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细胞外寄生菌感染免疫.ppt
合集下载
第六章抗菌感染免疫

定位转移
菌群失调症的分度与转归
Ⅰ度失调--当终止使用抗生素或除去诱因时,菌群能自然恢复正常
`菌群变化 `无临床表现 可逆
Ⅱ度失调--临床表现为腹泻或慢性结肠炎, 纠正较困难
`病理波动 `慢性病 `不可逆
Ⅲ度失调 (二重感染)- 原来菌群几乎消失, 全被外来菌占领,
已成为不可逆损害,严重者引起二重感染如真菌性肠炎、肺炎等
一、 你知道乳酸菌、双岐杆菌酸奶的益处吗? 乳酸菌、双岐杆菌是国际上承认的有益菌种,酸奶是世界上六大营养品之一,用双岐 杆菌酿制出来的酸奶营养价值是鲜牛奶的数倍,长期喝双岐杆菌酿制的酸奶:让身体年经 10岁,双岐杆菌是最佳的天然活性菌,有高活性的矿物质微元素,使人健康长寿,抑制肠 内腐败菌的繁殖,消除肠道垃圾,调解便秘与腹泻,促进睡眠,固齿,明目、抗肿瘤、排 毒养颜,强壮骨骼,对胃酸、胃胀、口臭、解酒、减肥、糖尿病、痤疮、更年期人群是最 佳的选择,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食品。
厌氧菌
胃肠道、口腔、阴道、皮肤是四大菌库
正常菌群拮抗病原菌的作用
将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喂给小鼠,如果要使小鼠 发病死亡,需要10万个细菌; 如果先给小鼠口服链霉素,把小鼠肠道中的正常 菌群都杀死,则只要10个活菌就可置试验鼠于死 地 两者菌量竟相差1万倍,表明正常菌群有拮抗病 原菌作用
乳酸菌、双岐杆菌酸奶的益处
微生态调节剂
(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
益生菌(Probiotics),又称益生素
• 是有益细菌的活菌制剂,与抗生素(Antibiotics)相反的物质
益生元(Prebiotics)
• 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宿主肠道内有的一种或几种益生菌生 长繁殖,而且不被宿主消化的物质,通过有益菌的繁殖增多, 抑制有害细菌生长
抗感染免疫

吞噬过程分为以下几个连续步骤:趋化、识别 与调理、吞入及杀菌和消化。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病原细菌侵人动物机体后,首先遇到非特异性免
疫机能的抵抗,其中以细胞吞噬和炎症反应为主。 随后特异性免疫产生,两者协同,共同把病原菌消 灭。
细胞吞噬 、炎症反应 。
1. 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免疫 急性细菌性感染多属细胞外细菌的感染,如巴氏
免 疫 学 基 础 四
()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抗细菌感染免疫 抗病毒感染免疫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分为 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 虫免疫等。包括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力)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E. 补体介导的趋化性 在补体级联反应激活过程 中,产生了多个趋化因子,包括C5a等。这些趋化 因子对嗜中性、嗜碱性与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有趋化作用。
(二)其他抗微生物物质 除补体外,非特异性抗微生物物质尚有溶菌酶与
乙型溶素等。 1. 溶菌酶 是一种低分子量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
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及泪液、唾液、 乳汁、肠液和鼻涕等分泌物中。溶菌酶作用于革兰 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补体系统有二条激活途径,即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 又称为C1激活途径。免疫复合物依次活 化C1、C4、C2、C3,形成C3与C5转化酶,称之为经 典途径。 替代途径 又称为C3激活途径,C3旁路。该途径是 补体系统不经C1、C4,C2而直接活化C3。
4. 激活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A. 细胞免疫溶解和细胞毒性损伤作用 补体系统
激活后,引起细胞膜的损伤,起到杀菌、溶菌或溶 血作用。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病原细菌侵人动物机体后,首先遇到非特异性免
疫机能的抵抗,其中以细胞吞噬和炎症反应为主。 随后特异性免疫产生,两者协同,共同把病原菌消 灭。
细胞吞噬 、炎症反应 。
1. 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免疫 急性细菌性感染多属细胞外细菌的感染,如巴氏
免 疫 学 基 础 四
()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抗细菌感染免疫 抗病毒感染免疫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分为 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 虫免疫等。包括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力)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E. 补体介导的趋化性 在补体级联反应激活过程 中,产生了多个趋化因子,包括C5a等。这些趋化 因子对嗜中性、嗜碱性与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有趋化作用。
(二)其他抗微生物物质 除补体外,非特异性抗微生物物质尚有溶菌酶与
乙型溶素等。 1. 溶菌酶 是一种低分子量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
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及泪液、唾液、 乳汁、肠液和鼻涕等分泌物中。溶菌酶作用于革兰 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补体系统有二条激活途径,即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 又称为C1激活途径。免疫复合物依次活 化C1、C4、C2、C3,形成C3与C5转化酶,称之为经 典途径。 替代途径 又称为C3激活途径,C3旁路。该途径是 补体系统不经C1、C4,C2而直接活化C3。
4. 激活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A. 细胞免疫溶解和细胞毒性损伤作用 补体系统
