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诊断及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肩周炎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肩周炎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肩周炎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是什么肩周炎,又被称为“五十肩”“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多发于 50 岁左右的人群,但现在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它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那么肩周炎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又该如何治疗呢?一、肩周炎的症状表现1、肩部疼痛肩周炎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就是肩部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起初较为轻微,可能只是在肩部活动时感到隐隐作痛,或者在劳累、受寒后出现。

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甚至在夜间休息时也会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疼痛的部位多集中在肩关节的前方、外侧和后侧,有时还可能向上臂和颈部放射。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周炎会导致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减小。

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像往常一样自如地抬起手臂、外展、内旋或外旋。

比如,难以完成梳头、穿衣、系腰带等日常动作。

病情严重时,肩关节可能会处于“冻结”状态,几乎无法活动。

3、肌肉萎缩由于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肩部周围的肌肉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会逐渐出现废用性萎缩。

尤其是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从外观上看,肩部会显得消瘦。

4、怕冷肩周炎患者的肩部特别怕冷,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敢让肩部吹风,或者需要用衣物、披肩等遮盖肩部以保暖。

二、肩周炎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可以减轻肩部的炎症和疼痛,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肌肉松弛剂:对于肩部肌肉紧张的患者,可以使用肌肉松弛剂来缓解肌肉痉挛,如氯唑沙宗等。

(3)外用药物:如贴膏、擦剂等,通过皮肤渗透发挥作用,常见的有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红花油等。

2、物理治疗(1)热敷: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或者红外线照射等方式,促进肩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2)冷敷:在肩部疼痛急性发作期,或者肩部有明显肿胀时,可以使用冰袋进行冷敷,每次 15 20 分钟,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疼痛。

(3)按摩: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肩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的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中医诊断标准:
1. 呈慢性发病,大多无外伤史,少数可由轻微外伤诱发,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2. 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3. 肩关节造影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的表现,后期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改变。

中医辨证分型:
1. 风寒湿型:肩部串痛、沉重或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肩部疼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寒恶风,昼轻夜重。

2. 瘀滞型:肩部疼痛,局部肿胀,疼痛拒按,痛以夜间为甚。

3.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肩部疼痛,伴肢体麻木、颤动。

头晕目眩,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4. 肝肾虚型:病程较长,肩部疼痛绵绵,遇劳加重;肩部疼痛僵硬,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

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舌咽干燥;头晕眼花,不胜劳倦,伴有眩晕耳鸣等。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并非绝对,具体的诊断及治疗应结合专业医生意见进行。

如有任何持续的疼痛或不适,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本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外伤、劳损: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广泛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

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多数依靠其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

跨越肩关节的肌腱、韧带较多,而且大多是细长的腱,正常人的肌腱是十分坚韧的,但由于肌腱本身的血供较差,随找年龄的增长,常有退行性改变;另一方面由于肩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活动比较频繁。

肩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增厚等炎性改变如得不到有效地治疗,久之则可发生肩关节软组织粘连形成,甚至肌腱钙化,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严重障碍。

2.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中医认为,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气血不足,血脉周流运行迟涩,不能濡养筋骨,筋脉失其所养,血虚生痛,日久,营卫失调,筋脉拘急而不用。

3.外感风寒湿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

本病的发生与风寒湿三邪的侵袭有关。

其中湿邪长期滞留于关节,是导致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因湿性重浊粘滞,使气血运行迟涩,易使肩部诸筋粘连。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久居湿地,风雨露宿或贪凉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受寒则凝,使筋脉失养,脉络拘急而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关节,则关节屈伸不用。

三、病理改变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肩周炎的病理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凝结期,病变主要位于肩关节囊,若肩关节造影可显示关节囊紧缩,关节囊下皱褶相互粘连而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腱与腱鞘间有薄的粘连;第二期,冻结期,此期病变程度加剧,关节囊严重挛缩外,关节周围软组织均受累,退行性变加重,滑膜充血,增厚,组织缺乏弹性,喙肱韧带挛缩,限制了肱骨头外旋,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挛缩及肱二头肌长头的肌腱炎,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第三期,解冻期,即冻结期后的7-12个月进入该期。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发布时间:2023-07-05T05:52:36.133Z 来源:《药物与人》2023年5期作者:苟亮[导读] 肩周炎及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平昌县中医医院 636400肩周炎及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较长者可达两年,发病年龄大多在五十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五十岁左右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

该疾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好。

1、局部选穴局部选穴是临床应用较多的取穴方法,多选取肩背部穴位,具有代表性的是“肩三针”,目前,中医领域对于肩三针具体包括的穴位有着不用的认知,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同的针灸流派。

