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A. 欧阳修B. 苏轼C. 柳宗元D. 王安石2.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 醉翁喜欢喝酒B. 醉翁喜欢山水C. 醉翁不在乎酒,只在乎山水D. 醉翁在乎酒,更在乎山水3. 下列哪项不是《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A. 野芳发而幽香B. 佳木秀而繁阴C. 风霜高洁D. 水落石出二、填空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亭位于______(地名)。
2. “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
3. “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醉翁亭记》中醉翁亭的位置及环境。
2.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作者与民同乐的场景。
3. 请分析《醉翁亭记》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翻译题五、论述题1.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这一主题的理解。
2. 请从写景、抒情、议论等角度,分析《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
六、拓展题1. 请以《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为基础,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2. 请结合《醉翁亭记》的内容,谈谈你对欧阳修其他作品的了解。
七、判断题1.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写四季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直接批评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
()3. 《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是欧阳修被贬至滁州,他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连线题请将下列《醉翁亭记》中的景色与对应的季节连线:1. 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 春2. 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 夏3. 风霜高洁 __________ 秋4. 水落石出 __________ 冬九、解释题1.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中“意”的含义。
2.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中“阴翳”的意思。
十、改写题1. 请将《醉翁亭记》中的叙述性句子“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简答题+段意【附较标准答案】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原文回答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答:野花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者(冬)。
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答: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本文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答: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突出主景,引人入胜。
5、第一段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答: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引出下文的人和事;为下文写山水之乐铺垫。
6、“而乐亦无穷也”具体指什么?答:朝暮四时之景和出游之乐。
7、第二段哪个句子将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本文的主旨句是?如何理解?答: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
9、第四段中“乐”有哪几种情景?那么作者的乐呢?答:禽鸟之乐、百姓之乐、太守之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10、醉翁亭名的由来?答:太守自谓也。
11、请写出本文贯穿主线的句子?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第三段写滁人游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后?答: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园,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只有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受山水。
)13、第三段描写了哪四幅画面?核心画面是什么?答: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1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写出了太守怎样的情态?暗写了什么?体现作者什么感情?答:喝得醉醺醺的;暗写太守乐;体现了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
(说明太守喝酒情趣的)15、本文破题句?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6、“醉”与“乐”的关系?答:他的“醉”与“乐”统一,“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17、表现乐与酒统一关系的句子?答: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复习题答案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复习题答案一、1、(1)脸色苍老(2)情趣(3)遮盖(4)用2、略3、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与民同乐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5、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二、1、髫tiáo 伛偻yǔlǚ觥gōng2、(1)交错相通;(2)管乐器3、略4、世外桃源;觥筹交错5、(1)甲段主要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写太守与民同乐。
(2)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的活动。
三、1、六一居士北宋或宋(共2分,每空1分)2、(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草木茂盛(3)菜蔬(4)酒杯(共4分,每小题1分)3、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浩,冬天水落石出。
或者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共2分)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者答“引出后面的置幅图画”或答“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
”(共2分,从任何一个角度答即呵)5、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共2分)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6、(1)“旧,旧的”或答“原来的”或答“过去的”(2)“边”或答“际”或答“边际”(共2分,每小题1分)7、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
(共2分.意思对即可)8、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
(共2分,从任何、一个角度谈即可)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逐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
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1、(1)命名(1分) (2)降职(远调、贬官)(1分) (共2分)2、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醉翁亭记》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醉翁亭记》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醉翁亭记》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林霏开( )(3)乐其乐(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一、解释下列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而深秀的意思是?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的意思是?3. 饮少辄醉,辄醉的意思是?4.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的意思是?5. 佳木秀而繁阴,繁阴的意思是?二、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也。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也。
3.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______。
4. 山水之乐,______之酒也。
5. 佳木秀而______,风霜高洁。
四、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醉翁亭记》中表达的政治理想。
2. 请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四季景色来表现醉翁亭的美景的。
3.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醉”与“醒”的独特见解。
