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题
《醉翁亭记》同步配套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一、默写(本大题共 4 小题,共40.0 分)1.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暮年又号,(朝代 )文学家,和、苏洵、苏辙、韩愈、、、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获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此中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作者用“,”两句描述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照鲜亮。
2.理解性默写。
(1)《醉翁亭记》作者是 ______代 ______家。
字 ______,自号 ______,又号 ______。
(2)《醉翁亭记》的作者自号醉翁的原由是什么?______(3)确立《醉翁亭记》全文抒怀基调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______。
3.直接性默写填空(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______,______,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______,酿泉也。
______,______,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______,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______,______。
山川之乐, 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一样,而乐亦无量也。
(3)______,______,前者呼,后者应, ______,来往而不停者,滁人游也。
______,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______,______ ,______,太守宴也。
______,非丝非竹,射者中, ______, ______, ______,众宾欢也。
______, ______,太守醉也。
( 4)已而斜阳在山,人影凌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______,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同步训练)(语文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跟踪学习[课内跟踪]基础存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云归.而岩穴暝()(2)谓: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3)秀: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4)乐:山水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下列加点的“而”表示修饰的一项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然.则北通巫峡B.射者中,弈者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执策而临.之D.太守自.谓也/上自.劳军4.请以“范仲淹以天下为忧”为下联,联系《醉翁亭记》一文,拟写上联。
上联:。
课内精读5.翻译下列句子。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21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7.文章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本文太守之“乐”与《岳阳楼记》中“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的相同点是什么?答案:1.(1)回去/聚拢(2)是/命名(3)秀丽/茂盛(4)名词,乐趣/以……为乐/名词,快乐2.D(A.表承接;B.表并列;C.表转折。
)3.B(A.……的样子/如此;B.胜利;C.居高面下/面对;D.自己/亲自。
)4.示例:欧阳修与百姓同乐5.(1)又如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气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精 《醉翁亭记》同步测试(含答案)

同步测试一、基础达标1.在横线上依照注音写出原课文的汉字。
林(hè)_____________尤美水声(chán chán)____________ 饮少(zhé)____________ 醉(yǔlǚ)____________提携山(yáo)____________ 野(sù)____________ (gōng chóu)____________交错树林阴(yì)____________ 云归而岩穴(míng)____________2.下列画线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B.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韦编三绝.C.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溪深而.鱼肥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字永叔,政治家、文学家。
B.欧阳修,北宋人,号六一居士,晚年自号“醉翁”。
C.“记”是指记载、描写事物的一类文章。
D.欧阳修与《醉翁亭记》里的太守并非一人,因为文中的太守“苍颜白发”“年又最高”。
4.下列四句中有一句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请选出这一句()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5.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统编版九年级上第12课《醉翁亭记》 同步训练(含解析)

《醉翁亭记》同步训练二、选择题3.下列各句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自号曰醉翁也B.山间之朝暮也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D.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林壑(hè)朝而往(zhāo)伛偻提携(1ǔ)B.琅琊(xié)弈者胜(yì)山肴野蔌(sù)C.辄醉(zhé)酿泉(liàng)树林阴翳(yì)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负者歌于途C.多会于此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3.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四、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喜雨亭记》节选(苏轼)①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目

【积累运用】1、下列加粗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琅琊(yá)饮少辄醉(zhé)B、林霏开(fēi)云归而岩穴暝(míng)C、山肴野蔌(yáo)晦明变化者(huì)D、树林阴翳(yì)水声潺潺(chá)2、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行者休于树。
(出家而未经剃度的佛教徒)B、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C、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D、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3、按要求默写课文原句或原词:⑴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⑵文中描写山间的四时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⑶《醉翁亭记》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
⑷文中写朝暮之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⑸贯穿文章主线的词是_____________。
⑹文中文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指出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管夷吾举于士。
B、多会于此。
C、行者休于树。
D、达于汉阴。
5、指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A、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的翅膀似的,面对着泉水上边。
B、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面临着泉水上边。
C、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的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
D、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
6、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环滁皆山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8、下面加粗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9、你认为“太守醉”的“醉”字有哪些丰富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