但整体来看,目前肩三针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相对较高,疗效较为显著。

当然,由于目前缺乏统一化的研究,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除了肩三针外,在夹脊穴进行针灸也是局部选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夹脊穴针灸与肩三针搭配进行治疗后,效果则更为显著。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针刺夹脊穴的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达98%以上,其中45%左右的患者的肩周炎得到了完全治愈。

2、远部选穴远部取穴主要根据经络腧穴理论加以进行,腧穴在对远隔部位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远部取穴中,条口穴、五腧穴和井穴等穴位在治疗肩周炎中较为常见。

相关中医专家对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采用远部取穴法,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效果与局部取穴法相类似,而在恢复肩关节活动方面,则相较于局部选穴有着明显优势,总治愈率接近98%。

除此之外,针刺阳陵泉穴在近年来的肩周炎治疗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一些中医使用针刺阳陵泉穴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与以往的远部取穴方式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取穴少、见效快和疗效好的特点。

肩周炎中医诊疗指南

肩周炎中医诊疗指南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 、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情绪调节
定期检查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 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肩部健康的影 响。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肩部检查,以 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肩周炎等肩部疾病。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进行综合治疗。
03 肩周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中药治疗
总结词
中药治疗是肩周炎中医诊疗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内服和外敷中药来缓解疼痛和 促进炎症消退。
详细描述
内服中药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进行个性化配伍,常用的药物有祛风散寒、活血 化瘀、舒筋活络等功效的中草药。外敷中药则多采用具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的药膏或散剂,直接敷于患处,可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
病例一
患者李某,女,52岁,长期从事家务 劳动,主诉右肩疼痛,夜间尤甚,影 响睡眠。经检查,诊断为肩周炎。
病例二
患者张某,男,65岁,退休工人,有 长期吸烟史。主诉左肩疼痛,活动受 限,尤其在寒冷天气症状加重。经检 查,诊断为肩周炎。
诊疗经验分享
经验一
对于肩周炎患者,针灸治 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 局部血液循环。
详细描述
推拿治疗主要采用舒缓的按摩手法,如揉、捏、推、拿等,对肩部肌肉进行放松和舒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同时,通过被动运动手法,帮助关节恢复正常的活动范围。推拿治疗需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进行。
04 肩周炎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如久坐、 长时间使用电脑等,应适时调整姿势 ,缓解肩颈疲劳。
等症状。
气血瘀滞型
关节疼痛剧烈,夜间加 重,活动受限。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诊疗方案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诊疗方案

肩周炎的诊疗方案肩周炎中医称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等,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劳损性炎症及粘连。

以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特点。

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

一:诊断: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会议制定的《运动创伤学》进行诊断。

症状常呈慢性发病,多数没有外伤史或者轻度外伤史。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区,有时可向前臂和肩胛区放射,没有感觉障碍。

因夜痛明显往往不能侧卧。

查体:肩及上肢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压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压痛最重,且在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时疼痛加重。

肩关节活动受限在早期主要限制内外旋,晚期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是外旋最明显。

肩周围肌肉萎缩。

因持续疼痛诱发血管反应性痉挛,导致上肢供血减少,上肢变冷,手部肿胀。

X线检查多无明显改变。

二中医治疗主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顽固的用小针刀治疗。

1、针灸治疗:治法: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活血化瘀,滋补肝肾。

取手三阳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连电针,针用密波,一次20分钟,每日一次。

针灸并用,局部灼热者单用针法。

处方:肩颙、坚贞、臂臑、曲池、外关。

方义:本方以患部取穴为主,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辅以远部,取曲池、外关,疏导阳明少阳经气,清化湿热。

随症加减: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前廉痛加合谷、列却。

肩髎、天宗穴可随证选取。

疗效评估:针灸治疗一般于受寒后急性发作者疗效较好,对于慢性疼痛或者陈旧性者疗效欠佳,疗程应当适当延长,必要时可以配合局部艾灸拔罐。

2、推拿治疗手法松解粘连: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

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肩周炎的诊断和康复治疗

肩周炎的诊断和康复治疗

肩周炎的诊断和康复治疗肩周炎是指患者肩关节肌肉、韧带、化膜囊等软组织发生炎症症状,患者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功能下降等症状,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人群,尤其部分长时间高强度劳作、伏案工作群体而言发病率较高,患者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功能下降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

