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道设计
(完整版)供热管道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1.0总体概述 (1)1.1编制依据 (1)1.2工程概况 (1)1.3自然条件、社会依托 (1)1.4工程特点 (2)1.5主要工程量 (2)2.0主要施工方案 (2)2.1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3)2.2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 (4)3.0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8)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 (8)3.2施工任务划分 (9)3.3劳动力投入计划 (9)3.4人力保证措施 (10)3.5施工暂设 (10)4.0机械设备投入、进场计划及保证措施 (10)4.1计划用于本工程的设备 (10)4.2保证措施 (11)5.0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承诺 (11)5.1质量保证体系 (11)6.0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 (15)6.1项目施工进度计划 (15)6.2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及承诺 (15)7.0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保证措施 (16)8.0确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9.0雨季施工措施 (17)10.0施工平面布置图 (18)11.0施工用电,用水 (21)12.0工程质量检验划 (22)1.0总体概述 1.1编制依据1.1新建空气加热室供热管网工程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 1.2新建空气加热室供热管网工程现场勘探及以往施工经验; 1.3《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1.5《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6《地沟及盖板》GB50204----2002GB50212----200202J3311.7以及相关的国家施工及验收标准。
1.2工程概况总体简介1.2.1工程名称:新建空气加热室供热管网工程1.2.2建设规模:本工程室外地沟总长度达 213.9m ,阀门检查井 2座 1.2.3建设地点:同煤集团同生宏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2.4开工完工: 2013年 9月 1日开工, 2013年 11月 1日完工 1.2.5建设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宏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1.2.6设计单位:大同煤矿集团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1.2.7监理单位: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 空气加热室供热管网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同煤集团同生宏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空气加热室供热管网工 程,采用地沟敷设,钢筋混凝土结构,热媒参数为 95/70℃热水,地沟总长度为 213.9米,管道采用预制保温管,地沟说明图集号为: 02G04-4~8. 阀门检查井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同煤集团同生宏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空气加热室阀门检查井 工程,砖砌结构,建筑数量 2座,绞车房和办公室入口个一座,图集号为:02G04-48-III 级。
供热管道设计规范

供热管道设计规范篇一: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定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和城市热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文件。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热力管网的设计本标准适用于由供热企业经营,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管网;也适用于城市热力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管道设计;也适用于热水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蒸汽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CJJ 34 城市供热管网质量检验、评定CJJ/T 81 城市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CJJ/T 883 供热介质选择3.1 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应采用水作供热介质。
3.2 同时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供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a) 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 b) 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c) 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4 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4.1 热水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4.1.1 热水热力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4.1.2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管网,同时有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直埋供热管道工程设计

