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控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全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全篇

3
荧光标记法计 算有效荧光标 记清除率,考 核环境清洁工 作质量
3.4 暴发医院感染控制
❖ 对于MDRO导致的医院感染,医疗机构或 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分离到3株及以上 的同种MDRO,且药敏试验结果完全相同, 可认为是疑似MDRO感染暴发;3例及以上患 者分离的MDRO,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基因型 相同,可认为暴发。
暴发医院感染控制
感染控制
暴发调查 初步调查步 骤包括初步 评价、初步 调查。
暴发处置
识别感染和 定植者至关 重要。
4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
4.1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1.严格掌握应用指征 2.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 3.正确解读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
4.结合药物PK/PD特点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
5.规范预防用药
3.2 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
实施接触隔离预防措施能有效阻断MDRO的 传播。医疗机构应按《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要求做好接触隔离。
3.2.1 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
应尽量单间安置MDRO感染/定植患者
无单间时,可将相同MDRO感染/定植患者 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应将MDRO感染/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 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耐亚胺培南铜绿 假单胞菌
耐美罗培南铜绿 假单胞菌
耐亚胺培南鲍曼 不动杆菌
耐美罗培南鲍曼 不动杆菌
❖ 1.3 细菌耐药及传播机制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
1
药物作用靶 位改变
2
产生抗菌药 物灭活酶, 如氨基糖苷 修饰酶
3
药物到达作用 靶位量的减少, 包括外膜孔蛋 白通透性下降 及外排泵的过 度表达
3 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 PPT【56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 PPT【56页】
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 间。
大家好
27
操作
将高度疑似或确诊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 最后。
接触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 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 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 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 生。——职业防护
高危人群定植
成为医院局部 流行的病原菌
主要经过医护 人员的手传播
导致医院患者皮肤感染、 肺炎、血流感染
大家好
4
•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全耐药菌呈世界 性流行,超级细菌已成为院感重要菌。
大家好
5
细菌耐药的对策
寻找新的抗菌药物 限制人以外(畜牧业)使用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
预防与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201401 201402 201403 201404 201501 201502 201503 201504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大家好
哌拉西林 哌林/他唑巴坦 左氧氟沙星 头孢塞肟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阿米卡星 复方新诺明
频次。
大家好
30
医疗废物
在MDRS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 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 处置和管理。
按感染性疾病病人处理: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 盛装
大家好
31
转科、转院、外出检查等
转科、转院或离开病室检查时应进行交班 和警示、提前通知
大家好
32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定植、感染)
44
《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院感科发布
MDRO医院感染发现率 MDRO医院感染检出率 目标菌: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课件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课件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降 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和 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
02
多重耐药菌概述
多重耐药菌定义
多重耐药菌
指对多种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 的细菌。
耐药性
细菌对药物产生的抵抗力,使其 在药物作用下的生存率增加。
多重耐药菌分类
01
02
03
04
按照耐药性程度分类
高度耐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 产生耐药性,如MRSA(耐甲 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中度耐药菌:对部分抗菌药物 产生耐药性,如ESBL(超广
谱β-内酰胺酶)等。
低度耐药菌:仅对一种或少数 几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如
肺炎链球菌等。
多重耐药菌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 分泌物等直接传播。
空气传播
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 等方式产生的飞沫传播。
共同媒介物传播
通过共同使用医疗器械、 毛巾、餐具等物品传播。
05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01
02
03
04
05
建立多学科联合 防控机制
加强感染控制培 训
严格执行隔离措 施
强化抗菌药物合 理使用
监测与反馈
包括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 、药学部门等多学科协作 ,共同制定并落实多重耐 药菌防控措施。
针对医务人员、保洁人员 等开展定期的感染控制培 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
03
04
05
加强国际合作与 交流
强化抗菌药物研 发创新
提升全球供应链 与合作机制
重视社区和家庭 防控
强化医疗设施和 环境清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学 习借鉴先进的多重耐药菌 防控经验和技术,共同应 对全球抗菌药物耐药性的 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护理课件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护理课件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措施
建立监测系统
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和耐药性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临床微生物学数据,了解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传播情况,为防控提供科学 依据。
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
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包括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呼吸科等,以及免疫 缺陷、长期住院、接受介入性操作的病人等。
控策略,提高专业素养。
参与制定防控策略
参与制定多重耐药菌的防控计划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协助完善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和反馈机制,确 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参与制定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计划,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降低感染风险。
积极宣传和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操作。
演练评估
对参与演练的医护人员 进行评估,指出操作中 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
意见。
总结反馈
汇总演练过程中的问题 与经验,形成书面报告 ,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参
考。
THANK YOU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护 理课件
• 引言 •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 •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措施 •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措施 • 护理人员在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角
色与责任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当前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 成严重威胁。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 难。
及时报告与反馈
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应立即报告并采取防控措施,同时向相关部门和科室反馈 监测结果,加强协作与沟通。
实施隔离制度