对此,本研究针对肩周炎患者诊断方式进行分析,简要介绍患者康复治疗措施与价值。

1.肩周炎的诊断肩周炎诊断一般多采用影像学检查形式,包括X线检查与MRI检查形式,其中,X线检查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在各种基层医疗机构之中得以应用,针对症状较轻或肩周炎早期的患者开展X线检查,可见患者肩峰下侧脂肪线模糊或变形,部分中度肩周炎患者脂肪线消失,所谓脂肪线,是指患者肩峰下侧三角肌下筋膜的脂肪组织,该组织是薄层脂肪,在X线上可见线状投影,正常人体在肩关节内旋时,该薄层脂肪组织处于切线位置,则会显示出线性状态。

在肩周炎患者发病早期,其肩部软组织存在充血现象,其水肿在X线下能够发现组织对比度下降现象,故造成患者脂肪线模糊变形征象。

MRI检查的准确性水平高于X线检查,通过MRI检查形式能够对患者肩关节周围结构信号进行展现,可见患者肩关节炎性症状,因此能够成为各阶段肩周炎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有效检查方式。

2.肩周炎的康复治疗2.1肩周炎的推拿按摩治疗肩周炎患者通过推拿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肩部疼痛感,可有效对患者肩关节重要穴位进行刺激,促进其血液循环,起到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效果。

取穴天宗、肩贞、阿是等穴,应用大鱼际、小鱼际、手掌根、指尖、指关节等对肩周炎患者穴位实施点按、揉压、按摩,每日实施按摩治疗1次,连续实施5d,隔2d后再行5d治疗。

2.2肩周炎的温针灸治疗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效果显著,给予患者局部针刺可改善其血液循环能,进而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并通过艾灸辅助治疗,艾灸具有祛湿、温经、通络的效果,因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血液循环,提高其活动度。

取穴:肩贞穴、合谷穴、臂臑穴、阳陵泉穴、手三里穴、肩髃穴、肩前穴、外关穴、曲池穴、阿是穴等。

肩周炎(全)

肩周炎(全)
• 肱二头肌长头:该肌腱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在肱骨结节间沟与横韧带形成的骨纤维管道中通过,当肩关 节运动时,该经过长期的摩擦和过度运动可引起腱鞘充血,水肿、增厚,造成急性水肿或慢性炎症。从而 影响肩关节活动,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
• 肩峰下滑囊炎:肩峰下滑囊又称三角肌下滑囊,是全身最大的滑囊之一,位于肩峰、喙肩韧带和三角肌深 面筋膜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因肩部的急慢性损伤,炎症刺激肩峰下滑囊,从而引起肩部疼 痛和活动受限。
肩周炎的诊断与治 疗
肩周炎的定义
• 西医:
•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炎症,以肩关节疼痛和
• 由于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所以又称为‘‘五十’’肩。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 于体力劳动者。
• 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
• 这三种疾病较为特殊,一般都归于肩周炎里的分型。治疗时需要诊断明确,治疗效果才会明显。
治疗
• 肩周炎的治疗按疾病阶段分期
• 1、急性期
• 西医:非甾体抗炎药、活血消肿药物
• 中医:中药热敷

推拿手法宜轻,以不刺激患者疼痛为度,可以使用一些润滑或活血药物进行表面轻柔,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等。
中医证型
• 1、风寒侵袭 •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痛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喜
温喜按,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疾病初起。
• 2、寒湿凝滞 •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重,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局部感寒冷、麻
木、重着,得温痛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个功能关节(肩胛胸壁关节、第二肩关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周炎的诊断及针灸治疗
肩周炎属于中医“肩痹”的范畴,西医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民间称为露肩风,五十肩。

是最长的一类退行性疾病,也是针灸理疗的常见病和治疗适应症。

西医药治疗虽能迅速止痛,但复发率较高。

中医推拿手法治疗一般需要较长的过程,患者难以坚持,而影响其疗效。

针灸治疗不仅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安全性极高,而且可以治愈疾病,因此成为医患亲睐的疗法。

肩周炎的辩证分型及治疗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

舌苔白,脉浮或紧。

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

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

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穴位
肩髃肩髎肩贞肩井臑俞中渚阿是穴(疼痛点)
操作方法
用30号1-2寸毫针针刺患侧所选穴位,每次取2-4穴,针刺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 留针。

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采用温针灸,将艾段套在针柄上点燃下端, 每穴灸3 壮。

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

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

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穴位
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疼痛点)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足三里
操作方法
所有穴位均温和灸10-20分钟(局部温热为度)后,选用1-2寸的针针刺,平补平泻。

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

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

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穴位
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疼痛点)血海曲池合谷
操作方法
选用1-2寸的针针刺,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及合谷平补平泻,血海、曲池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

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

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穴位
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疼痛点)气海关元足三里
操作方法
选用1-2寸的针针刺,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及合谷平补平泻,气海、关元、足三里补法(配合艾灸),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同时配合功能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