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针灸方法

合集下载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是常见的一种颈肩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各位有帮助!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一、阳陵泉常用的穴位就是阳陵泉,治疗肩周炎效果不错,先在阳陵泉处找很明显的压痛点,使劲按压几下,然后让患者大声咳嗽并同时活动肩部,在患者咳嗽的同时将针扎下去,可达立竿见影的疗效。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肩周炎其病就是在筋,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可以统治一切筋病,所以就可以用阳陵泉治肩周炎。

先按压看看有无疗效再进针这是灵枢的方法,叫“按已刺”,即按压穴位症状减轻了后再针刺,按压有效,针刺自然效果就更好了。

压痛点多在对侧阳陵泉下0.5寸再稍后处,具体的位置可能会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揣穴”。

针刺时让病人咳嗽几声叫随咳进针,其作用有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减轻进针时的疼痛,避免晕针。

二、咳嗽可以宣散气血,提高疗效。

针刺的同时让病人活动患部更是取效的关键。

找准穴位,随咳进针,用手法,活动患部都是一针疗法取效的关键所在。

现在治疗肩周炎,只要病人有明显的疼痛点,就按经络辩证分别用其他穴位疗效会更好,如果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碍,就多用阳陵泉。

二:条口(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8寸处,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条口治疗肩周炎的报道也不少,条口透承山简称条山穴,疗效也不错。

还有的针刺患部同侧的解溪穴,或者是陷谷穴。

其机理如下: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

一般书籍认为是由于风寒侵袭肩部,寒凝血瘀,不通则痛。

属于实证。

但是在临床上使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中药内服或外用效果并不理想。

其实肩周炎并非纯实证,而是本虚表实证,这个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阳气虚。

到了50岁左右肝肾阴虚好理解,但是阳气虚有的人就不一定认同。

实际上人的衰老不仅是从肾虚开始的,肾虚的同时阳气也虚,特别是阳气最多的阳明胃经也虚,这个早在素问.上故天真论篇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女子的衰老过程是“五七,阳明脉衰。

肩周炎针灸方

肩周炎针灸方

肩周炎针灸方肩周炎针灸特效穴位集锦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

曾经以这三组穴位为主治疗一位50岁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每次取穴不过5处,针刺11次,病情缓解一大半。

附:1.奇穴(内关上八寸,左右各一).---一针治愈肩周炎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位于祖传的非常有效。

2.条山穴治肩周炎:一针海外扬名。

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3.肩周炎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取三寸针同侧取穴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基本一次就可痊愈.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试试吧各位.4. 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首创效著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疗法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不知对不对)尺泽属肺经,主气主节(我的理解)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四个月患者三次治愈,两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后疼痛发作均较以前大大减轻.)6、对侧找阳陵泉下的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病痛立减8成,这个实例是2周前刚治疗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彻底治愈!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效验之果取此意吧,无论怎样治疗只要能更快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7、5个穴位,治肩周炎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指迷>>茯苓丸:肩周炎之神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 五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发布时间:2023-07-05T05:52:36.133Z 来源:《药物与人》2023年5期作者:苟亮[导读] 肩周炎及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平昌县中医医院 636400肩周炎及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较长者可达两年,发病年龄大多在五十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五十岁左右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

该疾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好。

1、局部选穴局部选穴是临床应用较多的取穴方法,多选取肩背部穴位,具有代表性的是“肩三针”,目前,中医领域对于肩三针具体包括的穴位有着不用的认知,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同的针灸流派。

但整体来看,目前肩三针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相对较高,疗效较为显著。

当然,由于目前缺乏统一化的研究,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除了肩三针外,在夹脊穴进行针灸也是局部选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夹脊穴针灸与肩三针搭配进行治疗后,效果则更为显著。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针刺夹脊穴的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达98%以上,其中45%左右的患者的肩周炎得到了完全治愈。

2、远部选穴远部取穴主要根据经络腧穴理论加以进行,腧穴在对远隔部位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远部取穴中,条口穴、五腧穴和井穴等穴位在治疗肩周炎中较为常见。