(最新整理)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最新整理)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2.悬挂标示牌
聘鲍铝榆壁匹碉韵藐辈乳硫淬由暮的稀拷羽握否考狠呆感瑚捡藐斜拌绿磋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3、人员限制: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探视患者需由护士指导做好相应防护措施。
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要加强消毒隔离知识的教育,严格执行探臂甲犊荆凄傣茹骗茁托刹览敝讽询越咨郎狞莹蜕奥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临床科发现MDRO感染和定植患者(分离出细菌但无临床表现的患者)应及时报告感染控制科,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MDRO的蔓延。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及控制
MDRO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什么叫多重耐药菌(MDRO)?
触突慌诺柬锯镶置辜组蚀合兢缀绕袖罪皇力请只诉绥拧缆咏律栗戏展拦撒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害碗峡邓烫窃是杉住僳碧舅队梯杖乐钙瘫孔扶济讹资斥池吝叭烹袒晒认幕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8、物体表面消毒:
医疗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水龙头开关、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拖把、抹布等清洁用品应固定专用。 擦拭的抹布用后消毒。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菌同室隔离。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不能将MDRO感染患者或定值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床头应挂置速干手消毒剂。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ppt课件

创新探索: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和防控技术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加大对新型抗菌药物的研 发力度,寻找能够对抗多 重耐药菌的新型药物。
防控技术创新
探索新型防控技术,如基 因编辑技术、噬菌体疗法 等,为多重耐药菌防控提 供新的手段。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研发合作与 信息交流,共同应对多重 耐药菌的威胁。
未来展望:多重耐药菌防控的研究方向与挑战
医疗资源浪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加剧医疗资源 紧张,影响其他患者的救治。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成本高昂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恐慌情绪蔓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可能引发公众 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多样,对个体 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 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 战。
考核与评估
设立专门的考核机制,对医疗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防控知 识的考核。并通过定期评估,确保医疗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知识。
针对公众的宣传与普及
宣传内容
针对公众,宣传内容应重点介绍 多重耐药菌的危害、预防方法、 日常注意事项等。强调个人卫生
习惯在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
宣传形式
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如宣传册、 海报、公益广告、微电影等,以 提高公众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
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普及与
05
教育
针对医疗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
针对医疗人员,培训内容应包括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特 征、传播途径、危险因素、防控策略等。同时,应强调医 疗人员在防控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和责任。
培训形式
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如专题讲座、学术 研讨会、网络课程等。并确保医疗人员掌握必要的防控知 识和技能。

多耐的防治ppt课件

多耐的防治ppt课件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
多重耐药菌概述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 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 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 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
4、病历夹有多重耐药菌警示标识,床头有 接触隔离提示卡,做好多耐病例的科室内 登记工作并通报其他医务人员,以防止耐 药菌的交叉传播。
.
5、有接触隔离长期医嘱,执行接触隔离各 项措施,适当限制患者的活动。 6、认真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床 头配备手快消。
.
7、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 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 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 、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 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 拭消毒。
长期住院患者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

.
传播途径 我院的多重耐药菌为接触传播(包括医 护人员的手和被污染的设备)
.
多耐防控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
加强手卫生,减少耐药菌传播
手卫生(hand hygiene)是医务人员洗 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解除隔离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护理课件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护理课件

对未来防控多重耐药菌的展望
研发新型抗菌药物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广智能化监测系统 提高公众认知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护理课件
•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 •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
• 护理人员在防控多重耐药菌中的
• 实际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课程背景 01 02
课程目标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方式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隔离措施
01
实施隔离措施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设置隔离病房或床 位,使用专用物品和设备,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强化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根据细菌培养和 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确 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单独 安置,避免交叉感染。
02
限制患者和医务人员的 流动,减少不必要的人 员接触。
03
隔离病房的门应随时保 持关闭,设置明确的隔 离标识。
04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域 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 品,如口罩、手套、隔 离衣等。
手卫生措施
清洁和消毒措施
01
02
03
04
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 训,确保护理人员掌握防控要点。
强调多重耐药菌对病人安全和医 疗质量的影响,提高护理人员的
重视程度。
制定多重耐药菌防控指南,并要 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DRO的认识
特点:复杂性、难治性
---体现在(我国):
1、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仍在迅速增加
2、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 增加,耐药菌感染病死率为11.7%,而一般感染病 死率为5.4%;
3、医疗费用急剧上升,耐药菌感染住院病人的治疗 费用较敏感者高3倍以上,住院总费用则高3.75倍 ;
MDRO的认识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解除床旁隔离
无菌生长