12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 岩穴暝( ) 伛偻( ) 酒洌( )野蔌( ) 阴翳( ) 饮少辄( ) 醉觥( )筹交错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3)野芳发而幽香芳:(4)饮少辄醉辄:(5)往来而不绝者绝:(6)泉香而酒洌洌:(7)杂然而前陈者陈:(8)太守谓谁谓: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蔚然而深秀B.溪深而鱼肥C.泉香而酒洌D.而不知人之乐4.下列各句中“也”字表示的语气不同的一项是( )A.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夏时节的大洪山“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欧阳修《醉翁亭记》)(2)《醉翁亭记》中,凝练传神地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其中写晨景的语句是“ ”。
(3)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 下列对课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而宾客从”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文章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二、综合性学习8. 学完《醉翁亭记》以后,九年级(1)班拟组织“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12.《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
『参考答案』六一居士北宋;二、课文默写(1)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3)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6)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名句是,。
(7)《醉翁亭记》中描写晨昏景象的语句是:,。
(8)《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4)泉香而酒洌(5)树林阴翳,鸣声上下(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三、朗读停顿●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每句只划分一处)(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至于负者歌于途(3)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参考答案』(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至于∕负者歌于途(3)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四、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 (2) 其西南诸.峰(3)林壑尤..美(4)山.行六七里(5)泻.出于两峰之间者(6)翼然..临于泉上者(7)名.之者谁(8)饮少辄.醉。
(9)醉翁之意.不在酒(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日出而林霏开.(12)云归.而岩穴暝.(13)晦.明变化者(14)野芳发..而幽香(15)佳木秀.而繁阴(16)朝而往,暮.而归(17)而乐亦无穷.也(18)至于负.者歌于途(19)往来而不绝.者(20)临.溪而渔.(21)泉香而酒洌.(22)山肴野蔌.(23)杂然而前陈.者(24)宴酣.之乐(25)弈.者胜(26)颓然..乎其间者(27)觥.筹交错(28)苍颜..白发(29)树林阴翳.(3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2)太守谓.谁『参考答案』(1)围绕(环绕);(2)各个(众)(3)山谷;特别,尤其;(4)名词作状语,在山上;(5)倾泻;(6)像鸟张开翅膀一样;(7)命名;(8)就;(9)情趣(意趣、兴趣);(10)寄托;(11)消散(12)聚拢;昏暗;(13)暗;(14)香花(花);开放(开);(15)滋长;(16)傍晚(黄昏、晚上);(17)穷尽;(18)背;(19)断绝(20)到、靠近;捕鱼(钓鱼);(21)清;(22)蔬菜;(23)摆开(陈列);(24)酒喝到高兴时(25)下棋;(26)醉醺醺的样子;(27)酒杯;(28)脸色苍老;(29)遮盖;(30)以……为快乐;(31)离开;(32)为,是;五、翻译句子(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2《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有答案)