4. 请从文中找出至少三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 请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情感。
五、句子赏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赏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这句话。
2. 请赏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
3. 请赏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这句话。
4. 请赏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句话。
5. 请赏析“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这句话。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 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情感。
2. 请分析文中对滁州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3. 请分析文中对醉翁亭周围环境的描写,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完整word版)《醉翁亭记》中考复习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练习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醉翁之意不在酒(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临溪而渔()(5)杂然而前陈者()(6)苍颜白发()(7)太守谓谁()(8)环滁皆山也()(9)林壑尤美()(10)山行六七里()(11)饮少辄醉()(12)颓然乎其间者()(1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4)树林阴翳()(15)翼然临于泉上者()(16)觥筹交错()(17)名之者谁()(18)云归而岩穴暝()(19)至于负者歌于滁()(20)野芳发而幽香()(21)弈者胜()(22)晦明变化者()(23)觥筹交错()(2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6)临溪而渔()二、判断选择。
1。
下列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错愕良久 B 。
铸成大错 C。
承蒙错爱 D。
错落有致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名:命名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3。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负 / 者歌于途 B .已而夕阳 / 在山C.游人 / 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 / 欧阳修也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6)野芳发而幽香。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内容理解。
1。
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2。
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
2. 醉翁亭位于______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
3. 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下一句是______。
4. 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怀。
5. 文章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了______的景象。
二、选择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指的是谁?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范仲淹答案:A2. 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所表达的情感是?A. 悲伤B. 喜悦C. 愤怒D. 无奈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醉翁亭记》中所描述的景色?A. 林霏开B. 岩穴暝C. 江水绿D. 风雪交加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答:此句意在表达作者欧阳修虽然饮酒,但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酒本身,而在于欣赏和体验山水之间的自然之美,以及与民同乐的愉悦心情。
2. 《醉翁亭记》中,作者如何描绘滁州的山水之美?答: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滁州的山水之美,如“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等,展现了滁州山水的秀丽和深邃,以及四季变化的景色。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醉翁亭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答: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变化,以及自然景色的美丽。
2.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一句中,“高洁”一词用来形容什么?答:“高洁”一词用来形容风霜的清冷和纯洁,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五、论述题请结合《醉翁亭记》全文,谈谈你对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理解。
答:《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绘滁州的山水之美和与民同乐的场景,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仅来源于个人的享受,更在于与民共享。
醉翁亭记练习(含答案) -

醉翁亭记练习知识梳理练习一、解释加点字词1、而乐亦无穷.也(穷尽)2、作.亭者谁(建造)3、晦明..变化者(黑暗)(明亮)4、山行.六七里(行走)5、名.之者谁(命名)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靠近)7、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称号)8、云归而岩穴暝.(昏暗)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寄托)1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乐趣)11、野芳发.而幽香(开放)12、佳木秀而繁阴..(枝叶茂盛)(树阴)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跟从)14、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1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背)(行走)16、树林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17、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离开)18、环.滁皆山也(环绕)19、林壑尤.美(尤其非常)20、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幽深)21、饮少辄.醉(就)22、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2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消散)2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25、伛偻..,.往来而不绝.者(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搀扶,这里指代小孩子)(间..提携断)2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尽兴的喝酒)(管弦乐,这里指音乐)27、觥.筹交错(酒杯)28、已而..夕阳在山(不久)二、句子翻译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紧靠在泉水边上的,那就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本意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郁的绿荫。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人们的快乐作为自己的乐趣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又寄托在酒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检测题班级学号分数一、填空4分本文选自《》作者,号,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划线词语:34分1、环滁皆山:2、林壑尤美: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峰回路转:,。
5、翼然临于泉上:6、作亭者谁: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谓:8、辄醉:9、醉翁之意: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寓:11、日出而林霏开:霏:;开:12、云归而岩穴暝:归:;瞑:13、晦明变化:14、野芳发而幽香:15、佳木秀16、山间之四时:17、似乐亦无穷:18、负者歌于途:19、伛偻:,这里指20、不绝:21、临溪:22、酒洌:23、野蔌:24、杂然而前:杂然:;:25、宴酣:26、非丝非竹:丝竹:27、觥筹交错:28、苍颜白发:29、颓然:30、已而夕阳在山:31、阴翳:。
翳:。
32、醒能述其文:34、太守谓谁:三、重点语句翻译:11分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
译: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7、伛偻提携,往来而绝者,滁人游也。
译:8、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
译: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四、整体把握17分1、文章主旨:。
