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的余长设计与温度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光缆中光纤余长的问题

光缆中光纤余长的问题

光缆中光纤余长的问题光纤松套时、成缆时、光缆存放后、施工后,还是在运转使用过程中,光纤在 1.55um 窗口衰减对各种因素都特别敏感,生产厂家的套塑、成缆工艺(包括光缆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光缆中光纤在1.55um窗口衰减不变化的重要环节。

对绞合式光缆,光缆中光纤余长的获得主要靠光缆中松套管的绞合节距,在松套管中光纤余长为零时,绞合式光缆中光纤余长和所受弯曲半径为ε=2π2DRe/(πD)2+P2;ρ=D(1+(P/πD)2)/2,式中Re为松套管的等效内半径,Re=R-1.16n1/2×r,R是松套管内半径,n为松套管内裸光纤数,r为光纤外半径,P为绞合节距,D为对应松套管中心位置的缆芯直径。

光缆中的光纤余长应该设计多少为好,这是各光缆生产厂家值得考虑的问题,余长设计定了,如何在生产工艺严格控制,使之真正实现则是第二个重要问题。

εi=-(2π/P)2(R-r/2)r×100% (式1)ε0=(2π/P)2(R+r/2)r×100% (式2)εi是光缆受拉伸时光纤的额外余长公式,ε0是光缆收缩时光纤的额外余长公式,式中P为成缆节距,R为成缆有效半径,r为光纤在套管内活动范围的有效半径。

光缆的综合线膨胀系数为ρ=5×10-5/℃;则光缆线性变化量(温度变化原因)为:ε=△T Uρ=ε0-εi=2(2π/P)2rR×100%光缆线性变化量取决于使用环境,而光缆结构尺寸、套塑规格、成缆工艺尤为重要。

当制造时的温度为T m,光纤套塑余长为a,光纤能承受的应变拉伸为b时,则ε1=(T m-T u低) ρ-a (式3)ε2=(T m-T u高) ρ-a-b (式4)对于套管理想状态是保存于恒温状态,但实际很难做到,所以对套塑余长修正:a=a1+ρ△T△其中a1为套塑时光纤余长,ρ△是二次被覆料与光纤线膨胀系数之差,T△是成缆制造与套塑制造温度之差。

当ε1=ε0;ε2=εi时,则光纤处于完美的工作状态,由上述公式推导:((R-r/2)/ (R+r/2))=(δ2-a-b)/ (δ1-a)式中δ1=(T m-T u低) ρ, δ2=(T m-T u高) ρ所以光纤套塑余长为a={(δ1+δ2)/2+(δ2-δ1)r/4R-(1+r/2R)b/2}×100% 一般光纤筛选强度为0.5%,按光纤寿命达到20~40年计算,残余应变不应该大于筛选强度的20~30%,即拉伸应变小于0.1~0.15%.并由a,b代入式3,4求得ε1和ε2,再由式1,2来确定成缆节距P,同时应该考虑光纤最小允许曲率半径:r=R(1+(P/2πR)2),一般认为当曲率半径大于80mm时光纤不会因此产生衰减变化。

OPGW光缆生产中光纤余长的控制研究

OPGW光缆生产中光纤余长的控制研究

OPGW光缆生产中光纤余长的控制研究摘要:在OPGW光缆的生产过程中,光纤余长的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

光纤与光缆的连接质量直接影响着光缆的性能和可靠性,而光纤余长是确保连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光纤余长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在分析光缆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光纤余长控制策略。

通过优化材料选择、工艺参数和生产设备,旨在提高光纤连接的质量,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光缆制作成本。

关键词:OPGW光缆;光纤余长;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通信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光纤是实现光通信的核心组件之一,而光电地线光缆(OPGW)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光纤通信线路,既能提供电力输送,又能传输通信信号,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OPGW光缆的概述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是将光纤单元放入架空地线中,以实现光缆和地线的有机整合。

它在保持架空地线原有的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同时,还能进行音频、视频、数据等信息的传输。