如为医

院感染

报告医

院感染

控制科






网 病房
病人床边及病历夹内面黏贴接触 隔离标识。
隔离病房限制探视和控制人员流 动。
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床 头柜、门把手等)须每天清洁消 毒。
终末消毒病房和病人所用医疗器具
患者主动监测
为什么要进行多耐菌的筛查?
一个定植菌携带患者可能成为其它人定植或感染该菌的传播 源; — 接触传播是多重耐药菌(MDRO)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4、每年由于耐药菌感染损失数百亿元,相关病死人
数近50万。
-----------形势严

感染部位
呼吸道定植 皮肤的定植
血源性感染
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 伤口的定植和感染
传播方式
飞沫
污染环境 痰
皮屑
排泄物
污染的设备
定植者
空气传播
Hale Waihona Puke 工作人员的手易感者
细菌的耐药性:
• 1 天然耐药 • 2 获得性耐药 • 3 交叉耐药
如何遏制
预防
患者主动监测
环境控制
预防
手部卫生、 患者隔离、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培训教育
多重耐药菌(MDRO)预防与控制标准流程图
感染病人标 本送检


















网 医务人员
接触病人前:手卫生、手套,预测与病人 或其环境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
接触病人中:诊疗器械专用 (如体温 计,血压计等),需共同的设备需作好 用后消毒。
• 解除隔离指征: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细菌培养阴性(定值患 者必须)、VRSA还需要有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才能解除( 两次间隔大于24小时)。
• 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安排在最后进行。
•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隔离防护,按标准预防原则进行 手卫生,使用手套等防护用品。
• 转院或转科要在交接登记部上登记,转诊至辅助科室进行检查 时,应当在转诊前(电话通知)通知接诊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 施。
无症状携带者中高达30%将成为感染者;
在北欧国家, 以筛查政策和抗菌药物控制为核心的严格干预 显著降低了细菌耐药的出现和蔓延;
只对有临床症状的感染患者培养鉴定会漏诊35-85%的定植 菌携带者。相反, 主动监测培养能发现80%的定植菌携带者。
主动监测
多耐菌筛查的目的:
避免互相传播
• 在患者、医护人员中辨认无症状携带者 • 患者隔离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控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目录
• 1多重耐药菌定义 • 2细菌耐药机理 • 3多重耐药菌的感控措施 • 4小结
定义:
• 指对三类或者三类以上(比如氨基糖苷 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同 时呈现耐药的细菌称之为多重耐药菌。
生理盐水。 – 于旋涡振荡器上振荡30秒,以充分悬浮标本中细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护遵循原则)
• 病室安排:首选单间隔离,同种病原或定值患者可以安置同一 房间,无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安排在病 房边角一侧或下风口)。不能安排与有管道、伤口、低免疫功 能患者同室。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必须单间 隔离。
细菌耐药机制
产生灭活酶。改变抗生素结构使其灭活。 改变靶位蛋白。改变细菌细胞内与抗生 素作用靶位,使细菌对该抗生素不再敏 感,但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 降低抗生素在菌体内的集聚。
改变外膜通透性,减少抗生素进入 增加外流 产生生物被膜。
细菌耐药性如何产生?
抗菌药物激发细菌抗生能力,耐药。 耐药使得人类千方百计造出能杀灭 各种耐药菌的新抗生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 菌(MRS)。
接触病人后: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必 须把防护用品如手套、隔离衣等脱下,按 规定处理医疗废物认真进行手卫生。
诊疗其他病人
检验中心细菌室细菌培养 有菌生长 MDRO
通知病房该病人主管医师
病房主任通知全科医务人员
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 离,无条件时实施床旁隔离措施 。
病人三次标本送检阴性 (间 隔24h/次)或感染症状控制 停用抗菌药物3天。
• 预防接触传播; • 所有医疗相关物品尽可能专人专用; • 手部卫生
预防患者自身感染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临床采样
——鼻拭子
采样周期:
入病区 如果无定植,则入病区后每7天
采样方法
– 建议尽量在早上病人洗脸前采样 – 用同一支拭子分别于两鼻孔前庭各转圈5-10次采样
• 对于鼻饲患者,可只采取单一鼻孔标本 – 把拭子完全插进带运送培养基的管内 – 在管壁上做好病人信息标记 – 2小时内送到检验科微生物室接种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 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 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 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 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 至社区进行传播
• 1 延长住院时间 • 2增加发病率 • 3 增加医疗费用 • 4病死率高 • 5 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 • ……
临床采样
——直肠拭子(或粪便)
采样周期:
入病区 如果无定植,则入病区后每七天送检
采样方法
– 用拭子于病人肛门内部1-2厘米处转圈3次,停数秒采样 – 不方便采直肠拭子患者,可以采用粪便标本,放入培养瓶 – 对于人工肛门患者,可于瘘口采样。 – 采样后将直肠拭子置于2ml无菌生理盐水或培养瓶内置2ml无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