12《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环滁(chú) 岩穴(xué) 琅琊(láng yá)B.林霏(fēi)晦明(mèi) 山肴(yáo)C.野蔌(sù) 弈者胜(yì) 阴翳(yì)D.翼然(yì) 酒洌(liè) 饮少辄醉(zhé)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D.颓然乎其间也:醉醺醺的样子3.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山行六七里D.云归而岩穴暝4.下列句中“也”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僧曰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酿泉为酒不足为外人道也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视觉置换听觉。
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C.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D.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杂然而前陈者A.水落而石出B.朝而往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而年又最高8.本文善用表示转接的词语标记语意转变,使文章脉络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题及答案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A.yá B. xiè(2)前者呼,后者应.()A. yìng B. yīng (3)射者中.()A. zhōng B. zhòng (4)晦.明变化者()A.huǐ B.huì2.按拼音写出恰当的汉字。
(1)gōng()筹交错(2)yǔ()偻提携(3)山肴野sù()(4)饮少zhé()醉3.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家。
字_______,自号_______,又号_______,著有_______。
(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______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醉翁亭记》原文语句顺序完全相同的是()①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③树林阴翳,鸣声上下④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⑦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⑧而不知人之乐A.①⑥③②⑦⑤④⑧B.①③②④⑧⑦⑤⑥C.①⑥③②④⑧⑦⑤D.①②③⑥④⑧⑦⑤提示:抓住“然而”“而”等词判断上下句。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兴趣)C.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杂然而前陈者()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2)觥筹交错()A.酒筹B.筹略C.统筹D.谋划(3)负者歌于涂()A.背着 B.拿着 C.带着D.拉着3.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诲女知之乎B.蝉则千转不穷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至于负者歌于涂4.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按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众宾客欢乐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游人归后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从全文看,“醉翁之意”并不仅仅“在乎山水之间”,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说理由。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 (2)名之者谁:______________(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3.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______________,它的常用意义是______________。
4.文段共写了三种景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采用的写景顺序是()A.由远及近B.由内到外C.由近及远6.这一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西湖游记二则之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8.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是()例:安可为俗士道哉!A.为朝烟,为夕岚B.石篑数为余言C.余时为桃花所恋D.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提示:首先确定例句中“为”的含义,再来和选项对照选择答案。
例句中的“为”是“对,向”的意思。
A项中“为”的含义为“是”;B项“为”的含义为“对,向”;C项中“为”是介词,“被”;D项 中“为”的含义为“是”。
答案:B9.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急往观之B.多于堤畔之草C.罗纨之盛D.山岚设色之妙提示:A项中的“之”是代词,代指梅花之景,而其他三项均为助词,可译为“的”。
答案:A10.作者认为西湖最美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提示:此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来解答。
文章在开头就交代了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参考答案:西湖最美的时候是在春天的月夜。
深层探究1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乐其乐”一句的含意?提示:要把握文章主旨。
①首先要正确理解“醉翁”中“醉”的含义,除“酒醉”外,更指“陶醉”之义。
②理解作者在写“太守宴”之前为何先写“滁人游”。
要理解“太守乐其乐”,就是要掌握太守“乐”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作者自号“醉翁”,“醉”不仅指“酒醉”,更指“陶醉”。
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②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
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③“太守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中考链接12.(湖北襄樊中考)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提示:D项“僵卧孤村”写出了作者年老孤独的情况,没有写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答案: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激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 “僵卧”道出了老迈情况,“孤村”表明了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答案5分钟训练1、(1)A(2)A(3)B(4)B2、(1)觥(2)伛(3)蔌(4)辄3、(1)宋文学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欧阳修散文选集》(2)滁州知州《丰乐亭记》(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C10分钟训练1、提示:D项中“秀”应解释为“发荣滋长”。
答案:D2、(1)A(2)A(3)A3、提示:A项中“女”通“汝”;B项中“转”通“啭”; D项 中“涂”通“途”。
答案:C4、答案:(1)比喻(2)设问(3)对偶(4)设问5、答案:(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3)临溪而渔……山肴野蔌(4)射者中……起坐而喧 哗者(5)醉能同其乐(6)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同意上述看法。
如“醉翁之意”除“在乎山水之间”外,还能“醉能同其乐”(指与百姓同乐)。
30分钟训练1、答案:(1)像飞鸟展翅的样子。
(2)命名、取名。
(3)领略。
2、答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4、提示:要抓住关键词语,如开头几句“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答案:山林水5、提示:抓住关键词语如“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答案:A6、提示: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参考答案:醉翁亭秀美的景色7、答案:(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可以听到流水潺潺,而从两个山峰中倾泻出来的,就是酿泉。
(2)(他)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