OPGW光缆质量轻、体积小,已被电力系统广泛采用,用于变电站与中心高度所之间传送调度电话、远动信号、继电保护、电视图像等信息。

这种光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OPGW线是由输电线路构成的,通常由电力公司使用,达到接地及通讯的双重目的。

它包含一个管状结构,内部含有一条或多条光缆,外围则由钢和铝组成。

复合光缆地线架设在超高压电塔的最顶端,其导电部分起到接地的功能,作为被雷击的保护屏障。

而内部的光缆则提供高速数据传输的功能,既可以用于电力系统自身的保护和控制,也可以出租给电信业者作为骨干网络[1-3]。

二、光纤余长的重要性光纤余长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OPGW性能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光纤余长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光纤在放入纵包焊接的不锈钢管内通常很难获得正值的余长,通常在该工序中还要填充冷油膏,所以可设定该工序后光纤在有一定张力条件下。

光缆的余长设计与温度特陛分析

光缆的余长设计与温度特陛分析
但 又会 带 缩 问题 , 也不 存 在 各 材 料 间 的相 互 作 用 力 。 变 。层 绞 式 光 缆 余 长 释放 量 的 大小 与绞 合 节 距 应 当 比大 节 距好 , 节 距 过 小 ,
但 事 实上 ,这 样 恒 温 的 环 境 是不 可 能存 在 节 距 的平 方 成 反 比 .与 光纤 在 束 管 中径 向 来 新 的 问题 ,那 就 是 光 纤 缠 绕 中 心 加 强 件 的 。例 如 . 温 下 降 , 料 ( 别 是 P T束 移 动 量 成 正 比。 气 塑 特 B 半径 会减 小 .并 导 致 由 于
光 缆 的使 用 温 度 假 定 永 远 都 是 处在 加 工 时 光 缆绞 合 余 长 释 放 ,当 光 缆 继 续受 力 ( 升 距 关 系非 常 大 ,那 么 是 不 是 节 距 越 小 越 好
从余 长 的 释放 与 储 存 的 大 小来 考虑 , 小 的 温度 ,那 么 他 们 之 间基 本 不 存 在 热 胀 冷 温 )伸 长 时 .光 纤将 受纵 向拉 力 而 发生 应 呢 ?
复 合 而成 的均 匀 线 性 体 。 这些 材料 中 . 在 它 们 的线 膨 胀 系 数 、 面 积 、 张 模 量 各 不 相 截 抗
当 光缆 受 到 拉 伸 或 气 温 升 高 时 .光 缆 因此 ,可以近似认为层绞式光缆 中光纤余
此 光 同 。 某 一 温 度 下 , 他们 集 合 以一 定 的 工 将 伸 长并 发 生 应 变 。 时 , 纤 向缆 中心 移 长 将 释放 。 在 将 艺加 二 方 式 组 合 起 来 变 成 一 条 光 缆 。 如果 动 .光 纤 这 一 径 向移 动 过 程 称 之 为层 绞 式 从 以上 理 论 分 析 可 知 .余 长 大 小 和 节

