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沼草猪生态养猪模式配套技术
生态猪养殖技术要点

生态猪养殖技术要点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猪养殖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生态猪养殖技术是指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障猪的生活环境和饲养管理的一种养殖方式。
下面将介绍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几个要点。
1. 环境营造生态猪养殖技术的核心是为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远离工业排放污染源和农药农肥使用区域。
其次,要进行场地的净化和消毒,确保无害物质残留。
最后,要建立合理的猪舍结构,保证猪舍通风、保温和防寒。
2. 饲料管理生态猪养殖技术注重饲料的合理搭配和营养均衡。
饲料主要包括粗饲料和浓饲料两大类。
粗饲料可以是青饲料、秸秆等,浓饲料可以是玉米、豆粕等。
合理搭配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粪便的污染排放。
此外,要定期检测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确保猪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3. 疾病预防生态猪养殖技术强调预防为主,注重疾病的防治。
首先,要做好猪的免疫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疫苗的接种。
其次,要定期检查猪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最后,要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减少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4. 粪便处理生态猪养殖技术强调粪便的科学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首先,要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
其次,要将粪便进行有效利用,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
最后,要选择合适的粪便处理技术,如沼气池发酵和生物有机肥的制备等。
5. 养殖管理生态猪养殖技术注重养殖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首先,要合理控制猪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猪的压力和疾病的传播。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记录猪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要进行科学的繁殖管理,选择优良的种猪进行配种,提高猪的品质和产量。
生态猪养殖技术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养殖方式。
通过环境营造、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粪便处理和养殖管理等要点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沼气生态种养模式(猪—沼—菜—果)

沼气生态种养模式(猪—沼—菜—果)沼气生态种养模式(猪—沼—菜—果)一、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二、猪—沼—果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三、猪—沼—鱼模式。
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四、种—养—加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
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五、"生物链"模式。
建一只8—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3亩鱼,种5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
具体内容:饲料→养鸡→鸡粪,饲料喂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
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六、猪—沼—大棚蔬菜模式。
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棚内生产提供二氧化碳肥;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农家致富》文章来源:浙江农网日期:2008年3月21日。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200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冶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具体如下: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一)“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概述“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
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的特点“四位一体”种养生态模式的基础设施为塑膜覆盖日光温室(面积为6m×70m),在温室的一侧由山墙隔离出面积为15----20m2的地方,地面上建畜禽舍和厕所,地下建沼气池(池容为8----10m3)。
生态猪养殖的技术措施

生态猪养殖的技术措施
生态猪养殖是一种环保、健康、节能、高效的养殖方式,为保障猪的生长发育及产品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选择适宜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的品种,如长白猪、大约克猪等。
2.合理设计猪舍:根据猪生长发育需要,设计合理的猪舍,保证空气流通、阳光直射和排水畅通的情况下降低养猪密度。
3.科学饲养:根据猪的生长发育周期和需要,提供适量、适质、适口、营养均衡的饲料,饲料要充分发酵,充分腐熟不含有毒性物质。
4.定期消毒:定期对猪舍、喂水设施、饲料器具、工具等进行消毒,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5.科学疾病防治:定期做好疾病防治,避免疾病传播,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疾病的产生和传播风险。
6.清洁卫生:猪舍、水源、饮水器、饲料器等都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猪被污染。
7.科学繁殖:选用健康、优良品种,科学地配种,采取先进的生殖技术,控制繁殖数量,提高繁殖效益。
8.节约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化控制技术等措施,提高耗能利用率,降低生产能源成本。
9.保护环境:充分利用猪粪厕所,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变废为宝,同时,科学处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实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社区和消费者提供健康和安全的肉类产品。
[新版]猪沼草猪生态养猪形式配套技巧
![[新版]猪沼草猪生态养猪形式配套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b068db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d.png)
[新版]猪沼草猪生态养猪形式配套技巧猪沼草猪生态养猪模式配套技术【应用效果】猪场周边配套种植狼尾草属牧草后,不仅可以完全消纳猪场沼液,确保“肥水”不外流,基本实现零排放,而且鲜草经打浆后喂猪,可以减少饲料20%-30%,可以提高窝产仔数,从而建立和实现“猪—沼—草—猪”生态养猪。
【技术要点】1.实行固液、雨污分离。
猪场清粪最好采用干式法,若采用水冲式清粪的猪场,应实行固液和雨污分离;草地灌溉管道也应实行雨、沼(液)分离。
2.牧草品种选择。
狼尾草牧草品种(如闽引象草、华南象草、桂牧一号、王草、杂交狼尾草)均可种植,但以种植闽引象草适口性最好。
3.播地选择。
除了沙质土外,其它类型的土壤均可种植;为降低灌溉成本,播地最好选择在低于猪场水平面的坡地或山垄田,以利用自然落差实行自流灌溉;播地周围应有防洪排涝沟渠。
4.整地作畦与施用基肥。
土壤耕深30厘米,打碎大土块,整平作畦,畦面宽90m,120厘米,沟深30厘米,40厘米,沟宽30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每亩可施腐熟的猪粪1500公斤-2500公斤。
5.播种方法。
可在春季至夏季播种,但以春季播种为好;以无性繁殖为主,可利用90天以上的粗壮茎段2节,按45º斜插入土1节,踩实压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成活;株行距80cm×60cm。
6.猪草比例。
自繁自养的养猪场按(出栏菜)猪草(地)比例100:1配套,即100头配套种植1亩;采用(草)渣汁分离、仅用草汁饲喂菜猪的,猪草比例可降低为60-70:1。
7.田间管理。
因苗期生长较为缓慢,易受杂草覆盖,应及时拔除杂草;当幼苗长出3片,4片叶时,可用沼液浇施1-2次;当植株生长至50厘米左右高度时,应实行第一次刈割,以促进分蘖,以此同时,每周应灌溉沼液2次,以利快速生长;此后,为获得高产并有效消纳沼液,应经常观察各地块的土壤墒情,以及时灌溉沼液,确保土壤长期保持湿润、肥水充足。
8.刈割与打浆。
草层高度80cm-100cm时是刈割利用的最佳时段,留茬5cm;喂猪前鲜草先行打浆和渣汁分离。
生态猪养殖的技术措施

