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A. 欧阳修B. 苏轼C. 柳宗元D. 王安石2.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 醉翁喜欢喝酒B. 醉翁喜欢山水C. 醉翁不在乎酒,只在乎山水D. 醉翁在乎酒,更在乎山水3. 下列哪项不是《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A. 野芳发而幽香B. 佳木秀而繁阴C. 风霜高洁D. 水落石出二、填空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亭位于______(地名)。
2. “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
3. “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醉翁亭记》中醉翁亭的位置及环境。
2.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作者与民同乐的场景。
3. 请分析《醉翁亭记》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翻译题五、论述题1.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这一主题的理解。
2. 请从写景、抒情、议论等角度,分析《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
六、拓展题1. 请以《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为基础,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2. 请结合《醉翁亭记》的内容,谈谈你对欧阳修其他作品的了解。
七、判断题1.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写四季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直接批评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
()3. 《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是欧阳修被贬至滁州,他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连线题请将下列《醉翁亭记》中的景色与对应的季节连线:1. 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 春2. 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 夏3. 风霜高洁 __________ 秋4. 水落石出 __________ 冬九、解释题1.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中“意”的含义。
2.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中“阴翳”的意思。
十、改写题1. 请将《醉翁亭记》中的叙述性句子“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字,号,晚年又号,吉州庐陵人,北宋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醉翁亭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的以及。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饮少辄( )醉林霏( )开岩穴暝( ) 山肴( )伛偻( ) 野蔌( ) 觥( )筹交错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名之者谁()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⑤林壑尤美()⑥临溪而渔()⑦泉香而酒冽()⑧树林阴翳()⑨觥筹交错()⑩已而夕阳在山()四、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才美不外现。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醉翁之意不在酒。
五、阅读理解。
(一)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
()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②山之僧智仙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7.“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8.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9.概括本段的大意:。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习题含答案.doc

醉翁亭记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9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州()__________________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潺()__________________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__提携()()山__________________()野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húwèi láng yáchán niàng zhémíng huìhān yìyìgōng yǔlǚyáo sù难度:偏难知识点:字音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岩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饮少__________________醉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之者谁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6)杂然而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溪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在山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昏暗(3)就(4)命名(5)酒杯(6)摆放,陈列(7)靠近;捕鱼(8)不久(9)以……为乐;乐趣难度:偏难知识点:字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一、解释下列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而深秀的意思是?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的意思是?3. 饮少辄醉,辄醉的意思是?4.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的意思是?5. 佳木秀而繁阴,繁阴的意思是?二、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也。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也。
3.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______。
4. 山水之乐,______之酒也。
5. 佳木秀而______,风霜高洁。
四、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醉翁亭记》中表达的政治理想。
2. 请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四季景色来表现醉翁亭的美景的。
3.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醉”与“醒”的独特见解。
4. 请从文中找出至少三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 请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情感。
五、句子赏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赏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这句话。
2. 请赏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
3. 请赏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这句话。
4. 请赏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句话。
5. 请赏析“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这句话。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 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情感。
2. 请分析文中对滁州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3. 请分析文中对醉翁亭周围环境的描写,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环.滁皆山也环:(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3)峰回.路转回:(4)名.之者谁名:(5)饮少辄.醉辄:(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开:(7)野芳.发而幽香芳:(8)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9)行者休于树...休于树:(10)伛偻提携....伛偻:提携:(11)临溪而渔.渔:(12)泉香而酒洌.洌:(13)山肴野蔌.蔌:(14)杂然而前陈.者陈:(15)宴酣.之乐酣:(16)弈.者胜弈:(17)觥筹..交错觥:筹:(18)苍颜..白发苍颜:(19)颓然乎...其间者颓然:(20)树林阴翳.翳:(2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22)太守谓.谁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内容理解。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3)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佳木秀.而繁阴秀:(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文章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环滁(chú)林壑(hè)射者中(zhōng)B.琅琊(y á)辄醉(zhé)酒洌(lèi)C.岩穴暝(míng)晦明(huì)伛偻(yǔ)D.野蔌(s ù)觥筹(guāng)阴翳(y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山行六七里B.翼然临于泉上C.名之者谁D.而乐亦无穷也3.下列句子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A.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5.默写。