光缆余长的形成过程及影响的各种因素解析

光缆余长的形成过程及影响的各种因素解析

相对光缆长度有下面公式计算可得: L=1000/cosα (1) 其中L为每公里缆光缆束管的长度m,α为光缆 成缆的绞合角。 tgα=π(φ1+φ2)/W
(2) φ1为加强件直径,φ2为束管直径,W为成缆节 距。 从上面两式可以看出,每公里光缆实际束管长 度比光缆长度长一些,长的部分可以用来提供部分余长, 加上二套
束管半径,Rc,为加强件外经,Rmin= Rn-Ri+Rf,其中Ri 束管内径,Rf光纤束外经,Rf=1.15*n1/2*0.25,n为束管中 光纤数。光缆在生产、
响余长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我们平时生产中常看挤出机 头和热水槽间的油膏液面的稳定性来判断束管余长的稳 定性。油膏的粘度是决定余长大小的重要因素。 纤膏的粘度和其
加热温度成反比,当温度提高时纤膏粘度降低,纤膏粘 度对束管余长影响的范围很大。当纤膏粘度达到一定程 度时,束管余长就不可控,可能束管各根光纤的余长相 差很大。在生产的
过程中,纤膏在受到剪切力时化学键断裂,粘度大幅度 降低,纤膏有良好的流动性,满足生产的要求。当剪切 力撤消后,过一定时间,其化学键会恢复,达到纤膏不 会从束管中流出的
粘度,纤膏的这种性能叫触变性。这样能够满足束管生 产时纤膏粘度较小,光纤能自由运动,使光纤余长容易 控制。粘度过大使光纤运动困难,光纤余长就很难控制。 市场上常见的纤
是说形成了负余长。由于光纤在受力时有一定的拉伸量 (一般<1%),另一方面光纤在轮牵时光纤靠近束管的 内侧面,相对束管长于光纤为负余长。在冷水槽段是形 成余长的主要阶
段,由于束管在冷却时有很大的收缩而形成余长,抵消 前面的负余长而形成要求的余长。 层绞式光缆绞合 也形成一定的余长,束管相对光缆来说长。给光纤足够 拉伸窗口。其束管
由式1可以看出,

层绞式光缆中光纤余长的最佳选择

层绞式光缆中光纤余长的最佳选择

层绞式光缆中光纤余长的最佳选择
徐建国
【期刊名称】《邮电设计技术》
【年(卷),期】1992(000)006
【总页数】3页(P4-5,33)
【作者】徐建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18.03
【相关文献】
1.中心管式和绞合式光缆中光纤余长探讨 [J], 邹林森
2.层绞式光缆SZ绞合控制与抗拉性能关系 [J], 曾辉;杨乔云;张卓
3.松套层绞式全干式光缆(GYFA)——长飞光纤光缆(上海)有限公司 [J],
4.实际松套层绞式光缆中光纤余长计算 [J], 邹林森
5.层绞光缆中光纤余长的最佳选择 [J], 徐建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缆余长综述

光缆余长综述

余长综述一.余长设计与控制的意义光纤是由脆性材料石英制造的,当光纤受到张应力后,不会像钢丝,铝丝那样产生塑性应变,而使其内应力消失。

当应力作用于有缺陷的光纤界面上时,应力分布会集中,并使这种缺陷存在处的微裂纹生长。

当应力作用一段时间后,光纤就会断裂。

因此,光纤缆中余长的存在,可以使纤免受这种由于缆的张力而引起的静态疲劳应力。

另外,张应力的存在也会给光纤产生张力引起的侧压力,并导致附加损耗的增加。

相反,余长过大会引起由于光纤弯曲而引起的附加损耗。

二.余长的形成光纤在束管中的余长既不能太大,又不能过大,一般情况下,对于G652光纤,如果其在松套管中的空间螺旋弯曲半径大于70mm,就不会产生附加损耗。

光纤从放线架以一定放线张力放出,通过油枪进入主机挤出系统,再通过热水槽冷却进入轮前。

在这个过程中,光线是以直线运动,由于光纤油膏有触变性,在受到剪切力的情况下化学键断裂,纤膏粘度降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光纤在热水槽段是被拉直,没有形成余长或形成负于长,由于光纤在受力时有一定的拉伸量,令一方面光纤在轮牵时光纤靠近束管的内侧面,相对束管长于光纤,为负余长。