激活后,引起细胞膜的损伤,起到杀菌、溶菌或溶 血作用。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编辑ppt84正常免疫应答异常免疫应答正应答负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自身耐受自身免疫超敏反应免疫缺陷免疫耐受免疫应答类型编辑ppt85apc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递呈抗原识别阶段lyc活化分化和增殖分化增殖阶段效应tb细胞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效应阶段编辑ppt86特异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tdagapcth效应t细胞免疫胸腺依赖性ag抗原递呈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ab体液免疫tiag浆细胞igm非胸腺依赖性ag编辑ppt87编辑ppt88外源性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T细胞决定簇: T细 胞决定簇位于抗原 分子内部,必须由 APC将抗原加工处理 为小分子多肽并与 MHC分子结合,然 后才能被TCR所识别。 B细胞决定簇: BCR 能与未经APC加工的 抗原发生反应,其 识别的靶结构主要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的决定簇。
三、抗体(Antibody,Ab)
抗体(Ab):指由B细胞受Ag刺激后所产生的、具有与 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其作用是中和病原微生物、通过Ig受体介导细 胞免疫应答、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T细胞和NK 细胞的杀伤作用、补体介导的溶菌和溶胞作用等。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将含抗体的血清称为抗 血清或免疫血清。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指抗体介导的免疫应 答,主要表现为B细胞的功能。
5、抗原类别
( 1)天然抗原:指天然的生物、细菌及天 然的生物产物。
①细胞、细菌和病毒 ②蛋白质类抗原 ③糖类抗原 ④脂类抗原 ⑤核酸抗原
(2)如果按被免疫动物的亲缘关系来 划分天然抗原,又可分成3类:
①自身抗原(autoantigen):是机体的自身成分,只 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引起免 疫应答,导致自身疾病的发生(autoimmune disease)。 ②同种型抗原(isoantigen):来自同种动物的不同 个体。 人类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 血型(红细胞)抗原: ABO系统和Rh 组织相容性抗原(人主要为HLA)
T细胞决定簇: T细 胞决定簇位于抗原 分子内部,必须由 APC将抗原加工处理 为小分子多肽并与 MHC分子结合,然 后才能被TCR所识别。 B细胞决定簇: BCR 能与未经APC加工的 抗原发生反应,其 识别的靶结构主要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的决定簇。
三、抗体(Antibody,Ab)
抗体(Ab):指由B细胞受Ag刺激后所产生的、具有与 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其作用是中和病原微生物、通过Ig受体介导细 胞免疫应答、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T细胞和NK 细胞的杀伤作用、补体介导的溶菌和溶胞作用等。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将含抗体的血清称为抗 血清或免疫血清。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指抗体介导的免疫应 答,主要表现为B细胞的功能。
5、抗原类别
( 1)天然抗原:指天然的生物、细菌及天 然的生物产物。
①细胞、细菌和病毒 ②蛋白质类抗原 ③糖类抗原 ④脂类抗原 ⑤核酸抗原
(2)如果按被免疫动物的亲缘关系来 划分天然抗原,又可分成3类:
①自身抗原(autoantigen):是机体的自身成分,只 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引起免 疫应答,导致自身疾病的发生(autoimmune disease)。 ②同种型抗原(isoantigen):来自同种动物的不同 个体。 人类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 血型(红细胞)抗原: ABO系统和Rh 组织相容性抗原(人主要为HLA)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
▪ 〔nonpathogenic bacterium, nonpathogen〕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 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 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 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 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 常菌群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
肠道的正常菌群
第六页,共四十二页。
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 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①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 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②内源性感染,或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 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③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 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毒素 〔toxin〕
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 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 白质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 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
▪ 〔nonpathogenic bacterium, nonpathogen〕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 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 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 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 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 常菌群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