相关中医专家对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采用远部取穴法,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效果与局部取穴法相类似,而在恢复肩关节活动方面,则相较于局部选穴有着明显优势,总治愈率接近98%。

除此之外,针刺阳陵泉穴在近年来的肩周炎治疗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一些中医使用针刺阳陵泉穴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与以往的远部取穴方式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取穴少、见效快和疗效好的特点。

肩周炎针灸方案论文

肩周炎针灸方案论文

肩周炎针灸方案论文引言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臂痛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在肩周炎中的应用,其中包括针灸的基本原理、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以及针灸方案的制定。

针灸的基本原理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功能的疗法。

它基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主要技术包括穴位的选择和刺激方法的应用。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首先,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氧气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其次,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降低炎性反应,减轻疼痛感。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方案的制定穴位选择针灸方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穴位。

在治疗肩周炎时,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肩髃和偏正等。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角与脊柱内侧缘连线上,肩髃穴位于肩峰上2寸外侧,偏正穴位于肩峰上1寸外侧。

刺激方法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刺激方法有多种选择。

常见的刺激方法包括手法刺激、电针刺激和温针刺激等。

手法刺激是指通过按压或转动针刺,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电针刺激是指利用电流刺激针刺,增强疗效。

温针刺激是指在针刺前先将针头加热,通过温热刺激穴位。

治疗方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案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早期肩周炎可以采用轻度刺激,每周1-3次,每次20-30分钟。

中期肩周炎可以采用中度刺激,每周2-4次,每次30-40分钟。

晚期肩周炎可以采用重度刺激,每周3-5次,每次40-60分钟。

结论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然而,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此外,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案制定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以提高疗效。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在平时,有很多人迫于生活方面的压力,因而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以及劳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但是长期的过于的劳累也带来很多的问题的,其中很多人就出现了肩周炎的情况,导致手臂的活动出现不适的情况,很多人选择通过针灸治疗的,那么究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

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

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

静脉的分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

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七星台:穴位名称: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耳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

undefined【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穴位名称: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

②气喘。

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平衡针灸(教学):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

平衡针灸(教学):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

平衡针灸(教学):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又称之为“肩凝症”。

肩凝症取穴肩痛穴定位必须准确肩痛穴是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主穴,属经外奇穴之一,又称“中平穴”,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髁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

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以偏于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取穴针刺方法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

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针刺手法以及针感手感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0度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

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宜,个别患者可传导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有效率统计突出即时效应,针刺当时见效率达90%;提出针刺神经支或神经干产生的针感效应假说采用单穴疗法;⑤针刺经验穴—肩痛穴,临床治疗380例,有效率94.1%。

肩痛穴治疗组疗效与传统取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无副作用。

本法安全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针灸治疗肩周炎

针灸治疗肩周炎

02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理论基础
中医理论基础
脏腑经络理论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以达到治 疗肩周炎的目的。
气血理论
针灸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 退和损伤修复。
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神经-内分泌理论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缓解疼痛和炎症,促进肩周炎的康复 。
针灸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按疗程进行 ,并配合相关功能锻炼以达到最佳效果 。
治疗时要注意手法、针刺深度和刺激强 度,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
对于急性肩周炎患者,针灸治疗应尽早 介入,以控制疼痛、减少炎症反应。
04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患者因长期坐姿不良导致肩 周炎,针灸治疗一个疗程后, 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受限得到
01
作用机制研究
02
针刺穴位研究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 础。
针对不同的症状和阶段,研究最佳的 穴位组合和刺激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
03
针灸与其他疗法的比 较研究
对比研究针灸与其他疗法的优劣,为 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未来前景
拓展应用范围
改善。
案例二
另一患者因受寒引起肩周炎, 针灸三
某患者因过度使用导致肩周炎 ,针灸治疗两个疗程后,疼痛 得到缓解,但仍有些许残留症
状。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评估
01
02
03
疼痛缓解
针灸治疗后,患者肩部疼 痛得到明显缓解。
活动改善
针灸治疗后,患者肩部活 动受限得到明显改善。
针灸治疗肩周炎
xx年xx月xx日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一、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陈某,男,60岁,美国某市针灸专家,1989年1月来京就诊。