生态猪养殖的技术措施生态猪养殖是一种环保、健康、高效的养殖模式,其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环境营造生态猪养殖首先要创造适合猪生存的生态环境。
建立猪舍之前要先根据地形、土质、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保证养殖场的整体效益。
选择合适的场址,使猪舍建在相对平坦、通风、落水良好的区域,减少环境干扰。
在猪舍上覆盖透明的日光板或聚光板,以确保充足的光照,促进猪的生长和消化吸收。
同时,在猪舍四周的生态环境中添加适量的绿植、水池等生态环境装置,使其呈现自然状态,增强猪的生活情趣。
二、空气净化生态猪养殖注重的是猪舍内环境卫生,要控制室内微生物的繁殖。
猪舍内配备适量的风扇和空气过滤器,保持空气流通,并定期对猪舍进行通风换气,净化室内空气。
同时,为猪舍铺设高品质的地面材料,结合清洁消毒剂及时清理猪舍,以保证猪的卫生和健康。
三、饲料加工和管理生态猪养殖要求科学的饲料配比和管理,以达到良好的生长效果。
在饲料加工上,采用浸泡、煮熟、蒸煮等方式,提高饲料的消化率,降低猪的饲料浪费。
同时,建立合理的饲料管理制度,进行饲料配比,常规检查饲料质量,保证猪得到足够的营养和精力。
四、疾病预防和控制生态猪养殖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发现病害时的快速反应、卫生隔离等措施,减少和控制猪的病害发生。
建立健全的动物卫生制度,定期对猪进行饮水加药、驱虫等操作,有效杜绝疾病传播。
五、组织管理生态猪养殖还需要有科学的、规范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合理规范养殖,确保环保、安全、健康、高效的生态猪养殖。
定期对猪舍、饲料、猪体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生态猪养殖技术措施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养殖效益和节约成本,同时也能保证猪的健康和品质,使得生态猪养殖更受青睐。
猪—沼—牧草高效生态的种养技术 - 养猪技术

猪—沼—牧草高效生态的种养技术-养猪技术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猪场排泄物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已经成为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养猪业的污染问题,浙江省义乌市畜牧兽医局对高效生态养猪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在多家规模猪场进行了“猪-沼-牧草”高效生态养猪模式试验,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种养道路。
下面就来具体介绍这套养殖模式:1、发展过程义乌市是浙江省主要猪肉生产基地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推广高效生态养猪模式,其中始建于2003年的某养殖场,是一家存栏生猪5700头(其中存栏母猪500头),年出栏商品猪10000余头的规模化商品猪场。
此猪场在建场初期未按生态养殖的要求规划设计,产生的排泄物不能妥善处理,给周围的生态環境带来了明显影响。
2005年,在义乌市农能办和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猪场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经有关部门环境影响评估后,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工艺进行生态化改造,投入了50多万元建起400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净化工程,每天可处理污水60吨,但处理后的水排放仍未达标。
为此,养猪场从2006年开始,先后承租周边闲置田地及荒坡山50余亩,计划通过种植牧草消纳沼液。
2008年,养殖场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5个总容积达2000立方米的沼液池,配套相应的输送管道系统,排放水用自动喷灌系统浇灌牧草,牧草地流出水再流入牧场内的氧化塘,水塘中放养绿萍,使水质进一步得到净化,达到了环保部门检测的排放标准,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猪-沼-牧草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生猪生态养殖与污水综合利用的高效种养模式。
2、生产流程猪-沼-牧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3、保障措施(1)配套牧草种植用地。
严格实施粪尿干湿分离,粪污经堆积发酵后用作有机肥,每天50吨左右的污水经处理后由50亩配套牧草地消纳。
根据不同季节,套种污水消纳能力强、高效的优质牧草,如杂交狼尾草、黑麦草、空心菜、甘薯等;秋冬季种植黑麦草。
生态养猪中的有效措施——让牧草变成猪饲料,节约30%饲料不是梦!