再冷水槽段是形成余长的主要阶段。

由于束管在冷却时,有很大的收缩而形成余长,抵消前面的负余长而形成要求的余长。

对于层绞式光缆,由于其余长的获得主要依靠其绞绕效应来获得,能形成的余长为2.5‰左右,因此,光纤相对于束管的余长应尽可能的小些为好。

另外,由于层绞式光缆等效线膨胀系数大,温度下降,光缆收缩,会引起光纤在松套管内的余长加大。

三.生产中影响余长的因素防线张力对余长的影响是张力越大,其光纤被拉伸的程度越大,相对在热水槽束管的负余长越大,最终余长就越小。

因此在生产中,由于放线架稳或放线张力过大,都会使束管余长不稳,形成束管中各个光纤长度相差较大。

余长张力的调节对余长变化比较敏感。

余长张力调大时束管余长变小,相反张力调小时余长变大。

调节余长张力是一种容易控制的调节方式,也有稳定的量度,容易调节,但是他的调节范围不是很大,只能将余长在小范围内调节。

层绞式带状光缆的综合余长研究

层绞式带状光缆的综合余长研究

层绞式带状光缆的综合余长研究易伟;李金龙;严映律【摘要】建立了层绞式带状光缆的综合余长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列出了结构参数的方程组,采用逆Broyden秩1迭代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不同综合余长和宏弯半径下的光缆结构尺寸.结合成本构造了光缆综合指标模型,对其理论设计进行了修正,获得了光缆设计的最佳余长值.【期刊名称】《光通信技术》【年(卷),期】2015(039)007【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层绞式;带状光纤;余长;数值计算【作者】易伟;李金龙;严映律【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1756;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1756;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17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3.70 引言带状光缆具有光纤密度高的优点,在同样的光缆外径下可以容纳较多的光纤芯数,而且可多根光纤同时接续,简单方便,节省了安装时间和成本。

带状光缆主要有层绞式光缆和中心束管式光缆,其中层绞式光缆因其能获得较大余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光缆结构的初步设计不仅依赖于经验取值,而且需要结合应用现场的相关要求和参数,通过反复验算修正才能渐趋优化,工作量较大。

余长是表征光缆性能的重要参数,文献[1~3]已经对套管余长的两种模型进行了公式推导。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层绞式带状光缆的综合余长。

1 层绞式带状光缆的综合余长模型光纤余长是指光纤恰好不产生应变时的最大应变量,分为套管余长和绞合余长两种。

套管余长有螺旋和正弦两种模型,而绞合余长是通过松套管螺旋状绞合在中心件上获得的。

层绞式带状光缆的空间示意图如图1所示,松套管呈螺旋状绞合,且光纤在松套管中呈正弦状。

图1中,P为绞合节距,L为一个正弦周期长度,R内、R外分别为套管内、外半径,R1为中心加强件半径,R2为缆芯内半径,R为加强件中心到套管中心的距离,a和b为带状光纤尺寸。

图1 层绞式带状光缆的空间示意图设光缆应变达到余长时伸长量为ΔP,光纤在松套管内的剩余套管余长为ε1,绞合余长为ε2,根据拉伸前后光纤长度不变原理,得到综合余长ε为:其中,T为绞合张力,E为套管等效杨氏模量,S为套管截面积,d为带纤能到达的最大高度。

光缆结构设计中光纤余长的原理与产生分析

光缆结构设计中光纤余长的原理与产生分析

光缆结构设计中光纤余长的原理与产生分析摘要:光纤余长是光缆设计和生产中的重要参数。

光纤的余长设计及控制对光缆的性能指标影响非常大。

光纤余长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光纤的抗拉性能、温度性能、直径、重量、成本和工艺参数等许多方面。

本文分别介绍了套管余长中的螺线式余长分布和正弦余长分布余长数学模型,绞和余长和综合余长,讨论了各自余长的产生机理以及光缆的各个参数对余长的具体影响情况,为工业中如何设计和优化光纤余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字:光纤余长松套结构光缆结构设计1、光纤余长的定义所谓光纤余长是指多于参照对象的光纤的长度,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光纤余长的定义则为按照最短的路径计算所得的光纤的无纵向应变的物理长度和所参照的对象的物理长度两张只差,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2、光纤余长的产生机理和作用在松套结构光缆中,光纤在松套管或骨架盆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光纤呈现自由弯曲状态。

