总学时:72 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 四、课程总学分:4_学分 五、适用专业和开课学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7学期。 六、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类专业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设置该课程的目的 在于系统地向学生讲述编译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及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 技术,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编译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识,也具有设计、实现、分析和维护编译程序等方面的初步能力。编译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进行上 机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完成上机实验题目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实 际动手能力。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一人一机。 八、主要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 [1]《编译原理》,吕映芝、张素琴、蒋维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2]《编译程序设计原理》,杜书敏、王永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3]《计算机编译原理》,张幸儿,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编译程序原理与技术》,李赣生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 九、成绩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由指导教师结合实验报告质量及学习态度等采用5级记分制评分。实验成绩占期终综合 测评成绩的30% 十、实验开出率:100%

实验一:词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给出PL/0 文法规范,要求编写PL/0 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 二、实验准备 微机CPU主频1.3G以上,128M内存,安装好C语言,PASCAL S言,或C++。 三、实验时间 6 学时 四、实验内容 已给PL/0 语言文法,输出单词(关键字、专用符号以及其它标记) 。 二.实验内容 1 、格式输入:源程序文件。输出:关键字、专用符号以及其它标记。 2、编译对象: 包含如下基本内容 1 ) 变量说其它标记: 明语句2) 赋值语句3) 条件转移语句4) 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 5 ) 循环语句 6 ) 过程调用语句 3、实现过程 本次实验所用的语言为标准C,以下同。本功能实现的主函数为getToken函数。通过从文件中读取字符到缓冲区中并由C语言字符的状态转换图流程判断返回一个字符 (Token)。分析出来的Token主要分为关键字,专用符号,标记符号。 本实验实现的C语言的基本词法如下: 关键字: els if int return void while 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它标记: id num ID = letter letter* NUM = digit digit* letter = a|b|...|z|A|B|...|Z| ditit= 0|1|...|9 通过在C语言中定义一个枚举类型来识别这些符号: PL/0语言的EBNF表示 <常量定义>::=<标识符>=<无符号整数>; <标识符>::=<字母>={<字母>|<数字>}; <加法运算符>::=+|- <乘法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 <字母>::=a|b| , |X|Y|Z <数字>::=0|1|2| , |8|9 4、主体结构的说明 在这里说明部分告诉我们使用的LETTERQIGIT, IDENT(标识符,通常定义为字母开头的 字母数字串)和STR(字符串常量,通常定义为双引号括起来的一串字符)是什么意思•这部分 也可以包含一些初始化代码. 例如用#include 来使用标准的头文件和前向说明(forward ,references). 这些代码应该再标记"%{"和"%}"之间;规则部分>可以包括任何你想用来分 析的代码;我们这里包括了忽略所有注释中字符的功能,传送ID名称和字符串常量内容到主 调函数和main 函数的功能. 5、实现原理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34045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于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分:理论教学学分3学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成课程:c语言程序 设计、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时程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关键的专业课,主要了解编程理论基础知识,词法分析、自上而下语法分析、优先分析法、自下而上语法分后法、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 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教材: 1.薛联凤、秦振松,《编程原理及编译程序结构》(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选修书目: 1.吕映芝、张素琴等编著,《编译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2.陈火旺等编著,《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原理(第3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21 3.张幸儿,《计算机编程理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21。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编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现方法,了解自动机语言的形 式化定义、编译技术的各种概念以及具体实现过程的方法。从形式语言理论角度讨论词法 分析和语法分析技术,为学生将来从事系统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 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授学时:48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 第1页共8页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如下表中:学时分配序序教学章节名称教学章节名称号谈实 号课验第六章lr分析法及分析1第一章讲义26程序自动结构第七章语法制导译者并2第 二章编程基础知识47产生中间代码第八章运转时数据区的3第三章词法分析68管理4第 四章自上而下语法分析69第九章中间代码优化1第十章目标代码生成5第五章优先分析 法602、教学要求: 合计学时分配讲实课验8824248第一章引论(2学时)

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14180 适用于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则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本科) 学时数:34(理论学时数:10实验或讨论学时数:48)学分数:2 执笔者:周有顺撰写日期:2021年2月继续执行时间:2021年以后入学的年级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编程原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在学习系统软件的组成、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之上,设计并上机实现部分系统软件----编译程序。目的在于完成相关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进,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实质,提高其专业素质及驾驭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编译程序设计与实现的目的: 介绍编译程序的共同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任务;掌控编译程序各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同时实现方法;体会理论内容与具体内容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课堂教学内容要点 (1)编程过程概述:(4学时)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等各部分的具体实现算法;符号表管理、错误信息处理的具体实现方法;上述各部分之间的数据及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2)编译程序同时实现途径(6学时) 编译程序的书写语言与t型图;编译程序的自展技术;编译程序的构造工具。 第二章课堂教学内容概述(上机部分)(24学时) (1)实验型语言源文法(略)。(2)编译程序的设计目标 ①设计该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和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词法分析程序和语法分析程序分别做为一遍撰写,并分解成二元式和中间代码四元式形式。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一、引言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程序语言的编写、编译和执行过程。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编译原理的基 本概念、技术和应用。通过系统学习编译原理,学生将能够设计和实 现高效的编译器,提高程序开发和执行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扫描和解析技术; 3. 学会构建语法分析树和语法制导翻译; 4. 理解编译器的优化和代码生成技术; 5. 能够使用编译器生成工具进行程序开发。 三、教学内容 1. 编译原理概述 1.1 编译原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正则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 2.1 正则表达式的定义和应用