生态养猪中的有效措施——让牧草变成猪饲料,节约30%饲料
不是梦!
刘艳芬把禾本科植物新型皇竹草变成猪的饲料,既节省了成本,又生态环保;她将夏天高产的牧草通过发酵储存起来,让猪冬天有牧草可以吃;她推广“猪——沼——草”的养猪模式,构建了生态循环链条。
给猪吃青粗饲料是中国农村传统的养猪方法,但是由于这些青粗饲料有季节性,质量不保证,并不适应现代的规模猪场。
但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教授刘艳芬却用青草换猪肉的技术,无论是大养殖场还是小农户都因为一把青草而受益。
刘艳芬从广西引进禾本科植物新型皇竹草变成猪的饲料,既节省了成本,又生态环保;她将夏天高产的牧草通过发酵储存起来,让猪冬天有牧草可以吃;她推广“猪——沼——草”的养猪模式,构建了生态循环链条。
牧草养猪可以节省10%~30%的饲料成本。
如果节省10%的饲料,就意味着将节约成本300元以上,这让养殖户在低迷的行情下照样能实现养猪盈利。
种草养猪,猪粪肥田,田肥草壮,壮草喂猪,刘艳芬打造的这条环保高效的生态链,不仅有效缓解猪与人争粮的情况,还能提高猪肉品质,保证食品安全。
据测算,一个万头猪场一个月可节省40吨以上的精饲料。
用新鲜发酵牧草后养猪,能帮助降低饲养30%以上,并且猪群整体健康度明显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沼草猪生态养猪模式配套技术
【应用效果】猪场周边配套种植狼尾草属牧草后,不仅可以完全消纳猪场沼液,确保“肥水”不外流,基本实现零排放,而且鲜草经打浆后喂猪,可以减少饲料20%-30%,可以提高窝产仔数,从而建立和实现“猪—沼—草—猪”生态养猪。
【技术要点】
1.实行固液、雨污分离。
猪场清粪最好采用干式法,若采用水冲式清粪的猪场,应实行固液和雨污分离;草地灌溉管道也应实行雨、沼(液)分离。
2.牧草品种选择。
狼尾草牧草品种(如闽引象草、华南象草、桂牧一号、王草、杂交狼尾草)均可种植,但以种植闽引象草适口性最好。
3.播地选择。
除了沙质土外,其它类型的土壤均可种植;为降低灌溉成本,播地最好选择在低于猪场水平面的坡地或山垄田,以利用自然落差实行自流灌溉;播地周围应有防洪排涝沟渠。
4.整地作畦与施用基肥。
土壤耕深30厘米,打碎大土块,整平作畦,畦面宽90m~120厘米,沟深30厘米~40厘米,沟宽30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每亩可施腐熟的猪粪1500公斤-2500公斤。
5.播种方法。
可在春季至夏季播种,但以春季播种为好;以无性繁殖为主,可利用90天以上的粗壮茎段2节,按45º斜插入土1节,踩实压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成活;株行距80cm×60cm。
6.猪草比例。
自繁自养的养猪场按(出栏菜)猪草(地)比例100:1配套,即100头配套种植1亩;采用(草)渣汁分离、仅用草汁饲喂菜猪的,猪草比例可降低为60-70:1。
7.田间管理。
因苗期生长较为缓慢,易受杂草覆盖,应及时拔除杂草;当幼苗长出3片~4片叶时,可用沼液
浇施1-2次;当植株生长至50厘米左右高度时,应实行第一次刈割,以促进分蘖,以此同时,每周应灌溉沼液2次,以利快速生长;此后,为获得高产并有效消纳沼液,应经常观察各地块的土壤墒情,以及时灌溉沼液,确保土壤长期保持湿润、肥水充足。
8.刈割与打浆。
草层高度
80cm-100cm时是刈割利用的最佳时段,留茬5cm;喂猪前鲜草先行打浆和渣汁分离。
9.草浆(汁)饲喂方法。
空怀和怀孕早期(配种后30天)母猪可喂草浆混合料,日喂鲜草4kg-6kg/头;25kg-出栏的菜猪草汁混合料,鲜草按10%折算为干物质替代20%-25%的饲粮。
10.调整预混料配比。
根据基础饲粮的日喂量,相应提高预混料的配比,以保证各种营养性添加剂的日供应量。
【适宜推广范围】冬季极端低温≧-3℃的区域。