肠道的正常菌群
第六页,共四十二页。
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 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①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 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②内源性感染,或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 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③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 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毒素 〔toxin〕
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 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 白质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 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
胞内菌和胞外菌

门氏菌等。
胞内菌的检测方法: 通过检测宿主细胞 内的病原微生物来 诊断疾病,如采用 培养、核酸检测、 免疫学检测等技术
手段。
感染方式
胞内菌通过细胞内寄生方式感染宿主细胞 感染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和扩散 胞内菌可引起细胞病变和组织损伤 胞内菌感染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对宿主的影响
胞内菌对宿主 的免疫系统有 抑制作用,使 其更容易感染 其他病原体。
定义和特性
胞外菌的定义:指在宿 主细胞外生存和繁殖的 细菌
胞外菌的特性:具有抗 药性,能够通过空气、 水源等途径传播,对宿 主细胞无害或轻微致病 性
感染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 者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
空气传播:通过飞沫、气溶胶 等途径传播
消化道传播:通过食物、水等 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引起慢性感 染,对宿主造 成长期损伤。
胞内菌可诱导 宿主细胞凋亡, 从而逃避宿主 的免疫攻击。
胞内菌可影响 宿主的代谢和 生理功能,导 致宿主出现异
常表现。
防治方法
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隔离治疗:将患者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给他人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定义和特性
胞内菌的定义:指 能在宿主细胞内生 长繁殖的病原微生
物。
胞内菌的特性:通 常具有特定的感染 途径,如通过血液 传播或呼吸道进入 细胞内,在细胞内 寄生并破坏细胞结 构,引起宿主细胞
死亡。
胞内菌的种类:如 结核分枝杆菌、沙
胞内菌和胞外菌 对宿主的比较: 胞内菌往往导致 慢性感染,而胞 外菌则常引起急 性感染
胞内菌的检测方法: 通过检测宿主细胞 内的病原微生物来 诊断疾病,如采用 培养、核酸检测、 免疫学检测等技术
手段。
感染方式
胞内菌通过细胞内寄生方式感染宿主细胞 感染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和扩散 胞内菌可引起细胞病变和组织损伤 胞内菌感染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对宿主的影响
胞内菌对宿主 的免疫系统有 抑制作用,使 其更容易感染 其他病原体。
定义和特性
胞外菌的定义:指在宿 主细胞外生存和繁殖的 细菌
胞外菌的特性:具有抗 药性,能够通过空气、 水源等途径传播,对宿 主细胞无害或轻微致病 性
感染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 者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
空气传播:通过飞沫、气溶胶 等途径传播
消化道传播:通过食物、水等 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引起慢性感 染,对宿主造 成长期损伤。
胞内菌可诱导 宿主细胞凋亡, 从而逃避宿主 的免疫攻击。
胞内菌可影响 宿主的代谢和 生理功能,导 致宿主出现异
常表现。
防治方法
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隔离治疗:将患者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给他人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定义和特性
胞内菌的定义:指 能在宿主细胞内生 长繁殖的病原微生
物。
胞内菌的特性:通 常具有特定的感染 途径,如通过血液 传播或呼吸道进入 细胞内,在细胞内 寄生并破坏细胞结 构,引起宿主细胞
死亡。
胞内菌的种类:如 结核分枝杆菌、沙
胞内菌和胞外菌 对宿主的比较: 胞内菌往往导致 慢性感染,而胞 外菌则常引起急 性感染
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称为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2、细胞免疫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第十四页,共84页。
抗原
1、定义:凡是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
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 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 合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2、举例:病原体、蛋白质毒素、异
型血细胞、异体组织细胞、异种动物 血清等。
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 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系统:由三道防线构成。
第七页,共84页。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体的三 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第八页,共84页。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
第四十页,共84页。