直埋管断面布置尺寸参考〔mm〕注:放坡角60°,或放坡比1:1.5。
弹性分析法直埋管过渡段长度〔m〕驻点轴向应力〔kN〕与热伸长量〔mm〕注:工作压力1.6MPa、温差130℃,摩擦系数0.4,热胀系数12.6×10-6℃-1。
安定分析法直埋管过渡段长度〔m〕驻点轴向应力〔kN〕与热伸长量〔mm〕注:工作压力1.6MPa、温差130℃,摩擦系数0.4,热胀系数12.6×10-6℃-1。
热水管网水力计算表注:一次网〔130℃/70℃,Kd=0.5mm,γ=958.4kg/m3〕热水管网允许流速〔《城市供热手册》汤惠芬X季贤〕热水管网经济比压降〔《城市供热手册》汤惠芬X季贤〕注:使用X围7~10km,设一级中继泵站时比压降取推荐值的1.2倍,设有两级时取1.4倍。
直埋热水管道工程设计医药化工项目外管设计工作中,常会出现直埋热水管道的设计方案,针对该设计工作,综合规X、标准图集、论文、制造商等各渠道而来的技术资料、工程案例和经验,现做如下初步概括的总结和阐述:直埋热力管道分为无补偿直埋敷设和有补偿直埋敷设。
无补偿直埋敷设又可分为冷安装无补偿、预应力无补偿。
预应力无补偿有分为机械拉伸、敞槽预热、一次补偿等多种形式。
预热方式又分为热水、热风和电热等。
一般DN800以下的管道可设计为冷安装无补偿方式。
一、直埋管的稳定性验算〔1〕整体稳定性分析:直埋管最小覆土深度应满足垂直稳定性要求,一般而言,大于DN700的直管道不必从垂直稳定性考虑限制其埋深。
〔2〕局部稳定性分析:公称直径不大于DN800、工作温差小于85℃时,不会出现局部失稳;当供水温度大于130℃、公称直径大于DN800时,采用标准壁厚的钢管,在锚固段可能会出现局部皱结。
二、直埋管的强度验算无补偿管段强度验算有两种强度验算理论:弹性分析法〔第四强度理论〕和安定分析法〔弹塑性分析,第三强度理论〕。
直埋管的安定条件判断,根据应变大小可分为不发生任何塑性变形〔△ε≤2εs,|ε|<εs,安定状态〕、发生有限塑性变形〔△ε≤2εs,|ε|>εs安定状态〕,发生循环塑性变形〔△ε>2εs,不安定状态〕〔1〕极限分析:为防止管道出现塑性流动,必须保证一次应力小于屈服极限σs。
供热管道方案

供热管道方案引言:供热管道是城市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居民的取暖质量和生活舒适度。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取暖需求,设计合理的供热管道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供热管道方案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和施工要点。
一、设计原则1.1 需求分析在制定供热管道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
这包括确定供热范围、居民用热需求量、峰谷差异、系统的总负荷等。
只有全面了解需求,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供热方案。
1.2 管道布局供热管道的布局应考虑到各个供热点的分布情况,并根据需求确定管道的走向和分支点。
布局应合理,避免管道过长,减少传输损失。
1.3 安全性考虑供热管道的设计应考虑到安全性。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防火措施、排放与通风、防冻与保温等问题,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
二、材料选择2.1 管道材料供热管道的常见材料有钢管、不锈钢管、塑料管等。
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管道的耐压能力、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 绝热材料为了减少能量损失,供热管道需要进行绝热处理。
常见的绝热材料有聚氨酯泡沫、岩棉、硅酸盐等。
绝热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绝热性能、耐久性和环保性。
2.3 防腐材料由于供热管道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需要选择耐腐蚀的材料以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防腐材料有内衬涂层、外涂层和防腐包裹等。
选择合适的防腐材料可以有效延长供热管道的使用寿命。
三、施工要点3.1 管道敷设供热管道敷设是供热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管道的铺设深度、坡度和弯头的设置等。
合理的敷设可以提高管道的使用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3.2 管道连接管道连接是保证供热系统连续运转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中要选择适用的连接方式,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确保连接的牢固和密封,避免漏水和泄露。
3.3 结构保护供热管道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构保护工作。
包括防水、防腐、绝热等措施。
结构保护的目的是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供热管道改造施工组织设计[最新版]
![供热管道改造施工组织设计[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b669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7.png)
供热管道改造施工组织设计[最新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供热管道改造施工组织设计的最新版本。
该设计旨在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符合相关法规,并能满足供热管道改造的要求。
2. 施工组织概述2.1 施工项目概述:概述供热管道改造的背景、目标和范围。
2.2 参与方介绍:介绍参与此次施工的各方及其职责分工。
2.3 工期计划:制定合理的工期计划,确保施工进度合理。