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年,以酸痛、胀痛、放射痛为主,影响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

检查:肩峰、三角肌处压痛(+++),上举150°,外展45°。

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或者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一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二、颈中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赵某,女,51岁,工人,1987年6月3日就诊。

3个月前不明原因右肩疼痛,活动受限,自贴伤湿止痛膏及内服中西药未效来诊。

查肩部无红肿,右上肢前屈小于30°,外展小于30°,后伸小于15°,内旋小于30°,肩贞、肩髃、天宗、肩前穴可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穿衣取物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肩周炎,针刺右“颈中”穴1次,患者自述肩关节活动轻松,当即右上肢前屈上举大于150°,外展大于140°,后伸大于60°,内旋大于95°,后背上举能触到对侧后背及腋后线。

又针1次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肩周炎的食疗方1.白花蛇酒治疗制作原料:白花蛇1条,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2.丹参酒治疗制作原料:丹参30g,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居家治疗肩周炎的妙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过度劳累和寒冷时加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周炎的针灸方法

1、取穴:取右侧二间穴,直刺0.3寸,小幅度捻转,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
治疗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也可按:手阳明经筋结于肩髃部,其分支悬绕肩胛部,夹脊柱,二间穴为手阳明大肠
经荥穴,能行阳明经经气,对本经经筋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2、取穴:条口透承山,取患侧,采用26号3-4寸毫针,刺入条口,针尖透向承山,
得气后施捻转之泻法强刺激,使针感放射到肩部,针感有酸麻胀热,留针15分钟而愈。

3、取穴:阳陵泉穴,进针2寸,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10
分钟后顿觉肩部轻松,上举、外展功能恢复正常。

4、取穴:左侧中平穴。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1根,行直
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
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5、取穴:“颈中”位于天鼎穴外斜下1寸,即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其深部为臂
丛神经所在,患者取正坐位,头后仰歪向健侧,取患侧“颈中”穴,用1.5寸32号毫针
常规消毒后进针1寸左右,不可过深,然后针尖指向大椎穴方向,施以雀啄手法,以患侧
上肢抽动2~3次为度,患者自述电击样针感传至指尖为有效,不留针。

针刺要注意避免伤
神经。

肩周炎的日常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贵在坚持。

如果不坚持锻炼,不
坚持做康复治疗,则肩关节的功能难以恢复正常。

2、营养不良可导致体质虚弱,而体质虚弱又常导致肩周炎。

如果营养补充得比较充分,加上适当锻炼,肩周炎常可不药而愈。

3、受凉常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因此,为了预防肩周炎,中老年人应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

一旦着凉也要及时治疗,切忌拖延不治。

4、加强肩关节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

据调查,肩关节肌
肉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肩周炎发作的几率下降了很多,所以,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肉
的锻炼强大,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防治肩周炎,还可以每天坚持吊一会儿单杠或类似的横木,还可以进行慢跑或匍匐爬行。

下面介绍一种肩周炎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采用站立位,每天早、晚各一次。

患者可全做,也可酌情选做。

1、进行倡关节各方向的主动运动,如前上举、后伸、内收、外展、内外前后旋转。

2、腰前屈90度,上肢自然下垂,肌肉放松,做前后左右摆动和画圈动作。

3、肘关节弯曲成90度,两肩耸动,由弱到强,每次50~100次。

4、上身向前弯,患侧前臂向下做捞物动作,每次30~50次。

5、面向墙壁.足尖距墙约20~30厘米,患肢手指触墙,向上够,尽量爬高,还原,原地转90度。

患肢侧面对墙壁,手指沿墙壁尽量向上够,还原。

6、臂靠墙壁,双肘屈曲900,上臂紧贴躯干和墙壁,手心朝上,向外向后,用拇指尖尽量触及墙壁,然后手心朝下使拇指触及上腹部。

7、双手指交叉互握在背部,肘伸直,用健肢将患肢拉向健侧,还原,接着双指触后腰部,屈肘,双拇指向背上方运动,尽量高,还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