(1)文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
(2)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
(3)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写醉翁亭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
(6)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
2. 醉翁亭位于______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
3. 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下一句是______。
4. 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怀。
5. 文章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了______的景象。
二、选择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指的是谁?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范仲淹答案:A2. 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所表达的情感是?A. 悲伤B. 喜悦C. 愤怒D. 无奈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醉翁亭记》中所描述的景色?A. 林霏开B. 岩穴暝C. 江水绿D. 风雪交加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答:此句意在表达作者欧阳修虽然饮酒,但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酒本身,而在于欣赏和体验山水之间的自然之美,以及与民同乐的愉悦心情。
2. 《醉翁亭记》中,作者如何描绘滁州的山水之美?答: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滁州的山水之美,如“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等,展现了滁州山水的秀丽和深邃,以及四季变化的景色。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醉翁亭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答: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变化,以及自然景色的美丽。
2.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一句中,“高洁”一词用来形容什么?答:“高洁”一词用来形容风霜的清冷和纯洁,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五、论述题请结合《醉翁亭记》全文,谈谈你对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理解。
答:《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绘滁州的山水之美和与民同乐的场景,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仅来源于个人的享受,更在于与民共享。
《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第一段练习1、《醉翁亭记》作者(),是()朝()家、()家。
他自号(),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2、“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和曾巩。
、3、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
()4、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6、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7、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8、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9、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0、对句意理解有误的是()A.环滁皆山也。
句意:环绕着滁州的都是山。
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句意: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是醉翁亭。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句意:醉翁的情趣不是在饮酒上,而是在优美多姿的山水之间。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得心应手寄托在酒中。
11、对上文层次划分正确的是()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12、对第一段段意概括正确的是()A.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
B.太守用自己的别号为亭命名。
C醉翁以欣赏山水为乐。
D.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和命名的缘由。
13、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释义。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A.号令B.号召C.取别号D.呼号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A.居住B.住所C.寄托D.寓意14、选出对文章开篇“环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项A.用这五个字开篇,写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引人入胜。
B.开篇用五个字总写滁州全貌,为后文作铺垫,行文自然,顺理成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环滁()晦明()
伛偻()觥筹()林霏()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泉香而酒洌()
③负者歌于途()
④树林阴翳()
3.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
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4.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
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
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③环滁皆山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而乐亦无穷也。
⑥故自号曰醉翁也。
⑦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语气的:()
表示解释语气的:()
表示肯定语气的:()
表示感叹语气的:()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7.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8.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9.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11.概括本段大意。
12.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3.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
14.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盖①亭之所见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
涛澜汹涌,风云开合。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④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⑤,不可久视。
今乃⑥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⑦。
注:①盖:大概。
有提示缘由的作用。
②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
③一舍:三十里。
④鱼龙:泛指水中动物。
⑤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
⑥乃:竟然。
⑦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
15.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
16.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7.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三、作文
18.我们的家乡有许多让我们引以自豪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请你选择你最熟悉和最喜欢的一处向游人介绍。
要求:自拟题目,语句通顺,200字以内。
☆28 醉翁亭记
一、
1.lánɡ yáchúhuìyǔ lǚɡōnɡfēi
2.①情趣②清③背负东西④遮盖
3.①醉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①③②⑥④⑦⑤
二、(一)5.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6.B
7.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8.B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10.醉翁亭记
11.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12.醉能同其乐
13.人太守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三)15.①三十里为“一舍”房舍②抬全
16.涛澜汹涌,风云开合。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17.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
三、18.提示:要写出概貌和特点,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