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 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
AIDS:
Acquired(获得的)
• 自身免疫病:
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 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 疫病。
第三十页,共84页。
自身免疫病
•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三十一页,共84页。
风湿性心脏病:
抗体
进攻
进攻
酿脓链球菌 表面的一种 抗原决定簇
相似
心脏瓣膜 上的一种
1、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2、细胞免疫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第十四页,共84页。
抗原
1、定义:凡是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
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 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 合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2、举例:病原体、蛋白质毒素、异
型血细胞、异体组织细胞、异种动物 血清等。
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 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系统:由三道防线构成。
第七页,共84页。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体的三 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第八页,共84页。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
第四十页,共84页。
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 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
AIDS:
Acquired(获得的)
• 自身免疫病:
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 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 疫病。
第三十页,共84页。
自身免疫病
•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三十一页,共84页。
风湿性心脏病:
抗体
进攻
进攻
酿脓链球菌 表面的一种 抗原决定簇
相似
心脏瓣膜 上的一种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毒力相关因素
(一)侵袭力:细菌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
繁殖扩散的能力
1.黏附因子(adhensive factor):菌毛黏附素; 非菌毛黏附素:荚膜等
黏附素作用: 细菌的黏附素均作为配体与宿主细胞表面
受体相互作用而介导粘附作用发生。
细菌
配体:黏附素
宿主细胞膜 菌毛黏附素
受体:糖脂/糖蛋白
细菌
细菌感染与免疫
概述
❖ 感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生长繁殖、释放毒素 等引起宿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 病原菌(pathogen):引起宿主疾病的细菌 ▪ 非病原菌 ▪ 外源性感染(传染):病原菌来自宿主体外 ▪ 内源性感染: 病原菌来自宿主体内
▪ 传染:病原菌从一个宿主感染到另一个宿主体内,并引起 感染的过程。
一类具有超强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刺激产生过 量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特殊抗原
(五)免疫病理损伤
细菌感染本身没有直接毒性,但由于超敏反应引起 免疫病理性损伤
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一、固有免疫 (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三)固有免疫分子 补体(complement) 溶菌酶(Lysozyme) 防御素(defensin)
宿主细胞膜
配体:黏附素 受体
非菌毛黏附素
微生物配体及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举例
细菌
黏附素 菌毛黏附素 非菌毛黏附素
受体
金葡菌
脂磷壁酸
纤维连接蛋白
淋球菌
菌毛
GD1-神经节苷脂
2. 荚膜:抗宿主吞噬细胞和抵抗体液杀菌物质 微荚膜:某些细菌位于细胞壁外层的特殊结构
,功能类似于荚膜。A群链球菌M蛋白 大肠杆菌K抗原
免疫应答ppt课件

指TD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加 工、处理、呈递及T细胞对其识别阶段。 1、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2、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11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图4-2 抗原的提呈示意图
12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外源性抗原
内源性抗原
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示意图
50
(三)体液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1、补体 2、细胞因子 3、防御素:直接杀伤 4、溶菌酶:作用于G+菌。 5、乙型溶素:由血小板释放,作用于G+菌。
51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二、 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特点:
1、有明显的特异性。 2、又称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活化
增殖
分化
29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
TI-1抗原
细菌脂多糖
TI-2抗原
荚膜多糖
特点:
♫ 1、直接刺激B1细胞 ♫ 2、不产生记忆细胞。 ♫ 3、抗体均为IgM
30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特点:1、潜伏期长, 2、抗体效价低, 3、在体内维持时间短, 4、抗体类型:IgM,随后出现IgG, 5、低亲和力抗体。
方法:①应用免疫原或免疫应答分子②感染早期综合抗感染 ③合理使用细胞因子及其抗体