当光纤因受到纵向应力(或拉力)或由于温度变化,光纤会产生一定的长度应变。

所谓的光纤余长,是指以最短路径计算的光纤无纵应变物理长度与参照物理长度之差以百分数表示的相对值。

因此,光纤余长在光缆受到外应力时,可以为光纤提供一定的受力保护。

光纤余长一般可以由所采用的抗张元件和光缆的受力指标来确定。

同时,根据光纤余长可以进一步确定套管内半径和光纤活动空间。

3、光纤余长的分类光纤在进行二次被覆时,由于套管的冷却收缩,使得套管内的光纤受力收缩,这种余长的产生方式称为套管余长。

通过将含有光纤的松套管以螺线状绞合在中心件上的方式,也可以产生余长,这种方式称为绞合余长。

一般而言,光纤的套管余长主要取决于制造温度和使用温度,而绞合余长主要取决于光缆结构。

3.1套管余长在一般光缆中,光纤在套管中有正弦和螺旋线两种可能的分布形式。

通常在工程设计中,所谓的曲率半径具体到实际问题中时,对应为光纤的宏弯半径。

因此应考虑在最小曲率半径的条件下进行设计优化,以保证在实际应用中,设计的光缆能够符合应用要求并能正常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缆的余长设计与温度特性分析
摘要: 西藏位于高海拔、地理环境非常复杂的地区。

这种环境对光缆的各项性能要求更是严格,而且近于苛刻。

本文通过介绍中心束管式光缆在西藏地区的使用,使人们了解中心束管式光缆不仅经受住了现场严峻考验,而且已成为多数供应商首选光缆结构。

前言
我国疆土辽阔,气候温差大,在沙漠戈壁地区甚至每日温差都高达三四十摄氏度。

光缆有架空敷设、地埋敷设及穿管敷设三种方式,特别是兰西拉工程,光缆所经地段海拔高达四、五千米,冰冻高寒及温度变化可能导致光缆严重回缩,损耗剧增。

严重时会导致通信中断。

可见光缆的温度特性对光缆的传输性能优劣及稳定性影响十分重大。

高品质的光缆能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然具有稳定的传输性能。

众所周知,光缆是由多种原材料加工复合而成的均匀线性体。

在这些材料中,它们的线膨胀系数、截面积、抗张模量各不相同。

在某一温度下,将他们集合以一定的工艺加工方式组合起来变成一条光缆。

如果光缆的使用温度假定永远都是处在加工时的温度,那么他们之间基本不存在热胀冷缩问题,也不存在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力。

但事实上,这样恒温的环境是不可能存在的。

例如,气温下降,塑料(特别是PBT束管和外层的护套)由于线膨胀系数大,回缩加剧,而钢丝或FRP由于线膨胀系数小,回缩量很小,光纤的线膨胀系数则更小,几乎不回缩,这样就导致了各层单元间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力的存在最终将影响光缆的温度特性。

所谓光缆的温度特性,是指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例如-50℃~+60℃),光缆中每公里光纤损耗变化量,记作。

究竟那些因素会影响光缆的温度特性,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因素:
(1)层绞式光缆或中心束管式光缆中光纤的余长设计与制造时的控制。

(2)光缆中各层单元间的摩擦力(或紧密度)。

1. 层绞式光缆的余长设计与温度特性关系
当光纤相对于置自身束管的余长等于零的情况,这时,PBT束管绕绞在中心加强件上时,其光纤相对于心加强件的位置如图1所示。

当光缆受到拉伸或气温升高时,光缆将伸长并发生应变。

此时,光纤向缆中心移动,当移至D2位置时,光纤束已靠近束管孔内壁,光纤这一径向移动过程称之为层绞式光缆绞合余长释放,当光缆继续受力(升温)伸长时,光纤将受纵向拉力而发生应变。

层绞式光缆余长释放量的大小与绞合节距的平方成反比,与光纤在束管中径向移动量成正比,详见式(1)。

R=D1/3r=(d2-dfe)/2, (1)
d2:束管内孔,
dfe:光纤束等效直径,且dfe=1.16(n)1/2×df,
其中,
n:光纤根数,
df:单根光纤直径,
P:为缠绕节距。