3. 施工安全3.1 安全管理措施:设计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3.2 紧急救援预案:制定详细的紧急救援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4. 施工流程4.1 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场地准备、设备检查和相关材料准备等。
4.2 施工步骤:详细说明供热管道改造的每个施工步骤及其顺序。
4.3 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4 进度控制:监控施工进度,及时调整工期计划。
5. 资源安排5.1 人力资源:确定所需的施工人员数量和要求,并制定合理的人员调配计划。
5.2 设备资源: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及其规格、数量,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
5.3 材料资源:确定所需的施工材料及其规格、数量,并确保材料的准时供应。
6. 环境保护6.1 环境影响评估:对供热管道改造施工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6.2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 物资管理7.1 物资清单:列出所需的施工物资清单,并与供应商进行确认。
7.2 物资采购: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质量。
8. 施工质量验收8.1 验收标准:明确供热管道改造的质量验收标准和要求。
8.2 验收程序:详细说明质量验收的程序和步骤。
9. 风险评估与控制9.1 风险评估: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9.2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10. 经费预算10.1 经费来源:列出供热管道改造施工经费的来源和金额。
室外供热管网设计

15:51:53
20
1.设计方案比较
以图5-5所示的两个小区供热方案为例,讨论A、B小区 供热方案,即热网加热器和热网循环水泵的组合配套问 题。
图5-5供热区域A、B示意图
15:51:53
30
(一)系统形式
按管道数可分为: 单管制 双管制 多管制
15:51:53
31
1.单管制蒸汽供热系统
如图5-11(a)所示。只有一根供汽管,凝结水不 回收,用于热水供应及工艺用途或排入疏水系统。 使用条件:一般用于用汽量不大的系统。
15:51:53
(a)不回收凝结水的单管式系统
32
适用条件:A区的流量小于B
区,两区所需水泵扬程相差不
大,经经济分析证明合理。
15:51:53
图5-7 供热方案二
1—热网加热器;2—热网循环水泵
23
⑶方案三:采用一套热网设中继站
如图5-8所示。 优点:合理、节能。 适用条件:特别适合于A区
的流量明显大于B区流量, 和A、B两区之间距离L2较 大的情况。
15:51:53
L1
L2
图5-8供热方案三 1—热网加热器;2—热网循环泵;3—中继泵
24
上述三个方案是工程中常见的并有可能采用的 实际方案,具体评价哪个方案优哪个方案劣,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比较。
可比较的因素有:
技术因素:A区和B区的流量;两区到热源的距 离,地形高差等。
经济因素:初投资、运行费用。
在A、B小区域各有二级热网向热用户供热,有三个供热 方案。
学习笔记-直埋供热管道设计要点

直埋供热管道设计要点一、横断面设计
1、对于有地下水的直埋管道,基础增加天然级配砂石;
2、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带,天然级配砂石改为三七灰土。
二、稳定性设计
三、管道受力分析及管道分类
(1)热膨胀力
(2)泊松力
3、管段分类
(1)过渡段(直管段)
过渡段是主要克服管段的约束反力-被动力作用,使热膨胀得以全部或部分释放的管段,通常有一个自由端,能自由伸缩,如补偿器、弯头等处。
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管道轴向方向的热伸长,从而合理的选择补偿器和引出分支。
(2)锚固段(直管段)
锚固段由于被动力的作用,管段进入自然锚固状态。
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核算管段的机械强度以及进行管段稳定性验算。
四、直管段安定性设计
1、应力分类法
2、计算公式及最大温差
五、直管段安定性设计
1、补偿弯管的分类
2、弹性臂长
3、L型补偿弯管设计
4、Z型补偿弯管设计
5、U型补偿弯管设计
六、管道附件设计
1、阀门
(5)蝶阀公称直径为DN50~DN1200,压力等级为 2.5MPa以下;球阀公称直径为DN15~DN300,压力等级为2.5MPa以下。
2、补偿器的选择计算
3、分支引出
七、固定支架设计。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管网安全措施与可靠性
01
02
03
预防管网泄漏
采用高标准的管道材料和 连接工艺,定期进行管道 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泄 漏点。
保障管网压力稳定
设置适当的调压装置,确 保管网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波动,防止压力过高或过 低引起的安全问题。
增强管网抗震性能
在地震高发区,采取有效 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 以减少地震对管网的破坏 。
核能热源
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通过热力站转换成蒸汽或热水 。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但存在一定 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难度。
热负荷计算与预测
热负荷分类
根据用途和时间等因素,将热负 荷分为基本热负荷、尖峰热负荷 和平均热负荷等类型。
热负荷计算
根据建筑物用途、面积、保温性 能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热量和 流量等参数。
04
管网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方法与原则
计算方法
采用节点法、管段法等计算方法,根 据管网布局和热负荷需求进行水力计 算。
原则
确保管网水力平衡,满足用户供热需 求,合理选择管径和设备规格,降低 管网阻力与能耗。