41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第五节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
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以维 持机体生理稳定的一种免疫防御功能。
11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图4-2 抗原的提呈示意图
12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外源性抗原
内源性抗原
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示意图
50
(三)体液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1、补体 2、细胞因子 3、防御素:直接杀伤 4、溶菌酶:作用于G+菌。 5、乙型溶素:由血小板释放,作用于G+菌。
51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二、 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特点:
1、有明显的特异性。 2、又称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活化
增殖
分化
29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
TI-1抗原
细菌脂多糖
TI-2抗原
荚膜多糖
特点:
♫ 1、直接刺激B1细胞 ♫ 2、不产生记忆细胞。 ♫ 3、抗体均为IgM
30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特点:1、潜伏期长, 2、抗体效价低, 3、在体内维持时间短, 4、抗体类型:IgM,随后出现IgG, 5、低亲和力抗体。
方法:①应用免疫原或免疫应答分子②感染早期综合抗感染 ③合理使用细胞因子及其抗体
41 2024年2月2日星期五1时7分42秒
第五节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
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以维 持机体生理稳定的一种免疫防御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疽杆菌等。 ➢ 某些棒状杆菌和沙门氏菌亦为细胞内感染细菌。以此类病原体制
备的死菌苗常不能引发机体产生足够的保护性免疫,被动输入抗 血清也不能获得良好的保护力。这是因为只有当胞内寄生菌释放 到细胞外时,抗体和其他体液因子才能发挥作用。
机体抗结核分支杆菌免疫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无免疫期:结核分支杆菌侵入人体或牛体后,首先在局部 繁殖和扩散,并在巨噬细胞内迅速繁殖,同时传播给其他 巨噬细胞,还可经淋巴管或血流达到全身,这一时期机体 尚未建立有效的免疫
但是,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结核病灶中的结核分支杆菌可 重新活动起来。这种活动性结核可以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使 结核病恶化。不过,卡介苗能激发动物体内细胞免疫机能,使 淋巴因子和武装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增强动物对结核病的特异 性免疫力。
小结
机体抗感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任何一种抗原的刺激,一般均可同时启动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有所侧重。 ➢ 抗胞外菌感染以体液免疫为主。 ➢ 抗胞内菌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
抗细菌及真菌感染免疫
抗细菌及真菌感染免疫
抗细胞外寄生细菌的感染 抗细胞内寄生细菌的感染 抗真菌感染免疫
抗细菌感染免疫
抗细菌的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和溶菌酶 抗细菌的特异性免疫: ➢ 抗细胞外细菌的免疫:体液免疫为主 ➢ 抗细胞内细菌的免疫:细胞免疫为主
抗细胞内细菌的特异性免疫
以细胞免疫为主 ➢ 常见的细胞内寄生菌有:布鲁氏菌、结核分支杆菌、李氏杆菌和
免疫溶解期:感染后数周,机体T细胞被致敏活化,释放出 大量淋巴因子,使正常巨噬细胞变为武装巨噬细胞,大量 结核分支杆菌被武装巨噬细胞所杀死,感染被控制。
稳定期:恒定数量的活菌存在于巨噬细胞内。巨噬细胞具有抑 菌能力,可阻止细菌的细胞器生长,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从 而导致机体处于长期甚至终身感染状态。全身多处可能保留局 部结核病灶。此期往往没有临床表现。
备的死菌苗常不能引发机体产生足够的保护性免疫,被动输入抗 血清也不能获得良好的保护力。这是因为只有当胞内寄生菌释放 到细胞外时,抗体和其他体液因子才能发挥作用。
机体抗结核分支杆菌免疫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无免疫期:结核分支杆菌侵入人体或牛体后,首先在局部 繁殖和扩散,并在巨噬细胞内迅速繁殖,同时传播给其他 巨噬细胞,还可经淋巴管或血流达到全身,这一时期机体 尚未建立有效的免疫
但是,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结核病灶中的结核分支杆菌可 重新活动起来。这种活动性结核可以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使 结核病恶化。不过,卡介苗能激发动物体内细胞免疫机能,使 淋巴因子和武装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增强动物对结核病的特异 性免疫力。
小结
机体抗感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任何一种抗原的刺激,一般均可同时启动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有所侧重。 ➢ 抗胞外菌感染以体液免疫为主。 ➢ 抗胞内菌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
抗细菌及真菌感染免疫
抗细菌及真菌感染免疫
抗细胞外寄生细菌的感染 抗细胞内寄生细菌的感染 抗真菌感染免疫
抗细菌感染免疫
抗细菌的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和溶菌酶 抗细菌的特异性免疫: ➢ 抗细胞外细菌的免疫:体液免疫为主 ➢ 抗细胞内细菌的免疫:细胞免疫为主
抗细胞内细菌的特异性免疫
以细胞免疫为主 ➢ 常见的细胞内寄生菌有:布鲁氏菌、结核分支杆菌、李氏杆菌和
免疫溶解期:感染后数周,机体T细胞被致敏活化,释放出 大量淋巴因子,使正常巨噬细胞变为武装巨噬细胞,大量 结核分支杆菌被武装巨噬细胞所杀死,感染被控制。
稳定期:恒定数量的活菌存在于巨噬细胞内。巨噬细胞具有抑 菌能力,可阻止细菌的细胞器生长,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从 而导致机体处于长期甚至终身感染状态。全身多处可能保留局 部结核病灶。此期往往没有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