2分2、结构提纲:本文的线索就是。
写山水,是抒发“”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醉的“”、“”。
7分3、各段写了什么主要容?4分4、概括四部分段意4分(1)。
(3)。
(4)。
本部分中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滁人之乐衬太守之乐。
层层推进。
五、阅读理解34分第一段:8分1、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2分第一层第二层2、文段随作者观察对象的变化,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地介绍了醉翁亭的环境。
请将作者观察的对象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环滁之山————————3、借释亭名来抒情的千古名句是:。
1分4、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分。
5、你认为太守饮少辄醉的原因是什么:1分。
6、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1分第二段:9分1、本段描绘了六幅画面,各用一个字概括为:、、、、、。
2分2、每个季节各用一个词语表示分别为:、、、2分3、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1分4、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分5、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2分第三段:11分1、若将本段分为三层,请简括出层意:(1)(2)(3)2分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场面的特点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2分3、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2分4、“颓然乎”原意是:,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2分5、你认为本段描写的生活场景令人感动的是什么:1分6、“太守醉”中“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另一层意思是_,表现了_。
2分7、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么?1分8、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第四段:8分1、选文写了那几种“乐”?,最高境界的乐是,原因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2、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2分3、“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分4、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2分5、“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1分《醉翁亭记》检测题答案一、填空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欧阳修,号醉翁,宋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划线词语:1、环滁皆山:环绕2、林壑尤美:格外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5、翼然临于泉上:像鸟开翅膀一样6、作亭者谁:修建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谓:用名号命名8、辄醉:就9、醉翁之意:情趣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11、日出而林霏开:霏:雾气;开:散开12、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瞑:昏暗13、晦明变化:昏暗14、野芳发而幽香:开放15、佳木秀而繁阴:茂盛16、山间之四时:四季17、似乐亦无穷:穷尽18、负者歌于途:背东西的人19、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20、不绝:断21、临溪:靠近22、酒洌:凉23、野蔌:野味野菜24、杂然而前:杂然:各式各样;:摆开25、宴酣:尽兴地喝酒26、非丝非竹:丝竹:音乐27、觥筹交错:交互错杂28、苍颜白发:脸色苍老29、颓然:醉醺醺的样子30、已而夕阳在山:不久31、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32、醒能述其文:记述34、太守谓谁:是三、重点语句翻译: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
译:太守与宾客到此来喝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取别号叫“醉翁”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的雾气就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势低落,溪石显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景色。
7、伛偻提携,往来而绝者,滁人游也。
译: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的人们登山游玩。
8、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
译: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只知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四、整体把握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
仕途失意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各段写了什么主要容?醉归之乐(鸟乐、人乐、太守乐)(一)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二)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
(三)写太守、众宾、游人之(四)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本部分中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滁人之乐衬太守之乐。
层层推进。
4、本课成语:⑴醉翁之意不在酒⑵水落石出⑶觥筹交错⑷山肴野蔌五、阅读理解第一段:1、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第一层描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第二层醉翁亭的由来及命名之意2、文段随作者观察对象的变化,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地介绍了醉翁亭的环境。
请将作者观察的对象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环滁之山——西南诸峰——琅玡——酿泉——醉翁亭3、借释亭名来抒情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原意是欣赏山水的乐趣,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5、你认为太守饮少辄醉的原因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二段:1、本段描绘了六幅画面,各用一个字概括为:朝、暮、春、夏、秋、冬。
2、每个季节各用一个词语表示分别为:春花芳香夏木繁阴秋高爽洁冬石出水3、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抓住了不同时令景物的各自特点。
4、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分——总。
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
5、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醉时的欢乐心情。
第三段:1、若将本段分为三层,请简括出层意:(1)滁人游山之乐(2)众宾宴饮之乐(3)太守宴醉之乐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场面的特点是:滁人游:游人众多;太守宴:食物丰富;众宾欢:气氛热烈。
3、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4、“颓然乎”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因高兴饮酒而醉醺醺、飘飘欲仙的神态。
表达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心情。
5、你认为本段描写的生活场景令人感动的是什么:太守与下属、百姓同游山水间,充满融洽祥和的气氛,令人感动。
6、“太守醉”中“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酒喝醉了”,另一层意思是_为人民安居乐业而高兴,表现了_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7、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8、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
揭示宴酣之乐采自山水之乐。
第四段:1、选文写了那几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最高境界的乐是太守之乐,原因是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与民同乐的情怀。
2、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
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
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3、“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点明文章主旨。
4、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同时,也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5、“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乐在与民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