反之,当光缆在低温情况下,发生收缩。

光纤束在束管中的径向会向外移动并移至图2中如D3所示位置。

光纤束的这种向外径向移动,我们称之为余长储存。

在实际生产层绞式光缆时,我们希望光纤束在绞缆后,所处位置在束管中处于接近中心位置为好。

为了保证这一点,光纤在二次套塑后,常需要在束管里有一定量的小余长(比如0.4~0.6‰),以便满足当束管受到拉伸应变时,正好抵消这一被拉伸量。

设束管的放线张力(即拉伸束管的力)为F1,则束管在该张力下的伸长量εP为:
F1=EP×SP×εP (2)
其中:EP:PBT束管的拉伸模量,
SP:PBT束管的截面积,
εP:PBT束管的伸长量。

光缆是由多层不同材料复合制成,假定他们之间是紧密的,且有足够的摩擦力,那么,光缆中各层间在光缆伸长或回缩时,不发生层间的相对滑动,这时,光缆的伸长与回缩将按等效线膨胀系数进行热胀冷缩。

等效线膨胀系数由式(3)决定。

式中,E1、S1、α1:中心加强元件的杨氏模量、截面积及线胀系数;
E2、S2、α2:PBT束管的杨氏模量、截面积及线胀系数;
E3、S3、α3:皱纹钢带的杨氏模量、截面积及线胀系数;
E4、S4、α4:中密度护套的杨氏模量、截面积及线胀系数;
我们知道,如果光缆温度升高而伸长,由于光纤的线膨胀系数极小(约为5.8×10-7℃),几乎不伸长,因此,可以近似认为层绞式光缆中光纤余长将释放。

假定制造光缆时的气温为20℃,绞合节距为80mm,光缆芯数为36芯,中心加强钢丝为φ2.2,PBT束管为φ2.1/1.5,光缆型号为GYTA53型。

但实际上不可能达到如此的高温和低温,因为光缆材料本身不允许。

但至少可以说在-40℃~+60℃温度范围内光缆的性能指标不会有什么变化。

根据公式粗略计算(只算中心钢丝的抗拉力),光缆在3340N力作用下,缆中光纤无应变。

从以上理论分析可知,余长大小和节距关系非常大,那么是不是节距越小越好呢?从余长的释放与储存的大小来考虑,小节距应当比大节距好,但节距过小,又会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光纤缠绕中心加强件的空间螺旋弯曲半径会减小,并导致由于弯曲所引起的应变增加,同时还会影响光缆中光纤的PMD值。

这种静态弯曲应变的存在,同样会影响光纤的寿命。

根据理论计算,当上述结构在节距为80mm时,其静态弯曲应变约为0.8‰,因此,还能保证光纤30年以上的预期寿命不受影响。

同样原理我们可以分析中心管式光缆,这里不再讨论了。

2.制造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要想获得理想的余长必须做到:
(1)合理设计束管的截面尺寸和光纤芯数,以便保证光纤束在管孔中的径向移动量r。

(2)在挤PBT束管时,应严格稳定地控制光纤在束管中的余长为0.4~0.6‰,并保证束管壁厚度及均匀性。

(3)束管层绞时,严格控制束管的放线张力F1及绕绞节距P,以保证绞合余长在理论计算值附近。

(4)光缆的各层之间应紧密、均匀,并有足够的摩擦力,防止层间在光缆的两端发生由于材料的收缩引起的相对滑移,这一点十分重要。

当然这种滑移一般都是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

3.结论
层绞式光缆由于其产生余长主要领先控制绕绞节距来控制余长,因此,其余长的分布均匀、稳定、可靠。

而中心束管式光缆,主要依靠挤束管工序产生正余长,余长相比之下,较层绞式要小,而且分布易发生随机性。

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层绞式优于中心管式。

另一方面,平行钢丝加强的中心管式光缆只能在垂直平行钢丝平面内弯曲,而不能在平行钢丝的平面内弯曲,给施工放缆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对建设国家一级干线,笔者建议尽可能选用层绞式光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