管网阻力与压力分布
阻力来源
管网阻力主要来源于管道摩擦、设备局 部阻力等,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计 算。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热负荷预测
根据城市规划、能源政策、气候 变化等因素,预测未来热负荷的 变化趋势,为热网设计提供依据 。
热力站与热网设计
热力站设计
根据供热需求和热源条件,合理选择和配置热力站的位置、规模和设备,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
热网设计
根据供热需求和地形条件等因素,设计热网的布局、管径、保温等参数,确保热网的安全、高效和经济运行。同 时需考虑管网的调度和控制方案,以便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1---热网供水温度 (℃) tw0----冷水计算温度 (℃) Q----设计热负荷(kW)
G
3.6
Q
Ct1
tw0
t/h
C----水的比热容 [kJ/(kg·℃)]
▲蒸汽管道设计流量:各用户最大蒸汽流量之和乘以同时使用系数。
▲凝结水管道设计流量:蒸汽管道设计流量乘以用户凝结水回收率。
2020/3/15
2020/3/15
4
集中供热系统的定义
集中供热系统是指一个或多个集中的热源通过供热管网向 多个热用户供应热能的系统,它主要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 组成。
集中供暖系统: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道相
连接,由热源向多个热用户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 其中热网即是城镇供热管网,包括热力网(一级网)和街
区热水供热管网(二级网)。
6.0.7多热源联网运行的热水供热系统,各热源应采用统一的集 中调节方式,执行统一的温度调节曲线。
2020/3/15
23
7 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目的:确定管网流量、管径、设备大小,
计算管网阻力损失。
◎水力计算内容:确定管径、水泵流量及扬程大小、
定压设备大小、系统压力工况(绘制水压图、根据 水压图确定管网中各点压力)
北方城市主力热源—热电厂,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率,
2020/3/15
5
集中供暖(供热)系统
130°C
75°C
60°C
50°C
供暖节能应关注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个方面!
2020/3/15
6
第一部分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 规范简介: ❖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于2010年7月23
7.3.2热水管网管径确定:干管根据管段流量和管网经济比摩阻 确定管径, 推荐比摩阻:主干线R=30~70Pa/m,
7.3.3支线按允许压力降确定管径,支线介质流速≤ 3.5m/s, 最大 比摩阻R≤300Pa/m. 对于剩余压头,一般在用户入口处设置调压板、调压 阀门或 流量调节设备。
2020/3/15
2020/3/15
18
4 供热介质
4.3 水质标准: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网, 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强条)
● 热力网补给水水质要求: (表4.3.1)
项目 浊度(FTU) 硬度(mmol/L) 溶解氧(mg/L) 含油量(mg/L) PH值(25℃)
要求 ≦5.0 ≦0.60 ≦0.10 ≦2.0 7.0~11.0
● 蒸汽热力网凝结水水质要求:(表4.3.3)
2020/3/15
19
5 供热管网形式
❖ 供热管网按其平面布置形式可分为:支状管网、环 状管网和多管制管网。
❖ 供热管网敷设方式分为:地上敷设和地下敷设两种 方式。地上敷设又分为低、中、高支架敷设。地下 敷设又分为直埋敷设和管沟敷设。
2020/3/15
2020/3/15
29
7 水力计算
7.4 压力工况:
7.4.1 热水热力网供水管道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 供热介质的汽化压力,并应留有30kPa~50kPa的富 裕压头。[强条](P23)
-
7.4.2 热水热力网的回水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超过直接连接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
-任何一点压力不应低于50kPa。[强条]
2020/3/15
30
7 水力计算
7.4 压力工况: 7.4.3 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应保持必要的静态压力,
静态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强条] -不应使热力网任何一点的水汽化,并应有 30kPa~50kPa的富裕压力 (不汽化)。 -与热力网直接连接用户系统应充满水(不倒空)。 -不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允许压力(不超压)。 7.4.4开式热水热力网非采暖期运行时,回水压力不应低于直接 配水用户热水供应系统静水压力再加上50kPa。[强条]
5.0.11对供热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有条件是 应有两个热源供热,或者是在自备热源。
2020/3/15
22
6 供热调节
6.0.1热水供热系统应采用热源处集中调节、热力站及建筑物 引入口的局部调节和用热设备单独调节三者相结合的联合调 节方式,并宜采用自动化调节。
6.0.2只有单一采暖热负荷且只有单一热源的热水供热系统,在 热源处应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集中质调节或集中质—— 量调节(气候补偿器、水泵变频运行)。
日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 旧规范《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同时废止。 ❖ 新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
增加了街区热水供热管网内容。 ❖ 主编单位: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0/3/15