2.2 有限自动机的定义和实现 3. 词法分析 3.1 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3.2 正则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在词法分析中的应用 3.3 词法分析器的设计和实现 4. 上下文无关文法与语法分析 4.1 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定义和产生式表示 4.2 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4.3 自顶向下语法分析和递归下降分析法 4.4 自底向上语法分析和LR分析法 5. 语义分析 5.1 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5.2 抽象语法树的构建和遍历 5.3 语义检查和类型推断 5.4 中间代码生成 6. 优化与代码生成 6.1 编译器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2 中间代码优化技术 6.3 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 7. 符号表管理 7.1 符号表的定义和作用 7.2 符号表的实现和管理 7.3 作用域和命名空间的处理 8. 实践项目 8.1 实现简单的编译器前端 8.2 使用编译器生成工具进行程序开发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技术。 2. 示例演示: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展示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3. 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编译器前端的实现和应用开发,提高实 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评价方式

2023年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大纲详解

2023年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大纲详 解 2023年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大纲是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基础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对2023年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大纲的详细解析: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解决计算机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和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 该课程主要分为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个部分。 2.1计算机硬件部分:

2.1.1计算机体系结构: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 相互关系。 2.1.2计算机组成原理:深入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结构,包括逻辑门电路设计、计算机的存储器层次结构、总线和I/O接口等。 2.1.3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 2.2计算机软件部分: 2.2.1数据结构与算法:讲解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链表、树、图、排序和查找等。 2.2.2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 2.2.3编程语言与编译原理:讲解常用编程语言的语法和特点,并介绍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2.2.4数据库系统: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库设计、查询语言、事务处理等内容。

3.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部分主要通过课 堂讲解、课后习题等形式进行;实践部分主要通过实验操作、编程实 践等方式进行。同时,还可以使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评估方式: 评估方式主要包括课程作业、实验报告、考试等。课程作业可以 包括理论习题、编程项目等;实验报告主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 践能力的评估;考试主要对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对2023年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大纲的详细解析,可 以看出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个方面的知识,从计算机 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到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编程语言与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等内容。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评估方式包括课程作业、实验报告、考试等。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解决计算机相关问题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编译原理 2.课程英文名称:Compiler Principle 3.课程类别:任选 4.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总学时:33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1学时) 6.总学分:2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主要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编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本课程主要讲授形式语言、有限自动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语法分析、LR分析方法、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语义分析的蹭代码产生、存储器的动态分配与管理、符号表的组织与管理、优化问题、代码生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编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完整的和清楚的理解,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运用。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第一章编译程序概论(1学时) 教学内容:程序的翻译、编译程序的组成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编译阶段的组合;理解编译过程概述;掌握编译程序的定义、结构及各阶段的任务。 教学重点:编译程序的结构 教学难点: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2.第二章文法和语言(3学时) 教学内容:符号串;文法和语言的形式定义;文法的类型;语法树和二义性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文法的直观概念;理解符号和符号串、句型的分析;掌握文法和语言的形式定义、文法的类型、上下文无关文法及其语法树。 教学重点:文法的类型 教学难点:文法和语言的形式定义;语法树 3.第三章词法分析(3学时) 教学内容:词法分析程序的任务;状态转换图;正规表达式和有穷自动机;词法分析程序设计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正规文法和有穷自动机间的转换;理解正规式和有穷自动机的等价性;掌握正规文法、正规式、正规文法到正规式的转换、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NFA)、确定的有穷自动机(DFA)、NFA—DFA的转换、确定有穷自动机的化简。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纲

目录 CONTENTS 1.《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VB语言)》教学大纲 (1) 2.《EXCEL电子表格应用》教学大纲 (13) 3.《网络程序设计--ASP》教学大纲 (1) 4.《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9) 5.《网络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1) 6.《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教学大纲 (1) 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教学大纲 (1) 8.《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1) 9.《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1) 1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1) 11.《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 12.《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1) 13.《数据库设计教程》教学大纲 (1) 14.《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1) 15.《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1) 16.《信息安全》教学大纲 (1) 17.《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1) 18.《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1) 19.《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学大纲 (1) 20.《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1) 21.《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大纲 (1) 22.《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1) 23.《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1) 24.《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1) 25.《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 26.《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1) 27.《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1) 28.《信号处理原理》教学大纲 (1) 29.《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

《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VB语言)》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理论学时: 72 实验学时: 36 一、课程说明 1. 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开设本课程,对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是计算机三个层次目标教育的第二层次目标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不断增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培养他们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有关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他们能够利用VB编程技术对一般应用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得到较好的算法,编出界面友好、运行良好的应用程序。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围绕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促进其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提高应用能力进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探索、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努力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3. 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文科.应用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深入学习各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纲本文 (一) 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模块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概述 1. 学习目标及要求 ①了解Visual Basic发展概况和特点; ②明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VB事件驱动程序的突出特点; ③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和VB 6.0的基本操作,明确VB三种工作状态,明确VB应用程序组成部分和文件类型。 2. 教学内容 ①Visual Basic 6.0版本和功能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