7
第一部分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 规范主要内容: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耗热量; 4、供热介质; 5、供热管网形式; 6、供热调节; 7、水力计算;
2020/3/15
9
2 术语和符号
❖ 2.1术语: 输送干线、输配干线、多热源供热系统、热 力网、最低供热保证率、街区热水供热管网、 无补偿敷设等……
❖ 2.2符号:……
2020/3/15
10
3 耗热量
❖ 3.1热负荷: 热负荷包括民用建筑热负荷与工业热负荷。
1、民用建筑热负荷: 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 供应等热负荷
100150
12
3 耗热量
3.1.2 民用建筑热负荷: (2)通风热负荷:
Qv=Kv×Qh ( kW) 式中: Qv---通风热负荷( kW)
Kv----系数一般可取0.3~0.5, Qh采暖热负荷( kW)
主要由通风换气产生。
2020/3/15
13
3 耗热量
3.1.2 民用建筑热负荷: (3)空调热负荷:
空调冬季热负荷: Qa=qa×Ak×10-3 ( kW)
式中: qa——空调热指标(W/㎡)(表3.1.2-2)
Ak----建筑面积(㎡)
空调夏季热负荷: Qc=qc×A×10-3 /COP (kW)
式中:qc——空调冷指标 (W/㎡) COP----吸收式制冷制冷系数
2020/3/15
14
3 耗热量
25
7 水力计算
❖ 7.2 水力计算 7.2.1水力计算内容: -确定供热系统的管径及热源循环水泵、中继泵的流
量和扬程。
-分析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的压力工况,确保热用户有 足够的资用压头且系统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
-进行事故工况分析; —必要时进行动态水力分析。
2020/3/15
26
7 水力计算
7.3 水力计算参数:
3.1.2 民用建筑热负荷: (4)生活热水热负荷: 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Qw.a=qw×A×10-3 (kW) A----总建筑面积(㎡) qw----生活热水热指标,查表3.1.2-3 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
Qw.max=Kh×Qw.a (kW) Kh----小时变化系数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范》选取
20
5 供热管网形式
5.0.1 热水热力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5.0.2当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网,同时有多种热负荷且所
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比较大,且技 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5.0.5 蒸汽热力网的蒸汽管道,宜采用单管制。当符合下列情 况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
a、当各用户间所需蒸汽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 总负荷比例较大;
2020/3/15
15
3 耗热量
❖ 3.1.3 工业热负荷: 包括生产工艺热负荷、生活热负荷和工业建 筑的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 3.1.5 热力网最大生产工艺热负荷应取经核实 后的各热用户最大热负荷之和乘以同时系数。 同时系数可取0.6-0.9。
❖ 3.2 年耗热量:……P9~11
2020/3/15
2020/3/15
17
4 供热介质
4.2 供热介质参数: 热水热力网最佳设计供、回水温度,应结合具体工程
条件,考虑热源管网、户内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 ※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热水供水110~150℃, 回水 ≤70℃;(尽量拉大供回水温度------) ※小型区域锅炉房:按用户内采暖系统的设计温度选取。
7.3.7蒸汽凝结水管管径确定:按经济比摩阻R=100Pa/m
2020/3/15
28
7 水力计算
❖ 7.3.8热力网局部阻力:根据沿程阻力和局部 阻力的比值(表7.3.8)[ P22],确定热网局 部阻力损失,进而确定热网各管段及最不利 管段总阻力损失,L为管段长度。
P PL PJ RL RL
供热管道设计
2020/3/15
1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 34-2010 ❖ 第二部分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CJJ28-2004 ❖ 第三部分 供热管道施工图设计
2020/3/15
2
压力管道定义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九十九条规 定: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 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 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 (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 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 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 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2、工业热负荷: 生产工艺热负荷、 生活热负荷和工业建筑的 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
2020/3/15
11
3 耗热量
3.1 .2 民用建筑热负荷: (1)采暖热负荷: Qh=qh×A×10-3 (kW)
式中 :A---建筑面积(㎡) ;
qh---采暖热指标( W/㎡ );可按下表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